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药材名称大全及作用(常用中药材名称及功效)

本文目录一览:

中药名称大全和作用

对黄精的最早认识,应是小时候家里的黄精酒,从那时就有了黄精是补品的印象,因为一般只有补药才会用来泡酒的。的确,这黄精酒就有益精补血,健骨壮阳,抗衰延寿的作用,对体寒,肾虚腰痛,阳萎等人士颇有疗效。

黄精是以根茎入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是老年人较理想的补养之品,无大补温燥之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且,黄精还具有降血压及降血糖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起降低血脂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入药黄精又分为生黄精,熟黄精,甜黄精,酒黄精等,功效略有不同,各有增减。

黄精除了入药,泡酒,还可以做药膳,像黄精炖瘦肉汤,黄精玉竹猪横?汤,黄精当归鸡蛋汤,黄精粥,黄精蒸鸡等。黄精粥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咽干,脾胃虚弱,黄精蒸鸡则对冬季体倦乏力,腰膝酸软,怕冷等甚有疗效。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黄精的作用介绍:

1。黄精的作用,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

能滋肾阴,润肺燥。治阴虚肺燥咳嗽,可单用熬膏服,或配川贝母,知母等同用;

治劳嗽久咳,可配地黄,天冬,百部等同用。

中国常见的中药名有哪些?

目前我国常见中药材名称大全及作用的名贵中药材主要有38种中药材名称大全及作用,它们分别为人参、高丽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红景天、灵芝、雪莲、当归、何首乌、龙眼肉、黄精、石斛、枸杞子、天麻、杜仲、山茱萸、冬虫夏草、蛤蚧、紫河车、鹿茸、鹿角胶、阿胶、龟甲胶、鳖甲胶、海龙、海马、狗肾、燕窝、哈士蟆、三七、番红花、血竭、麝香、白花蛇、羚羊角、牛黄、珍珠。

编辑于 2019-07-08

查看全部5个回答

不花冤枉钱! 湖南医瘤大概多少费用湘雅博爱

值得一看的治肿瘤相关信息推荐

医瘤大概多少费用 湘雅博爱-MDT多学科诊疗针对性给出治疗建议-不花冤枉钱!“3H瘤医院”收费透明-全国联保可报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在线咨询 湖南医瘤大概多少费用

qianhu.wejianzhan.com广告

b超能检查输卵管吗中药材名称大全及作用,和造影对比起来呢?

在一般情况下,b超是无法看到输卵管的,但凡在B超下检测到中药材名称大全及作用了输卵管,多数是存在炎症,或是炎症后期增生,如要查明输卵管发生堵塞的部位,则需借助更加细微的造影。

长沙阳光医院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

中草药6000种图解名字功效

中草药6000种图解名字功效?以下是小社吐血整理的常用中草药图谱及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介绍,供大家欣赏、参考。另外,小社这次特意给每一种中药都附上了别名,便于大家平时灵活运用。

(前方大量图片,建议在WIFI下观看)

解表类

1、发散风寒药

生姜

别名:大肉姜、鲜生姜

白芷

别名:芳香、泽芬

防风

别名:铜芸、茴草、百枝、屏风

苍耳

别名:常思菜、地葵、道人头、猪耳、刺儿棵

羌活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羌滑、退风使者

细辛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山人参

荆芥

别名:香荆芥、假苏、姜芥、四棱杆蒿、稳齿菜

桂枝

别名:柳桂

麻黄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2、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

