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器在哪里打开)
本文目录一览:
设备管理体系怎么建立?
用pms。
PMS是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T 1-2012设备管理体系-要求”的英文缩写,简称“PMS”。该标准归口管理单位是中国设备管理标准化委员会,该标准于2012年发布,填补了国内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空白。
PMS标准为企业设备管理提供了规范及指南,标准内容涵盖了企业设备管理方针和目标,设备管理组织结构、设备管理策划及设备一生的管理过程,该过程如:设备需求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及调试、验收、使用、保养维护、点巡检、检维修、改造、更新、报废及处置等。
那么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系统,需要纳入的内容:
1、设备信息化管理
首先是在企业内建立设备信息库,对已运行的设备要进行型号,功率,采购及安装年份,服务年份,备品备件,维修状况,配套设备等等进行详细的录入系统。
新购置的设备要进行实现从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为固定资产;设备成为固定资产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的全过程;同时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润滑的情况记录的信息化。
对设备进行完整的信息化统计是整个设备管理体系的基础,整个设备的管理体系需要对全厂的设备逐一进行登记,并实现计算机的数据化管理。这样的设备就能全部的纳入设备管理体系,实现设备管理体系基础建设。
这样的工作类似于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不过更加偏重于设备的盘查登记。污水厂需要进行详细的,不遗漏的全面的登记,为了便于统计设备情况,可以根据工艺流程进行区段的划分,各区段内的设备进行登记,这样设备的安装位置和用途都能一清二楚,更便于今后的管理。
设备信息登记完成以后,还要对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设备的后期维护的工作繁琐并且量大,需要详细的进行登记,通过对设备缺陷跟踪管理实现痕迹化管理,得到良好的设备运行状况的管理工作。
2、设备的维修管理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设备的维修在设备管理中要占到非常大的一部分,部分设备检修仍然处于一个救火的模式,设备损坏以后,急忙的进行抢修,日常的时候,都在一个休息等待的状态下,设备的维修成为突发性事件。
而且在一台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连锁诱发更多的设备出现问题(墨菲定理的实际应用),这样将会导致维修人员疲于奔命。
同时由于关键设备需要快速修复,保障工艺的稳定运行,一般都会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措施进行临时性的弥补,过后又往往不能及时恢复,导致下次故障出现演化成更大的设备故障问题。因此建立设备点巡检管理和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是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
建立设备维修体系,需要对设备的检修工作进行合理的分解,通过建立合理的检修机制,降低应急检修的频次,实现设备的稳定运行。就需要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进行检修方式的确定。
一般来说风险度越高的设备需要建立更高等级的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拥有技术保障的同时,进行预防性的检修。这个预防性检修需要针对不同设备进行设定,根据前面建立的设备统计档案,罗列设备的易发生故障点,针对故障点实施定期的预防性检修。
把设备的定期性检修和设备的定期维护相互结合,实现设备运行风险的可控。很多企业都有变配电设备,供电系统每年会对设备进行预防性实验及维护,这种做法,在建立预防性检修的机制上可以进行参考引入。
风险等级较低的设备建立一般等级的检修机制,根据检修的难易程度,设备冷热备的情况,进行不同等级的预防性检修,同样也是基于设备的频发故障点的检修,这样的检修更有针对性和预防性,能够很好的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现阶段采用的设备越来越多,设备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预防性的检修在厂内自有员工有时难以完成,特别是近年来新兴的工艺设备,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厂家人员来进行维护。
因此对于复杂程度更高的设备,在采购时,就要明确约定设备厂商提供定期检修的服务,通过专业人员定期实施的预检修工作,降低设备运行的故障率。
预防性检修要结合全年的检修计划共同编制执行,对于厂内的设备每年要进行年度的检修计划,年度检修要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故障点查验,整体检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并结合设备的风险评分高低和厂内维修力量的配置,确定维修工作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组成。
制定合理的维修日程表,并对日程表的执行,验收,完结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运行制度,归纳到设备管理体系当中去。
这就是怎么建立设备管理系统,中小企业相对于大的企业管理起来相对困难,人少活多活杂是很多当下中小企业的现状,在平时很少注重公司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这对于公司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因此,华谋设备管理专家建议:中小企业才更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PMS
什么是设备管理系统,都有哪些内容?
