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普契尼是欧洲还是亚洲(印尼是亚洲国家还是欧洲国家)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普契尼和中国歌剧

1 吉亚卡摩·普契尼(意大利语:Giacomo Puccini,全名则是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 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从亡父的学生安杰罗尼和故乡鲁加的其他音乐家学习。10岁开始当唱诗班歌童,14岁任教堂管风琴手。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1883年毕业。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玛侬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齐的一篇有关中国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没有完成,其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但有时对中下层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会思想。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驾驭舞台戏剧效果。

他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

三幕歌剧《托斯卡》1900年1月24日初演于意大利罗马,剧本由贾可萨根据莎尔多的剧本改编,是普契尼最著名的四部歌剧代表作之一。剧情为:1800年,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因掩护政治犯安格洛蒂脱逃而被捕受刑。歌剧女演员托斯卡正热恋着他。警察总监斯卡皮亚以处死马里奥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托斯卡被迫假意允从,警察总监则答应搞一次假处决使马里奥获得自由,托斯卡在拿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趁其不备,刺死了他。黎明时,马里奥被带往刑场,托斯卡告诉他这只是假处决。谁料这是警察总监耍的花招,马里奥真的被处决。她刺死总监之事也已暴露,终于跳墙自杀。歌剧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贪婪和奸诈,歌颂了被压迫者的高尚情操。

剧中的咏叹调十分著名。这里选用的是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片段1 )和卡伐拉多西的咏叹调《星光灿烂》(片段2 )。其中《星光灿烂》是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是卡伐拉多西在第三幕中所唱。黎明,他走上刑台,即将被处决。远远望见梵蒂冈和圣·保罗大教堂,天空清亮,星光闪烁,一道暗淡的光线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卡伐拉多西深情唱到:"……甜蜜的亲吻,和那多情的拥抱,使我多么惊慌,她面纱下美丽的面容和身材……"正是因为作者把最丰富的感情融汇于完美的形式中,使这首咏叹调永传后世。

普契尼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兰,剧情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歌剧描写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他为了爱情而背弃了宗教信仰,嫁给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返回美国,三年杳无音信。巧巧桑深信他会回来。平克尔顿回国后另有新娶。当他偕美国夫人回日本时,悲剧终于发生了。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剑自尽了。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啊,明朗的一天》是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认为他不会回来,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啊,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音乐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片段1 )。

《艺术家的生涯》, 四幕歌剧,又名《波西米亚人》、《绣花女》,由嘉科萨和伊利卡编剧。1896年2月1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都灵。

剧情:诗人鲁道尔夫、画家马彻罗、音乐家索那和哲学家科林共同居住在巴黎一所破陋的阁楼上,生活虽然贫苦,但充满自信。一天,鲁道尔夫在家巧遇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把她带到朋友们正在聚餐的酒馆中。马彻罗过去的情人牟塞带来了一个倾倒于她的老头儿阿尔桑多尔,但想和马彻罗言归于好,就设法把阿尔桑多尔支开,投入了马彻罗的怀抱。数月后,两人的感情又日趋恶化,而咪咪和鲁道尔夫之间的爱情,也濒于破裂。咪咪得了严重的肺病,当她来和鲁道尔夫见最后一面时,又重新和好起来,并计划着将来的一切。但咪咪终于病重死去,鲁道尔夫悲痛欲绝。牟塞和马彻罗因此深有所感,重新结合起来。

全剧有许多动人而且富于戏剧性的唱段。如第一幕,咪咪的娇美迷住了青年诗人鲁道尔夫的心,他唱起动人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片段1 ),接着咪咪以天真活泼而又深情的曲调唱出《人们叫我咪咪》,表现了她初恋时的愉悦心情(片段2 )。这两首咏叹调是整部歌剧中最著名的两个唱段。