别名:鼠粘子、大力子、恶实

升麻

别名:周麻、鸡骨升麻 、鬼脸升麻

柴胡

别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

葛根

别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条根

桑叶

别名:铁扇子、蚕叶

菊花

别名:甘菊、金蕊、真菊、药菊

薄荷

别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

泻火药

1、清热泻火药

天花粉

别名:栝楼根、花粉、白药、瑞雪

决明子

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千里光、假绿豆

知母

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羊胡子

栀子

别名:木丹、越桃、山栀子、黄鸡子、黄栀子

莲子心

别名:苦薏、莲薏、莲心

夏枯草

别名:铁色草、棒柱头花、榔头草、棒槌草、牛枯草

2、清热燥湿药

龙胆

别名:陵游、草龙胆、苦地胆、山龙胆、水龙胆

白鲜皮

别名:野花椒皮、白羊鲜、北鲜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挂牛、好汉拔

苦参

别名:地槐、苦骨、穿参、牛参、地参、野槐、山槐

鸦胆子

别名:老鸦胆、鸦蛋子、小苦楝、苦参子

黄芩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黄柏

别名:黄檗、圆柏、檗木、川黄柏

黄连

别名:川连、川黄连、姜黄连、吴萸黄连、酒连

3、清热泻火药

大青叶

别名:大青、北板根、大靛

山豆根

别名:豆根、北豆根、广豆根、苦豆根

北豆根

别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

白头翁

别名:野丈人、头公、毛姑朵花、老公花

白蔹

别名:白根、山地瓜、鹅抱蛋、地老鼠、猫儿卵

连翘

别名:旱莲子、空翘、空壳、落翅

板蓝根

别名:靛青根、蓝靛根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

鱼腥草

别名:紫背鱼腥草、紫蕺

蒲公英

别名: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草、蒲公丁

4、清热凉血药

地黄

别名:生地、生地黄

赤芍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

牡丹皮

别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

5、清虚热药

银柴胡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土参

胡黄连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

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

别名:将军、锦纹、锦纹大黄、川军

2、润下药

火麻仁

别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线麻、山麻

郁李仁

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

3、峻下逐水药

千金子

别名: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

巴豆

别名:巴仁、巴米、红子仁、泻果、猛子仁、巴仁

甘遂

别名:甘泽、陵泽肿、手花根、猫儿眼、胜于花

芫花

别名:赤芫、杜芫、头痛花、南芫花、药鱼草、九龙花、闹鱼花

京大戟

别名:大戟、红芽大戟、紫大戟、将军草

商陆

别名:章陆、章柳根、见肿消、当陆

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药

川乌

别名:鹅儿花、五毒、铁毒

木瓜

别名:木瓜实、铁脚梨

草乌

别名:乌头、独白草、土附子

威灵仙

别名:铁脚威灵仙、酒草阶、黑骨头、老虎须、七寸草、牛闲草

独活

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

路路通

别名:枫实、枫草、九空子、枫草

2、祛风湿清热药

防己

别名:粉防己、汉防己、石解

马钱子

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苦实、马前

秦艽

别名:秦胶、秦纠、左秦艽

桑枝

别名:桑条

3、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红五加皮

狗脊

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

桑寄生

别名: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

化湿药

广藿香

别名:土藿香、大叶薄荷、猫尾巴香、山茴香

苍术

别名:赤术、仙术、茅术、华苍术

豆蔻

别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佩兰

别名:兰草、木香、大泽兰、女兰、香草、杭佩兰

草豆蔻

别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

草果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厚朴

别名:川朴、厚皮、重皮、烈朴

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冬瓜皮

别名:白瓜皮、白冬瓜皮

赤小豆

别名:红豆、小豆、野赤豆

泽泻

别名:水泻、芒芋、泽芝、天鹅蛋、水泽、如意菜、水白菜、及泻

茯苓

别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

薏苡仁

别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谷子、尿珠子

2、利水通淋药

川木通

别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

车前草

别名:当道、蛤蚂草、车轮草、铁贯草

石韦

别名:石皮、金星草、石兰、石剑、石背柳

灯心草

别名:虎须草、赤须、灯心、灯草

3、利湿退黄药

垂盆草

别名:半枝莲、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齿、鼠牙半支、白蜈蚣

金钱草

别名:神仙对坐草、蜈蚣草、黄疸草

茵陈

别名:茵陈蒿、绵茵陈、绒蒿

虎杖

别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龙、酸汤杆、山大黄、阴阳莲

温里药

丁香

