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是什么(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所以会计基本假设中界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的是会计主体。
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拓展资料:
一、会计确实基本内容
是指将经济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通常还包括圣项目嗣后发生变动或处理的确认。会计确认有文字和数字描述两种,以后者为主。予以确认的经济事项,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标准:
(1)可定义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
(2)可计量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应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可靠性,即应予确认项目的有关信息,在使用者的决策中导致差别。即应予确认的项目的有关信息应如实反映,可验证和不偏不倚。此外,确认标准还要服从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
即:确认一个项目的预期效益应证明提供和使用该项信息的费用是适当的,且该项目被认为是重要的。最初对资产的取得负债发生,一般按确认日期的现行价格(即历史成本)计量确认;以后,除非发生了改变资产、负债项目或其数额的事项,且该事项符合确认的标准以及有关会计规范原则上应继续以原确认的数额为准。
二、遵循原则
对收入和费用确认,应遵守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
(1)对收入(营业收入与其他收入,包括西方会计中的利得)的确认,应遵循收入实现原则,即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和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方可确认为收入。对跨期的长期工程(含劳务)合同,一般应录根据完成进度法或完成合同法确认收入。
(2)对费用(含资产处理损失)的确认,应以是否与确认的收入相关联为基本衡量标准。对一切预支的成本或费用,要递延到有关的收入取得时,才能计列;而一切同本期收入有关的未来费用,则要在本期内预提;对预期经济利益业已消失的原确认资产,应确认损失(如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净损失)。
在会计确认的一般原则上,我国和西方的现行做法大同小异。但在实际执行中,西方往往采取较为保守的稳健性原则对其进行调整。即:对凡可能的损失或负债,应予充分估计;而对可能(预期的)收入或利润,一般则不予估计,或必须十分谨慎地加以估计。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有关存货的信息时,通常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方法对历史成本信息进行修正。我国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吸收了西方会计规范中的有关内容。
财务报表认定是什么意思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财务报表认定是对账务报表层次的确认.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在会计信息处理和提供中起什么作用
一、会计确认本质上,财务会计是一个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开放的信息系统。它主要运用确认和计量,处理财务数据,使之转化为财务信息并披露相关的非财务信息,通过财务报告(主要是财务报表)的传递,供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信贷和其他类似的经济决策。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其实由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四个程序组成,四个程序各有自己的功能。但确认和计量需要会计人员专业判断,在整个会计行为中起导向(决策)作用。一般来说,每一次交易与事项发生,若能作出正确的确认,并给予可靠的计量,则只要遵循复式簿记技术,符合财务报告框架,就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与相关,并有足够的透明度。
会计确认与计量虽然重要,但由于它们所代表的会计决策是一种深层次、鲜为人知的隐蔽的会计活动,经常不被人们所注意,确认尤其是如此。记录与报告则代表会计的行动,比较容易觉察它们。认识任何一个事物,人们总是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经历着一个深化的过程。对于会计的上述四个程序的研究和认识,大体上也是如此。
20世纪60年代前,会计尚仅以记录和报告作为自己的特征。例如美国1953年8月,由会计程序委员会组成的会计名词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Terminology)重新整理发布的“第1号会计名词公报”(Accounting Terminology Bulletin <ATB>=No.1=把会计定义为“一种艺术,将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予以记录、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形态并用货币表示以及解释由此产生的结果”(ATB No.1.par.9)这个在当时最具权威性的会计定义,完全没有提到确认,至于计量,只是笼统地用“货币表示”来表述。1966年8月美国会计学会为庆祝学会50周年纪念大会而发表了著名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 ,ASOBAT )。该说明书将会计重新定义为“为了信息使用者可作出判断与决策的辩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程序”(ASOBAT chapter I)。AAA在会计程序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计量,同时也涉及确认。不过,仍仅用辩认(identifying)这一狭义的概念,与后来的FASB提出的确认(Recognition)概念不尽一致。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表第4号报告“ 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仍沿用ASOBAT 的观点,但对确认这一会计程序的认识上有了发展。APB Statement No.4认为,财务会计存在着财务会计程序(Financial Accounting Process)。它由一系列操作构成,并在每一会计期间内有系统地加以执行,这一系列程序的第一、二两点就是:(1)选择事项,即将要报告的事项予以识别。因为影响一个企业经济资源及其义务的事项,并不是当其发生时即能加以报告;(2)分析事项,即决定这些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APB,1970),究竟什么是识别即确认,APB在这里作了进一步(尽管不全面)的解释。不过,对于会计确认,作出迄今被公认为科学而全面的解释,应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84年12月颁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早在FASB的第3号概念公告(1980年12月)的第83段(即取代它的第6号概念公告第143段)就指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正式记入或计入一个主体财务报表的程序。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第5号概念公告对确认的定义,确认与非确认的界限,以及确认的基本标准和收入确认的指南都作了重要的阐述。 第一,整个会计程序中,确认是项目应否列入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第一道关口。其中要素的定义又是应否确认的首要考虑因素。“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之类正式地记录或计入某一主体财务报表的程序(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则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和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取消的变动”(FASB,1984)。
第二,由于确认,既要用文字,又要用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其金额且必须包括在财务报表的总计之中。那么用其他方法(如注释,正文中加括号,辅助信息等)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与事实,就不是确认。
第三,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信息应符合四个基本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到:
1.确认这个程序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每当一项交易、事项发生、就要识别是否某两项目应在会计上正式记录(即按复式记账要求,作成会计分录),它们应记入哪一个财务报表的要素(项目)和账户,应在何时予以记录并计入报表,在记录或计入报表时是否符合四项基本标准?并且还应考虑:效益是否大于成本,所应记录和计入报表的项目是否符合重要性原则。
