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17年中国软件走势(中国软件今天走势)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一)行业市场概况

1.软件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2008 年至 2015 年间,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软件行业业务收入从 2008 年的 7,572.88 亿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42,847.9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8.09%。 2009 年软件行业收入为 9,513.03 亿元,同比增长 25.62%。

2010年、 2011 年和 2012 年软件行业收入分别为 13,364.02 亿元、 18,467.93 亿元和25,022.34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40.48%、 38.19%和 35.49%,为软件行业的高速增长期。 2013 年至 2015 年,软件行业收入为 30,587.47 亿元、 37,026.42 亿元和42,847.92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22.24%、 21.05%和 15.72%。

福建省的软件行业发展较好, 2015 年软件业务收入为 1,827.17 亿元, 2008年至 2015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36.08%。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软件产业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融合化新趋势。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转向软件主导,软件在信息产业中的贡献不断增加。《中国制造 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国策的深入推进和落实,将会对产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软件产业的需求将更加强劲,尤其是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大数据软件产生更高、更广泛的需求。“互联网+”所形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数据传输、获取、存储、信息安全的巨大需求都建立在强大的基础信息平台之上,拥有强大的基础信息平台,“互联网+”的能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1)智慧应急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情况

1)应急平台的发展状况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一些潜伏灾害的增加,另外由于环境的污染也会带来一些难以预料及估计的危害,这给人民的和谐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灾难,同时也使城市发展的速度变得缓慢。为了有效地预防、预测该地区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并最及时、最全面和最稳妥地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均开始建设部门和区域的应急平台。应急平台由应急管理软件、应急指挥场所与装备、基础支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应急平台是一个针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综合应急管理系统,是以公共安全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应急平台作为整个应急体系的中枢, 是高度智能化的指挥系统,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①公共安全信息的“汇集点”,能在大量突发事件中快速有效地整合、分析、提取城市危险源和突发事件现场的信息;②应对突发事件的“智能库”,提供不同条件下突发事件的科学动态预测与危险性分析,判断预警级别并快速发布预警;③应急指挥决策的“控制台”,进行预案优化、决策调度和救援处置。

我国应急平台体系以国家级应急平台为顶层,以省级、市(地)级、县(区)级应急平台,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主要功能,满足国家和本地区、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2007 年 8 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 69号),我国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有了专门的法律保障。此后,我国逐渐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完善了突发事件事后应急处理措施,并且国务院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目前,国家层面的应急管理体系及相关配套的设施和设备已逐步构建完成,但部门和区域的应急管理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应急体系顶层设计研究、加强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化研究、 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实施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规划,拟在“十三五”期间将应急平台节点拓展至县级系统,建立必要的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以实现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统一协调指挥,实现公共安全应急数据及时准确、信息资源共享、指挥决策高效。

2)智慧应急解决方案的需求分析

在自然灾害面前,由于中国缺乏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理,所遭受的损失远高于发达国家。从 2007 年至 2016 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面, 2008 年为近几年的最高值,直接经济损失达 11,752.4 亿元; 2007年为最低值,直接经济损失为 2,363 亿元; 2010 年和 2013 年的直接经济失较高,分别为 5,339.9 亿元和 5,808.4 亿元。在受灾人次方面,我国每年的受灾人次虽然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受灾人次在 2015 年仍然有 1.9 亿,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近几年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几年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有所降低、次数有所减少。 2016 年 7 月发生特大洪水,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比前几年同期多 1 倍以上。因此,从较长的一段时间来看,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上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各级政府对灾害应急仍然有很大的需求。

2007 年至 2016 年我国自然灾害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除了自然灾害领域外,社会安全、公共卫生、非自然类事故等引起的突发事件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能否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走向良性轨道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对于希望改变依赖于自然资源的粗放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地区,建立健全完备的应急体制和机制,是实现经济转型,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需要。然而相对于国家层面的应急系统,目前我国省市级的应急系统以及部门的应急系统建设都还比较滞后。

智慧应急解决方案是涵盖应急指挥场所系统、 基础支撑系统与综合应用系统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应急指挥解决方案,针对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非自然类事故等能够及时有效地预警、预防、检测、防护和应急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事故和灾害,防灾减灾,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国家、企业和家庭财产损失。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信息化的应急联动响应系统、物联网化的应急事态监测系统、事故后果智能预测与模拟系统和应急响应专家系统等。因此, 省市级与部门的应急平台需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向智慧化和智能化演进和升级,同时在网格化城市运营模式的驱动下,灾害和事故的应急任务将逐渐下放到社区和网格单元, 这些发展需求为“智慧应急”的行业推广和区域扩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2014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和应急服务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随着应急体制的逐渐完善,中国应急信息化投资比重不断加大,中国应急市场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互联网产业产业链梳理

互联网产业诞生之初就被应用于不同场景以改善原有产业形态,前瞻认为2017年中国软件走势我国互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互联网产业支撑类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产业应用软件系统研发,产业中游则主要为互联网产业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呈现的产业形态。在“万物互联”的行业发展下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互联网产业下游主要为面向社会各界的应用主体。除此,在复杂的国内外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产业安全贯穿始终,监管机构则出台相关举措,对行业进行全产业链监管。

