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京津冀国家大学创新园区(京津冀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在哪)

本文目录一览:

京津冀要建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需要做些什么?

从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格局来看,一方面,总体呈逐年提高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以及地区差异化显著的现状。因此,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整体治理方案。

1 基于配置效率的时空格局,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整体方案

(1)强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推进人力资源协同共享机制

京津两地应发挥其“领头”作用,人力资源培育上对河北各市进行支持,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办学、项目合作、精准人力资源培育等形式实现互帮互助,推动京津冀人力资源共育机制的形成。人力资源的保障服务对人力资源配置和三地之间人力资源的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京津冀三地之间已经实现了服务业从业人员资质互认,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人力资源服务保障机制尚未统一。京津冀三地应制定统一的地方服务标准,逐步实现人力资源场管理政策,人力资源保障水平协同一致,以此促进三地之间服务业的对接合作,最终实现三地之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库

通过互联网通信、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建立京津冀人力资源政策体系、对三地的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整合统一,集合三地力量建立统一有序、信息共享、运行规范的人力资源资源市场。京津冀三地在发展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位,人力资源的层次、类型需求也大有不同。

三地之间应立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场为导向,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库,为三地提供人力资源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信息,创造条件引导人力资源在三地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实现人力资源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大化。

(3)加强北京对河北教育和医疗等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北京经济水平发达,凭借丰厚的薪酬待遇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对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致使河北省人力资源特别是优质人力资源的聚集能力较弱,进而导致河北省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与北京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缩小京冀两地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可以减弱北京对河北省的人力资源虹吸效应,进而提高河北省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北京应给予资源支持,帮助河北产业承接地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对于产业迁入地的教育服务,北京应利用拥有的众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资源以及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结合产业迁入地的实际情况和地方高校的实力,开展设立分校分院,不能设立分校分院的,在师资力量上给予帮助,实现京师入冀定期轮换交流机制。

对于产业迁入地的医疗服务,北京应利用其众多的三甲医院和先进精密的医疗器械设备,与产业迁入地的医院进行资源共享,以“技术支持、医疗信息共享、学术交流、医师培养”等模式,对迁入地医院进行帮扶,以提高其医疗水平。

2 基于配置效率的演变机理,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原则

基于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演变机理判断,空间自相关由负向演变为正向,且各呈现较大变化趋势的现状,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原则。

(1)长期处于过渡区的地区应加强与相邻地区的协同互动

张家口和承德在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上逊于东部沿海,需要结合各功能定位、加强“依靠京津,服务自身”的意识,区别对待,分类解决。张家口和承德毗邻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区。

张家口是著名的冰雪运动旅游胜地,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张家口应充分利用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这一契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京张交通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北京为名片,利用其毗邻北京,生态优美的优势,吸引在京人力资源的流入。

(2)长期处于低速增长区的城市应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

保定和廊坊接壤北京南部和天津西部,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优化自身产业机构调整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地应抓住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围绕优势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和产业链延伸,形成多层次产业承接体系,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人力资源回流。

邯郸、邢台、衡水三地既不接壤京津地区,又非沿海港口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教育医疗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三地应完善交通体系,打造与京津两地和相邻省会城市的半小时通勤圈,加大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实现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提高三地的公共服务水平。

3 基于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关键点

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看,技术进步是影响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关键点。

(1)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自下而上的人力资源需求库

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水平,需要强化人力资源配置中市场地位的决定性作用,打破三地政府机关在人力资源的选用、考核、评价、激励等方面包管一切的局面,政府应认清自己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服务地位,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提供帮助与支持,帮助企业构建层次分明、自下而上、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需求库。

(2)结合当地高校毕业生情况和流动人口状况,建立区域人力资源供给库

三地政府机关在各地高校毕业生的所学专业、就业意向、薪资待遇等信息获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通过结合各地流入流出人口的就业信息,建立信息完备、真实有效、资源共享的人力资源供给库,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便利。

(3)强化三地政府在人力资源供给、需求信息联通中的桥梁作用

政府需要对录入人力资源需求库的企业进行审查,保证其资质合格,为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信用背书,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为录入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减少企业负担。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信息录入人力资源供给库,对供给需求匹配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

河北工业大学现在具体情况 一定要是现在的!

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河北省属骨干大学。学校坐落在天津市,并在河北省廊坊市设有分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50年改名为河北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1年、2006年、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211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建设项目验收。

在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是我国最早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之一,创办了我国高校最早的校办工厂,具有“工学并举”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已先后培养了近20万名毕业生,在政府机构、大型企业和学术研究等各个领域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占地4000余亩,建筑面积84万余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9亿元,藏书180万册,实现了文献信息管理及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化,各校区实现了网络互联。总面积3000余亩的新校区已有近40万平方米建筑竣工投入使用,2万余名学生在此学习、生活。学校建有62个本科专业,设有16个学院(部)、1个直属教学部和2个教学管理学院,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强势特色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具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或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种类),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近1300人,934人具有高级职称,652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700人;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5个;170人次具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近百人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或协会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全日制在校生2.1万余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总规模超过6000人。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予以确认、依托河北工业大学创立的独立二级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设有15个系和1个教学部,5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在校生1.6万余人。