2.凡是在财务报表上通过确认加以表述的部分,必然正式经过会计分录,其文字归属于报表的要素与所属账户与项目,而金额则必须计入报表的总计,因此确认总是指在财务报表之内且不包括括弧中的旁注。在整个财务报告中,财务报表是核心,而在财务报表中,表内确认部分应是最相关、最可靠的财务信息,确认不可能包括非财务信息。财务报告有两种表述信息的方式:一是确认(仅限在财务报表表内的、可计入总计的财务信息);二是披露(包括报表附注、辅助报表和其他信息传输手段所表述的财务、非财务,主要是非财务信息)。
3.确认的范围,包括记录和报告,但确认不等于也不是要替代后两者。对记录来说,确认主要指:(1)是否有项目应作为要素进入会计系统正式记录;(2)何种要素应当记录;(3)何时应予记录。而如何记录则在上述三点决策之后才能运用复式簿记原理与技术作出。可见,如何记录虽然也在广义的确认程序(过程)之内,但狭义地看确认,此时已进入另一个会计程序-记录。从报告来看,也是如此。对于在财务报表的表述而言。(1)有无项目应进入报表系统;(2)该项目应列入何种要素;(3)何时应当在报表中表述并将其金额列入报表总计等三个步骤属于会计确认,它所代表的是会计的决策行为。至于如何在财务报表中表述(除确认外还包括披露),那也意味着财务会计的活动进入了最后的程序-报告。总之,确认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代表会计行为中的识别、判断即决策阶段,只有正确地进行确认,才能正确的记录和报告,也才能产生对会计信息用户决策有用的信息。正确的确认依靠什么?主要依靠会计人员专业判断水平。
4.作为一个程序和过程,确认对大多数交易和事项所应予记录和报告的项目可以一次完成。例如发生的费用如电费,由于购入的该项劳务(能源)当时就能消耗掉,已记录的项目不可能发生后续的变动,因此这类交易和事项只需要一次确认即可完成,但是由于确认涉及对记录和报告两个程序的决策,所以我们仍然可以认为,一切交易和事项都要经过初步确认作成记录,然后通过再确认(第二步确认)予以报告。
有一些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其已记录和已报告的项目嗣后可能发生变动,而需要后续确认甚至不再符合确认标准而需要终止确认,比如:
(1)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确认为资产后,由于价值变动而批准进行重估价,则重估价的记录与报告的确认,应属于后续确认(Subsequent Recognition)。
(2)按现行成本或公允价计量的某些项目在其交易开始时是通过初始确认(Initial Recognition),在初始确认后如现行成本或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一般于下一个报告年度开始按变动后的成本或价值重新确认,即所谓后续确认。如果已确认的某个项目不再符合某一要素的定义,例如已确认的资产由于作为其他企业的抵押(担保)而当做担保品被偿付债务进行处置,本企业对它不再保持控制的能力,这时,对该项资产,就要在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中终止确认(Derecognition)
由此可见,确认不一定一次完成,它可能形成一个较长期的,甚至多次才会完成的过程。
要注意初步确认(First-step recognition)和第二步确认(Second-step recognition)即再确认与初始确认(Initial recognition)和后续确认(Subsequent recognition)的区别。前者指交易和事项发生后每一个应予以确认的项目都先在帐簿(或其他记录手段)上记录,然后再计入财务报表的两个步骤。后者则指相同的项目可能由于计量上的变动,通过不同的事项修改(调正)原先确认的金额。不论初始确认或后续确认均须通过初步确认加以正式记录并通过第二步确认在财务报表表内表述。
5.FASB在第5号概念公告中的重要贡献,就是第一次提出财务报表所有要素必须共同遵循的确认标准以及收入确认的补充指南。
确认的第一项标准是需符合要素的定义,也许有人认为“定义”是抽象的概念,它如何作为确认的标准?其实,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定义要素不是为定义而定义,而是为确认而定义。要素的定义必须是要素的特征(本质属性)的反映。因此要素的定义乃是定义的基本特征的组合,我们分解每一项要素的定义,就能发现不同的要素有什么特点。比如,资产,其定义是“特定主体基于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为主体所取得或主体能加以控制” 。从这个定义可分分解为资产的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它是可能的、未来的经济利益 ;第二,该经济利益已为企业所取得或予以控制;第三,企业所取得或已能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已发生的结果。这样,会计人员对这三个特征就不再感到抽象,而可当作辨认某一项目是否属于资产的本质的标准。
什么是财务报表?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定义
财务报表是指在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方法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时期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的书面文件。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及资本的期未状况。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利润分配能力等。
2、利润表(或称损益表) (Income Statement/Profit and Loss Account) 反映本期企业收入、费用和应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和结构情况。
3、现金流量表 (Cash Flow Statement) 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来龙去脉,当中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三部份。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change in equity) 反映本期企业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情况还包括结构变动的情况,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5、财务报表附注 (Notes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一般包括如下项目
企业的基本情况;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如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
在财务报表中,如果附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它可信性将会更高。所以在周年股东大会上,财务报表一般要附有审计报告。
在上市公司中的公司年报,按上市规则,除了财务报,还有公司主席业务报告、企业管治报告等多份非会计文件。 不过,股民最关心的,还是公司年报内的派息建议,及分析财务报表上的营利率。
三、种类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内部报表。
1)对外报表是企业必须定期编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资者、财税部门等报送或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这是一种主要的、定期的、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指标体系和编制时间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均属于对外报表。
2)内部报表是企业根据其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供其内部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如成本报表属于内部报表。
2、按报表所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主表和附表。
1)主表即主要财务报表,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全面、完整,能基本满足各种信息需要者的不同要求的财务报表。现行的主表主要有三张,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附表即从属报表,是指对主表中不能或难以详细反映的一些重要信息所做的补充说明的报表。现行的附表主要有: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主表与有关附表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主表反映企业的主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附表则对主表进一步补充说明。
3、按编制和报送的时间分类,可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中期财务报表广义的中期财务报表包括月份、季度、半年期财务报表。狭义的中期财务报表仅指半年期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是全面反映企业整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及年末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企业每年年底必须编制并报送年度财务报表。
4、按编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