3幕歌剧《西部女郎》,同样改编自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的同名戏剧,由曾加利尼(Zangarini)与奇维尼尼(Civinini)撰脚本,作于1910年,该年 12月10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3幕分别为:第一幕,美国加州某矿山波尔卡酒吧,黄昏。警长杰克·兰斯(Jack Rance )正和矿工拉肯兹开玩笑,刚下班的矿工挤进酒吧,叫酒玩牌。远方传来流行歌手佛列斯唱的《在做什么呢,我的家族》,矿工们应和这首思乡曲。运输公司经理阿什比也来喝酒,他告诉兰斯,不久可以抓住强盗首领拉梅列斯。矿工们为酒吧女主人咪妮(Minnie)干林,兰斯说咪妮是兰斯夫人,矿工索诺拉要与他决斗,咪妮拿着手枪冲进来干涉。大家都围着咪妮,咪妮拿圣经,读一段大卫颂歌,邮差给大家带来信。只剩下兰斯与咪妮时,兰斯向她求婚,咪妮却说她想嫁的人还没出现。兰斯唱《咪妮呵,自从我离开家》,说他目前最急切的是得到她的吻。咪妮唱《幼年时在索列达德》,怀念童年,说她一直在等待真正值得爱的男人。在代表强盗拉梅列斯的动机引导下,自称是乔森(Jonson)的外国人上场,咪妮与他一见如故,当大家质问他时,咪妮为他辩护,在矿工们的歌声伴奏下,她与这个乔森跳起圆舞曲。一会儿,随着矿工们的怒吼,带进拉梅列斯的部下卡斯特罗,他表示愿透露拉梅列斯的藏身之处,又借机偷偷告诉乔森,伙伴们已抵达,集合口号是口哨声。矿工们跟着卡斯特罗去找拉梅列斯,只剩咪妮与乔森。两人唱爱的二重唱,咪妮称她的初吻还不曾给别人,乔森与她边跳舞边吐露爱意。这时传来口哨声,咪妮指着一个个罐子说,矿工挖的金矿都在这里,自己愿舍生命保护。乔森表示自己有事要走,咪妮邀他事后来她的小屋,乔森对她说:“你拥有天使般的面容。”

第二幕,咪妮家中。一小时后,印第安女人沃库抱着婴儿唱摇篮曲,咪妮回来,要沃库准备两人的晚餐,然后开始打扮,唱《如果知道有什么惬意的生活》。乔森来到,沃库害怕刮暴风雪,咪妮要她提前回家,两人开始享受爱的狂欢。屋外刮起暴风雪,两人唱二重唱《不再分离》。咪妮把自己的床让给乔森,祷告后正要躺下,有人敲门,兰斯带着矿工赶来,说乔森就是拉梅列斯,问咪妮是否知他下落。咪妮矢口否认,请他们回去,然后责问乔森。乔森唱《我不是为抢劫而来》,他说他的确是拉梅列斯,但因父亲去世,不得已才成为强盗,与咪妮相遇后,决心开始新的生活,求她忘记他的过去。可是咪妮还是谴责他背判了自己对他的信赖,也偷取了她的初吻,把他赶了出去。这时屋外传来枪声,咪妮慌忙跑出去,把打伤的乔森拖回来。她说“你是我的第一个男人”,把他拖上阁楼,把楼梯撤走。兰斯追来,找不到人,情欲燃烧,把咪妮紧紧抱住,但咪妮反抗。这时天花板上有血滴下,兰斯认定乔森在阁楼上,乔森自己走了下来。兰斯问乔森愿不愿用赌博决定他的命运,咪妮同意试一试。她说用扑克下赌,如她赢,就让她和乔森自由,如她输,她就与兰斯结婚,把乔森逮捕,三次决定胜负。赌时咪妮利用兰斯去拿酒的机会做手脚,终于赌赢。兰斯气呼呼地离去后,两人抱在一起。

