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体验课堂习惯(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学习习惯
1.听课状态是一种习惯培养良好体验课堂习惯,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听课习惯。在积极的听课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培养良好体验课堂习惯,要不断有一些积极的刺激:老师的鼓励、课堂检测完成时的成就感等。
2.可以在课前喊喊有暗示作用的口号培养良好体验课堂习惯,如“积极听课,成绩优异”等。积极的口号是一个简单的暗示,能引导学生做出积极的行为!
3.一听到铃声,就要自觉进入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当然,这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逐步训练,至到自然形成的过程。
4.学生和教师还要一起规划课堂中各种情况的应对行为,当情况发生时,以最积极的行为应对。当然,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划的行为,当重复几次之后,这种行为就自然转变为习惯了!
5.课堂的即时检测,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听课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是强化积极听课习惯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每节课要即时检测,并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
6.学生自己也要懂得时刻体验积极听课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充实感。这种体验可以在课堂中每一个环节进行后,如完成一个问题后,也可以在整节课结束后!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它让学生处于一种极为放松,无压力的状态,并且想重复这种体验,因此学生便能自动自觉的学习。当学生得到肯定时,脑里又会释放出”多巴胺“,这是大脑奖励机制的主要元素,也是动力的来源。当学习没有兴趣时,我们往往没有在增加兴趣上下功夫,而是用压迫、斥责、否定、惩罚等方法驱使学生返回书本。这些方法启动了“痛苦—恐惧---逃避”的保护机制,于是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抗拒力,想方设法避开这些感觉的来源----学习。有位学者曾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撒在学生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产生兴趣的最佳方式就是在课堂中加入:神秘、新奇、节奏快、变化多、意想不到、挑战、比赛、证明有能力、可以帮助人、可以得到肯定等10种最容易用到的价值。
(二)教给学生好方法
对理解力差的学生,要求更应该非常明确。 ①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学生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改正,加深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改正过的错题收集起来,以提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教师明确规定改正方法,检查时间,可以通过展览的方法加强学生的交流学习,逐渐形成及时改错的习惯。
②高效学习的习惯。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心不在焉,边学边玩,事倍功半。学生往往不会掌握时间,教师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时玩。可以教学生定时定计划,自己跟自己比赛,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最重要的是教学生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教师及时给以检查和鼓励。
(三)培养好习惯要持久训练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形成一个习惯,如果坚持90天,则可能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只有养成了习惯,好行为才会稳定,甚至自动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因此培养学生好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决不能给他们讲一番大道理,然后撒手不管。而要始终如一,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习惯养成的必要步骤要不断的强化,不断地让学生实践。特别是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他们有时表现看起来还可以,稍加放松,他们又会反复出现不自觉的坏习惯。我们可以在作业内容及作业量上适当调整,区别对待学生,善待学生,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千万不能一出现坏习惯就采取极端的措施去伤害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他们,这样会让他们自暴自弃,情况将越来越糟。理智地爱学生,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地训练,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多赞扬,少批评。但是赞扬中只简单的说;”好、很棒、很乖、这样才对”,和只强调学生的成功,也会带来问题,在赞美中要直接说出学生受到表扬的原因,要强调学习的过程比成绩更重要。很多学生没有耐性把事情做好,但同时又渴求老师的称赞,这样的学生容易养成“走捷径’的行为模式,甚至采用不老实的方法。这种学生长大后往往追求侥幸,没有耐性,做事华而不实,只要能取得效果,甚至愿意做违规的事情。那么,怎么的赞美才有成效呢?例如,学生默写得了95分,在称赞他的话中要强调“你的默写得了95分真是太好了,我看这是因为你昨天晚上专心练习,没有看电视,这样专心集中精力把书读好,真好,真有价值。”这样有智慧的赞美有针对性,能够培养学生努力把过程做好的能力。
(五)家校配合,共同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妈妈看韩剧一集又一集,时常因为剧情哭的稀里哗啦,却别过头来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孩子惧怕家长的权威,表面服从,但是他心不在焉,竖着耳朵听电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可能有好的行动,有好的行动,才有可能有好的习惯。理想是人们奋斗的动力,是航标,指引着学生向正确的目标前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进行人生观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教育学生树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目标,结合教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可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可在周会课上或和学生谈心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你从中受益了吗?有哪些不好的习惯,这对你及他人有什么坏处?通过对自己切身体验的回味,通过比较,学生能从内心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愿望,下定改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决心,才能有一次次坚决的行动,好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三、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集体的积极作用,树立良好的班风
学生到了初中,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有了要独立的意识,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有希望别人尊重的愿望,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发扬民主、发挥集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开学初可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集体制定班级公约。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学生大都对新学期满怀着新的希望。老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注意听讲的习惯,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善于思考、质疑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习惯是他们到达成功彼岸的桥梁。《中学生守则》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具体规范,可操作性很强,开学初,要带领学生利用周会课学习,然后结合本班实际集体讨论制定班级公约。我在新学期制定班级公约时,是先请学生每人写一份班级公约,然后班干部综合大家的意见写出来,再在班级公布,如果同学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继续修改,在学生充分酝酿后,写出一份能代表全班意愿的班级公约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由学生集体制定的公约,执行起来,自觉性强多了。
