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鄂尔多斯的煤炭企业)
本文目录一览:
-
1、李世镕的工作业绩
李世镕的工作业绩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在中国九曲黄河怀抱之中成吉思汗的长眠之地,曾经爆发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了一场拯救民族、为自由而战的鄂尔多斯风暴,万古不朽的鄂尔多斯精神在蒙古高原上空凝聚升腾。 半个多世纪之后,同样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高原土地之上,有一只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一场被人们称为“三年攻坚战”的煤炭风暴过后,一面中国煤炭工业鲜艳夺目的旗帜在高原上空高高飘扬,这场在全国率先兴起的煤炭工业革命,使“能源高地”的“中国煤都”发生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变。从刘锦到杜梓再到云光中,几任市长前赴后继,领导职务变了,接力棒不变,煤炭工业改革重生的主旋律不变,才取得了今天的业绩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风雨飘摇装备落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小煤窑变为全部实现正规化、机械化生产的地方煤炭航母,煤炭回采率由过去的不足25%上升为超越75%,百万吨死亡率从最高峰的10下降至0.021,煤炭安全管理居世界领先水平,以年产量3.38亿吨的佳绩跃居全国首个突破3亿吨的产煤地市……
一场新鄂尔多斯风暴带来的划时代的革命,使鄂尔多斯煤炭工业犹如潜龙腾渊,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伟大嬗变。让我们走进这片举世瞩目的煤海绿洲,去解读这座英雄之城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之后所形成的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新时代鄂尔多斯精神。去追寻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先行者走过的那条悲壮的近于残酷的创新之路……
面向历史的生死抉择
李世镕站到了矛盾一触即发的临界点上。
作为市政府决策的执行者,这位身材高大魁梧,敢于担当,善于思考,颇具开拓创新能力的主管鄂尔多斯煤炭工业的副市长在重压之下寝食难安。
2005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晚,涌动的黄河又开始进入流凌期,站在用坚硬的黄土堆砌的堤岸之上,河面上传来的巨大的流冰开裂碰撞声响像重锤一样击打着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他的心房,让这位不怕辛劳、每日都从清晨忙到深夜,刚刚从一座小煤矿幽深的巷道钻出的副市长又平添了几分沉重。
中华民族母亲河用她宽广的胸襟护拥着这片素有“河套文化”发祥地之称的8.7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在萨拉乌苏河畔燃起文明之火的鄂尔多斯人似乎颇受上天的眷顾,脚下遍地乌金,已探明煤炭储量1676亿多吨,预计储量1万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3/5,在全市87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0%的地下都埋藏着优质煤炭。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鄂尔多斯煤炭工业缓慢发展中却逐渐累积着致命弱点。1998年以前,在过去“有水快流”的政策背景下,鄂尔多斯小煤矿数量最高峰时达1900多座,通过多次清理整顿,到2005年初,全市地方煤矿仍有552座。让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五个年头的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颇感忧虑的是,伴随着地产煤的大幅度增长,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当时,全市地方煤矿资源回采率平均不到30%,在东部高厚煤层区,回采率最高的也只有百分之十几。落后的“房柱式”工艺演变成急功近利,掠夺式开采,不仅矿工们的生命得不到保障,还严重破坏了资源,浪费了资源,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全市井下空顶面积已达2000万平方米,矿山火区达87.5平方公里,地表沉陷,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排放,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危害社会整体利益,引发出许多社会矛盾。煤炭回采率低、浪费资源的问题在目前能源紧张、可持续发展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已经到了国家不让、社会不让、舆论不让、群众不让、可持续发展不让的地步了!
所有这些,怎么能让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心里不急呢?
更让李世镕感到焦虑的是,面对地方煤矿整合关闭实现机械化正规化改造的呼声,不仅有怀疑,还有争议,社会反应不一。由此带来领导层有些人的动摇与徘徊。
不知有多少个强风劲吹、星光满天的夜晚,遥望着静静流淌的乌兰木伦河,李世镕一遍又一遍进行着面向历史,面对鄂尔多斯未来的最冷峻的思考: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是任凭小煤矿延用落后的生产方式继续发展?还是进行资源整合,实现现代化开采,将国家战略与地方利益有机结合,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有机结合,勇敢地肩负起一名国家公务员的政治责任?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已经到了非改革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不可的时候了!”这是鄂尔多斯改革先行者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之后发出的痛彻心肺的泣血呼号啊!
让人始料未及,新华社的一份题为《吃卷心菜,挣黑心钱》的内参成为引发鄂尔多斯煤炭风暴的“风暴眼”,鄂尔多斯煤炭资源浪费的现状牵动着共和国领导人的心,表示出极大关切的共和国总理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做出明确答复……
似惊雷横空出世,正所谓风雨欲来风满楼啊!
拉开鄂尔多斯煤炭工业革命帷幕已经刻不容缓!在中国煤炭行业率先实施“凤凰涅槃”已箭在弦上!闯出一条中国煤炭行业持续发展的变革之道,这是历史赋予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的新使命!
基于这一清醒的认识,鄂尔多斯煤炭工业的开拓者们达成一个共识:观望就是关闭,等待就是等死!
2005年3月4日,在全市煤炭工作会议上,副市长李世镕代表市政府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变压力为动力,变消极应付为主动出击,用三年时间打一场攻坚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完成国家重大战略使命!”
