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周足球(李奡乐 足球)
本文目录一览:
17年前,那个被米卢称赞的中国“足球神童”,现在过得怎样呢?
2002年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中国首次进入世界杯,这对所有球迷来说,都是泪泣两行的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故而,无论时光流逝,那些刻进国足骨血的记忆也都不会忘记,那一年,还有一个能够被写入中国足球历史的人物,传遍中国大街小巷,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雄,那就是国足教练米卢。
在他的带领下,国足的变化天翻地覆,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当年,国足龙之队的颁奖礼上,一位6岁的小朋友同样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并被米卢赞赏为足球神童,中国国足未来的希望。那么17年过去了,这位中国足球神童,现在如何了?
“神童”的童年,都有超乎同龄人的刻苦
这位足球神童名叫周了了,出生于北京,周了了的父亲无外乎是一个足球爱好者,而小小的孩子也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小就接触到了足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孩子的天性在了了很小的时候便展露无遗。
2岁就开始每天带着足球出去玩耍,好似除了足球没有其他游戏能够吸引其注意,由于每日都玩耍足球,便对足球的掌控和体力都比同龄的孩子强很多。
4、5岁能够做些技术性动作后,更是激起了周了了对足球的强烈爱好,仿佛不知疲倦,小小的周了了便展现了超乎同龄的努力和坚持,每天都要跑上几公里锻炼身体。
于是,他小小年龄便练就了出神入化的球技,20分钟便能完成2000多下的颠球,而这很多国内的成人球员都无法完成。
付出终有回报,周了了6岁的时候登上了国足冲进世界杯的颁奖典礼,作为表演小嘉宾,表演了点跳球。米卢观看了之后对周了了赞赏有加,说其很有天分。
过度赞扬后的拔苗助长,孩子的一生不应过早被界定
世界杯龙之队的颁奖典礼,对于周了了一家来说无疑是改变他们生活的转折点,曾经因为喜爱的足球,一下子变成了周了了一生都无法舍弃的事情。
米卢教练的赞赏,或许只是对小孩子努力和天分的肯定,而非任何功利之心,毕竟一名合格的球员,要综合很多条件,天分也只是一方面。
米卢教练的赞扬仿佛成了小了了的点石成金之语。一夜之间周了了是中国足球神童,国足未来希望,会给未来国足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的传言,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更有韩国媒体专门来到中国为其拍摄家庭生活和足球练习的纪录片,准备在世界杯中国队首秀上播放。
镜头前的周了了聪明伶俐,穿着仿巴西球王贝利曾穿过的黄色10号球衣,在足球场上威风凛凛的展示着绝技,一会儿射门、一会儿带球过人、一会儿颠球,显然一个神气非常的小球星。
摄影师跟随他满场跑,气喘吁吁,引得导演频频夸赞,甚至忘记职责,忍不住脱掉外套,当起守门员。这时周了了更是劲头十足,频频射门,屡射屡中,使导演大失面子,却仍笑呵呵的,一个劲地夸了了“了不起”。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周了了踢球的信心。然后,媒体的炒作,家人的选择,都改变了了了的生活。
童年的爱好,变成了禁锢他18年的魔咒,从此他的生活再也离不开足球,而足球与他而言也不是一件好玩的游戏,而是必须要做好,也是应该会做好的事。
可怕的是,他的父亲也对此深信不疑。但是孩童的成长又岂是从小便能固定的?过大的压力只会适得其反,了了的身体并没有因为每日的练习而变得更适合踢球,反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重也日益增加。
快乐的成长,才能更有精力追求成功。
青少年的周了了,仿佛散尽了儿时的“特异功能”,由于体重的增加,天分也显得不再突出,渐渐的消失在公众的视野。
拔苗助长,没有使其长成人们所期盼的样子,反而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更大的创伤,一开始他就在错误的引导下走错了方向。如果足球还仅仅是他的业余爱好,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发展真正喜欢的事情上。
18年后的今天或许便是另一番景象。被冠以“神童”的名义,对孩子来说不是赞扬,而是压力,而这个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各界的关注,稍有不慎便会说成“神童”也不过如此!
为什么要做神童,谁又是真正的神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和天分,而有这种天分的孩子,更应该在好好的保护下成长,让其自由的成长,以野蛮的姿势,冲击他想到达的顶端。
而不是在旁人“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子”的阴影下,向着既定的方向努力。那是对天分的泯灭,更是对孩子的不公平。
现在社会的家长,喜欢“神童”这个词,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三岁能文,四岁能武,出口成章,古文外语全部精通的“神童”。
可是这真的是孩子想要的么?这是孩子短暂的童年应该经历的么?在起跑线上早跑的几步就真的能全程都领先于人,获得最后的胜利么?