互联网产业上游支撑类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软硬件支撑等,代表企业有三大电信运营商、麒麟软件、浪潮等;互联网产业中游按应用场景来看,代表企业主要有西门子、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卫宁健康、科大讯飞、京东数科和数梦工程等;互联网产业下游则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应用主体部分。

产业链上游:软硬件支撑发展迅速

1、互联网硬件支撑-基础资源和接入环境发展较好态势

(1)基础资源:IP地址+域名

——IP地址:IPv6和IPv4协同发展

IP地址(英语:IP Address),全称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是网际协议中用于标识发送或接收数据报的设备的一串数字。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现阶段全球IP地址主要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2013-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促进其建设数量大幅上升。

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7634块/32,同比增长13.3%,截至2021年6月,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较2020年12月增长7.6%。CNNIC监测范围内的全球知名度较高的23家公共递归服务器厂商中,有12家提供IPv6公共递归服务。

2013-2020年我国IPv4地址变动总体不大,平均增速维持在1%以下,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9319万个。

注:以上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下同。

——域名:2020年有所下降

计数据俩看,2011-2016年我国域名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7-2020年数量则在3000万个以上呈现波动态势。2020年我国域名数量共计4197.76万个,同比下降17.6%,2021年6月我国域名数量达到3136.24万个。

(2)接入环境:手机为主,网络流量提升速率趋势明显

——接入设备:手机为主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4.6%、30.8%、25.6%和24.9%。

——固定宽带:千兆宽带用户上升较快

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宽带网络是我国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和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2019年工信部启动2017年中国软件走势了“双G双提”行动,推动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双双迈入千兆(G比特)时代,为高带宽应用创新和推广提供基础网络保障。

2017-2021年我国百兆及以上接入用户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超4亿户,占总用户数的89.9%,截止2021年6月,全国百兆用户覆盖率已达到91.5%,千兆用户规模达到1423万户。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提速较快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极快,2014-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达到三位数,2020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同比增长35.7%。

2、互联网软件支撑-网页数量稳定增长,APP在架数量有下降趋势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站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之后我国互联网网页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主要因为2017年勒索病毒WannaCry席卷全球,对我国互联网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并助推了我国互联网全网专项整治活动。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站数量为443万个,同比下降10.9%,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站数量仅为422万个,同比下降4.7%。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页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网页数量为3155亿个,同比增长5.9%。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APP在架数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Application,移动互联网应用)数量为345万款,较2019年减少22万款,同比下降6%。

截至2020年12月,App数量排在前四位的占比合计达59.2%。其中,游戏类App数量达88.7万款,占全部App数量的比例为25.7%。日常工具类、电子商务类和生活服务类App数量分别达50.3万、34.0万和31.0万款,分列第二、三、四位,占全部App比重分别为14.6%、9.9%和9.0%。

产业链下游:政府个人应用不断增大

1、政府互联网应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速布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数字政府服务老百姓的落脚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总体来看,政务服务水平的率先突破,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征,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用户互联网应用:网民规模超10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互联网上网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时至2020年,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8899万人,接近10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0.4%,我国离实现全民互联社会又进一步。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了10亿人大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我国网民中,手机网民占比常年超过98%,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较2020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2092万,占比99.6%。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在软件行业怎么样?

2018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8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收入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吸纳就业人数稳步增加;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步伐加快,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服务和支撑两个强国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智慧社会演进的重要驱动力量。

一、软件业保持较快增长,为促进稳增长、稳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1、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软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3.78万家,比上年增加2881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同比增长14.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0.7%,增速居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首,占GDP比重达3.6%,已成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011-2018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备注:2013年增速为23.4%)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经初步统计,2018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元,同比增长9.7%。从重点监测的龙头软件企业看,利润总额增长19.6%,销售利润率9.2%,全行业正在形成具有实力的大企业和充满活力的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从业人数平稳增加,为稳定就业做出贡献。2018年末,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为643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同比增长4.2%;占我国城镇就业总人数①的1.47%,比2017年末稍有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13.4%,人均工资增长8.8%。

2011-2018年中国软件行业从业人数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出口保持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出口554.5亿美元,同比增长0.8%,占全行业业务收入的6%左右,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长5.1%。全行业业务收入中,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比例为31:55:14,结构与上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6%,快于行业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2011-2018年中国软件业务出口金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软件业集聚发展效应进一步凸显,布局合理调整

1、东部地区稳步发展,中西部地区软件业加快增长。2018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9795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79.0%。中部和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为3163亿元和7189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6.2%,高于全国增速5.0和2.0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0%和11.4%,同比均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914亿元,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4.6%。

2018年中国分区域软件业务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主要软件大省保持稳中向好,海南及部分中西部省市快速增长。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广东(增长12.2%)、江苏(10.7%)、北京(16.8%)、山东(15.9%)、浙江(21.1%)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0192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3.7%。软件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19个,其中海南省同比增长达89.9%,西部的广西、青海、云南和贵州增长分别达77.0%、50.3%、23.7%和23.4%,中部的江西、安徽增长达37.7%和27.7%。