可是,尚有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横在鄂尔多斯市政府面前,国家有关部门严令小煤矿先关闭后整合。利剑高悬,雷池横亘。
先关闭后整合,还是先整合后关闭?在临近地区炸毁小煤矿的隆隆炮声之中,鄂尔多斯决策者们的两种发展思路却在一片静谧之中进行着激烈碰撞。
“宁可丢掉乌纱,也要从实际出发”,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如此的勇气与睿智啊!
用实事求是思想武器开启科学理性之门,才是这座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高原城市的根本出路!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做出的生死抉择是:先整合后关闭,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和谐发展,滚动前进,三年攻坚,实现三个提高(提高煤炭回采率、提高就地转化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两个转变(煤炭大市转变为煤炭强市,粗放式生产转变为集约化生产),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煤炭工业改革的创新之路……
然而,前方的道路却是关山重重,放下牧羊鞭开煤矿的业主们像一个个待哺的婴儿,技改资金从哪里来?先进技术从哪里来?专业人才又从哪里来?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李世镕和鄂尔多斯煤炭战线的开拓者们能夺取这场“当惊世界殊”的世纪之战的胜利吗?
让杜梓、云光中、李世镕等鄂尔多斯决策者们颇感欣慰的是,鄂尔多斯刚好处于中西部的衔接带与过渡带,承东启西,既是大西北的东桥头堡,又是东北、华北、中南坚强的能源大后方。鄂尔多斯北部不远就是蒙古国,再往北就是俄罗斯,往东经华北出渤海湾就是韩国、日本,再往南即可南下东南亚等地。鄂尔多斯还可通过大秦、神黄及包西、太中银等铁路和西气东输管道,将大量的煤炭、煤化工等产品输送到华北、华东、华南乃至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卓越的地理位置使其煤炭工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确立的未来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是: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有序开发,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惠及百姓。树立“大煤炭、大经济、大市场”的观念,走“园区化、精细化、洁净化、多元化”的路子,倾力建设三大基地:即煤炭生产基地、煤化工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将鄂尔多斯打造成洁净能源之都。为此,煤炭工业将重点开发神东、准格尔、万利、塔尔高勒、新街、呼吉尔特和上海庙等矿区,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完成1个亿吨级煤炭基地,2个5000万吨级基地,5个千万吨级基地;按照一体化、基地化、节约化、大型化,以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大路、树林召、棋盘井、蒙大、猛西、沙圪堵、乌兰木伦等重点工业园为载体,发展以石油替代产品为重点的煤化工产业,着力打造五条产业链:甲醇—烯烃产业链,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产业链,煤制油产业链,煤制天然气产业链……
这是何等动人心魄的大工业的宏伟乐章啊!
鄂尔多斯,必将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能源重化工之都。
鄂尔多斯,必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全球煤化工之“硅谷”。
鄂尔多斯目前的发展状况?
2007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50.9亿元,同比增长25.8%,总量跃居全区第二位;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财政收入突破二百亿元,达到200.8亿元,增长37.7%,总量稳居全区第一位。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26元,增长24.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3元,增长1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5.7亿元,增长43.6%。地区经济实力和整体发展跨上了新台阶、新层次和新起点。
(一)坚持科学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次产业比例由5.4∶55∶39.6演进为4.3∶55∶40.7。切实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两河流域现代农牧业正在破题,30万亩土地规模经营和农牧业结构调整有力推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增收得到有效保障。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1亿元,增长19.4%,总量居全区第三位。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产、三产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增幅分别达到62.5%和40.2%。博源100万吨甲醇、亿利40万吨PVC、华泰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神华煤直接液化、伊泰煤间接液化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产业多元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8.8亿元,增长30.2%;实现利税228亿元,增长73.1%;综合效益指数463,提高111个百分点,均居全区第一位。
(二)坚持统筹兼顾,不断改善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统筹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强化规划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编制完成了《都市区空间发展规划》、《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等100多项规划,地区发展更加科学理性。西部旗自主发展能力明显提高,东部旗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累计投入49.3亿元用于城市改造建设,东胜、阿镇增绿地、增公共活动空间,减危房、减污染“双增双减”工程成效明显,新打造了一批标志性景观和建筑,城市核心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得到新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实现新提升,荣膺全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创意城市宜居规划创新奖。城镇化率达到61%,提高3.9个百分点。特别是全市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治理“高耗能、高污染”和整顿矿业秩序攻坚行动有力,取得了突破性的重要成果,关闭小炼焦、小硅铁、小白灰、小电石、小火电等企业180家,万元GDP能耗下降5.01%,成为自治区唯一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控制目标的盟市,彻底摘掉了“黑三角”帽子。5300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全面展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牲畜“种子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了0.2以内,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15,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科技、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聚集速度明显加快,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执政为民,大力度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终把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放在第一位,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精力投入到改善和保障民生上来,切实从制度层面解决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市财政用于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10亿元,增长45%。年初承诺为群众办的八件实事全部兑现,“十二项惠民行动”有效推进。农村牧区高考落榜生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始实施,免除了蒙语授课高中阶段学生、残疾儿童、低保户子女学杂费,小学和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月300元和450元。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启动,走在了全区前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月203元,农村牧区低保标准提高到年1000元。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新增就业178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560元,新增了干部职工津补贴,各项惠农补贴全部兑现;物价涨幅控制在了3.4%以内,并为困难群众发放了节日物价补贴,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享有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多。市政府直接组织实施两次专项大行动,积极维护农民工权益,共追讨拖欠工资619.4万元,涉及农民工2487人;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大行动,切实保障了食品安全。
(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地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土地草牧场使用权流转改革有突破性进展。捆绑财政投入资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效推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制度,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改革政府重大项目投资管理方式,新组建政府投资工程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实现了集中建设、科学管理。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推进“招拍挂”。教师聘用、校长选聘和文化体制等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开。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迸发,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61.8%,经济自主增长机制正在形成。对外开放卓有成效,引进国内资金298亿元,增长33.2%;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增长29.6%;完成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增长23.6%。
鄂尔多斯曾是中国内地最富的城市,现今发展得如何?
