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浦东新区工程地震仪值得推荐(上海浦东地震)

本文目录一览:

张衡地震仪

浦东新区工程地震仪值得推荐的确失传浦东新区工程地震仪值得推荐了,不过正在复原之中,已有初步成果浦东新区工程地震仪值得推荐

中国地震学家和考古学家近日宣布,通过大量理论计算和科学实验,失传千年的张衡地动仪的复原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地动仪的科学复原,新的复原模型已具备了验震功能。

原理并非教科书说的那么简单

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证明了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应该是“悬垂摆原理”,即地动仪是利用了一根悬挂柱体的惯性来验震的,而非当今历史教科书所说的在仪器底部简单地竖立一根直立杆。这个原理的科学性得到了专家的明确肯定。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研究单位数名地震学、考古学、文物学、机械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新模型首次把概念模型复原成了具有验震功能的科学仪器,迈出了复原研究的历史性一步。复原工作通过了专家的验收。

“复原的这台地动仪模型代表了目前现代人的认识,是现阶段最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说。

新复原地动仪模型是按照史料做的重新设计,其1/3小样目前陈列在河南博物院内。它以出土的汉代酒樽为基本造型,上部为穹隆的顶盖,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图案;下部呈直筒状,四周有八个立雕的龙头,器壁刻有汉代的纹饰;底部的八个蟾蜍作为仪器的支点,背内面外,向上张口,承接龙口吐出的铜丸。这种新的设计更加接近汉代风格,更接近史料中对地动仪的描述。

原来的地动仪模型无法检测地震

张衡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验震器,在1700多年前神秘消失,它的外观和原理长期成为人们心中的谜团。有幸的是,《后汉书•张衡传》对地动仪做了记载,不过总共只有196个字,“……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根据这一史料,中外科学家一直试图复原它。

19世纪末,日本和英国的科学家先后绘制出复原模型。目前家喻户晓的地动仪模型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科技文物专家王振铎于1951年设计的,其内部结构采用的是直立杆原理。但是,几十年来,国内外地震学界一直对这个模型的科学性表示怀疑甚至否定,因为它并不能检测地震,更有西方学者认为张衡地动仪是因为没有达到科学要求才失传的。

20世纪70年代后,国内外相继提出了6种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这些都属于概念模型,也就是说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地震学理论计算、参数标定与实验检测的模型,是地动仪复原研究的初期结果。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为负责人的研究小组,从2002年起开始了地动仪的原理复原研究,2004年7月与河南博物院合作,进一步组织了地震学、机械工程学、考古学、美术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开展工作。他们收集了大量有关地动仪的史料,还首次利用了《续汉书》和《后汉纪》对地动仪的记载取得了研制新模型的更多依据,不仅证明了地动仪的存在及确实工作过的真实性,还明确了张衡地动仪在现代地震学起步阶段曾经起过的重要思想启迪作用。

专家验收委员会指出,研究小组正确地理解了古书的记载,即地动仪的内部结构由柱、关、道、机、丸五部分组成,并按着悬垂摆原理和汉代的技术水平合理地设计了相应的结构,分析了地震波径向分量对地动仪的作用、共振效应和触发机构。

新模型对人为干扰一直未出现误触发

新的研究不仅揭示出导致地动仪有过明确反应的陇西地震发生在公元134年12月13日,还估算出了洛阳的地面振动幅度。专家一致赞同对陇西地震参数所作的推断和估算。

冯锐研究员告诉记者,整个工作是本着“原理正确,结构合理,还原历史”的原则开展的。在设计新的复原模型时,不仅利用洛阳地震台对陇西地震的记录做过大量严谨的理论计算,还制作了原大地动仪的框架结构在振动台上开展过一系列基础实验,取得了大量的基本参数。

最后,研究组利用了唐山、越南、云南等4次实际地震资料,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在振动台上实现了相当于当年陇西地震在洛阳的极其微弱的地面振动,然后把新复原模型放到振动台上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对地震的反应良好,对非地震的人为干扰一直未出现误触发。

从1875年日本人首先开始进行地动仪复原研究算起,至今已经130年,专家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我国科学家的研究工作迈出了把张衡地动仪复原成科学仪器的关键性的一步。

冯锐研究员表示,目前的复原只是阶段性成果,整个工作还没有结束,内部结构需要优化,外观造型也需要征求公众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实现整体的统一。