别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

八角茴香

别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

小茴香

别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丝菜

花椒

别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

肉桂

别名:桂树、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

干姜

别名:白姜、干生姜、均姜、药姜

吴茱萸

别名:食茱萸、吴萸、气辣子、曲药子

附子

别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高良姜

别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

理气药

刀豆

别名:刀豆子、关刀豆、刀巴、马刀豆

土木香

别名:青木香、祁木香、玛奴、新疆木香

大腹皮

别名:槟榔皮、大腹毛、槟榔衣、茯毛

川楝子

别名:金铃子、仁枣

木香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云木香、广木香

乌药

别名:台乌药、香叶子树、白叶柴、青竹香、铜钱树、白背树

佛手

别名:佛手柑、密罗柑、五指柑、手柑

陈皮

别名:橘皮、橘子皮、广橘皮、红皮

枳壳

别名:川枳壳、江枳壳、湘枳壳

枳实

别名:鹅眼枳实

香附

别名:香附米、莎草根、三棱草根

香橼

别名:钩橼子、香橼柑

薤白

别名:薤根、薤白头

消食药

山楂

别名:鼠查、棠球子、赤爪实、山里红果

麦芽

别名:大麦芽、大麦蘖、麦蘖、大麦毛

莱菔子

别名:萝卜子

驱虫药

苦楝皮

别名:楝木皮、楝树枝皮、楝皮、楝根皮

南鹤虱

别名:野胡萝卜子、鹤虱、窃衣子

使君子

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君子仁、索子果

槟榔

别名:大腹槟榔、大腹子、槟榔子、橄榄子、槟榔玉

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大蓟

别名:鸡项草、野红花、将军草、马蓟、虎蓟、刺蓟、山萝卜、牛口刺

地榆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黄瓜香、绵地榆、红地榆、马猴枣

侧柏叶

别名:柏叶、丛柏叶

槐花

别名:槐蕊、槐米

2、化瘀止血药

三七

别名:山漆、金不换、参三七、田三七、田七

茜草

别名:茹芦、茜根、活血丹、小活血

蒲黄

别名:蒲花、蒲草黄、蒲厘花粉、蒲棒花粉

仙鹤草

别名:龙头草、金顶龙芽、刀口草、狼牙草

3、收敛止血药

白及

别名:白芨、甘根、呼良姜、白及子、白鸡儿

4、温经止血药

艾叶

别名:艾蒿叶、家艾叶、艾草

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

川芎

别名:西芎、山鞠穷、香果、小叶川芎

延胡索

别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

郁金

别名:马莲、黄郁

姜黄

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郁金

乳香

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天泽香

泽兰

别名:地笋、地石蚕、蛇王草、草泽兰

没药

别名:末药

2、活血调经药

川牛膝

别名: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肉牛膝

王不留行

别名:奶米、大麦牛、王母牛、留行子

丹参

别名:山参、红根、紫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参

红花

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桃仁

别名:白桃、毛桃、红桃

益母草

别名:益母、茺蔚、野天麻、地母草

鸡血藤

别名:血龙藤、九层风、血筋藤、紫梗藤、血凤藤、大血藤、过岗龙

3、活血疗伤药

骨碎补

别名:猴姜、石毛姜、过山龙

苏木

别名:苏方木、棕木、赤木、红赤木、红柴

4、破血消症

马钱子

别名:士的宁树、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眼、大方八、马钱树,马钱科、马钱属乔木

三棱

别名:荆三棱、光三棱

莪术

别名:蓬莪术、蓬术、广术、青姜

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天南星

别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头

化橘红

别名:柚皮橘红、化州橘红、柚子皮

白前

别名:石蓝、嗽药、鹅管白前

半夏

别名:水玉、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叶半夏、三步跳

芥子

别名: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

旋覆花

别名:金线花、夏菊、满天星、金盏花、猫耳朵花

2、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

别名:贝母、川贝、勤母

瓜蒌

别名:栝楼、药瓜、吊瓜

胖大海

别名:大洞果、安南子、胡大海、通大海、大海

前胡

别名:土当归、水前胡、野当归

桔梗

别名:梗草、苦桔梗、大药、铃铛花、尚头花、苦菜根

浙贝母

别名:浙贝、象贝母、大贝母、元宝贝、珠贝

昆布

别名:海带、江白菜

竹茹

别名:蛤壳、瓦屋子、花蚬壳

3、止咳平喘药

马兜铃

别名:兜铃、水马香果

白果

别名:鸭脚子、灵眼、佛指柑

百步

别名:嗽药、百条根、山百根、药虱药

桑白皮

别名:桑皮根、桑根白皮、桑皮、白桑皮

款冬花

别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

罗汉果

别名:假苦瓜、光果木鳖、拉汉果

安神药

合欢皮

别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欢木皮

远志

别名:棘菀、细草、光棍茶、细叶远志、小草、小草根

柏子仁

别名:柏实、柏子、侧柏子

酸枣仁

别名:枣仁、酸枣核

平肝熄风药

罗布麻叶

别名:茶叶花、泽漆麻、野茶叶

蒺藜

别名:旁通、屈人、止行、刺蒺藜、硬蒺藜

天麻

别名:赤箭芝、独摇芝、离母、赤箭、明天麻

钩藤

别名:大钩丁、双钩藤

开窍药

石菖蒲

别名:山菖蒲、药菖蒲、金钱蒲、水剑草、石蜈蚣、九节菖蒲

补虚药

1、补气药

甘草

别名:国老、美草、甜草根、粉草、乌拉尔甘草