第三幕,加州大森林。黎明,矿工们正在讨论如何处置乔森。兰斯自言自语说,这次咪妮要痛哭了。索诺拉说,他已抓住了乔森,矿工们要求处以绞刑。矿工尼克对咪妮表示同情,他拿一小袋钱给拿绞刑用绳索的比利,要他拖延处刑时间。矿工们合唱《要死刑》,乔森被押来,他辩解说他未抢过东西也未杀过,矿工们却怒责他抢走了咪妮。乔森说他不怕死,但要求让他死前再说一句话,唱咏叹调《请让她相信我自由地去远方》。兰斯殴打他,他走到处刑的大树边。这时咪妮骑马赶到,她举起手枪,卫护着乔森,她说看在她牺牲青春为人家服务的份上,请求大家饶乔森一命。索诺拉带头,劝说大家答应咪妮的请求。矿工们先是拒绝,后被咪妮的真情感动,同意赦免乔森。当索诺拉说,“以大家的姓氏,把你呈献给咪妮”时,乔森谢谢大家,矿工们唱《该是回去的时候了》,咪妮与乔森唱《再见,怀念的土地,加利福尼亚》,在大家合唱相送下,走进森林深处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其他方面并无中国特色。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运用现代和声,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F.阿尔法诺根据他的草稿完成。1926年4月,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时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低声宣布:“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结束。

2、歌剧是在西方音乐传入我国之后,中外戏剧、音乐相结合相交融的结果。它在秧歌剧、山歌剧、小调的基础之上,吸收了中国戏曲的许多表现特点和中国民间音乐的精华,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经验,充分运用大型乐队的演奏,结合独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及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演绎故事情节,深入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经过几代剧作家和音乐家的努力奋斗,终于在我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普契尼的资料