什么叫地震仪

地震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地震后,为人们及时知道发生地震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有一定的作用。 地震仪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 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所以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编辑本段历史实证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飞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编辑本段历史故事

张衡

汉章帝在位的时期,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到汉章帝一死,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十岁,窦太后临朝执政,让他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张衡是南阳人。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 张衡

当时洛阳和长安都是很繁华的城市,城里的王公贵族过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张衡对这些都看不惯。他写了两篇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西京就是长安,东京就是洛阳),讽刺这种现象。据说他为了写这两篇作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前后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可见他研究学问的精神是很认真严肃的。但是张衡的特长还不是文学,他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叫他负责观察天文。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 经过他的观察研究,他断定地球是圆的,月亮是借太阳的照射才反射出光来。他还认为天好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鸡蛋黄,在天的中间。这种学说虽然不完全精确,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说出这种科学的见解来,不能不使后来的天文学家钦佩。不光是这样,张衡还用铜制造了一种测量天文的仪器,叫做“浑天仪”。上面刻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现象。他设法利用水力来转动这种仪器。据说什么星从东方升起来,什么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浑天仪上看得清清楚楚。

地震仪

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响到好几十个郡,城墙、房屋发生倒坍,还死伤了许多人畜。当时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还趁机宣传迷信、欺骗人民。但是,张衡却不信神,不信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 地震仪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可是,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信服。可是在那个时候,朝廷掌权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张衡这样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击排挤。张衡做侍中的时候,因为与皇帝接近,宦官怕张衡在皇帝面前揭他们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讲张衡很多坏话。他被调出了京城,到河间去当国相。 张衡在他六十一岁那年病死。他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编辑本段最早的地震仪

这架仪器是铜铸的,形状像一个酒樽,四周有八个龙头,龙头对着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龙嘴是活动的,各自都衔着一颗小铜球,每一个龙头下面,有一个张大了嘴的铜蛤蟆,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悬垂摆”,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悬垂摆拨动小球通过“八道”,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地震仪

经过公元134年的甘肃西南部的地震试验,完全证实了它检测地震的准确性。它比欧洲创造的类似的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东汉地动仪早已失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地动仪都是后人根据史籍复原的。 地震仪制成后,安置在洛阳。在公元138年的一天,京都和往常一样,周围并没有什么动静,但是小钢球却异乎寻常地从龙口里吐了出来,落到蛤蟆嘴里。激扬的响声,惊动了四周,人们纷纷议论,大地并没有震动,地震仪为什么会报震呢?大概是地震仪不灵吧?谁知过了没有几天,陇西(今甘肃省西部)发生地震的消息便传来了,事实生动地证明了地震仪是何等的灵敏、何等的准确! 由于地动仪只是记录了地震的大致方向,而非记录地震波,所以相当于是验震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仪。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历史。对此,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成的,能探测地震波的主冲方向。在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2世纪初能做到这一点,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它和国外类似的地震仪相比,早了1千多年。

编辑本段现代地震仪发展历程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仪由意大利科学家卢伊吉·帕尔米里于1855年发明,它具有复杂的机械系统。这台机器使用装满水银的圆管并且装有电磁装置。当震动使水银发生晃动时,电磁装置会触发一个内设的记录地壳移动的设备,粗略地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 第一台精确的地震仪,于1880年由英国地理学家约翰·米尔恩在日本发明,他也被誉为“地震仪之父”。在帝国大学的同事詹姆斯·尤因和托马斯·格雷的帮助下,约翰·米尔恩发明出多种检测地震波的装置,其中一种是水平摆地震波检测仪。这个精妙的装置有一根加重的小棒,在受到震动作用时会移动一个有光缝(一个可以通过光线的细长缝)的金属板。金属板的移动使得一束反射回来的光线穿过板上的光缝,同时穿过在这块板下面的另外一个静止的光缝,落到一张高度感光的纸上,光线随后会将地震的移动“记录”下来。今天大部分地震仪仍然按照米尔恩和他助手的发明原理进行设计。科学家将继续通过研究地壳的移动和摆锤的摆动的关联性来探测地球的震动。 地震仪