学校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生命线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学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已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建设项目19项,省级建设项目102项,在河北省高等学校中名列前茅。教育教学研究成效显著,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学校与空军联合培养国防生工作扎实有效。有一大批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在同类院校中处于较高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50强之一。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育人计划。学校在2002年和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从而成为在同一评估体系下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名博士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3名博士后被评为河北省(天津市)优秀博士后,14篇博士论文被评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以来,学校已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96人、EMBA学生183人,招生数均位居省内高校首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冀津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建设为主,积极辐射全国,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部级科研机构,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和“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具有了国家军工保密资质。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学校新立课题近3000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大课题160余项。学校主持的国家02重大专项子项目实现了河北省高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突破。学校年到校科技经费突破2亿元,近百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内获得省突出贡献奖最多的高校。2008年学校获得省内高校唯一的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时还获得了空缺2届的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1年,学校新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4项。学校取得授权专利480余项,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省内11个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唐山市联合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发展研究院”,与沧州渤海新区签署“区域-大学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与唐钢、保定天威等80多个省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近1500项科技成果在全国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应用或产业化,创经济效益过百亿元。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863成果转化基地和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先后在石家庄、邯郸、邢台、沧州及唐山、衡水、迁安等地建立了科技园区或签订了共建协议,形成了“一园多区”的鲜明特色。2010年总投资8亿元、建设用地达600亩的邢台园区开工建设,2011年又与邢台“国家级光伏产业化基地”合作建立了邢台市新能源研究院,2012年总投资22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沧州园区开工建设。

学校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发展、质量提高和品牌建设,建有国际教育学院,与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60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正在实施的项目20余项,合作培养覆盖专科到博士各层次,学历教育合作项目已拓展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新西兰、瑞典等国家,目前在校生380余人。国际合作办学的规模、水平和层次居我省高校前列,其中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开展的合作项目是我省高校首个教育部审核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招收10届415名学生,大部分毕业生已在欧洲相关IT公司就职。“十一五”期间,学校在招收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留学生上取得了突破,接收非学历教育留学生500余名,派出学生800余名。学校共主办、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4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740余人次,派出百余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习和工作,邀请数百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2012年4月28日,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省长张庆伟同时到校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工作,并向学校提出了办成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大学的更高要求。目前,学校正以庆黎书记、庆伟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河北省、天津市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共批复多少个

1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江苏苏南、天津、湖南长株潭、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杭州、珠三角、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

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指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京津冀有哪些重点或者有名的产业园区,类似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什么的,请高手指点,谢谢

天津滨海新区将在三个区域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

滨海新区将以园区为依托京津冀国家大学创新园区,从电商平台、经营主体、仓储物流、快递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入手,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生态链和产业链。以物流通关、公共信息服务、金融增值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境电商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将其打造成为,带动京津冀、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中国北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高地。

天津滨海新区《大数据行动方案》已经基本完成制定,新区将尽快整合相关资源,规划布局大数据产业发展园区。

滨海新区京津冀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天津双创特区众创 空间达15家

天津双创特区累计注册双创企业2191家,运营及签署落户协议众创空间15家;引入双创人才7000余人,聚集优质创业项目1000余个。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阿里云创客、中信国安创客、创业黑马、百度众筹等九个众创空间在这里实现入驻运营。

滨海新区动漫产业园

天津滨海光热产业园于2014年9月落户滨海高新区,

滨海光热产业园一期2016年,年8月投产

天津滨海广告产业园位于天津市西南部滨海高新区华苑环内核心区,主体园规划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投资20亿元,地处京津发展轴

天津双创特区实施“就业即落户”政策

随着天津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在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立滨海分中心,天津双创特区的“就业即落户”政策也正式开始实施。

2016年

人民日报5月26日刊发“1+1”报道,在头版报眼位置刊发《滨海新区 十年创业不寻常》,在10版刊发《十年磨剑滨海筑梦》;新华社5月27日播发通稿并在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发《“先行先试”十年路创新驱动“第三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十年记》;经济日报5月25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砥砺十年展新姿——天津滨海新区跨越发展纪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5月22日“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播发《天津滨海新区瞄准先进制造业 发力供给侧改革》。

中心商务区

创新驱动跨越前行

于家堡坚持围绕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自创区政策创新和“双创特区”服务创新下功夫,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跨境投融资、资产证券化等领域,于家堡形成了一批全国领先、区域首创的典型服务案例,逐步奠定了于家堡作为北方地区重要金融“出海口”的地位。

中新天津生态城

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经过八年时间的建设,生态城的产城融合进入深度整合,以文化创意、互联网+高科技、精英配套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绿色产业正在这片热土上逐渐成长壮大,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动力源”

临港经济区

打造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新高地

临港经济区积极借助港口工业一体化的区位优势,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加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要素,高端装备产业不断集聚,传统装备产业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智能装备产业初具规模,以港口物流、研发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释放出巨大潜能。

东疆保税港区

展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风采

积极做好创新举措承接,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聚合全球资源,努力建设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田”。而在天津自贸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一带一路”、自创区等各项国家赋予的利好政策以及各项功能创新试点的推广下,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东疆,借助东疆的优势平台开拓新业务领域。

更多信息咨询

天津勤天财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津冀国家大学创新园区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