基层财务报表由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用以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汇总报表是指上级和管部门将本身的财务报表与其所属单位报送的基层报表汇部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
5、按编报的会计主体不同,分为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
个别报表是指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具有控股关系的企业集团中,由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为主体分别单独编制的报表,用以分别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本身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资金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四、作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利于经营管理人员了解本单位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经营方向,制定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为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2、有利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通过对各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行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便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3、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各方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投资收益、发展前景等,为他们投资、贷款和贸易提供决策依据。
4、有利于满足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部门监督企业经营管理。通过财务报表可以检查、监督各企业是否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有无偷税漏税的行为。
五、编制要求
1、数字真实
财务报告中的各项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内容完整
财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凡是国家要求提供的财务报表,各企业必须全部编制并报送,不得漏编和漏报。凡是国家统一要求披露的信息,都必须披露。
3、计算准确
日常的会计核算以及编制财务报表,涉及大量的数字计算,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保证数字的真实可靠。这就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必须以核对无误后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不能使用估计或推算的数据,更不能以任何方式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或隐瞒谎报。
4、报送及时
及时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财务报表信息只有及时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才能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否则,即使是真实可靠和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由于编制和报送不及时,对报告使用者来说,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5、手续完备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财务报表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由于编制财务报表的直接依据是会计账簿,所有报表的数据都来源于会计账簿,因此为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正确性,编制报表之前必须做好对账和结账工作,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准确。
六、基本要求
1、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企业不能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
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
2、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下列情况除外:
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
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3、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4、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5、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原因和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对上期比较数据进行调整不切实可行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调整的原因。
不切实可行,是指企业在做出所有合理努力后仍然无法采用某项规定。
6、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下列各项:
编报企业的名称。
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
人民币金额单位。
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7、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
8、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项目,应当单独列报;其他会计准则规定单独列报的项目,应当增加单独列报项目。
七、看财务报表的技巧
财务报表主要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对财务报表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看,以发现问题或作出判断。
1、利润表,对比今年收入与去年收入的增长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像银广夏事件,利润表上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加几百个百分点,这就是不可信的,问题非常明显。那些增长点在50%-100%之间的企业,都要特别关注。
2、企业的坏账准备。有些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但款项收不回来,但它在账面上却不计提或提取不足,这样的收入和利润就是不实的。
3、长期投资是否正常。有些企业在主营业务之外会有一些其他投资,看这种投资是否与其主营业务相关联,如果不相关联,那么,这种投资的风险就很大。
4、其他应收款是否清晰。有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其他应收款很乱,许多陈年老账都放在里面,有很多是收不回来的。
5、是否有关联交易,尤其注意年中大股东向上市公司借钱,到年底再利用银行借款还钱,从而在年底报表上无法体现大股东借款的做法。
6、现金流量表是否能正常地反映资金的流向,注意今后现金注入和流出的原因和事项。
财务报表认定是什么意思?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财务报表认定是对账务报表层次的确认.《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
确认和计量是会计记录的前提而记录是确认和计量的结果对还是错?
个人感觉该表述正确。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只是解决了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能否、何时及如何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记录)的问题,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结果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加以记录、核算,形成系统、连续、全面、综合的会计核算数据资料(会计记录),并通过会计再确认的程序,将这些数据资料编入企业的财务报表,形成有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和计量后,必须将这些经济交易或事项在账户中进行记录、核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