1906年俄国王子鲍里斯·格里芩发明了第一台电磁地震仪,在这台机器的设计中,他利用了19 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的感应原理认为磁铁磁力线密度的改变可以产生电荷。在此基础上,格里芩制造出一种仪器,可以在感受到震动时将一个线圈穿过磁场,产生电流并将电流导入检流计中,检流计可以测量并直接记录电流。电流随后移动一面镜子,如同米尔恩所制作的引导光线的金属板一样。这个电子装置的优点在于记录器可以放置在实验室里,而地震仪可以被安放在比较偏僻的的可能会发生地震的地点。 20世纪时,核能测试检测系统的出现促进了现代地震仪的发展。尽管地震会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直到地下核爆炸的威胁促使世界性的地震监测仪网络(WWSSN)于1960年建立后,地震仪才被大规模地投入使用,在60多个国家共设立了120多台地震仪。 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雷斯·尤因地震仪使研究者能够记录长周期地震波——波在相对较慢的速度下传递很长时间。这种地震仪使用的摆与米尔恩模型中所使用的类似,不同的是使用一条有弹性的金属线代替枢轴支撑加重的小棒以减少摩擦。战后还对地震仪进行了以下改进,引进自动计时器使计时更加准确,使用狮子读出器,可以将数据放入计算机中进行分析等。 地震仪

现代地震仪最重要的发展是应用地震检波器组合。这种组合,有些由几百个地震仪组成,都连接到一个单独的中心记录器上。通过对不同地点产生的地震波图的进行比较,研究者可以确定震中位置。

编辑本段分类

现在在地震研究中使用的地震仪主要有三种,每一种都有与它们将要测量的地震震动幅度(速度和强度)相应的周期(周期指的是摆完成一次摆动所需的时间长度,或者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短周期地震仪

一般用于研究初次和二次震动,测量移动速度最快的地震波。这是因为这些地震波移动速度太快,短周期地震仪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能完成一次摆动;它同样能够放大记录下来的地震波图,使研究人员能够看出地壳瞬间运动的轨迹。

长周期地震仪

使用的摆锤一般需要20秒左右的时间完成一次摆动,可以用来测量跟随在地壳初次和二次震动后的较缓慢的移动。地震检测仪网络现在使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工具。

超长型或宽波段地震仪

具有最长摆锤摆动周期的地震仪叫超长型或宽波段地震仪。宽波段地震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地壳运动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编辑本段现在的地震仪

地震仪

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而它保持不动。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曲线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相应,它标志着地震的强烈程度。从地震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各类震波的效应。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即震中距。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仪只能用于测量地震的强度、方向,并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编辑本段测量技术发展

公元132年,在京师(河南洛阳)盛传着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太史令张衡发明了一种仪器,可以观测到发生地震的时间和方位。但也有人不相信,认为地震发生在几百里以外,人怎么能测出来呢?这不成“决胜千里之外”了吗? 张衡生于公元78年,死于139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地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张衡发明的仪器叫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据《后汉书》记载,地动仪以精铜铸造而成,圆径达八尺,外形像个酒樽,机关装在樽内,外面按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各设置一条龙,每条龙嘴里含有一个小铜球,地上对准龙嘴各蹲着一个铜蛤蟆,昂头张口,当任何一个方位的地方发生了较强的地震时,传来的地震波会使樽内相应的机关发生变动,从而触动龙头的杠杆,使处在那个方位的龙嘴张开,龙嘴里含着的小铜球自然落到地上的蛤蟆嘴里,发出"铛铛" 的响声,这样观测人员就知道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发生了地震。 公元134年12月13日,这台地动仪西方的龙嘴张开了,铜球“铛”的一声落到蛤蟆嘴里,测知洛阳以西发生地震。但由于洛阳没有感到震动,所以很多人议论纷纷,说这台仪器不准。几天以后,信使飞马来报,距离洛阳以西一千多里的陇西(甘肃东南部)发生了地震,这才使朝廷内外“皆服其妙”。 近代的地震仪在1880年才制成,它的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但在时间上却晚了1700多年。 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1930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我国地震台由一个发展到几百个,目前已拥有全国基本台网,大地震速报台网,都可以由地震仪记录下来,并报送到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使我国地震观测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编辑本段仪器工作原理