2018年中国TOP10分省市软件业务收入主要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重点城市在软件业发展中的作用突出。2018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1237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达81.2%;其中有15个城市软件业务收入超千亿元规模,北京、深圳、上海软件业务收入超过或接近5000亿元规模;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中心城市和直辖市共9个,其中杭州、宁波市增速超过20%。重点城市立足人才、创新、资源等方面优势,形成各自的软件产业发展特色,获得质量效益双提升,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2018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利润总额占全国软件业比重为86.2%,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三、新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培育新动能发挥积极作用

1、新兴业态拉动软件业加快发展,已成为新的增长点。我国特有的人口基数庞大、互联网普及程度高、基础数据资源丰富等特点,有力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落地和应用发展。2018年,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1.4%,在信息技术服务中占比达30.0%;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1.9%,占比13.9%,两项收入直接拉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9个百分点,成为产业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来源。同时,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全面影响到传统软件开发领域,使开发、交付和盈利等模式转型,引发计算平台重构并带来新的市场空间,使平台软件、APP软件等快速兴起,软件产品实现收入增长12.1%。

2、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加深,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展广泛应用和模式创新,支撑制造业、农业、金融、能源、物流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传统产业“赋智赋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典型应用案例;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加快,2018年工业软件收入增长14.2%,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焦点;支持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建设,帮助解决社会管理和民生问题的同时,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据对重点龙头软件企业的监测显示,交通、安防领域的信息技术需求增长明显。

四、软件业科研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1、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呈现“龙头领先、中小微跟进”的趋势。对重点龙头软件企业的监测显示,2018年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达20.4%,高于其业务收入增速13.3个百分点,研发强度达10.4%。在持续研发投入的推动下,国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呈爆发式增长,部分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已居于全球前列。

2、应用拉动型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和完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逐渐成熟和落地,已成为大多数软件企业创新发展和业务应用的主流方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开了新的创新路径,初步形成多种创新应用成果,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引领发展;开源社区改变传统开发模式,正在成为新的创新原动力;以应用拉动创新的体系,催生出大量新兴业态,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投资和资源,不断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倾斜。

软件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啥样的?

软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软件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软件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积累2017年中国软件走势2017年中国软件走势我国软件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2017年中国软件走势,低端业务不断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业态替代。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仍缺乏软件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软件产业尚缺乏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无法独立构成整个软件生态,加强研发投入和产业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经过多年积累,我国软件业从传统外包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低端业务不断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业态替代。

软件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2018年1-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保持平稳,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利润和出口保持增长,从业人数和工资总额稳步增加。软件产品稳定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中部地区软件业增势突出,中心城市软件业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软件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软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1-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332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5月当月增长14.2%,增速低于4月0.9个百分点。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创新能力也得到2017年中国软件走势了大幅提升。2011年至2016年间,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年均增速接近32%,2017年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74万件,同比增长近83%。如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成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引擎。

软件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2017年中国软件产业收入占GDP的6.65%,规模已经达到美国软件产业的一半。软件产业收入增速达13.9%,超过GDP增速的两倍,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不过,2017年中国软件走势他同时也指出,无论是从产业地位或企业规模来看,中国均缺乏软件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软件产业尚缺乏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无法独立构成整个软件生态。

继续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未来将着力研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关键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同时,加强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自改革开放起,我国孕育了无数软件企业、诞生了许多软件英雄,而中国软件产业也在经历了萌芽与低谷、摸索与转型之后,开始走向世界。2019年我国软件行业实现收入71768亿元,2020年进一步增长,有望突破80000亿元,软件行业正处在起飞的前夜。

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13-2019年,软件行业收入占我国GDP的比重从5.14%上升至7.24%,2020前三季度软件行业收入占我国GDP的比重为8.08%,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软件行业规模逐年扩大

近几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收入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吸纳就业人数稳步增加;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步伐加快,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服务和支撑两个强国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智慧社会演进的重要驱动力量。

2019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同比增长15.4%。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8387亿元,同比增长11.3%。

信息技术服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各细分市场发展形势呈现出全部上涨的局面,即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市场规模都出现了增长。

具体来看,信息技术服务保持领先,产业继续向服务化、云化演进。2020年前三季度,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35162亿元,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0.2%,在软件行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大数据服务收入153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收入1562亿元;云服务收入1453亿元;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6028亿元。

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稳步增加。2020年前三季度,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共实现收入959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1.7%。

嵌入式系统软件已成为产品和装备数字化改造、各领域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技术。2020年前三季度,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6365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10.9%。

东部地区为主力军

软件行业地区发展大致呈献出东部地区稳步发展,中西部地区软件业加快增长的局面。2020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6891亿元;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641亿元;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19亿元;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736亿元。四个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0.3%、4.5%、12.2%和3.0%。

软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在软件产业发展模式上,和美国以及日本相比,我国的软件设计能力薄弱,尚不足以设计出可以和国外优秀软件公司匹敌的软件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与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国家相比,我国软件国际化政策导向不明显、不清晰、不强烈,软件出口比重小。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对软件行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未来软件行业技术将呈现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平台化以及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软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软件走势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