中国许多城市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经济波动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能源需求却是永恒的,一个城市的能源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也能带来难以抚平的伤害。这次黑凡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曾经在中国内地排名第一富裕的城市,或许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接下来请细心看完。
(鄂尔多斯)
这个曾经内地最富裕的城市就是靠着煤炭资源而暴富的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而所称的“鬼城”指的是鄂尔多斯市政府斥巨资建设的康巴什新区,不仅是政府所在地同时这也是一个世界级旅游项目,该地区还有4A级的景区供游客游玩。因为该新城区建设的面积大人口不多,一座很繁华的城市到了夜幕降临时很多楼盘都是黑的,所以有“鬼城”之称。
(康巴什新区)
那么这个地方真的不行吗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其实并不是,很多报道都会以偏概全,据黑凡身边有去过这个地方的朋友所述,街道空气以及建筑等环境都很不错,鬼城之说只是因为居住的人少了而已。康巴什新区是鄂尔多斯04年开始建设的,在10年该地方就有“鬼城”的言论。而从客观事实来说,由于城市建设没有完善所以前往该新区的人口并没有几个。
(鸟瞰康巴什新区)
而曾是内陆最富裕的城市,鄂尔多斯因为煤矿使得人们都富裕了,有着中国1/6煤储量的鄂尔多斯一下子资金富裕,所以有了煤矿和房地产开放这两个项目,但是之后随着资金链断了撤资,而留下了很多刚建好没有装修的楼盘。再加上康巴什新区的建设时间短,虽然能正常居住,但因为故土难迁,很少有人会入住。
(康巴什太阳广场)
人口密度极低,房地产泡沫严重等这些问题导致鄂尔多斯面临尴尬的处境,其实近几年康巴什新区的建设已近逐渐起来毕竟是市政府所在地,随着时间流逝这个地方终将会热闹起来。
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开发概述
一、煤炭开发现状概述
鄂尔多斯以煤炭资源丰富而著称,已探明储量2300亿t,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1/2,如果计算到地下1500m处,总储量约有1万亿t(王再岚,2005)。
(一)鄂尔多斯煤田分布状况
鄂尔多斯煤田地跨陕、甘、宁、晋、内蒙古5省(区),是我国最大的多纪煤田,按地域大致分为7个含煤区:
1.鄂尔多斯东缘含煤区
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基本上沿黄河分布,北至晋、陕、蒙交界,南止禹门口附近,东界大致在偏关—离石—蒲县一线,相当于煤层露头位置,西界在禹门口—绥德—佳县—神木一线,煤层垂深2000m。南北长450km,东西宽50~100km。地理坐标东经110°15'~111°30',北纬35°55'~39°36'。包括陕西府谷、吴堡与山西河东煤田河津、保德、偏关、离石、柳林、乡宁共8个矿区/煤产地,含煤面积18813.7km2。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太原组与山西组。太原组与山西组煤的煤类从长焰煤到无烟煤均有。
预测可靠级资源量1194.12亿t,可能级372.42亿t,推断级390.41亿t。埋深1000m以浅的资源量626.09亿t,其中可靠级601.95亿t。
2.鄂尔多斯北部含煤区
位于内蒙古西南,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北至黄河河套南缘,东至晋蒙交界的黄河向南拐弯处,西至贺兰山西麓,南止蒙陕省区界,地理坐标东经106°40'~111°30',北纬37°38'~40°13'。包括准格尔、东胜煤田及乌兰格尔煤产地,含煤面积62368.5km2。
该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与中侏罗世延安组。太原组为中灰、特低硫煤;山西组为中灰、特低硫煤;太原组为中灰、中硫煤;延安组为低灰、特低硫优质不粘煤。
全区预测资源量可靠级2627.3亿t,可能级6794.68亿t。埋深浅于1000m资源量985.83亿t,其中可靠级951.14亿t。
3.陕北含煤区
位于陕北中部,西北至陕蒙交界,与鄂尔多斯北部含煤区相连,东南至中侏罗世延安组与晚三叠世瓦窑堡组煤层的可采边界,地跨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吴旗、子长、安塞、延安、富县等市(县)。地理坐标:东经107°15'~110°45',北纬36°05'~39°16'。该区包括新民、神北、榆神、榆横、安边、定边6个煤产地,以及子长三叠纪煤田的子长、牛武煤产地,含煤面积28765.1km2。
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延安组与晚三叠世瓦窑堡组。其中延安组煤为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不粘煤和长焰煤。
全区10个预测区预测可靠级资源量853.18亿t,可能级12.07亿t。埋深1000m以浅的资源量252.43亿t,其中可靠级240.36亿t。
4.鄂尔多斯西部含煤区