地动仪中有一根倒立的、重心较高的长木椎,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和倒竖一个啤酒瓶相似。当地震波传来是,仪器的底座起始的运动方向是指向震中,向相反方向的。由于本身的惯性作用,这时候木椎倒下的方向,就是指向震中的。木椎倒下触发了这个方向的一个杠杆,杠杆带动这个方向的一个龙头,龙头就释放了口中的木珠,从而指示了震中的方向。 地动仪不能判定震中的距离和大小。 现在的地震仪原理的解释出现在《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一篇课文上。文章的题目为《记录地震》。那么,地震仪是如何工作的呢?最粗糙的测试地震的方法是将不同高度的小圆柱体放在一个水平的平面上,当地震发生时,这些圆柱体会倒下。不同程度的地震会导致不同稳定性的圆柱体倒下。也就是说,当地震不强烈时,仅仅那些最不稳定的圆柱体倒下,而地震很强时,所有的圆柱体都会倒下。这只是简单的一个测试地震的方法,无法精确的记录地震的波动状况。因此,这种测试工具需要进一步改进。 我们知道,当我们写字的时候,笔在纸上移动,从而留下了痕迹。相反,如果我们保持笔不动而纸移动,我们也可以在纸上留下痕迹。这种原理可以用来记录地震的波动情况。有些人会担心,当地震发生时,纸和笔都在动,如何可以精确的记录地震的运动情况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小试验。取一段长线(一米足矣),在线的一头系上一个重物,用手拿住线的另一头,将重物悬于空中,但是保持重物的低段刚好轻轻接触地面,然后轻轻的前后左右的摆动拿着线的手,你会发现重物的低端几乎不会移动。这其中的原理就是惯性。线一端已经随手的移动而移动,但是重物的一端由于惯性的作用,仍然保持在原处。也许移动的手会对重物的位置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已经通过长长的线大大地削弱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将纸放在下面,用一支可以书写的笔代替重物,我们就可以记录地震的波动情况了。 事实上,为了记录更精确,平铺的纸可以用一个随着轮子转动的纸圈代替,这样,当地震没有发生的时候,笔会在纸上留下一条直线,当地面发生于此垂直的波动时,就会在纸上留下波浪状的记录。但是,问题是,无法记录与直线同方向的波动。但是,多个不同方向的设备可以削弱这些不利情况。

编辑本段仪器的用途

OYO McSEIS-SX是一款轻便的、高性价比的24或48道地震仪,可进行折射勘探、反射勘探、孔内PS测井、跨孔地震,用于工程 浅层地震仪

建设。仪器集成了PS测井操作菜单,可利用BHP(3315型)三分量检波器获取PS测井数据。整个系统小巧,重量轻,方便运输,在任何地方使用较小的12V直流蓄电池工作。它基于Windows XP SP2专业版,XGA/TFT 彩色显示,配硬盘驱动器,USB2.0端口,现场操作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更可靠的稳定性能。

编辑本段技术参数

PS测井数据采集 通道数: 24 + 1 AUX or 48 + 2 AUX 采集: 每炮最大4通道 (Hx,Hy,Vz和AUX) 每次测试模式: 模式 通道数 分量 PS 8 Vz,Hx+,Hy+,Hx-,Hy-,AUXz,AUX+,AUX- 示意图

S+/S- 6 Hx+,Hy+,Hx-,Hy-,AUX+,AUX- P 2 Vz,AUXz 前置放大器增益: 12, 30, 48dB 频率响应: 2-4600Hz A/D转换器分辨率: 24位 采样间隔: 33, 50, 100, 200, 500, 1000, 2000, 4000μsec 预触发: 0, 128 采样数 数据长度: 1K, 2K, 4K, 8K, 16K/通道 触发输入: 锤击开关(接触闭合),地震检 波器 数据存储: SEG1(OYO SEG1)和SEG2 系统 CPU: ULV Intel Celeron处理器 显示器: 10.4”, XGA/TFT彩色LCD 硬盘: 80GB 接口: USB2.0 接口 x 3 外接键盘接口 电源要求: 12VDC (10.5 to 13.5VDC) ;2.5A (备用), 3A (最大) 操作温度: 0 - 45℃ 物理特性 尺寸: 330(W) x280(D) x 220(H)mm 重量: 8kg

工程地震仪器

(一)功能原理

地震仪是将埋置于介质表面的检波器所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放大、显示并记录下来的专门仪器,一般皆具有滤波、放大、模数转换以及数字记录和微机处理等功能。其功能原理如图2-21所示。