人参

别名:人衔、土精、棒棰、圆参、山参

大枣

别名:红枣、干枣、良枣

山药

别名:山芋、怀山药

白术

别名:冬术、山芥、于术、浙术

党参

别名:黄参、狮头参、中灵草

黄芪

别名:绵黄芪、独根、二人抬

2、补阳药

巴戟天

别名:鸡血藤、兔儿肠、鸡肠风、猫肠筋

肉苁蓉

别名:地精、大芸

杜仲

别名:思仙、木绵、丝连皮、丝棉木、玉丝皮

补骨脂

别名:破故纸、怀故子、川故子

蛇床子

别名:野茴香、蛇米

淫羊藿

别名:箭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仙灵脾

3、补血药

白芍

别名:白芍药、金芍药

当归

别名:马尾归、秦归、云归、西当归

首乌藤

别名:夜交藤、田猪头、铁称陀

4、补阴药

牛膝

别名:怀牛膝、杜牛膝、牛盖膝、牛筋

石斛

别名:林兰、杜兰、千年竹、黄草

麦冬

别名:寸冬、韭叶麦冬、麦门冬、寸麦冬

百合

别名:白百合

收涩药

五味子

别名:五梅子、山花椒、五味

五倍子

别名:文蛤、木附子

肉豆蔻

别名:肉果、玉果、顶头肉

罂粟壳

别名:米壳、粟壳

莲子

别名:水芝丹、莲实、莲蓬子

芡实

别名:水鸡头、鸡头实、鸡头子

列举中草药的名字和用途

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6.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37.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38.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39.白蔻辛温,能祛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40.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1.橘皮苦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2.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祛瘴疫。

43.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44.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强直,风搐自安。

45.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46.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47.槟榔辛温,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48.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49.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50.扁豆微温,转筋吐泻,下气和中,洒毒能化。

51.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止渴,阴汗自遏。

52.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3.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犬便能实。

54.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55.木瓜味酸,温肿脚气,霍乱转筋,足湿皆用。

56.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风湿皆用。

57.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58.玄参甘苦,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9.丹参味苦,痈肿疮疥,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60.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

61.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62.五加皮温,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63.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

64.地榆沉寒,血热堪用,血痢带崩,金疮止痛。

65.茯神补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兼除怒恚。

66.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67.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68.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69.柏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润肠,更疗惊悸。

70.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71.甘松味香,善除恶气,开郁醒脾,心腹痛已。

72.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疼,调中?胃。

73.大茴味辛,疝气脚气,肿痛膀胱,止呕开胃。

74.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热尤堪。

75.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功有。

76.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

77.木香微温,能滞和胃,诸风能调,行肚泻肺。

78.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卫气为佳。

79.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胃可晓。

80.砂仁性温,养胃进食,止育安胎,通经破滞。

81.毕澄茄辛,除胀化食,消痰止咳,逐寒暖胃。

82.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83.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折足痹。