(二)树立榜样,发挥班干、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也有了一定的参与意识。开学初可竞选班干、组长,让每个参加竞选的同学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畅谈自己的“施政”方略,由学生选出他们信得过的班干、组长。每周要定期开班干组长会,听取他们对班级情况的反映,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建议,和他们一起探讨管理班级的方法。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及存在的不足,教他们工作方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一位班干、组长就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整个班级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班主任可经常利用周会课,针对班级普遍存的问题,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澄清认识,这样有利于改正坏习惯,形成好习惯。例如:刚开学不久,班里有一部分同学总抄作业,于是我就以“抄作业好不好?”为话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谈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做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抄作业这样光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很难起到巩固的作用,这等于自欺欺人!”有的同学还现身说法,说:“我以前抄过作业,抄惯了,老师一布置作业,一点也不想动脑做,就想等人家做好,偷偷摸摸拿来抄,结果等到考试时什么也不会,连及格都考不到”。学生充分认识到抄作业的坏处后,我又进一步提出“怎样才能不抄作业?”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抄作业的同学往往是没有明确学习目的,认为学习是给老师学的,希望要明确学习目的”。有的说:“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先复习再做作业,勤学好问,老师布置的作业会了,就不会抄了”。也有的说:“我过去因贪玩,自己不做作业,等该交了才想起来没做,如果自己思考、自己做,己没有时间了,结果只有抄别人的,所以要想不抄作业,还必须养成先做作业,后玩的习惯,做完了作业再玩,但也不能太贪玩,要有自制力”。通过讨论学生既认识到了抄作业的坏处,又明白了克服抄作业这个不良习惯的方法。同时我又在班里创设了一种以“勤学好问、独立完成作业为荣”的舆论氛围。果然一学期下来,班里己杜绝了抄作业现象,勤学好问蔚然成风。看来,借助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扬民主,确实能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班风,这样的班级就像一个大熔炉,能使学生改掉坏习惯,形成好习惯。
四、班主任应主动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纽带,可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与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好,既可取得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又可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要对学生以正面教育为主,多鼓励表扬,但要奖惩分明
习惯是不断重复一些行为形成的,班主任应创设一个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氛围,对好的行为要表扬,反之,则批评指正,这样就促使学生不断重复良好的行为,从而杜绝了不良行为重复发生的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就习惯成自然,而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坚持起来就不觉得苦了,它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到了初中阶段,自我意识得到了发展,这也是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前提,班主任应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能力,以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养成好习惯。
如何养成课堂好习惯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习惯,好的坏的,大的小的,不同的习惯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行走的道路。而好的习惯往往能让人受益一生。 首先,在课堂中我们要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课前准备包括了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数学中,老师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有的同学回家根本不预习,老师们检查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建议:同学们要明确预习任务,要学会浏览本节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所谓物质准备生理准备,就是上课前把上课用的东西,如课本、文具、练习本、草稿本等放在课桌一定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如:每节课下课之后第一件事是,找到下节课要用的书本、文具,摆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其他所有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必须放进抽屉或者收入书包,使桌面保持干净、整洁。课间活动时要记得喝水,上洗手间。不能到离教室较远的地方玩耍,以免听到铃声不能及时赶回教室上课。上课铃声响了以后,要赶快回到课桌边坐好,然后趴在课桌上休息,双手放在课桌上,头朝右边枕好,等待老师上课。 第二、在课堂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课堂中,老师肯定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有的同学在课堂中就是不认真听讲,这和同学们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有关系,受年龄特征制约,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这里老师建议同学们不防在上课时这样要求自己:①注意老师讲的重要内容时的提醒,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养成在课堂中边听边想的习惯。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耳到手到,养成这种听写同步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④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同意的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要等别人把花讲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三、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音量适度。要不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步地实施,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不要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 第四、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我有这样的一个感受,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很少能做到不懂就问,感到同学们还怕老师。因此,这在这里我要鼓励同学们要敢于质疑。学生会提问,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和条快有着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不会日积月累,越积越多。老师还会对主动质疑问题或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呢!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第五、养成及时整理和复习的习惯。及时整理和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知识的掌握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平时,我们会经常忽视这个环节。这里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培养自己及时整理和复习的习惯,你可以这样做:第一就是听好每节课的课堂小结,这是对本节课的概括和总结,它会促进你们对本节课新授内容的记忆;第二是培养自己每天晚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回放,那怕是睡觉前躺在床上,把白天所学知识就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篇,这样会加强记忆;第三就是每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一定要实在,自己去整理,去发现不理解的知识点;第四就是期末复习,要对全册教材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进一步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综上几点,在课堂中养成好习惯,既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减轻课堂学习的负担。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可能有好的行动,有好的行动,才有可能有好的习惯。理想是人们奋斗的动力,是航标,指引着学生向正确的目标前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进行人生观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教育学生树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目标,结合教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可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可在周会课上或和学生谈心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你从中受益了吗?有哪些不好的习惯,这对你及他人有什么坏处?通过对自己切身体验的回味,通过比较,学生能从内心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愿望,下定改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决心,才能有一次次坚决的行动,好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三、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挥集体的积极作用,树立良好的班风