过刚易折,在这种重压的氛围之下,孩子反而变得更加脆弱,基本生活无能,受挫能力为零,小小的失败都是击垮他们全部信念的箭矢。
其实现实社会中不需要“神童”,需要的是有创造力,有独立性格,善于表达自己内心,勇于追求目标的乐观向上的人。
而这一切并不是强压的童年能够培养的,“自由式”教育会让孩子接触更多这个世界的神奇,让他们有更多思考的空间,知道自己真正的梦想和追求。只有梦想才是驱动人们不知疲倦不断进取的不竭动力,而非“神童”的标签。
19年前,那个被米卢称赞的中国“足球神童”,后来怎么样了?
足球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球类运动之一,拥有着数以万计的狂热爱好者,从富有到贫困,每一个阶级中我们都能看到那些热爱足球的孩子和大人们。可以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不管是什么规模的足球比赛,赛场必定是座无虚席的,更不用世界杯这样的国际赛事,那更是一票难求。
在足坛的发展史上,也涌现了许多为人称道的足球明星,从贝克汉姆到C罗梅西,每一位球星似乎都是一群人的青春。当然,中国足球虽成绩不佳,但也出现了不少天才少年,远在19年前,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小朋友,却因高超的球技,被米卢称之为“足球神童”。
起因:人小鬼大,年少成名
这个小朋友名为周了了,因为他的父亲是足球的忠实爱好者,周了了刚满两岁,就在父亲的熏陶下,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父子两人经常相互训练,提升球技。正是在这种极其普通的训练背景下,周了了展现出了出众的足球天赋。
在他仅仅四岁的时候,就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完成颠球的训练。又因为足球运动需要长时间的大距离奔跑,父子两人在训练球技之余,也会一同进行长跑训练,为了检验儿子的训练水平,其父专门为周了了报名了马拉松比赛,在比赛中周了了也表现出了不俗的耐力和爆发力。
由于父子两人经常在东单公园等人多之处训练踢球,再加上周了了过人的球技,使得他也有了不小的名气。在附近踢球或喜欢踢球的人都知道了周了了这样一个天才儿童,甚至还有很多人会慕名前来看其训练,更有甚者邀请了媒体对其进行报道。
一直到2002年,中国队首次打入世界杯,让全中国的球迷为之兴奋不已,全国上下都陷入了狂热的庆祝。而时任中国队主教练的米卢,也成为了全国球迷眼里的中国足球第一人,收获了许多赞美之词。
在某次国足活动中,众多媒体请来了周了了,为大家表演颠球等一系列足球基本功,引起了媒体和在场大多数人们的惊叹。没有人会相信,这么小年纪的孩子,基本功竟然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就连主教练米卢也连连称赞道,如果日后加以系统训练,周了了定会是一个好苗子,是中国足球的后备力量之一。
米卢此话一说,人们似乎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从那以后,关于周了了的话题便在媒体的传播下逐渐被夸大,“足球神童”这一称呼,便不胫而走,周了了也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小球星。
堕落:四处宣传风光不已,浪费训练时间
名声越来越大的周了了,不仅总是受到国内媒体的邀请和采访,就连韩国媒体都邀请周了了为其拍摄了相关的足球纪录片,年纪尚小的周了了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将是什么,在他自己眼里,也仅仅是在镜头前展现一下自己的训练成果罢了。
不仅如此,此后周了了的日常起居和训练过程,都会有媒体进行跟踪拍摄记录,为的就是记录这位"足球神童"的成长过程,作为该媒体日后宣传的重点内容。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周了了全国各地四处奔走,面对众多新闻媒体的轮番采访,根本没有自己的训练时间,这也让年仅十多岁的周了了十分疲惫且迷茫。曾经的足球,是自己和爸爸消遣娱乐的共同爱好,如今却变了味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足球的表现越发地不尽如人意,国家队也一度成为了球迷谩骂诋毁的对象。而曾经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年,也因为国足的堕落和媒体的过度报道,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不了了之。
直到两年后,某家媒体再次曝出周了了的相关信息:正在接受专业系统的足球培训时,网友和球迷才想到了这个小孩子。但当周了了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时候,却和几年前天差地别,如今的周了了随着年纪的增长,体态发福,怎么也无法让人联想到这个肥胖的少年便是曾经的“足球神童”。
传言说,周了了的父亲为了能够让他恢复曾经的体态,便给他制定了十分严苛的减肥计划。也正是如此,他的足球训练一拖再拖,直至泯然众人。
如今已过去19年之久,如若周了了在年少时没有被摄像机和闪光灯环绕,而是抓紧时间训练,提升球技。如今的他应该正值当打之年,在球场上风生水起。可他却还没踏入赛场,就已经踪迹全无了,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终结:昔日天才今已没落,错在于谁?
