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非典时期的银行股走势(2003年非典过后股票)
银行股05-06年估值为什么长那么快
006年以来银行股板块股价走势虽然一波三折、大起大落,但从银行股披露的财报来看,银行股多年来业绩整体上却表现平稳,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并没有出现大幅波动。
在业绩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银行板块为何出现持续数年低迷的走势?本轮上涨行情是否意味着银行股将从此重放异彩?还是仅仅为回光返照?
银行股估值研判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决定企业内在价值的最重要的指标。
但只有当企业的长期净资产收益率高于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折现率)时,其内在价值才会高于账面净资产,反之,内在价值应该低于账面净资产。那么,银行股的盈利能力如何呢?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2011年间,2007年底前已上市的14家银行股历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8.2%、21.1%、20.9%、23.8%和24.0%,五年总平均值为23.6%。期间,由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提高、银行股发行新股补充资本摊薄效应,银行板块净资产收益率较2007年有所下滑,但历年期初净资产收益率均值皆在20%以上,且近两年呈回升之势,可见,银行股的盈利能力总体表现平稳(见表2)。
那么,要对银行股进行估值,折现率如何确定呢?
折现率是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通常取决于两个方面:无风险收益和风险补偿,即:
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附加率
无风险收益率一般以长期国债收益率为基准。2007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8%~4.6%之间、当前(1月24日)为3.6%,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0%~4.6%之间、当前(1月24日)为4.2%。若以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无风险收益率基准,则过去五年间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介于4.0%~4.6%之间。
风险溢价一般在3%~5%之间,将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相加,则折现率介于7.0%~9.6%之间,考虑到市场对银行业坏账风险的担忧,折现率取7.0%~9.6%区间上限值9.6%。
银行股2007~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23.6%,假设银行股未来能保持当前的盈利能力即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当前23.6%的水平,折现率为9.6%,假设银行股长期增长率介于0~3%之间,当长期增长率为3%时,则由上述公式(3)可计算出银行股合理的平均市净率水平为:
PB=1+(23.6%-9.6%)/(9.6%-3%)=3.12(倍)
若假设未来银行股长期增长率为0,则银行股合理的平均市净率水平为:
PB=1+(23.6%-9.6%)/(9.6%-0)=2.46(倍)
上述计算分析显示,当银行股长期增长率介于0~3%之间时,银行股合理的市净率水平介于2.46倍~3.12倍之间,即使银行股未来陷入零增长,只要其能保持过去五年平均的盈利能力,其合理的市净率水平也应达到2.46倍。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只要银行股净资产收益率高于9.6%的折现率,即使未来业绩陷入零增长,其合理的市净率应高于1,即股价高于账面净资产。由此可见,银行股价格集体跌破每股净资产,反映了市场对银行股极度悲观的预期。个人认为,除非未来几年内中国爆发金融危机、银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否则,当前银行股的内在价值仍处于显著低估状态。
加息对于金融、银行股票的影响是?
央行负责人表示,加息是我们为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具体来看,一是继续巩固前期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自2003年6月非典疫情结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少数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已经危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减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央行先后动用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工具,取得了一定成效。随后,央行下达行政性指令,强制干预金融机构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势。宏观经济调控取得初步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指令的效力正在逐步减弱,因此需要利用货币调控工具————加息来进一步巩固前期宏观调控取得的成绩。
二是预防通货膨胀,平抑市场物价。年初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处于较高水平,一直在警戒线5%左右徘徊。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看,1月至9月,CPI比去年同期上升4.1%,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5.2%,较上月有所回落。粮食、食品价格上升,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秋粮丰收,由粮价主导的CPI上升趋势,有望在秋收后缓解,但新一轮国际油价上涨,电力、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已通过多重传导机制传导于居民消费品价格,CPI可能仍将保持高位,需要通过加息来预防通货膨胀。