位于甘肃东部及宁夏东南的固原、灵武及盐池地区,地理坐标:东经106°25'~108°40',北纬35°25'~38°20',包括甘肃华亭煤田及安国—峡门、庆阳、砂井子及宁夏固原、盐池、灵武—马家滩等6个煤产地,含煤面积21818.14km2。
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山西组与中侏罗世延安组。山西组煤为中灰、特低硫气煤。延安组煤多为低—中灰、低硫长焰煤。
全区预测资源量可靠级1819.65亿t,可能级685.58亿t,推断级168.63亿t。埋深浅于1000m资源量218.54亿t,其中可靠级68.88亿t。
5.桌子山、贺兰山含煤区
位于宁夏北部,北跨内蒙古桌子山与阿拉善左旗,南至韦州,沿黄河两侧分布,包括宁夏萌城、韦州、石沟驿、横城、石炭井、石嘴山市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桌子山8个煤田、煤产地。地理坐标东经:105°46'~107°11',北纬37°07'~39°52'。含煤面积4752.28km2。
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与中侏罗世延安组。石炭-二叠纪煤以焦煤与贫煤无烟煤占多。太原组煤为中灰、中硫、低磷、高热值动力、炼焦用煤。山西组煤以中灰、特低硫煤为主。延安组煤为低—特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烟煤、无烟煤,汝箕沟优质无烟煤驰名中外,为特优质无烟煤基地。
全区预测资源可靠级296.32亿t,可能级318.49亿t,推断级111.14亿t。埋深浅于1000m的预测资源量208.98亿t,其中可靠级117.55亿t。
6.渭北含煤区
位于渭河北岸,关中平原东北部。东以黄河为界,与鄂尔多斯含煤区南端的山西乡宁煤产地相邻,南部及西部分别至嵯峨山、将军山、尧山、露井一线与嵯峨山—凤凰山一线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底界露头线,北至太原组埋深-1300m标高。含煤区东西长200km,南北宽30~55km,含煤面积8010.6km2。地跨韩城、澄城、合阳、白水、蒲城、洛川、黄陇、宜川、宜君、铜川、黄陵、旬邑等12个市(县)。地理坐标:东经107°55'~109°35',北纬39°45'~36°05'。渭北含煤区即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自东而西分为韩城、澄合、蒲白、铜川等4个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
19个预测区预测可靠级资源量105.57亿t,可能级113.05亿t,推断级194.63亿t。埋深1000m以浅的资源量102.08亿t,其中可靠级89.91亿t。
7.黄陇含煤区
位于陕西中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北起陕甘边界,南至中侏罗世延安组剥蚀露头线,东至葫芦河,西止陇县峡口,地跨黄陵、旬邑、彬县、永寿、麟游、凤翔、千阳、陇县等县,地理坐标:东经106°35'~109°15',北纬34°46'~35°05'。黄陇含煤区即黄陇煤田,自东而西有黄陵、焦坪、旬耀、彬长、永陇5个矿区、煤产地,含煤面积5230.5km2。
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延安组,煤类多为中低灰、低硫、低磷长焰煤、不粘煤与弱粘煤。
10个预测区预测可靠级资源量40.64亿t,可能级27.70亿t,推断级30.36亿t。埋深1000m以浅预测资源量68.34亿t,其中可靠级40.64亿t。
(二)鄂尔多斯煤矿区分布状况
鄂尔多斯能源基地煤炭开采区主要分布黄土高原的陕西韩城—铜川—彬长—黄陵等渭北煤矿区、陕西神府及内蒙古东胜煤矿区,甘肃的平凉华亭煤矿区,宁夏的灵武、石嘴山、石炭井煤矿区,内蒙古乌达、乌海、包头石拐煤矿区等。其中侏罗纪煤矿区主要分布在陕北的焦坪、彬长、黄陵、神北、新民、榆神矿区和蒙西的东胜矿区,这些矿区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煤层埋藏浅且稳定,构造简单,是我国21世纪前期主要煤炭开发区。
(三)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开发状况
该区煤炭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盆地所跨五省区均不同程度地对区内煤炭进行了开发利用,煤炭产能超过200万t/a的主要煤矿区有6个,宁夏的石炭井产能589万t/a,乌达289万t/a和石嘴山270万t/a;陕西的铜川521万t/a,韩城365万t/a。盆地内陕西省的煤炭企业有70多个,但一半以上为小型煤矿。2000年煤炭产量达3156万t。甘肃省的陇东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西部,目前开发利用的煤田主要有华亭县华亭煤田和崇信—华亭县安口新窑煤田。两个煤田2002年产量达823万t。宁夏位于盆地的煤炭企业100多个,以小型矿山为主,占90%以上。2002年煤炭产量达到1531万t。在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内的大中型企业共有40家,2001年产量达3671万t(李新玉,2005)。
二、石油资源开发现状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富含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及砂岩型铀矿的大型综合能源盆地。盆地内石油总资源量85.88亿t,其中可采储量约24亿t,探明程度仅20%;天然气总资源量10.70万亿m3,探明储量1.18亿万m3,拥有苏里格、乌审旗、靖边、榆林4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世界级大气田。