设备管理系统(EquipmentManagementSystem)是将信息化了设备技术信息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是实现研究级管理信息化的先导。设备管理软件是设备管理模式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设备管理的对象是研究所中各种各样的设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Internet进入商业和社会应用阶段,设备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设备来有效地收集、处理这些设备,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减轻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数据处理负担,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和管理手段,己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
在现代化大型研究所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中,设备管理系统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因为设备是工厂生产中的主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日益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高速化和复杂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也随之增大,在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流程涉及的点多面广。
设备管理系统则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战略竟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而设备管理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设备是生产的生命线,对研究所正常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安全设备管理已成为现代研究所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信息安全设备管理纳入研究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己经成为一种趋势。
设备管理系统的内容,设备管理系统一般都包括一下部分:
设备资产及技术管理:建立设备信息库,实现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固;设备转固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润滑情况记录。
设备文档管理:设备相关档案的登录、整理以及与设备的挂接。
设备缺陷及事故管理:设备缺陷报告、跟踪、统计,设备紧急事故处理。
预防性维修: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的定期维修、维护,维修计划分解,自动生成预防性维修工作单。
维修计划排程:根据日程表中设备运行记录和维修人员工作记录,编制整体维修、维护任务进度的安排计划,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工种情况来确定维修工人。
工单的生成与跟踪:对自动生成的预防性、预测性维修工单和手工录入的请求工单,进行人员、备件、工具、工作步骤、工作进度等的计划、审批、执行、检查、完工报告,跟踪工单状态。
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台帐,编制备件计划,处理备件日常库存事务(接受、发料、移动、盘点等),根据备件最小库存量或备件重订货点自动生成采购计划,跟踪备件与设备的关系。
维修成本核算:凭借工作单上人员时间、所耗物料、工具和服务等信息,汇总维修、维护任务成本,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分析比较。
缺陷分析:建立设备故障代码体系,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以进行故障分析。
统计报表:查询、统计各类信息,包括设备的三率报表、设备维修成本报表、设备状态报表、设备履历报表、备件库存周转率、供应商分析报表等。
设备管理系统包含哪些管理模块?
设备管理系统有以下几个常见模块设备管理系统:
1.登录模块: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设备管理系统,如果用户名和密码正确设备管理系统,进入主控制平台;否则提示用户明确设备管理系统的错误信息。
2.系统管理模块:
(1)用户管理理子:用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用户权限设置和用户的浏览,包括用户密码的用户权限的更改,同时为保障系统安全需要进行输入检验,并进行必要的信息提示。一般用户不能使用该项功能。
(2)修改密码子模块:其作用是保障任何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3.设备信息录入模块:
设置和管理基础数据。普通用户只能浏览,无更新权。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设备基本信息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设备型号、制造厂商等基本信息。(2)设备类别定义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设备类型及其编号。
(3)附属设备信息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附属设备,以便进行及时刻对和调配。
4.设备运行管理模块:
用于管理设备的日常运行数据,普通用户只能浏览,无权更新。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每次检测设备时得到的数据。(2)设备起停情况记录子模块:用于详细记录设备的起停时间等信息。(3)设备故障记录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设备的故障记录。(4)设备维修记录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设备的维修记录。
5.台帐管理模块:
用于管理模块的价值、购入日期和使用日期等相关信息。
6.报废管理模块:
如果设备被认定需要由新产品代替,实施报废处理,则需要将报废的设备从所有相关的设备信息中删除,并新建一个表存放这些报废设备记录。在报废管理界面上,可以选定报废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也可以显示所有的已报废的设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