三是增强居民储蓄信心,缓解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从2003年12月份以来,我国的储蓄存款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值,特别是近三个月来,由于CPI一直处于5%以上的高位,存款负利率水平更是处于较高水平。受此影响,自上半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增幅逐步减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居民手中的钱开始大量流向房地产等市场。同时,储蓄存款的分流,致使银行业可用信贷资金减少,“短存长贷”的矛盾进一步突出,流动性风险增大。央行希望通过此次加息的导向作用,引导居民增加长期储蓄存款,进一步增强储蓄存款的稳定性,缓解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压力。
对我国金融业影响深刻
一是对银行业的影响。这次利率调整的一大特点是在全面放开贷款利率上浮空间后,首次允许存款利率实行浮动,对银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时刻和全新起点。①存款利率浮动,将影响银行业存款业务品种的开发、设定和调整。存款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对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存款,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在许可存款利率下浮后,银行将根据资金组织的成本、客户资金的额度、资金贡献率等指标,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体,实施有差别的存款利率。存款金额较高、稳定性较强的客户将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存款利率回报。②在贷款利率上浮空间完全放开后,有利于银行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管理、运用资金,实行贷款利率水平与风险挂钩,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回报,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有利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快发展。③将考验银行资金管理和营运的能力。今后的银行业竞争将是“高存款利率与低贷款利率”的竞争,存贷款利差空间将进一步缩小。资金实力较弱、资金运作能力较差和服务水平低的银行将会被淘汰出局。④就居民储蓄来说,转存要细算,因为我们很可能面临一个新的加息周期,现在就把所有的积蓄换成中长期存款,并不明智。
二是对股市和国债的影响。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将分流进入股市的资金,影响股市指数。此次加息,短期内对股市指数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股市的长期走势。一方面是广大投资者对央行加息已有较强的心理预期,在短期内消化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后,股市将恢复正常。另一方面,为贯彻落实今年2月份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金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已先后推出一系列政策,如许可商业银行开办基金业务,投资开办基金公司;允许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入市;允许券商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以及最近推出的股票、债券质押管理办法等,将保障股市的长期发展趋势。但是,央行加息将导致股市板块的分化。房地产、钢铁等对银行资金依赖性较强的股票板块将受到较大冲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业绩,降低投资者的信心。银行业板块则存在一定的利好因素,随着银行业绩的提升,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电力、能源等股票板块是宏观调控的受益者,银行信贷资金的倾斜,将加速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业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加息后国债利率将会调高,继续保持对储蓄利率的优势,因此投资国债是较好选择。对未到期国债大可不必提前支提。因为要交1‰的手续费。
三是对保险业的影响。保险产品回报率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的,利率的高低对保险产品的影响非常大,最受冲击的是固定收益类的保险产品,尤其是预定利率在2.5%以下的分红保单和非分红保单。
四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此次利率调整,一般不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影响。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稳定人民币汇率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基本目标。此次央行加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的差距,将会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因此从长远看,一般不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影响。
银行股票为什么一直跌
一、银行股流通股本较多,盘子大,庄家不容易控制盘面、拉升,以及游资和机构都不会炒这类股票,缺乏资金的关注,导致其走势缓慢下跌。
二、大部分投资者对银行股长期前景信心不大,也会影响银行股涨不起来。
三、银行虽然其垄断性较强,盈利比较容易,但是其坏帐、烂帐也比较多,从而导致其股价长期下跌。
【拓展资料】
银行股跌意味着什么?
1.市场因素
当整个股票市场行情差时,大多数股票都下跌,那么银行股也不会有所表现。
2.自身因素
银行业绩下降,业绩是影响股票涨跌的内在影响,当银行业绩不好的情况,下跌的概率较大,并且银行股市值比较大,上涨需要很大的资金拉动,银行股得不到资金的关注,所以也会下跌。
3.政策因素
当国家出台不利好银行的消息时,银行股会下跌,比如:经济内循环(不鼓励储蓄、鼓励消费)、抑制房地产(可能出现坏账等)等。
银行股大跌时投资者应该怎么办?
加仓。大跌之时就是需要买进的好时机。我加仓了。虽然对银行股的坚定支持,但不是绝对的只买不卖,行情上涨的时候,做一做波段,把持仓成本拉低一下,提升安全边际,以不变应万变。
为什么银行股总是很低?
首先银行股整体体量很大,导致上涨空间有限,其次银行股整体市值偏大,不会受到资金的青睐,没有资金进入,股票上涨的难度就很大,并不是所有银行股都低迷,部分银行龙头股长期保持着上涨的趋势。
股票涨跌由供求关系、资金量、业绩、政策、消息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方面综合分析股票的趋势。
为什么银行股市盈率低却没人碰?