(一)勘探历程
盆地的石油勘探历史悠久,陕北的延长油矿是我国发现最早并投入开发的油田。从1907年延长县钻探的我国大陆第一口石油陆井(延1井)算起,石油勘探历经95年的漫长岁月,可分为6个发展阶段。
1.初始勘探阶段(1907~1949年)
这一阶段长达42年之久,经历了清末官办(1907~1911年)、中美合办(1914~1919年)、民国官办(1932~1934年)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办矿4个时期。许多中外地质学家对盆地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但工作零星,主要限于陕北浅油层分布区,累计钻探浅井52口,进尺1.2994万m,采油6035t。
2.区域勘探阶段(1950~1960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陕甘宁地区的石油勘探十分重视,着眼全盆地,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先后组建94个地质队/年,68个物探队/年(含地震、重磁力、电法、大地电流),对全盆地进行区域地质、物探普查、详查及细测。1954年完钻的郎9井钻入二叠系石千峰组423m,井深2646m,延长组钻遇168m厚的含油层。1955年完钻的延伸1井钻入奥陶系306m,建立了盆地东部比较完整的地层剖面。通过以上工作,基本查明了盆地轮廓、地层分布及生储盖组合,盆地周缘发现265个局部构造,404处地面油苗,对盆地含油远景的认识取得很大进展。1959年首次在马家滩构造延长组第二段钻遇长8油层,初产原油0.507m3/d;1960年李庄子构造延安组延5油层获工业油流,实现了盆地西部找油的突破。
3.盆地西缘构造油藏勘探阶段(1961~1969年)
60年代,石油勘探的重点由三叠系转移到侏罗系,有构造油藏为勘探目标,在灵武、盐池、定边地区发现了一批新油田。
1965年,在李庄子构造发现了延6~8新油层,李探8,15两口井分别获日产19m3,20m3的工业油流,开创了盆地石油勘探的新局面。
1966年,位于马家滩构造的马探5井第一次采用压裂改造工艺,获得工业油流,为改造延长组低渗透油层,提高单井产量开辟了新途径。
1967~1969年进一步向南发展,1967年于家梁构造获得油流;1968年发现马坊、大水坑两个油田,1969年发现王家场、大东两个油田。
此外,地质部第三普查大队在盆地腹地的庆阳、华池、吴旗地区钻探庆参井、镇参井、华参井、志参井、吴参井也见到好的含油显示,其中,庆参1井延长组油层经压裂改造,日产油3.1t。发现新的含油领域。
4.盆地南部侏罗系古地貌油藏勘探阶段(1970~1979年)
1970年石油部在盆地南部部署18口区域探井,庆阳、华池、吴旗地区4000km2范围钻探的9口井,均发现油层,6口井获工业油流,展示了盆地南部石油勘探的良好前景。
为了全面加快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步伐,1970年9月,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长庆石油勘探指挥部,在盆地南部10万km2范围内,以陇东、灵盐、陕北3个地区为目标,开展大规模的石油会战,按照“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分区歼灭”的部署原则,先后组建离了区域侦察、围歼马岭、扩大华池、发展吴旗、出击姬原、钻探两河、进军定边等战役,完钻石油探井1252口,进尺198.3万m,520口获工业油流,探井成功率41.5%,建立了侏罗系成藏模式。探明或控制马岭、城壕、华池、南梁、吴旗、直罗、下寺湾、东红庄、红井子、马坊、大水坑、李庄子、马家滩、摆宴井14个油田。发现元城、油房庄、王洼子等26个新油藏。新增含油面积483.8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171万t,为年产130万t奠定了基础。
5.盆地东部三叠系三角洲油藏勘探阶段(1980~1994年)
三叠系延长组的勘探从科技攻关入手,通过对延长组沉积体系、砂体分布、储层演化及石油富集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东探三角洲,西探水下扇”的战略方针,首先对安塞三角洲进行整体解剖,用5年时间,投资7100万元人民币,钻井126口,发现安塞油田王窑、侯市、杏河、坪桥、谭家营5个含油区块,连同侏罗系新增含油面积206km2,探明地质储量1.0561亿t,可采储量2122.7万t,成为盆地第一个亿吨级大油田。连同其他地区,15年累计含油面积409.8km2,探明地质储量2.0923亿t
6.开拓进取,石油勘探大发展阶段(1995~2005年)
7年来,石油勘探按照“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商业储量为目标,立足三叠系,兼探侏罗系;立足全盆地,主攻陕北”的发展战略,大打勘探进攻仗和科技攻坚战,陕北及陇东的石油勘探都取得重大进展,新增含油面积1411.9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0356亿t,7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占历年探明石油储量的70%,是盆地石油储量增长的最快时期,为石油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创造了条件。