一个曾让国家队教练称赞的足球天才少年,为何却没能真正地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这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每个人深思。
首先,家庭问题。作为周了了的父亲,一名成年人,没能经得起曝光率和知名度的考验,将自己的儿子作为赚钱的手段,不断地将正值训练阶段的周了了推至媒体跟前,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导致周了了浪费了大量的训练时间。任何体育训练都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即便是冠以天才的名号,也不能忽略训练的重要性。
其次,社会问题。媒体过于关注周了了,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将来的选择是什么,他仅仅将足球当作了自己的爱好,可社会和国足球迷却将为国足效力的重担压至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身上,属实有些过分。再加上媒体大肆的宣传方式,使得关于周了了的消息内容被不断夸大。
正所谓:天才是百分之1的智慧加上百分之99的努力。天才固然存在,但如果不正确和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天赋,即便是天才,也终将没落。
小结: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但在每个孩子的成功过程中,家长也应该找到那条最适合孩子的道路,而不是盲目自信,拔苗助长。
就如同上文提到的周了了一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其每一项爱好,而不是将孩子的爱好当作自己牟利出名的手段和方式,也不能将孩子的爱好定性成他今后所要从事的行业。
神童和天才固然存在,但也要找到其自身的特性,加以引导,才能走上正轨,成为最终的赢家。
17年前,那个被米卢称赞的中国“足球神童”,如今现状如何?
这个足球神童名字叫做周李乐周足球了了,当年他的知名度很高,肯定是一些活动和节目首要邀请的嘉宾。周了了的父亲也没想那么多,有活动就上,能拿钱就行,这样就注定周了了会把更多的世界花在商演上。没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加上饮食上也毫不节制,加上他还是个孩子,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得越多,长得就越多。本来就不瘦的周了了越来越胖,也就注定他不会在足球这条路上走远。最后连职业联赛都没能踢上,更别提拯救中国足球了。
被米卢赞赏为“足球神童”
2002年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中国首次进入世界杯,这对所有球迷来说,都是泪泣两行的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故而,无论时光流逝,那些刻进国足骨血的记忆也都不会忘记,那一年,还有一个能够被写入中国足球历史的人物,传遍中国大街小巷,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雄,那就是国足教练米卢。
在他的带领下,国足的变化天翻地覆,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当年,国足龙之队的颁奖礼上,一比特6岁的小朋友同样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并被米卢赞赏为足球神童。
周了了的故事如同现代版的“伤仲永”
当年被称为足球天才的小孩名叫周了了,出生在北京,他并非出生在运动世家。由于受到父母的影响,周了了非常喜欢足球,后来家人发现他的天赋不一般,于是想着重培养他的足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后来,周了了的球技越来越好,他的名气也逐渐大了起来,国内很多媒体开始报导有关他的事情。米卢教练经过了解后也下出结论:周了了将来会是中国足球的接班人。得到米卢教练的称赞,人们对他的期望更高了,可事实却是他并非成为国家足球队的一员。
周了了的故事如同现代版的“伤仲永”,尽管他有非常好的足球天赋,但后天不努力也是白费。当年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下,周了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好像他如果不努力进入国家队,就是罪人一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国十几亿人口难道没有足球天才吗李乐周足球?
我给出的答案是很多足球天才,但更多的家庭不愿意让子女进入体育界,如果多年培养最终没有等到国家队的邀约,其结果可是毁灭性的。后来周了了也只是将足球当成是兴趣爱好,并未专门进行训练。
被冠以“神童”的名义,对孩子来说不是赞扬
青少年的周了了,仿佛散尽了儿时的“特异功能”,由于体重的新增,天分也显得不再突出,渐渐的消失在公众的视野。拔苗助长,没有使其长成人们所期盼的样子,反而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更大的创伤,一开始他就在错误的引导下走错了方向。如果足球还仅仅是他的业余爱好,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发展真正喜欢的事情上。
18年后的今天或许便是另一番景象。被冠以“神童”的名义,对孩子来说不是赞扬,而是压力,而这个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各界的关注,稍有不慎便会说成“神童”也不过如此!
为什么要做神童,谁又是真正的神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和天分,而有这种天分的孩子,更应该在好好的保护下成长,让其自由的成长,以野蛮的姿势,冲击他想到达的顶端。而不是在旁人“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子”的阴影下,向着既定的方向努力。那是对天分的泯灭,更是对孩子的不公平。
周了了的现状
2007年,再次出现在尽头前的周了了,已经成为了一个身高一米八几,体重一两百斤的大胖子。父亲希望他能继续在足球领域发展,帮助他减肥,可是再也没有人把周了了和曾经的“足球神童”相挂钩了。
如今已经24岁的周了了依旧没能成为职业球员,更别提带领这中国足球队走向世界杯的舞台大放异彩。包括周了了在内已经有无数的例子证明,天赋很重要但能够沉下心来训练和提升更重要。没有这份努力不会有梅西和C罗,就像没有日复一日凌晨四点半的训练,就不会有科比一样。体育巨星的崛起之路,没有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