1858年11月23日生于卢卡

姓名:贾科莫·普契尼

出生年代:1858—1924

国家:意大利

生平简介:贾科莫·普契尼(Puccini Giacomao,1858—1924年),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普契尼是欧洲还是亚洲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普契尼1858年11月23日生于卢卡,1924年11月29日卒于布鲁塞尔。父亲米凯莱从事作曲、演奏、教学活动,在普契尼6岁时就去世了。普契尼童年时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或兴趣,由于亲人的希望和母亲的鼓励,进入卢卡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C.安杰洛尼学习后,才逐渐显露出音乐才华。16岁参加管风琴比赛获得第一名,19岁担任圣马丁教堂合唱队长和管风琴师。普契尼是欧洲还是亚洲他生活贫困,当邻近城市上演G.威尔第的《阿依达》时,普契尼是欧洲还是亚洲他徒步往返去听歌剧。这部歌剧使他十分震动,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歌剧作曲家。1880年普契尼入米兰音乐学院,师从A.蓬基耶利和A.巴齐尼学习。1883年毕业,他的毕业作品《交响随想曲》获得好评。他的老师蓬基耶利看出他的才华更适于舞台音乐的创作,于是请人根据《吉赛尔》的题材为他编写歌剧脚本,参加歌剧创作比赛。普契尼写成独幕剧《群妖围舞》,虽然落选,但在米兰上演时却获得好评。他的第二部歌剧《埃德加》由于脚本不佳,以失败告终。他由此认识到,歌剧的成功有赖于好的脚本,它应该吸引人、感动人。这种追求,成为他后来作品的戏剧结构的重要特色。1893年,普契尼根据法国古典名著《曼侬·莱斯戈》写了一部同名歌剧,在都灵上演。虽然这部作品不如法国作曲家J.马斯内写的同名歌剧成熟,但是许多方面标志着作者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正在形成。作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普契尼在创作题材和内容方面,致力于表现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真实地揭露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将满腔同情寄予那些心灵美好却遭遇悲惨的小人物。他笔下塑造得最成功的,是一系列感情丰富,悲剧性的妇女形象。《曼侬·莱斯戈》的结构灵活,采用多变的朗诵调和管弦乐交织而成的贯串发展手段,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和地位,音乐的地方色彩浓郁。作者从此一举成名。以后,普契尼连续创作了3部最重要的作品。《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希米亚人》)是为普契尼奠定国际声誉的一部名歌剧。素材取自法国作家亨利·缪尔杰(1822—1861)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情景》。1896年,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在都灵首演。这部为世人所热爱的作品,首演时尽管并未成功,但两个月后在巴勒莫再度演出时,却获得狂热的欢迎,确立了普契尼的世界性地位。在这部作品中,普契尼的着眼点不在于描绘巴黎拉丁区落魄的艺术家们放荡不羁的生活,而在于描述绣花女咪咪与诗人鲁道夫的纯真爱情的悲剧。剧中没有戏剧性展开的大段咏叹调、重唱、合唱,而是在贯穿发展的织体中加进篇幅不大的独白、灵活的歌唱性的朗诵调和尽情吟唱的段落。他用主导动机巩固各场之间的联系,并且初次运用印象派的色彩和声。这部歌剧很受听众欢迎。1900年,以V.萨尔杜的剧本改编的歌剧《托斯卡》在罗马上演,受到凯旋般的喝彩。这部歌剧是以法国大歌剧风格写的,它反映了历史英雄的题材。主导动机发展丰富,有充分展开的大段二重唱,和声复杂,终场写得很富于效果。此剧可以说是普契尼后期作品中典型的真实主义杰作。1904年,普契尼根据D.贝拉斯科的剧本写的歌剧《蝴蝶夫人》在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作品又回到室内风格的抒情歌剧上来,不追求描述外在事件的舞台效果,集中刻画女主人公的复杂心理。由于剧情的社会背景是日本,在音乐上渲染了东方情调,运用了真正的日本曲调和五声音阶,而在配器上则借鉴了印象派的音响造型手法。上述3部歌剧,被搬上世界各国舞台,至今盛演不衰。 普契尼后期的作品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追求离奇的情节、刺激性,或表现暴力。如1910年在纽约上演的《西部女郎》,运用了美国黑人的拉格泰姆音乐和印第安的歌词,美国西部音乐色彩浓郁,戏剧矛盾跌宕起伏,使这段暴力故事更带有刺激性和自然主义色彩。但场面与音乐的联系不紧密,如今很少演出。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其他方面并无中国特色。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运用现代和声,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F.阿尔法诺根据他的草稿完成。1926年4月,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时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低声宣布:“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结束。”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至今仍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经常演出的主要有4部:《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和《图兰朵》。纵观普契尼的歌剧作品,虽然都与爱情相关,但是透过丰富的管弦乐法和音乐美学,再配合张力十足的戏剧情节,他塑造了歌剧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从温柔抒情的咪咪(《艺术家的生涯》)、柳儿(《图兰朵》)、巧巧桑(《蝴蝶夫人》)到个性刚烈的托斯卡、杜兰朵以及游戏爱情的穆塞塔(《艺术家的生涯》)、曼侬·莱斯戈等等,普契尼为歌剧舞台树立了经典的女性角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普契尼领导歌剧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取得了国际性的成功。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大胆地将意大利传统中自由的旋律和现代音乐的新要素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色彩丰富、细腻婉转的管弦乐。普契尼发展了威尔第晚期的艺术成就,不断探索革新艺术表现手法。他借鉴各民族乐派的成就,顺应时代的潮流,兼收并蓄了当代和声、管弦乐法、曲式等方面的新技巧,创造了意大利歌剧新的形象性的朗诵和咏叙风格,乐队担负戏剧性布局的作用,积极参加到舞台情节的发展中去。他力求使歌剧的戏剧性布局动力化,其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剧情紧凑,题材罕见而又吸引观众,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普契尼的创作和艺术实践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有巨大影响。在普契尼的推动下,意大利作曲家们创作出了大批以各地乡村生活为主题,具有新的演唱风格的真实主义作品。

普锲尼是谁?

吉亚卡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从亡父的学生安杰罗尼和故乡鲁加的其他音乐家学习。10岁开始当唱诗班歌童,14岁任教堂管风琴手。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1883年毕业。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玛侬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齐的一篇有关中国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没有完成,其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但有时对中下层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会思想。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驾驭舞台戏剧效果。

他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优于浪漫主义作品。普契尼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

三幕歌剧《托斯卡》1900年1月24日初演于意大利罗马,剧本由贾可萨根据莎尔多的剧本改编,是普契尼最著名的四部歌剧代表作之一。剧情为:1800年,罗马画家马里奥·卡伐拉多西因掩护政治犯安格洛蒂脱逃而被捕受刑。歌剧女演员托斯卡正热恋着他。警察总监斯卡皮亚以处死马里奥来胁迫托斯卡委身于他。托斯卡被迫假意允从,警察总监则答应搞一次假处决使马里奥获得自由,托斯卡在拿到警察总监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趁其不备,刺死了他。黎明时,马里奥被带往刑场,托斯卡告诉他这只是假处决。谁料这是警察总监耍的花招,马里奥真的被处决。她刺死总监之事也已暴露,终于跳墙自杀。歌剧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贪婪和奸诈,歌颂了被压迫者的高尚情操。