其中,陕北地区的勘探以三角洲成藏理论为指导,探明靖安大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6335亿t,成为盆地第二个亿吨级大油田。安塞油田的二次勘探硕果累累,新增石油探明储量2.1050亿t,相当于以往探明储量的2倍。陇东地区发现西峰、南梁油田午6井区、镇北等新油田;华池等老油田的含油面积进一步扩大,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西峰油田的发现,开创了特低渗透油层勘探的新局面。
(二)开发历程
1.初始阶段(1907~1969年)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的历史悠久。从1907年延1井获工业油流、发现延长油田算起至1949年,石油开发虽经过清末石油官场(1907~1913年)、民国实业厅、资源委员会(1914~1934年)、陕甘宁边区政府(1935~1949年)3个时期,但都处于初始阶段,规模小、不正规,产量小,42年间累计采油仅6035t。正规的石油开发始于1953年延长油田的开发,采用100m井距的井网,裸眼完井后,以爆炸含油段为增产措施,月产量10t以上。1954年投入开发的永坪油田埋藏浅、物性差,含水高,埋深仅200~500m,采用50~100m井距,裸眼完井,初期井均日产油0.096t。
2.起步阶段(1970~1979年)
1970年李庄子油田的开发及1973年马岭油田的开发,拉开了盆地石油现代化开发的帷幕。马岭油田的开发,采用压裂投产、早期注水、抽油开采的新工艺,原油产量稳定增长,鄂尔多斯盆地原油产量由1971年的7万t,上升到1979年的113万t,突破了百万吨大关。
3.稳定阶段(1980~1990年)
80年代,盆地的原油产量处于稳定发展期。1980年,原油产量上升为141万t,其后虽有华池、元城、油房庄、樊家川等油田投入开发,增产幅度不大,盆地的原油产量稳定在(160~180)万t之间。
4.大发展阶段(1991~2005年)
90年代,随着安塞、靖安等油田的投产,鄂尔多斯盆地原油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年年迈上新台阶,1991年超过200万t,1996年超过300万t,1997年达到476万t,2001年达到836万t,2002年突破千万吨,截至2004年达到1326万t(图3-1)。
(三)开发程度
截至2005年底,鄂尔多斯盆地共发现安塞、靖安、马岭、华池等47个油田,探明含油面积2720.3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453亿t,可采储量2.40131亿t。40个油田投入开发,动用地质储量7.695214亿t,可采储量1.58217亿t,剩余地质储量5.757791亿t,可采储量8826.71万t,采油井总数19039口,采油开发总数16344口,注水井总数2306口,注水开发井数2981口,累计生产原油7223.188万t。
图3-1 鄂尔多斯盆地历年石油产量直方图
(四)石油开采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在原石油工业部“多层次开发”政策指导下,随着安塞以北油区勘探成功,鄂尔多斯盆地原油开采范围迅速扩大,产量逐年递增,其中延安市原油年产量已达近200万t。
1.开发层次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了长庆油田、延长油矿管理局和县区石油钻采公司(在陕北地区存在)3个层次并举共同开发的格局。其中,除长庆油田采用原油集中输运、污水集中处理回注外,其他几乎全部采用单井或集中排污的方式。延长油矿管理局所属油井集中输运,在选油站脱水,脱出的含油废水经简单隔油处理外排。县区石油钻采公司由于其开发商来源复杂,不易统一作业规程,绝大多数采用非常简陋、落后的脱水技术,脱出水含油浓度很高。
石油开发管理混乱最严重的地区是陕北延安榆林地区。该区也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混乱,部分县级政府违法越权发放石油开采证,因而形成了除国有长庆石油勘探开发局和延长油矿外,还有以各种形式名义挂靠在延长油矿名下的各县钻采公司及个体采油者,陕北地区已成为全国唯一有民采从事石油开采的地区。不同企业的石油采收率见表3-1。
表3-1 陕北地区不同企业石油采收率表
从表3-1可见,长庆油田公司与延长油田同在同一地区开采低渗透石油,由于民采开发的规模小,开采技术水平低,其石油平均采收率为8%。长庆油田公司一次采收率是20.5%,通过注水驱油等工艺技术后二次采油累计采收率可达30%,即地方及个体采收率仅相当于长庆油田公司总采收率的26.67%,换言之,造成了73.33%的资源无法获取,造成了宝贵的石油资源浪费与破坏。
2.油田渗透率低、面积大
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开采侏罗系延长统和三叠系延长统两个含油层系,均属世界罕见的超低渗透油田,平均渗透率只有0.49mD。这一特点决定了该地区油井单井产量较低,油井采出油含水率波动范围大,并且随开采时间的延续,采出油含水率呈增加趋势。另外,油田面积大,油井分散在各个河谷、沟岔、山峁,造成石油类污染范围广、难以治理。
3.水土流失严重,非点源污染普遍存在
鄂尔多斯盆地采油区属黄土高原的丘俊沟壑区,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石油类非点源污染对该地区水环境将造成严重的污染。
被称为鬼城的鄂尔多斯,现在咋样了?