因为银行成长性不足,市场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一定的担忧。而且做投资,投资的是预期,目前的政策使银行很难保证现在的盈利增速。
市盈率低,不一定涨。市盈率高,不一定跌。市盈率的高低只适合和同类型、同体量的公司之间做对比。如果拿银行和科技股比市盈率,那这就是不合理的。
总之,短期市场可能只是一个投票器,不理性。但是像银行这种长期市场给低市盈率的行业,肯定有它的道理的。
分析“非典”对电子商务产生了哪些影响?
公众在"非典"前后03年非典时期的银行股走势,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变化很大调查显示:在被访者中,过去了解电子商务的大致情况是,12.5%的被访者表示非常了解03年非典时期的银行股走势;23.1%的被访者表示比较了解;39.3%的被访者表示一般了解;19.5%的被访者表示比较不了解;5.5%的被访者表示非常不了解。数据显示:多数公众对电子商务只是一种懵懂状态,不是很了解。在个人过去使用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业务方面,37.2%的被访者表示使用过;62.8%的被访者表示没有。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公众在"非典"以前没有使用过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业务。足见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在公司过去使用过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业务方面,62.6%的被访者表示使用过;37.4%的被访者表示没有。但是公司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上比个人的情况要好的多,使用过电子商务的公司在数量上大约是个人的一倍。以上问题可以充分反映出,过去人们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包括电子商务本身宣传的不到位;个人能力问题;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电子商务的普及还不是很到位。个人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程度还不高,公司情况虽比个人好但也不是很乐观。这一点在后面的数据中可以对比看出。在"非典"期间,个人使用在线业务的情况又如何呢?调查显示,被访者中,56.9%的被访者表示用过;43.1%的被访者表示没有。在"非典"期间,使用过在线业务的公众比"非典"之前有明显增加,上升19.7个百分点。在门户网站的实例中,我们可以了解个人使用在线业务的情况。自"非典"爆发以来,门户网站的访问量也在此期间迅猛增长:新浪网的访问量一路高歌,其中"非典"专题报道的日均页面总浏览量达300万以上,而专题首页的点击量便高达100万以上,新浪网新闻的订阅用户已经猛增了25%,短信注册用户和日发送量增长三成,新浪"网络商城"日均页面浏览量上涨20%,"网络游戏"日均页面浏览量也上涨近20%,"五一"期间,新浪网聊天室创出5.4万人同时在线的最高记录;搜狐预计2003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将在1460万-1600万美元之间;TOM。Com访问量也节节上升,自3月下旬以来每日较过去增长30%以上。在"非典"期间,公司使用在线业务的情况大致是:72.4%的被访者表示用过;27.6%的被访者表示没有。由于公司过去在使用在线业务上做的比较好,所以在"非典"期间虽也有增加,但是增长幅度没有个人的高,只比原来上升9.8个百分点。在公司使用在线业务方面海尔集团可谓是典范:海尔集团网站
,创建于1996年12月,是国内创建最早的企业网站之一。2000年4月18日推出网上商城
,成为国内第一个面向全国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网站。海尔网站以宣传企业、介绍产品、客户服务、网上销售、网上交流、网上广告等为主要内容,以为内部单位提供全面互联网服务,为外部用户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为宗旨。海尔每年投资近百万元对网站进行建设、维护和推广,2002年8月28日,海尔发布第四次全新改版后的网站,海尔网站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典范作用的企业网站。
历次降准后银行股表现
2002年2月降息:市场迎来普涨行情、2008年9月降息:至暗时刻后的V型反转、2014年11月降息:5000点大牛市的催化剂。
如下:
2002年2月降息:市场迎来普涨行情
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过热,通货膨胀非常高,然后政策收紧开始抑制经济过热。中国经济增速从1993年开始下降,到1999年GDP实际增速连续七年下行。到2000年时中国经济终于是走了出来,2000年中国GDP实际增速8.5%,较1999年提高0.8%,结束了自1993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七年的下行走势。但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2001年911事件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在2001年发生了衰退,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在2001年出现了二次探底。
除了GDP增速回落外,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中我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出口增速从最高的30%左右一路下降至5%。此外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2000年CPI和PPI同比增速转正之后,2001年两个指标再度转入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到二次通缩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时隔近三年之后,2002年2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再次降低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2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