剧中的咏叹调十分著名。这里选用的是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片段1 )和卡伐拉多西的咏叹调《星光灿烂》(片段2 )。其中《星光灿烂》是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是卡伐拉多西在第三幕中所唱。黎明,他走上刑台,即将被处决。远远望见梵蒂冈和圣·保罗大教堂,天空清亮,星光闪烁,一道暗淡的光线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卡伐拉多西深情唱到:"……甜蜜的亲吻,和那多情的拥抱,使我多么惊慌,她面纱下美丽的面容和身材……"正是因为作者把最丰富的感情融汇于完美的形式中,使这首咏叹调永传后世。

普契尼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兰,剧情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歌剧描写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他为了爱情而背弃了宗教信仰,嫁给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返回美国,三年杳无音信。巧巧桑深信他会回来。平克尔顿回国后另有新娶。当他偕美国夫人回日本时,悲剧终于发生了。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剑自尽了。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啊,明朗的一天》是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认为他不会回来,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啊,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音乐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片段1 )。

《艺术家的生涯》, 四幕歌剧,又名《波西米亚人》、《绣花女》,由嘉科萨和伊利卡编剧。1896年2月1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都灵。

剧情:诗人鲁道尔夫、画家马彻罗、音乐家索那和哲学家科林共同居住在巴黎一所破陋的阁楼上,生活虽然贫苦,但充满自信。一天,鲁道尔夫在家巧遇绣花女咪咪,一见钟情,把她带到朋友们正在聚餐的酒馆中。马彻罗过去的情人牟塞带来了一个倾倒于她的老头儿阿尔桑多尔,但想和马彻罗言归于好,就设法把阿尔桑多尔支开,投入了马彻罗的怀抱。数月后,两人的感情又日趋恶化,而咪咪和鲁道尔夫之间的爱情,也濒于破裂。咪咪得了严重的肺病,当她来和鲁道尔夫见最后一面时,又重新和好起来,并计划着将来的一切。但咪咪终于病重死去,鲁道尔夫悲痛欲绝。牟塞和马彻罗因此深有所感,重新结合起来。

全剧有许多动人而且富于戏剧性的唱段。如第一幕,咪咪的娇美迷住了青年诗人鲁道尔夫的心,他唱起动人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片段1 ),接着咪咪以天真活泼而又深情的曲调唱出《人们叫我咪咪》,表现了她初恋时的愉悦心情(片段2 )。这两首咏叹调是整部歌剧中最著名的两个唱段。

3幕歌剧,同样改编自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的同名戏剧,由曾加利尼(Zangarini)与奇维尼尼(Civinini)撰脚本,作于1910年,该年 12月10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3幕分别为:第一幕,美国加州某矿山波尔卡酒吧,黄昏。警长杰克·兰斯(Jack Rance )正和矿工拉肯兹开玩笑,刚下班的矿工挤进酒吧,叫酒玩牌。远方传来流行歌手佛列斯唱的《在做什么呢,我的家族》,矿工们应和这首思乡曲。运输公司经理阿什比也来喝酒,他告诉兰斯,不久可以抓住强盗首领拉梅列斯。矿工们为酒吧女主人咪妮(Minnie)干林,兰斯说咪妮是兰斯夫人,矿工索诺拉要与他决斗,咪妮拿着手枪冲进来干涉。大家都围着咪妮,咪妮拿圣经,读一段大卫颂歌,邮差给大家带来信。只剩下兰斯与咪妮时,兰斯向她求婚,咪妮却说她想嫁的人还没出现。兰斯唱《咪妮呵,自从我离开家》,说他目前最急切的是得到她的吻。咪妮唱《幼年时在索列达德》,怀念童年,说她一直在等待真正值得爱的男人。在代表强盗拉梅列斯的动机引导下,自称是乔森(Jonson)的外国人上场,咪妮与他一见如故,当大家质问他时,咪妮为他辩护,在矿工们的歌声伴奏下,她与这个乔森跳起圆舞曲。一会儿,随着矿工们的怒吼,带进拉梅列斯的部下卡斯特罗,他表示愿透露拉梅列斯的藏身之处,又借机偷偷告诉乔森,伙伴们已抵达,集合口号是口哨声。矿工们跟着卡斯特罗去找拉梅列斯,只剩咪妮与乔森。两人唱爱的二重唱,咪妮称她的初吻还不曾给别人,乔森与她边跳舞边吐露爱意。这时传来口哨声,咪妮指着一个个罐子说,矿工挖的金矿都在这里,自己愿舍生命保护。乔森表示自己有事要走,咪妮邀他事后来她的小屋,乔森对她说:“你拥有天使般的面容。”