鬼城这个词最早出自美国媒体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时代周刊有次刊登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了一篇报道,将鄂尔多斯居住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的人口数量和实际可容纳的人口进行对比,进而得出来了鬼城的结论。虽然鄂尔多斯确实经历过鬼城的阶段,但是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变得欣欣向荣。
一,因煤炭而崛起的鄂尔多斯
大家耳熟能详的鄂尔多斯羊毛衫其实真的出自鄂尔多斯,但是让鄂尔多斯真正发展起来的原因还是发现了大量煤炭资源。
由于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丰富并且易于开采,再加上政府大力的招商引资,这让鄂尔多斯在短短几年内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既然常住人口增多,那么鄂尔多斯的市政府自然想着把这些人留下来,于是在2004年开始斥巨资拉开建设新城区康巴什建设的帷幕,并且在2006年市政府迁址入驻,这无疑让康巴什新区有了足够的吸引力。
为了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市政府按照十几年后的标准进行规划进而开发了大量的房地产。再加上鄂尔多斯未来发展看起来非常有优势,那时楼房的价格甚至达到了万元每平方,这在当时的中国绝对算的上独一份。
二,成二,也煤炭败也煤炭
虽说当时鄂尔多斯的煤炭行业搞得红红火火,但是由于无限制的开采以及没有进行合理的相关规划,在鄂尔多斯务工的人员很快发现煤炭快开采完了,当地也没有什么其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他的工作,于是纷纷离开了鄂尔多斯。
房地产行业最怕的就是常住人口太少,随着外地人纷纷离开鄂尔多斯的房价也断崖式下跌。虽然价格逐渐恢复到其他地区的正常水平,但是由于鄂尔多斯短期内没有任何发展潜力,买房的人依旧不多。以康巴什新区为例,能容纳一百多万人口的房子只有不到十万人,在路上甚至经常半个小时都看不到人,被称为鬼城也不足为奇。
三, 鄂尔多斯已经今非昔比
说鄂尔多斯是鬼城的其实已经是过去式了,随着入住率逐渐提高,鄂尔多斯现在虽然算不上二线城市,但是也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前鄂尔多斯的主要产业是畜牧业以及旅游业,优美的景色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朋友去鄂尔多斯观光,进而拉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在2016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康巴什县级行政区,它也是已中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鄂尔多斯的现代城市建设,是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旅游富民的效果正日益明显。
总的来说鄂尔多斯是鬼城已经是个旧新闻了,没有了煤炭虽然让鄂尔多斯失去了强大的助力,但是并没有将鄂尔多斯打垮,鄂尔多斯现在以崭新的形象欢迎着五湖四海的朋友,欢迎大家去鄂尔多斯走走看看。
文鄂尔多斯煤炭工业发展: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中国正走向衰落的城市,有你的家乡吗
近年,美国曾辉煌一时的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由于资源枯竭或产业衰退,中国十大辉煌城市正逐步走向衰落。
近年,美国曾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共有69个城市上榜。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这些城市现状如何,又该何去何从?
一、 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
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这些城市往往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亡。
1、 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
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近年来,城市产业谋求转型,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预计到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生产的转变。
2、 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
“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神木构建了一个让人艳羡的优质煤炭王国,拥有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该县煤炭探明储量500多亿吨,几年时间,神木先后成为陕西十强县、中国百强县。
同样患有煤炭资源"依赖症"的神木,在煤炭市场低迷,资金链短缺背景下,出现大额非法集资案件。而且,多年对煤炭的过度开发使用,也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尽管当地官员一再否认政府财政危机,但根据《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县99处地方煤矿停产了42处,另外尚有50处在做基建,实际也未开工,真正正常生产的只有7处,煤炭行业无法支撑当地经济。而依附煤炭行业的物流、商业、煤炭机械等大规模下降,导致地方财政吃紧。
面对资源的枯竭,结构单一的产业无法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神木县也开始寻求产业转型和升级。当地政府筹备慈善公益基金,却饱受种种质疑;资源相应的产业得不到带动;上下游的技术创新与农业创新说多做少,实业艰难,未能带来相应的收益。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3、 甘肃玉门:聚散皆因油
1939年玉门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间,石油产量占同期全国总量的90%以上,奠定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玉门输送大量人才和技术。这里繁华兴盛,拥有近11万人口,经济发达。
然而,过度的开采,石油产量开始下滑,环境破坏严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万吨降至1998年的38万吨,这个国内最早开发的油田,如今成了企业规模最小、发展困难最多的石油企业。2009年3月,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此时,这里人口已不足三万,经济萧条。随着企业的接连破产与个体户的锐减,产业经济的萧条最终影响到了地方税源的缩水,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外流。而油田企业部分搬迁和生活基地的搬迁,造成了大量人口迁徙。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和高劳动素质人才流出,迁入的却是贫困群体和低素质农业人口,消费能力和生产动力严重缺乏。
新玉门转向开发风电资源,成为全国第五大风电基地和甘肃第一大风电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城。但其石化产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该市主导产业,"一油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还将难以改变。
4、 湖北黄石:矿竭城衰
另一个拥有丰富矿源,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是湖北黄石。据公开资料显示,黄石的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88%,铁矿石保有储量虽只占全省储量的23.7%,但产量居全省第一,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江南聚宝盆"黄石市里,企业大多有"恋矿情结"--"反正我们有矿,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省依然排在前列。"
这座资源城市,试图依靠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减少资源开发产值,提高制造业和农业的比重,完成经济转型。可是,第三产业的落后,技术生产能力不足,对资源的依赖性,城市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隐患。
5、 云南东川:"天南铜都"的困境
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上还有云南的东川。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可是,毕竟经过上千年的开采,矿产资源已濒临枯竭,加上东川以铜资源采选为主,其他产业服务于铜矿开采。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让东川经济发展后继无力,一损俱损。另外中国泥石流六大分布区的川滇山区的地理位置,也让它饱受泥石流灾害的困扰,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七成以上。
近年来,据新闻媒体报道,东川产业开始利用龙东格公路,串联各工业节点,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以特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再就业特区的成立有效促进再就业,截至今年8月,东川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下降至11.54%。东川的转型之路越走有顺畅,有望摆脱资源型城市困境。
二、单一结构城市的产业升级之路