84.吴萸辛热,能调疝气,心腹寒疼,酸水能治。

85.延胡乞温,心腹卒痛,通经洛血,跌扑血崩。

86.薏苡味甘,专除湿痹,筋节拘缠,肺痈肺痿。

87.崩蔻辛温,脾胃虚冷,泻痢不休,功可立等。

88.草果味辛,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瘟辟瘴。

89.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

90.良姜性热,下气温中,转筋霍乱,酒食能攻。

91.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

92.神曲味甘,开胃进食,破积逐痰,调中下气。

93.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

94.苏子辛温,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沁肺。

95.白芥子辛,专化胁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6.甘逐苦寒,破症消痰,面浮肿胀 ,利水能安。

97.大戟苦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98.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99.商陆苦寒,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

100.海藻咸寒,消瘿散疬,除胀破 ? , 利水通闭。

101.牵牛苦寒,利水消肿,蛊胀痃癖,散滞除壅。

102.葶苈辛苦,利水消肿,痰咳?瘕,治喘肺痈。

103.瞿麦苦寒,专治淋病,且能堕胎,通经立应。

104.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气滞作痛,虚者当忌。

105.`五灵味甘,血滞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106.莪术温苦,关善破痃,止痛消瘀,通经最宜。

107.干漆辛温,通经破瘕,追积杀虫,效如奔马。

108.蒲黄味甘,逐瘀止崩,止箅须炒,破血用生。

109.苏木甘咸,能行积血,产后血经,兼医扑跌。

110.桃仁甘平,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

111.姜黄味辛,消痈破血,心腹结痛,下气最捷。

112.郁金味苦,破血行气,血淋溺血,郁结能舒。

113.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未成则散,已成则溃。

114.漏芦性寒,祛恶疮毒,补血排脓,生肌长肉。

115.白藜味苦,疗疮瘙痒,白癜头疮,翳除目朗。

116.白及味苦,功专收敛,肿毒疮疡,外科最善。

117.蛇床辛苦,下气温中,恶疮疥癞,逐瘀祛风。

118.天麻味甘,能驱头眩,小儿惊痫,拘挛瘫痪。

119.白附辛温,治面百病,血痹风疮,中风痰症。

120.全蝎味辛,祛风痰毒,口眼?斜,风痫发搐。

121.蝉蜕甘寒,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睛。

122.僵蚕味咸,诸风惊痫,湿痰喉痹,疮毒瘢痕。

123.蜈蚣味辛,蛇虺恶毒,镇惊止痉,堕胎逐瘀。

124.木鳖甘寒,能追疮毒,乳痈腰疼,消肿最速。

125.蜂房味咸,惊痫? ? , 牙疼肿毒,瘰疬乳痈。

126.花蛇湿毒,瘫痪?斜,大风疥癞,诸毒称隹。

127.蛇蜕辟恶,能除翳膜,肠痔蛊毒,惊痫搐搦。

128.槐花味苦,痔漏肠风,大肠热痢,更杀蛔虫。

129.鼠粘子辛,能除疮毒,瘾疹风热,咽疼可逐。

130.茵陈味苦,退疸除黄,泻湿利水,清热为凉。

131.红花辛苦,最消瘀热,多则通经,少则养血。

132.蔓荆子苦,头疼能治,拘缠湿痹,泪眼堪除。

133.兜铃苦寒,能薰痔漏,定喘消痰,肺热久嗽。

134.百合味甘,安心定胆,止嗽消浮,痈疽可啖。

135.秦艽微寒,除湿荣筋,肢节风痛,下血骨蒸。

136.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137.款花甘温,理肺消痰,肺痈喘咳,补劳除烦。

