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环保行业融资)
本文目录一览:
请问环境保护行业有值得投的好项目吗?
环境保护行业一直很受重视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在发展过程中也给予企业很多政策扶持。我正好知道有一个项目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希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专做废旧泡沫和白色垃圾回收处理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的,专利产品流动废泡沫回收车,认可度高。不妨一试。
环保行业一般有什么融资渠道
1、环保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本身不好融资,所以要看清企业自身的优势与特点
2、设备、其它固定资产如果比较好的,银行渠道又贷款不到钱的,可以考虑融资租赁方式,
3、企业流水比较好的可以考虑保理方式
4、如果企业有背景,有国企,上市公司的关系直接找担保公司做担保走银行资金,成本低。
也可以找专业的
节能环保
投融资
上的庞大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方
寻找帮助,做些股权方式融资。
希望采纳
详细解答关于环保的资料
1中国环保产业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分布在机械、化工、冶金、轻工、农林等20多个产业部门和行业。但我国的环保产业在商业化、企业化、资本化方面还仅仅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的国际竞争力,除了在某些研究领域正接近国际前沿外,中国环保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有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
1.1 规模小,资金不足,开发能力弱
我国共有9000多家环保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低于1500万的小型企业约占90%,大中型企业不足10%。小而散和资金不足的状况制约了环保产业自身的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而许多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设备“捆绑式”的信贷政策,使得我国环保设施建设和许多装备依赖进口。
1.2 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研究方向脱离市场
环保产业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度很高。我国环保高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据了解,能自己解决投资、自主完成技术开发并顺利投入市场的环保企业仅占20%。目前生产的3000多种环保产品中,约有1/5的产品由于可靠性、适用性、产品结构设计上的欠缺,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约有2/5的产品需要改进。在具有新技术水平的二氧化硫处理设备、工业废水(气)净化装置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装置等设备的技术研究开发上,能力就更为薄弱。现在,国内所需要的环保处理设备的成套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也基本上是靠进口来满足。
当前许多高校、企业及科研单位都拥有了相当的科研能力,在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人员素质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在研究方向上严重偏离了市场,以至于科研成果很难投入实际应用。
1.3 环保产业结构单调,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目前的生产力主要集中在环保机械产品以及“三废”综合利用方面,大多数地方尚未建立起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机制。另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也造成了环保产业在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江苏、上海、辽宁、四川、山东、浙江6个省市的环保机械产业占全行业总数的60%左右,总产值80%则集中在江苏、辽宁、上海、山东、吉林、四川、广东、湖南、浙江、北京10个省市。
此外,我国环保产业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国家还没有制订环保产业规划,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市场混乱,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层层搞环保产品认定,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造成市场割据;产品和工程缺乏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和有效的质量监督等。
2解决办法
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并没有完全的产业化,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环保产业仍将会受到政策法规不健全、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干扰,是否能通过努力来肃清障碍、扫清道路将直接决定环保产业是否能迅猛健康地发展。由于我国环保产业起步晚、先天条件薄弱,所以想在短时间取得较大发展比较困难。但我们决不能有丝毫功利主义,重点应放在培植健康的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业体系。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像台湾、韩国那样单纯的技术模仿,也不能像泰国、马来西亚那样自由放任,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产品与国外竞争、抗衡。环保技术、产品的基本立足点是国内资源,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功能完备、体制健全的高技术环保产业,关键是如何去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技术、资源,如何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如,资金这一项本来就比较缺乏,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就显得更为重要,总的来说我国的金融体制效率低下。过去的10多年中,印度的储蓄率只有中国的1/4,它所吸引的外资也仅为我们的10%,可是印度的经济实现的增长率并不低,平均为6~7%,在我们的那个更高“资本形成”水平下,我们的增长表现还不能令人满意。仔细分析造成我国环保产业现状的主要原因无不是围绕环保产业本身、新技术的利用、市场、科研、竞争这几个方面,可以说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我们的环保产业就有了大发展的前提。
2.1市场
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自然生态的脆弱性决定了我国环保产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同时也展示出了我国环保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家每年在环保设施方面的投资超过500亿元。1998年,国家为扩大内需下达了3批基础建设项目,其中追加环保投资224亿元,使当年环保投资总额超过8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但是,环保的潜在市场并不等于现实市场,环保产业的发展潜力取决于市场的开发潜力,但目前市场从量上来说是有限的,从质上说现在的环保市场远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购买群体。
如何转型为一个真正的市场,要靠政府环境政策与环境标准的规范、指导。环保产业是一个法规和政策引导型产业,这是环保产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纵观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法规健全、环境标准与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环保产业也就越发达,也就越具有在国际市场占优势的环保技术,从而将占有更多的市场。另外,针对国外意在占领中国市场的信贷政策,政府也应有相应的政策,避免遏制了我国环保企业的发展。
2.2 资金
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都是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维持的。由于国家和地方财政总体比较紧张,致使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同时出现了部分污染处理设施难以运行下去的局面。如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机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拟建设6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后调整为52个,但截止到2000年底,全流域只建成运行10个,未动工建设的10个。所以,完全依靠财政拨款建设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机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解决资金的问题需要多种办法。
2.2.1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
要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和运行机制,即逐步放开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建立鼓励社会、企业投资环保基础设施的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就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适当支持、依法监督下,靠企业、市场运作来实现的。
2.2.2出台合理的收费政策