图2-21 数字地震仪的方框图

(二)常用仪器及性能指标

从实际勘探考虑,目前对地震仪的要求主要有下述几点:

(1)可选样、可扩展的仪器道数和激发方式;

(2)较宽的通频带以及灵活多样的滤波方式;

(3)采用瞬时浮点增益放大器的主放,前置放大倍数可选;

(4)较大的动态范围,A/D转换器最好在12位以上,并具有信号增强功能;

(5)范围较广的采样率,即从μs级至ms级;

(6)灵活多样的存储、记录和显示方式;

(7)带微机或微处理器及实时处理系统;

(8)具有一机多用的性能。

(三)辅助设备

1.检波器

检波器是安置在地面、水中或井下以拾取大地振动的地震探测器或接收器,它实质是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现代地震仪器主要有:动圈式地震检波器、压电式检波器和涡流地震检测器。动圈电磁式主要用于陆地工作,压电式检波器主要用于海洋和沼泽工作。

2.震源

炸药震源:一般工程地震勘探常用的震源为圆柱状成型TNT或铵梯炸药震源,它具有能量强、所激发的地震波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等优点。激发时,由瞬发电雷管引爆,延迟时间最多仅2ms,以雷管线断开作为起爆计时信号。一般可在浅坑、浅井或水中激发。

为了提高激发效果,使得爆炸能量集中下传,人们研制了震源枪、聚能弹、土火箭等各种炸药震源。一般球状成型药包的效果最佳,长柱状药包的效果差一些。

非炸药震源也是工程地震常用震源,有锤击、夯锤击板、电火花等。

3.其他配套设备

在地震勘探工作中,除需要有地震仪、检波器和震源外,还需有用于检波器和地震仪之间信号传输的多心电缆,用于引爆电雷管的爆炸机和供仪器用的电源(一般工程地震仪所用电源为12V直流电源);用于定点的测量仪器等。

张衡地动仪模型被移出教科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连年来,对于弛衡地震仪的讨论颇多。在2010年往日的人教版讲义中,弛衡地震仪被视为华夏盘古宏大科技创造的典型,而且加入教科书籍之中,成为几代华夏人的普遍回顾。2017年秋天加入运用的统编本初中履历教科书籍七年级上册中,闭于弛衡和候风地震仪的实质被简略。谁人被印在讲义上效率了几代华夏人的地震仪模子,启始淡出今世青少年的视线。中科院院士傅承义更是直指:“房梁下吊块肉都比你谁人模子强”。

为什么会如许呢?这是因为教科书籍上的弛衡地震仪是复成品,并不是果然弛衡地震仪。东汉时期,地震比拟一再,佳学的弛衡便想创造一种仪器,用于把握世界地振荡态。他经过长时候的钻研,毕竟在公元132年,发明白候风地震仪。八条龙对于应八个目标,每条龙嘴里含着一颗铜球,哪个目标爆发地震,对于应的铜球便会掉降至下方的蟾蜍嘴里。这是天下上的第一架地震仪。比西方国度用仪器记载地震的履历,早了一千多年。不过这台“地震仪”,在西晋暮年便丢失了。

华夏履历博物馆王振铎教师 。他依据后汉书籍的刻画,猜测出地震仪的基本本理:竖立杆本理。厥后,王振铎教师依据英国人米尔恩对于悬垂摆处事本理的估计 , 于1936年画制了地震仪复本图形, 1951年又依照日本人萩本尊礼和今村明恒对于竖立杆处事本理的估计干出了展览模子,厥后陈设在华夏履历博物馆 (现华夏国度博物馆 )。王振铎创造的保守模子问世后,被1952年的 《群众画报 引睹、1953年华夏特种邮票选印。它还屡次动作中外文明调换的要害载体对于外传播,以至以国礼的方式漂洋过海, 在共同国天下常识产权构造总部与美国从月球戴回的岩石并排展出, 共享殊荣。