138.金沸草温,消痰止嗽,明目祛风,逐水尤妙。

139.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浅。

140.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

141.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能安泻痢,

142.天花粉寒,止渴祛烦,排脓消毒,善除热痢。

143.瓜蒌仁寒,宁嗽化痰,伤寒结胸,解渴止烦。

144.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虚翳青盲,服之效速。

145.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殊功。

146.木贼味甘,疏肝退翳,能止月经,更消积聚。

147.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148.犀角酸寒,化毒辟邪,解热止血,消肿毒蛇。

149.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却惊解毒,神志能安。

150.龟甲咸平,劳嗽骨蒸,散瘀消肿,去痞除崩。

151.海蛤味咸,清热化痰,胸痛水肿,坚软结散。

152.桑上寄生,风湿腰痛,安胎止崩,疮疡亦用。

153.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润肠通结,小水能行。

154.山豆根苦,疗咽肿痛,敷蛇虫伤,可救急用。

155.益母辛苦,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去瘀。

156.紫草苦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157.紫葳味酸,调经止痛,崩中带下,症瘕能用。

158.地肤子寒,去膀胱热,皮肤瘙痒,除热甚捷。

159.栋根性寒,能追诸虫,疼痛立止,积热立通。

160.樗根味苦,泻痢带崩,肠风痔漏,燥湿涩精。

161.泽兰甘苦,痈肿能消,打扑伤损,肢体虚浮。

162.牙皂味辛,通关利窍,敷肿痛消,吐风痰妙。

163.芜荑味辛,驱邪杀虫,痔瘿癣疥,化食除风。

164.雷丸味甘,善杀诸虫,癫痫蛊毒,治儿有功。

165.胡麻仁甘,疗肿恶疮,热补虚损,筋壮力强。

166.苍耳子苦,疥癣细疮,驱风湿痹,瘙痒堪尝。

167.蕤仁味甘,风肿烂弦,热胀胬肉,眼泪立痊。

168.青葙子苦,肝脏热毒,暴发赤障,青肓可服。

169.谷精草辛,牙齿风痛,口疮咽痹,眼翳通用。

170.白薇大寒,疗风治疟,人事不知,热邪堪却。

171.白蔹微寒,儿疟惊痫,女阴肿痛,痈疗可啖。

172.青蒿气寒,治疟效好,虚热盗汗,除骨蒸劳。

173.茅根味甘,通关逐瘀,止吐衄血,客热可去。

174.大小蓟苦,消肿破血,吐衄咯唾,崩漏可啜。

175.枇杷叶苦,偏理肺脏,吐哕不已,解酒清上。

176.木律大寒,口齿良药,瘰疬能治,心烦可却。

177.射干味苦,逐瘀通经,喉痹口臭,痈毒堪凭。

178.鬼箭羽苦,通经活络,驱邪止痛,杀虫祛结。

179.夏枯草苦,瘰疬瘿瘤,破症散结,湿痹能瘳。

180.卷柏味辛,症瘕血闭,风眩痿辟,脱肛下血。

181.马鞭味苦,破血通经,症瘕痞块,服之最灵。

182.鹤虱味苦,杀虫追毒,心腹卒痛,蛇虫堪逐。

183.白头翁寒,清热凉血,瘿疬疮疝,止痛百节。

184.旱莲草甘,生须黑发,赤痢可止,血流可截。

185.慈姑辛苦,疗肿痈疽,恶疮瘾疹,蛇虺并施。

186.榆皮味甘,通水除淋,能利关节,敷肿痛定。

187.钩藤微寒,疗儿惊瘅,手足瘛疾,抽搐口眼。

188.?莶味甘,追风除湿,聪耳明目,乌须黑发。

189.葵花味甘,带痢两功,赤治赤者,白治白同。

190.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通窍之剂。

191.续随子辛,恶疮蛊毒,通经消积,不可过服。

192.海桐皮苦,霍乱久痢,疳慝疥癣,牙疼变治。

193.石南藤辛,肾衰脚弱,风淫疥癣,堪为妙药。

194.大青气寒,伤寒热毒,黄汗黄疸,时疫宜服。

195.侧柏叶苦,吐衄崩痢,能生须眉,除湿之剂。

196.槐实味苦,阴疮痒湿,五痔肿疼,泻热凉血。