目前最主要的是要出台有关的经济政策和监督管理措施,特别是完善城市污水、城市垃圾处理的收费政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也有机制的问题,首先要将“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付费”。而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前提是企业的产品价格中必须体现污染治理的成本。另外,污染治理设施能否从企业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进行单独的管理和独立的成本核算也是实现企业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市场化的前提。
2.2.3实现多渠道融资
我国环保产业在转制、科研过程中少不了会遇到融资困难。入世以后,国际间环境经济业务联系将日益增多,这些困难可以通过开展金融业务创新,运用国际资金来解决。如,将BOT投资方式引入环保产业,即“建设——经营——移交”。政府以契约方式将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融资经营、维修责任让度给国外投资者,责任人在项目建成后,在协议期间对项目拥有所属权、经营权、收益权,以回收投资获得利润,期满后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这样做有利于改善结构,引进先进环保技术,符合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需要。
2.3 加强科研力度
作为新兴的产业——环保产业必须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去认识、去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保产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以质量为生命线,大力开发环保高科技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要抓住机遇,改变观念,将知识转化为商品,提高产品的层次和质量,增强环保产业的生命力。环保产业要更多地运用现代科研成果,促进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传感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广泛应用于企业。
2.4 促进科研成果向新技术的转化
2.4.1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联姻嫁接
环保科技是环保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环保产业的科技进步,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鼓励厂办科研。总结环保企业厂办科研的经验,带动更多的环保企业自觉地开发环保高新技术产品,我国小型环保企业多为县、乡、镇办企业,技术素质差,众多地环境科研机构及与环境有关的研究机构又大多不具备经营企业的能力。因此,应从政策上鼓励两者嫁接,鼓励厂校挂钩、厂研挂钩,在技术开发上,还可以鼓励银行、企业、研究机构三者结合,以有效的借助贷款,使研究机构的技术开发走向市场。发挥小企业本身经营机制灵活的有利条件,把企业、高校研究单位的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共同地整体优势。
2.4.2建立环保技术中试基地
技术上的可靠程度是影响环保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几年来国内所生产的数起环保技术合同纠纷大都源于技术问题。许多环保企业由一项技术起家,企业拥有的技术无比成熟,这是环保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初步统计表明,国内平均每天诞生2.3项环保新技术,一年就是800项。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环保技术没有经过中试,未达到技术成果转化的成熟点。即使好的环保技术,也因缺乏需求信息而长期搁置。改变这种途径,建立环保专业技术中试基地,对现有先进实用的环保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尽早进入应用领域。中试基地所实验的技术应是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实验室一旦有新技术研究成功,便借助中试基地将其中试、放大,然后投入生产。中试基地就像坚固的桥梁,让试验室的技术成果从桥梁上顺利的走向应用,使科研成果产业化。另外,政府应制订有关部门优惠政策,发展环保中介机构,鼓励环保企事业单位从事环保中介服务,宣传、推荐中试成功的环保技术,繁荣环保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环保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结语
只要我们能牢牢地把握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把它们作为促进环保产业大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政策、标准、法规这些杠杆,相信将会使我们环保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逐渐形成功能完备、体制健全的产业体系。
环保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活动,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具有高增长性、吸纳就业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绿色经济、抢占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日趋完善,我国环保产业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近期,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环保产业已具较大规模。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运营服务业发展加快,为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减排做出了贡献。据测算,到2010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约3.5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产业收入总额达11000亿元。
2、产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十五”、“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通过持续引进消化、自主创新,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新技术,并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大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装备已实现产业化;水处理设备集成化和药剂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稳步上升,膜技术在多种难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取得进展;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具备了工业化技术基础,生活垃圾、医废、危废等焚烧成套装置日趋成熟;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推进环境监测技术向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清洁生产技术等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3、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环保骨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家发展环保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环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处理,除尘脱硫,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噪声与振动控制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集技术研发、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于一体,提供系统服务的大型和较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引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展望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将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培育和发展。2011年4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培育与发展环保产业的具体措施。近期,国家还将颁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规划及配套政策,环保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望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等升级改造和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氮氧化物、微颗粒物和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污泥处置,重金属污染防治,大型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电子废物拆解处理,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污染场地与生态修复,环境监测与预警等领域;并将着重发展环境服务总包、专业化运营服务、咨询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环境服务业。
据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1万亿元左右,约占同期GDP的1.35%,年均环保投资620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率。到“十二五”末(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2.2万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产值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