学生到了初中,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有了要独立的意识,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有希望别人尊重的愿望,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发扬民主、发挥集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开学初可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集体制定班级公约。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学生大都对新学期满怀着新的希望。老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注意听讲的习惯,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善于思考、质疑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习惯是他们到达成功彼岸的桥梁。《中学生守则》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具体规范,可操作性很强,开学初,要带领学生利用周会课学习,然后结合本班实际集体讨论制定班级公约。我在新学期制定班级公约时,是先请学生每人写一份班级公约,然后班干部综合大家的意见写出来,再在班级公布,如果同学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继续修改,在学生充分酝酿后,写出一份能代表全班意愿的班级公约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由学生集体制定的公约,执行起来,自觉性强多了。
(二)树立榜样,发挥班干、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也有了一定的参与意识。开学初可竞选班干、组长,让每个参加竞选的同学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畅谈自己的“施政”方略,由学生选出他们信得过的班干、组长。每周要定期开班干组长会,听取他们对班级情况的反映,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建议,和他们一起探讨管理班级的方法。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及存在的不足,教他们工作方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一位班干、组长就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整个班级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班主任可经常利用周会课,针对班级普遍存的问题,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澄清认识,这样有利于改正坏习惯,形成好习惯。例如:刚开学不久,班里有一部分同学总抄作业,于是我就以“抄作业好不好?”为话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谈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做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抄作业这样光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很难起到巩固的作用,这等于自欺欺人!”有的同学还现身说法,说:“我以前抄过作业,抄惯了,老师一布置作业,一点也不想动脑做,就想等人家做好,偷偷摸摸拿来抄,结果等到考试时什么也不会,连及格都考不到”。学生充分认识到抄作业的坏处后,我又进一步提出“怎样才能不抄作业?”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抄作业的同学往往是没有明确学习目的,认为学习是给老师学的,希望要明确学习目的”。有的说:“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先复习再做作业,勤学好问,老师布置的作业会了,就不会抄了”。也有的说:“我过去因贪玩,自己不做作业,等该交了才想起来没做,如果自己思考、自己做,己没有时间了,结果只有抄别人的,所以要想不抄作业,还必须养成先做作业,后玩的习惯,做完了作业再玩,但也不能太贪玩,要有自制力”。通过讨论学生既认识到了抄作业的坏处,又明白了克服抄作业这个不良习惯的方法。同时我又在班里创设了一种以“勤学好问、独立完成作业为荣”的舆论氛围。果然一学期下来,班里己杜绝了抄作业现象,勤学好问蔚然成风。看来,借助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扬民主,确实能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班风,这样的班级就像一个大熔炉,能使学生改掉坏习惯,形成好习惯。
四、班主任应主动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纽带,可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与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好,既可取得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又可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要对学生以正面教育为主,多鼓励表扬,但要奖惩分明
习惯是不断重复一些行为形成的,班主任应创设一个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氛围,对好的行为要表扬,反之,则批评指正,这样就促使学生不断重复良好的行为,从而杜绝了不良行为重复发生的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就习惯成自然,而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坚持起来就不觉得苦了,它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到了初中阶段,自我意识得到了发展,这也是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前提,班主任应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能力,以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养成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那样,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殖,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新课程计划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我认为可以划分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家庭行为习惯等,个人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要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获取和完善独立探索中的未知,矫正自主学习中某些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一、对学生行为特点的思考:行为是人的心理、意识参与外部活动时其外部表现的组合。心理、意识是行为的内部基础,活动、行动是行为的外部载体,行为是心理、意识、活动、行动的表现与结果。统观现状,学生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1、活动性:一为它总是凭借活动的动作与行动表现完成的;二是行为的表现与完成有一个活动过程。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教育、矫正和评价习惯。2、意识性:行为都受一定的心理、意识来支配,无意行为也在潜意识的操纵下产生。运用合理的心理辅导艺术,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支配言行。3、适应性:行为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同个体行为的适应性水平则不同,同一个体的行为水平也有差别。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为学生创设有利的环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4、复杂性:人的心理纷繁复杂、所处的环境也五彩缤纷,因而心理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下的行为,自然具有复杂性。对学生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5、良莠性:行为有优劣、好坏、良与不良之分。学校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预防其不良行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主要是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差异。它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领域里会有不同的特长和才能;二是不同的个体在同一领域里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由于智力差异、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的存在,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一是要提高其心理素质,让它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组织多种活动,使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路与方法:1.