6、 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失落
景德镇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为傲,作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景德镇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从事着和陶瓷相关的工作。作为历代官窑所在,景德镇陶瓷在解放后曾一度占据全国产量的20%,并且成为好质量的代名词。直到现在,一提到中国陶瓷,不少人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地理名词,仍然是"景德镇"。而在中国,能以一个地方作为整个产业品牌的,并不多。
然而,靠一种产业支撑的景德镇,在销售渠道的分崩离析,南方企业激烈竞争下,已经走上衰落之路。而仅做高仿产品,缺乏创新,"全市有几千个一样的作坊,做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对于经销商来说,这是一个压价的好机会。"目前,景德镇主要依靠展销和外销欧洲市场方式销售瓷器,可是,缺乏资本,规模生产能力,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人才,瓷都一步步走向没落。
单一产业结构,小作坊生产模式阻碍着景德镇"重振雄风"。其实,凭借千年积淀的工艺技术,引进现代化管理,打开销售渠道,景德镇还是能走出困境,再次享誉国内外。
7、 长春:中国的底特律
汽车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70%的中国汽车城长春,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一直试图复制底特律的辉煌。
金融危机让这个"一业独大"的汽车城遭遇寒冬,也暴露高速增长背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等种种问题。据权威统计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长春市累计生产汽车数量增长率同比回落17.2个百分点,其中轿车库存高达9万辆,库存增长2.6倍。同时,关于长春汽车企业停产或减产的消息不绝于耳:捷达减产,新宝来、迈腾、速腾停产,老宝来、开迪生产线关停……
幸运的是,长春拥有东北三省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身发达的交通轨道运输产业。面对底特律危机,长春拉长农产品加工业、轨道客车制造,提高创新能力,降低对汽车工业的依赖性。
8、广州:汽车制造负增长
汽车制造业是广州战略性主导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广州汽车产业以日系为主导,许多日本汽车品牌选择广州为它们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据中新社报道,自去年中日钓鱼岛问题爆发以来,以日系汽车为主的广州汽车产业产值受到很大影响呈现明显下降。广州市经贸委主任王旭东透露,“2012年广州汽车产业产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车产值减少300亿人民币、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减少450亿元,拉低广州工业税收约3%,全市税收减少1%。”
继日系车销售"滑铁卢",广州实施的汽车限牌政策,也使其年汽车销售总量锐减一半。另外,广州还遭遇汽车产值的增长困境。自去年8月起,广州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已连续七个月当月负增长。
《南方日报》分析,城市居民对汽车的需求最近5到10年增长迅速,对汽车的消费快接近一个平台期,尽管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也应该提前考虑新的龙头产业。"如果广州不未雨绸缪的话,主导产业会出现断层,经济滑坡是必然的。"
广州把目光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南方日报》数据显示,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投入40亿专项资金扶持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每年投入20亿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采用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提升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产业3个千亿元级新兴产业群,培育突破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3个百亿元级新兴产业群。
9、 温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绝路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借助廉价的劳动力,发展了鞋业、服装、皮革、眼镜、制笔、打火机等一批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业。这些产业利用成本、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获得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成为温州现有工业的核心部分。近10年来,温州本地现有工业企业和整体外迁企业对外累计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服装、鞋业、塑料制品等行业。
企业借贷资金链断缺,企业主选择仓惶出逃,温州危机震惊全国。这次危机折射出温州制造业和商贸业结构的单一,调整缓慢,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低。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不到50家,缺乏产业主导企业的有效带动。
"十一五"时期,温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浙江省后列,其中后三年均居全省末位。另外,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区域内工业企业资本回报递减,企业利润无法得到保障等因素,致使温州企业向外转移现象突出。这些企业在外投资项目的规模、技术都远远超过本地。
仅仅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温州经济发展走向衰落。这种产业模式缺乏核心技术,利润率较低,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冲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加快,货币政策的紧缩,种种因素的叠加最终压垮了这些本来就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即使货币政策不紧缩,这些中小企业同样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威胁,危机迟早会到来,等待他们的命运在这种模式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转型迫在眉睫,这不仅靠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国家政策的配合。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借贷,为转型提供必要资金支持。
10、 海口:房地产泡沫破灭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出现一股淘金热潮1992年,网易《中国制造》中数据显示,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这一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高达83%,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自房地产业。
房价高涨的背后,海口市地价由1991年的几十万元/亩,一路狂飙至六百多万元/亩。无数的房地产公司开始击鼓传花式地炒卖这个岛屿上的地皮和房产。高峰时期,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发商在银行大量贷款,把甚至仅仅是在图纸上的房子高价抵押给银行,收获倒卖地皮所得资金。
1993年6月24日,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出台。《意见》包括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公开资料显示,全省1.3万所房地产公司中95%陷入倒闭,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
占全国总人口数仅0.6%的海南省留下的积压商品房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0%。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 "天涯,海角,烂尾楼"一时间成为海南的三大景观。海南省花了7年时间,才基本完成对积压房地产的处理。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计处置闲置建设用地23353.87公顷,处置积压商品房面积高达444.82万平方米。
凭借房地产发迹的海口,直至今天,房地产在海南税收、固定投资的占有较高的比例。仅靠房地产业的支撑,海口有可能会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经济。
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同时借助国家政策和市场的自发力。政府不断完善市场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放松行业准入限制,让企业自发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总而言之,对于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