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足三里的位置与作用和功效(儿童足三里的位置与作用和功效)

本文目录一览:

足三里在哪里?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位置: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有作用。

1.按摩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2.捶打法:用拳捶打足三里穴位也可以,一般捶打两三分钟就可以了。

3.艾灸法:如果你大便很稀,就用艾灸法来艾灸足三里穴位,一般灸两三分钟就可以了。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及功效是怎样的?

01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取穴位置: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足三里穴功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有作用。日常情况可用按摩、捶打、艾灸等方法来改善相关情况。1、按摩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2、捶打法:用拳捶打足三里穴位也可以,一般捶打两三分钟就可以了。3、艾灸法:如果你大便很稀,就用艾灸法来艾灸足三里穴位,一般灸两三分钟就可以了。

腿部穴位的准确位置和作用是什么?

一、足三里

足三里穴足三里的位置与作用和功效,是“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的位置与作用和功效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二、三阴交

三阴交穴是身体的一个穴位。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三、承山穴

承山穴Chéng shān(BL57)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为腿部转筋,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

四、上巨虚

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上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故名。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内经》:“合治内腑”,故本穴适用于调肠和胃,因而可以治疗胃肠病证。

五、下巨虚

下巨虚原名“巨虚下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下方,故名。本穴与上巨虚、下巨虚、条口同在一条缝隙之中,上巨虚在缝隙上端,下巨虚在缝隙下端,条口位于正中,三穴主治相似。

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之下合穴,适用于小肠诸疾;根据其近治作用,可用于治疗下肢痿痹,根据其远治作用,可用于治疗乳痈等疾患。

足三里的主治有哪些?

足阳明胃经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于胫骨前缘旁开1寸处,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足三里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之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所以足三里有诸病皆治的说法。

1 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胃脘痛可配合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腹胀配合脾俞、胃俞。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以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诸多穴位治疗疾病。配中脘治疗肝气郁滞,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内关、合谷有温胃散寒、调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孙可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以消除泄泻。以足三里为主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2 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运动系统的疾病治疗离不开足三里穴。风寒湿脾及外伤所致的局部疼痛肿胀,可配膝眼、委中、阳陵泉,关节炎可配昆仑、悬钟,踝关节疼痛可配丘墟、照海。推拿双足三里 穴,可治疗周身关节痛。

3 足三里具有防病、保健强壮的作用

足三里能起到防病、促健强壮的作用,俗话说“人老先老腿”,推拿足三里穴能使腿脚灵活,这与古代神医华佗的五禽戏来锻炼身体,使人达到健康防病是一致的。推拿足三里可防止衰老,预防百病,如配神门可治疗失眠,配天柱、中渚可治耳鸣,配听宫、外关治耳聋,配睛明、风池治视神经萎缩,配心俞、脾俞、内关治心脾两虚,配心俞、肾俞、关元治心肾亏虚。素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更健康。

2

足三里的作用?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扩展资料

预防保健可以常按揉足三里,赶走积与滞: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营养物质需求大,所以饮食要保证营养多样充足,但同时,由于小儿的五脏六腑功能仍未成熟,相对其较大的营养需求来说脾胃功能相对薄弱,如果过分强调给予饱食,反而容易损伤肠胃而致病,得不偿失。

因此,日常育儿有讲究,千万不能一味追求饱与补,应喂养得当。父母平时可以帮心心按揉足三里,频率为约200次/分 ,按揉3-5分钟,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止痛之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足三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常按足三里可健脾

  足三里的位置与作用和功效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