第二幕,咪妮家中。一小时后,印第安女人沃库抱着婴儿唱摇篮曲,咪妮回来,要沃库准备两人的晚餐,然后开始打扮,唱《如果知道有什么惬意的生活》。乔森来到,沃库害怕刮暴风雪,咪妮要她提前回家,两人开始享受爱的狂欢。屋外刮起暴风雪,两人唱二重唱《不再分离》。咪妮把自己的床让给乔森,祷告后正要躺下,有人敲门,兰斯带着矿工赶来,说乔森就是拉梅列斯,问咪妮是否知他下落。咪妮矢口否认,请他们回去,然后责问乔森。乔森唱《我不是为抢劫而来》,他说他的确是拉梅列斯,但因父亲去世,不得已才成为强盗,与咪妮相遇后,决心开始新的生活,求她忘记他的过去。可是咪妮还是谴责他背判了自己对他的信赖,也偷取了她的初吻,把他赶了出去。这时屋外传来枪声,咪妮慌忙跑出去,把打伤的乔森拖回来。她说“你是我的第一个男人”,把他拖上阁楼,把楼梯撤走。兰斯追来,找不到人,情欲燃烧,把咪妮紧紧抱住,但咪妮反抗。这时天花板上有血滴下,兰斯认定乔森在阁楼上,乔森自己走了下来。兰斯问乔森愿不愿用赌博决定他的命运,咪妮同意试一试。她说用扑克下赌,如她赢,就让她和乔森自由,如她输,她就与兰斯结婚,把乔森逮捕,三次决定胜负。赌时咪妮利用兰斯去拿酒的机会做手脚,终于赌赢。兰斯气呼呼地离去后,两人抱在一起。

第三幕,加州大森林。黎明,矿工们正在讨论如何处置乔森。兰斯自言自语说,这次咪妮要痛哭了。索诺拉说,他已抓住了乔森,矿工们要求处以绞刑。矿工尼克对咪妮表示同情,他拿一小袋钱给拿绞刑用绳索的比利,要他拖延处刑时间。矿工们合唱《要死刑》,乔森被押来,他辩解说他未抢过东西也未杀过,矿工们却怒责他抢走了咪妮。乔森说他不怕死,但要求让他死前再说一句话,唱咏叹调《请让她相信我自由地去远方》。兰斯殴打他,他走到处刑的大树边。这时咪妮骑马赶到,她举起手枪,卫护着乔森,她说看在她牺牲青春为人家服务的份上,请求大家饶乔森一命。索诺拉带头,劝说大家答应咪妮的请求。矿工们先是拒绝,后被咪妮的真情感动,同意赦免乔森。当索诺拉说,“以大家的姓氏,把你呈献给咪妮”时,乔森谢谢大家,矿工们唱《该是回去的时候了》,咪妮与乔森唱《再见,怀念的土地,加利福尼亚》,在大家合唱相送下,走进森林深处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取材于C.戈齐的神话剧,在这部作品里他坚持了创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摆脱了原著的象征性,使全剧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这里一反过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风格,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等。由于戏剧的背景是古代中国,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其他方面并无中国特色。他在剧中广泛运用了欧洲的古调式,有些表现性强的场面,运用现代和声,形成不协和的多调性结合。可惜写到第三幕时普契尼因病逝世,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学生F.阿尔法诺根据他的草稿完成。1926年4月,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临近结尾时放下指挥棒,转向观众低声宣布:“大师的作品在这里结束。

  普契尼是欧洲还是亚洲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