因此,由王振铎复本的“弛衡地震仪”便被编入世界中小学教科书籍,便连华夏地震局也用这部复本模子干了几十年标记,直到前几年才取下。该模子在发扬民族文明 、传播华夏盘古科技结果和科普传播上功不可没。引导了许多人以为这便是本版地震仪。然而本来王振铎复本的“弛衡地震仪”,因为模子里面构造缺少合理性,所以其龙口中的铜丸无法吐下来,基本无法检测地震。王振铎参照的竖立杆本理,是鉴于物体的不宁静平稳来实行的, 感触零件均展现出倾倒 、跌降和坍塌。

报警器不能自动地域别振荡源的本质, 敏捷度不高,且反映是随机、不宁静和不可反复的 。安装一朝报警, 无法估计是车行马走仍旧地震所致。简略点说,这个本理便相称于酒瓶子倒立搁在地上,瓶子倒了,便证明地震来了。而海内外庄重的地震学估计、试验室考查和地震考验早已证明, 这种竖立杆本理只可用于矮敏捷度的报警器, 不具备修立验震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早在 18世纪即被去除。世界各地仿造这个模子创造出的无以计数, 小至手掌、大至几百万元, 以至耗铜 10余吨、高达 2.96m 的地震仪, 也不一件具备验震器的基本功效。

更让人狼狈的是,在1988年这尊“弛衡地震仪”考察日本奈良时,中方证明在往日本瞅众道授地震仪的处事情景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捅一下,龙口中的铜丸才会掉到底下蟾蜍的口中。自 1969年此后, 华夏 、日本、美国 、荷兰和奥地力等国的学术界刊登了一系列的严厉品评文章, 海外的科普文章也对于它的本理提出了置疑或者干出其余的阐明。美国地震学家博尔特院士在瞅了保守模子照片后指出:遗恨的是, 几十年间这些继续不断的、中肯的 、博业性的严厉品评和否认意睹向来未引起正视, 海内媒介和熏陶实质依旧仍旧,几十年间也不干过一次严紧的科学考验和地震学尝试。

真实的弛衡地震仪早已在西晋时期失传,依据科学家的钻研,地震仪的中心本理,该当是悬垂摆表面。而不是“竖立杆”表面。液体自在外表和悬垂摆是二种最基本的自然验震构造 。因为各类非地震的扰乱波(车行马走, 爆炸 )以笔直疏通为主, 与贯串液面水平易悬垂摆宁静的沉力目标普遍, 不会或者极难使它们离启本有的平稳位子。而地震波以程度目标疏通为主, 对于它们有很强的激发火用。因此这类安装一朝涌现侧向的摆动与摇摆, 宏瞅上便展现出不妨自动地域别地震与非地震的物理属性, 即“考证了地震”, 故定名验震器。弛衡地震仪的本理,运用的该当是悬垂摆表面。

房梁下吊块肉便是最基本的自然验震构造,这也是为什么傅承义院士直指:“房梁下吊块肉都比你谁人模子强”的缘故。暂时最遭到考古界,科技界的普遍承认的是华夏科学院钻研生院熏陶冯锐还本的弛衡地震仪,他算出了都柱的简直高度、摆荡周期和频次,决定了中心零件的形态和构造。接着,他又依照圆径八尺(1.85米)这个规定,将王氏地震仪中置于四面的蟾蜍,附着在尊体之上,与其连为一体。冯锐问题组还调来了陇西地震的历次波形图,经过对于波形图的估计,模仿出公元134年那次陇西地震的动摇效力。

在动摇之后,铜球应波着降。冯锐还本的弛衡地震仪惟有横波到来它才吐丸,其余来自纵波的振荡,都无法使地震仪有所有反映。这表示着,相似闭门、汽车过境、宏大的炮声等都不会扰乱到地震仪。在之后长达7天的试验中,地震仪不涌现一次错误。

因此,冯锐还本的弛衡地震仪经过了由地震学、考古学、板滞工程学等相干学科的博家构成的查收委员的审定,尔后,冯锐屡次游走,期望不妨改正教科书籍上的这一过失。在冯锐的全力下,王振铎教师复本的地震仪模子才被撤出教科书籍。不过,冯锐还本的弛衡地震仪固然科学,然而是弛衡地震仪早已失传1700多年,归根结底来说,这也仅算“咱们在暂时这个时期对于弛衡的了解”。至于一千多年的候风地震仪终归是何样,后裔又会不会创造出越发亲近本貌的弛衡地震仪,暂时还无法容易下论断。