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2)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3)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师要在学生有了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去教;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记;要在学生明白行动规则的条件下再要求去做。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2.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根据一些资料记载和教学经验所得: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环境,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我的体会是:A.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教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情绪,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谐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让学生在潜移化中接受教育。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正直。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保证做到,决不食言。B.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者,制造人才之所也。”尤其是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十余年左右,乃至更长的时间在学校这个环境中生活。因此,学校的状况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关系极大。因此,我们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窗明几净,教室走廊地面发光见影,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或乱扔纸屑,教学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学生自然不会乱刻乱画,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学生物品也会摆放得整齐有序等等。我们还充分运用学生自己的宣传阵地,如板报、特色专栏、名言警句栏、优秀作业栏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一是利用晨会课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第二中小学三字歌》,联系现状,引起学生反思;二是在国旗下讲话中或组织班会、队会进行专题讨论,现身说法,深入领会,提高认识。三是做好专栏导向。宣传好的典型,刊登学生来稿,注意针对性,启发性,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养成习惯,产生效果。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有一种特殊的血源关系的感情纽带联系起来的,这是父母影响孩子、孩子向父母学习的最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由于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是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再一方面,还由于家庭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其特殊作用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代替的,不论在学校接受教师、同学的影响,还是走向社会接受领导、同事的教育,都是暂时的、可离的,而家庭影响则是长期的、终身的。作为父母,既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购置必要的书籍、学习用具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应在言谈、行为、思想、信仰、习惯、爱好等方面提供优良的示范。总之,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我们将学生守则及一些规范中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定期召开家长会,或通过家校联系本,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汇报,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尊敬长辈等。我们与家长结对子,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分为四步:第一步,师生共同填写家庭基本情况,教师填写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进一步研究矫正措施,使看法趋于一致,形成教育合力;第三步,进行效验跟踪记载;第四步,开展矫正评价。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习惯、志气、爱好等,对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来说,社会风气表现为一种无意的社会外部控制,对改变人的思想和情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人们学习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意义。这种决定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二是良好的学习情绪。学习情绪是伴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而出现的一定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对人们积极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坚定的学习信念。信念是人们对于生活、事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习信念的产生和形成,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刻苦学习,实现理想和目标。可见,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人们学习的重要环境之一。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差。不良的社会风气,会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3.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以至健康成长。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校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业成就的保证之一。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纠正行为偏差的能力。(1)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在教研活动、学科教学以及点点滴滴的日常管理中,我的体会是:A.借助儿歌,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我们把行为规范化成“三字经”,每条为一颗星,在班内设置夺星栏,逐条学习评比,每周评一次,学校定期检查总结评比,通报情况。B.干部负责与学生督促相结合。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加强对小卫生检查员、作业量督促员、图书管理员、值日长等小干部的培养,让他们对全班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文体、常规等情况进行记载总结,指出不良习惯,必要时进行协调处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C.持之以恒,及时强化。学习行为一经规范,就要按规范严格要求,加强训练,经常对照,督促去做。在培养规范化行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予以强化,老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类典型。抓两头,促中间,树榜样,同时重点帮助习惯差生,促其改正,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规范言行,长期这样,才能慢慢见效。(2)提高学生自我导向能力。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今天在学习、生活等各类活动中应注意纠正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做到胸中有数、井然有序、有的放矢。促使学生在积极地寻求自我目标的心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能力。(3)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强化认识,自觉地、有目的地用实际行动做到自己认可的程度。(4)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对行动进行对照、综合、鉴别,对一天行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全面剖析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肯定否定自我的心理过程中,找出值得肯定、发扬的,需要改进的,在自我认识、自我比较、自我反醒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