197.瓦楞子咸,妇人血块,男子痰癖,症瘕可瘥。

198.棱榈子苦,禁泄涩痢,带下崩中,肠风堪治。

199.冬葵子寒,滑胎易产,癃利小便,善通乳难。

200.淫羊藿辛,阴起阳兴,坚筋益骨,志强力增。

201.松脂味甘,滋阴补阴,驱风安脏,膏可贴疮。

202.覆盆子甘,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203.合欢味甘,得人心智,安脏明目,快乐无虑。

204.金樱酸涩,梦遗精滑,禁止遗尿,寸白虫杀。

205.楮实味甘,壮筋明目,益气补虚,阳痿当服。

206.郁李仁酸,破血润燥,退肿利便,关格通导。

207.没食子苦,破血生精,染须最妙,禁痢极灵。

208.空青气寒,治眼通灵,青盲赤肿,支暗回明。

209.密陀僧咸,止痢医痔,能除白瘢,诸疮可治。

210.伏龙肝温,治疫安胎,呕吐咳逆,下血心烦。

211.石灰味辛,性烈胡毒,辟虫立死,能去息肉。

212.穿山甲毒,痔癖恶疮,吹奶肿痛,通经排脓。

213.蚯蚓气寒,伤寒瘟病,大热狂言,投之立应。

214.蜘蛛气寒,狐疝偏痛,蛇虺咬涂,疔肿敷用。

215.蟾蜍气凉,杀疳蚀癖,瘟疫能治,疮毒可祛。

216.刺猬皮苦,主医五痔,阴肿疝痛,能开胃气。

217.蛤蚧味咸,肺痿咯血,传尸劳疰,纳气定喘。

218.蝼蛄味咸,治十水肿,上下左右,效不旋踪。

219.蜗牛味咸,口眼过僻,尺痫拘急,脱肛咸治。

220.桑螵蛸咸,淋浊精泄,除疝腰疼,虚损莫缺。

221.田螺性冷,利大小便,消肿除热,醒酒立见。

222.象牙气平,杂物刺喉,能通小便,诸疮可痊。

223.水蛭味咸,除积瘀坚,通经破血,折伤可痊。

224.贝子味咸,解肌散结,得水消肿,止翳清洁。

225.蛤蜊肉冷,能止消渴,酒毒堪除,开胃顿豁。

226.海粉味咸,大治顽痰,妇人白带,咸能软坚。

227.石蟹味咸,点目肿翳,解蛊胀毒,催生落地。

228.海螵蛸咸,漏下赤白,症瘕疝阚,阴肿可得。

229.无名异甘,金疮折损,去瘀止痛,生肌有准。

230.青礞石寒,硝煅金色,堕痰消食,奇录莫测。

231.磁石味咸,铁毒能杀,镇惊安神,阳潜气纳。

中药有哪些种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医是手段,药是武器,病是靶子,诊病就是正确运用药物的过程。自然界中万物生机勃勃,中药的种类也包罗万象,动物、植物、矿物以及其他制成品皆来源于自然。

动物药在中药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早在3000多年前,蜜蜂就被勤劳的中国人用做了药。早在《诗经》一书中,就有了鸟、兽、虫、鱼的记载,书中记载的动物约160种,有许多既可食用又可作药用,并且从这些动物名称的文字中有“虫”、“鱼、“犭”等偏旁,可见古代就有了对动物分类的意识。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也记载了动物药67种。

再从中国古代的医药书籍看,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65种动物药,其中,鹿茸、麝香、牛黄等药物仍为现今医药学所应用。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新修本草》共收载了128种动物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共收载了461种动物药;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收载了128种动物药;近代的《中药大辞典》收载了740种动物药,当然,本草书是以药味记载为主,不是计算动物种类。据统计,我国现已有900余种可供入药的动物。

植物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十分珍贵的药用价值,是丰富的中药库。根据现代植物分类学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将每种药物按其原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分别归入门、纲、目、科、属、种,以种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