地震勘探仪器

(1)工程地震仪

地震勘探仪器一般由地震检波器﹑放大系统﹑记录系统三部分组成。地震检波器主要有感应检波器﹑压电检波器﹑激光检波器等几类。它可直接拾取地震振动,并将振动转换成能为仪器记录的能量形式。放大系统的作用是对检波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滤除干扰和增益放大控制。记录系统以不同方式将信号记录下来。检波器﹑放大系统﹑记录系统三个基本环节组成一个地震道,地震仪一般是多道的。

工程地震仪是勘探深度近数百米范围内的地震勘探仪器。按其工作原理分计数型﹑波形表示型和信息增强型三大类。常见的有瑞典TERRALOCMK6新型24通道工程地震仪(附图13)、美国Seistronix公司RAS-2424通道数字地震仪、WZG-24A、48A、96A工程地震仪、瑞典MK6工程地震仪、美国GSR-3D数字地震仪、德国SUMMITⅡPlus地震仪、SE2404系列工程地震仪、SRS-24工程地震仪、GPS授时地震仪、法国sercel(塞舍尔)公司的428XL地震仪等。

⊙主要技术指标: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2)瑞利波仪瑞利波仪(附图14)是利用在一个波长深度范围内传播的瑞利波来进行测试,它分为稳态瑞利波法和瞬态瑞利波法。稳态法由稳态信号激振器激发出不同频率表面波,形成频散曲线(速度频率或波长),可以得出剪切波速度和

各种弹性模量。在土壤中测深100m,在岩层能达到200m。瑞利波仪有以下特点:抗干扰性强,在城市内进行物探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信号采集高效性,通过提高接收仪通道数量,加长测线长度,加密测线测点数量,使用多种规格检波器,信号数据文件多样点保存;信号采集时间短,达到信号高效采集的目的;探测有效深度加大,提高激发瑞利波信号强度,降低激发瑞利波信号频率;探测精度加大,通过加密激发瑞利波

信号频率和加密检波器间距,达到提高探测精度的要求。瑞利波仪可用于多道瞬态面波勘探、地震折射波勘探、地震反射波勘探、贴壁式纵横波波速测井、可用于悬挂式剪切波波速测井、可用于桩基检测。

⊙主要技术指标: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3)超声波仪

超声波仪(附图15)是通过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来测试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并从而计算出传播速度。超声波是超声频率的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频率超过20000Hz的便称为超声波。非金属超声仪主要用于混凝土等非金属结构质量无破损检测,可用于超声透射法基桩完整性检测,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构混凝土缺陷探查,非金属产品(如石材、陶瓷、耐火砖等)内在质量检测,岩体动力学参数测定。

⊙主要技术指标

屏幕:10.4寸超大TFT高亮度、彩色触摸屏。

当前波形放大显示,自动快速判读声参数,测区或桩基全部波形显示,便于结果对比。

Window系列下全中文操作,开机即会,方便快捷。

USB接口数据传输,打印快速、可靠。

一发双收或一发单收任选。

声时测读精度:0.05μs。

测时测读范围:0.1~629000μs,可通过延时量程可无限大。

幅值测读范围:0~174dB。

采样周期:0.05~400μs可选。

采样长度:0.5~16k可选。

信号采集:自动和手动可选。

接收灵敏度:10μv。

显示器:10.4″,640×860。

内存:128MB,数据(波形)储存:40GB。

支持三种供电方式:内置聚合物锂电池供电6h。

外供:DC12V,AC100~220V50/60Hz。

打印机:支持HP,EPSON系列打印机。

使用环境:温度-5~40℃,湿度:85%。

国内有没有性价比高的地震仪?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种地震仪,如果是用于监测天然地震的地震仪,我不太清楚。

如果是通过探测地质结构的地震仪,现在国内自主研发的很少,但是也有做的很不错的,这种地震仪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集中式是老的技术,分布式比较新的技术,论国内地震仪性价比的话,建议买分布式的,因为国内的分布式地震仪价格与集中式差的不多;而且分布式地震仪能滚动作业,作业效率高;可扩展,以后可以直接在旧设备上扩展成上百道、千道,节省成本;支持三维等。我记得国内有个厂家就是这块做的很不错的,叫国为电子好像,他们技术团队很牛叉。求采纳求采纳

  浦东新区工程地震仪值得推荐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