从权益市场表现来看,本次降息后1个月内各主要指数全部上涨,平均涨幅达12.2%,同期申万28个行业指数同样全线收涨,其中军工、房地产、农林牧渔行业涨幅居前。本次降息后3个月内各主要指数仍全部收涨,平均涨幅为5.9%,同期申万28个行业指数仅通信行业小幅收跌,其中军工、建材、房地产行业涨幅居前。本次降息后6个月内各主要指数平均涨幅为12.4%,同期申万28个行业指数仅通信和计算机行业下跌,其中非银金融、银行、军工行业涨幅居前。
2008年9月降息:至暗时刻后的V型反转
全球经济从2007年四季度起出现增速放缓迹象,2008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放缓,但并不是特别明显。到2008年三季度和四季度,世界经济增速出现了加速下滑趋势,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全球经济体全部进入经济衰退、GDP增速负增长。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出口和PPI增速在三季度到四季度出现了“坠崖式”的下滑,国信证券认为,这或许是引发中国宏观经济政策180度大转向的主要驱动因素。
2008年10月份我国的出口增速(美元计)还有19%,到11月出口增速跌到-2.2%,一个月的时间里出口增速就从高增速变味了负增长!另一个惊人回落的指标是价格,中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2008年8月同比增速10.1%创十几年来的历史新高,9月PPI同比增速9.1%依然很高,到10月PPI同比回落至6.6%,11月跌至2.0%,12月增速变为负增长的-1.1%。PPI同比增速从历史新高到通货紧缩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
从9月底开始,所有经济政策放水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9月16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5.31%,累计下调2.16%。
从权益市场表现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本次降息后1个月内各主要指数延续跌势,平均跌幅达13.5%,同期申万28个行业指数同样普遍下跌,仅房地产行业小幅收涨,其中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电子行业跌幅居前。本次降息后3个月内各主要指数涨跌出现分化,其中深圳成指、中小板指等指数收涨,而上证50、上证综指等指数收跌,同期申万28个行业指数下跌居多,其中电气设备、房地产、通信行业涨幅居前,而银行、非银金融、交通运输等行业表现垫底。本次降息后6个月内各主要指数中仅上证50小幅收跌,其余各主要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期申万28个行业指数多数上涨,仅钢铁、食品饮料和交通运输行业小幅收跌。
2014年11月降息:5000点大牛市的催化剂
2012年的大放水在2013年被收住了,体现在一是用年中和年底的“两次钱荒”使得货币利率和长端利率大幅上行,二是房地产政策的放松到2013年“国五条”的出台基本被再次收住。在政策收紧的过程中,2012年四季度开始的经济弱复苏到2013年二季度中止了,2014年经济再次面临下行压力。
七月份以后,形势的发展超过了预期,主要变化是国际油价出现了暴跌,从而导致PPI深度负增长,整个宏观经济出现了通缩压力。国际原油价格在2011年冲高后,之后一直维持在100美元每桶以上,到2014年6月时,布伦特原油价格仍在大约每桶115美元左右的位置。随后原油价格开始暴跌,到2014年年底时,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跌破每桶50美元。
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最终从“定向降准”转到了“全面宽松”,2014年11月的降息,宣告了货币政策的彻底转向,直接引爆了2014年年底股票市场的行情。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11月22日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延续2014年11月降息的趋势,2015年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上证综指在2015年冲上了5000点:一是降准。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五次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包含四次普遍降准和五次定向降准,累计普遍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5%,累计额外定向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至6.5%。二是降息。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五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25%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25%至1.5%。三是大幅降低货币资金利率。2015年,配合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先后9次下行,年末操作利率为2.25%,较年初下降160BP,对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权益市场表现来看,本次降息后1个月内各主要指数全部上涨,平均涨幅为18.6%,同期申万28个行业指数上涨居多,其中非银金融、银行、建筑装饰涨幅居前,而电子、轻工制造、休闲服务等行业表现垫底。本次降息后3个月内各主要指数仍全部收涨,且涨幅有所提高,同期申万28个行业指数全部上涨,其中非银金融、建筑装饰、计算机行业涨幅居前。本次降息后6个月内各主要指数在大牛市背景下涨幅进一步扩大,平均涨幅高达99.7%,同期申万28个行业指数同样全部收涨,即使表现靠后的采掘和银行行业也均录得60%以上的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