白花蛇目前,我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占90%,其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大约在200—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大约在180—230种;花类药材大约在60—70种;皮类药材大约在30—40种;全草类药材大约在160一180种;叶类药材大约在50—60种;藤木类药材大约在40—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20—25种。

我国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所占比重较大。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根及根茎类药居多,这类药的特点是:耐寒、耐旱、耐盐碱,果实类药的种类次之。东北地区栽培种类以人参、细辛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柏、防风、龙胆等为代表。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贝母、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牡丹皮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夏枯草、柏子仁等为代表。华南地区栽培种类以砂仁、槟榔、益智、佛手、广藿香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何首乌、防己、草果、石斛等为代表。华北地区的栽培种类以党参、黄芪、地黄、山药、金银花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芩、柴胡、远志、知母、酸枣仁、连翘等为代表。华中地区栽培种类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独活、续断、枳壳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半夏等为代表。西北地区栽培种类以天麻、杜仲、当归、党参、枸杞子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甘草、麻黄、大黄、秦艽、肉苁蓉、锁阳等为代表。西南地区栽培种类以黄连、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郁金、麦冬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川贝母、羌活为代表。

矿物药分为钠化合物类、钾化合物类、铵化合物类、镁化合物类、钙化合物类、铝化合物类、硅化合物类、锰化合物类、铁化合物类、铜化合物类、锌化合物类、砷化合物类等十二类。

金石美玉虽为死物,但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金可镇精神,坚骨髓,银可安五脏,定心神。铜可治腋臭,铁可治脱肛等等。玛瑙主治眼球上生白膜,石英主治胸腹邪气,雄黄主治恶疮,疽痔死肌。

白矾为矿物明矾石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体。关于它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位医生守口如瓶,对祖传的秘方决不外传。尤其是他存有一条解砒霜中毒的妙方十分效验,许多医生费尽心机都得不到它。有位同行想了一个办法,用酒把他灌醉并假称:“酒里有砒霜。”在惊吓之下,醉酒之中,他糊里糊涂的泄了密——“快拿白矾给我喝”,原来他解砒霜毒的秘方竟是不值几文钱的白矾。

水是万物化生的源泉,表现在天上就成为雨、露、霜、雪,表现在地下就成为海、河、泉、井。水的流动和静止,寒凉和温热,是不同的水气所形成的差别;水的甘咸苦,是水产生的不同滋味。所以,上古圣人通过分辨九川水土的不同来区别九州各地人性的善恶和寿命的长短。水液散失则营血枯竭,水谷不入则卫气消亡。既然这样,对于水的性味差异。尤其是防病治病的医生们,要谨慎地用心研究。秋露之水,禀承夜晚的肃杀之气,宜用来煎调肺的药,调种治疥、癣、虫癞的各种散剂。甘泉之水,则可治疗心腹痛及邪秽之类所致的疾病,又能治烦热消渴、反胃、呕吐等症。

另外,有些结石也是很名贵的药材。牛黄是用于临床多见的动物结石的一种,是动物黄牛和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有化痰、利胆、镇惊的功能,用于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现代用于治疗“乙脑”等病。马宝是马科动物的胃肠道结石,有清热解毒,定惊化痰的作用。狗宝是犬科劫物狗的胃中结石,其能降逆气,开郁结,解毒。猴枣系猴科动物猕猴等内脏的结石,有消痰镇惊,消热毒的作用,古代称之为治热痰之圣药。

我国历史悠久,地形复杂,幅员辽阔,气候多样,这样为动、植、矿药物的孕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从历史上看,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只收录了365种药物,后来的《本草经集注》(梁代)收录的药物是《神农本草经》的一倍,有730种。发展到《新修本草》(唐代)增至1774种,明代的《本草纲目》则集历代本草之大全,收药1892种。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中草药有13268种,其中动物药403科,1634种;植物药369科,11471种;矿4豺药163种,其余为民间及民族药物。现代科技高度发展,也加快了中药分类的步伐,中药分类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中药材名称大全及作用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