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知乎)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地震之后会下雪
仔细看看“震”字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我们会发现它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的上面就是“雨”。中国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的文字观物象形,我们的祖先创造和发展这个字的时候,就从没把“雨”头去掉,这是否就意味着从远古至今,地震和雨就有着明显的关系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
天气变化主要是与天气系统有关,但也常会因为局地的环境因素,引出特殊的天气现象。研究表明,当地震发生之后,引发地震的地下能量在震后短期内是会对降水产生影响的。地震后产生的大量的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会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粉尘、微粒,这些粉尘和微粒就是形成水滴最好的凝结核;而地震巨大的冲击波,在震动大地的同时也不断向空中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同样强列扰动震区上空的空气,使震区上空大量的凝结核与水汽分子不断碰撞,充分结合,当这些水滴增长到空气托不住时,一场地震后的大雨就降临了。其实,我国古代所谓的擂鼓求雨,就是利用空气震动,形成很强的上升气流扰动,使得水汽分子充分碰撞结合增大,从而形成降水。
至于下雪吗,这个好像较少见到,但如若发生应与下雨是同一道理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
地震之后天气能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川大地震后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进行了“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研究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按照省局指示,为切实做好抗震救灾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现将该研究材料发给各单位以作参考。省局要求各单位密切关注气候情况特征及变化,做好相关科普知识宣传及气象服务工作。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我们重点选取了地震主要震区附近成都、都江堰、彭州、崇庆、绵竹、平武、北川、江油、什邡、青川等10个有自动气象观测站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的站点,具体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的降水、气温、风 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 1.降水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以下均为北京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降水演变特征是:大地震当天12日白天各观测站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2日大地震之后的夜间至14日清晨。其中,12日08时-13日08时都江堰出现了26.3 mm的大雨,成都、彭州、什邡、崇庆、江油等6个站以小雨为主。13日08时-1 4日08时什邡出现了30.5 mm、崇庆37.3 mm、彭州32.9 mm的大雨,都江堰出现了21.3 mm的中雨。 并且,崇庆12日无降水过程,首次降水出现在13日04时,降水强度逐渐增强,在13日06时达到峰值5.3 mm/1h,之后雨强减弱。但到13日夜间再次增强,该站降水持续至14日07时。成 都温江12日无降水过程,13日05时出现降水,之后逐渐增强,降水峰值出现在13日21时,达到3.8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都江堰12日22时开始降水,降水出现时间早于成都市的崇庆、温 江和彭州等其它地点,降水强度也较强,至13日05时最强,达到9.1 mm/1h,降水过程持续到14日05时。彭州12日基本无降水过程,13日04时开始降水,强度较弱,至13日傍晚增强,在夜间22时达最强,即4.9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江油12日15时出现小雨,0.4 mm/1h,其它时间无降水,13日08时-14日07时又出现降水,在13日15时达最强,1.3 mm/1h。什邡12日15时-22时受地震影响无资料,13日00时出现降水,持续至14日05时,13日夜间降水增强,峰值出现在19和20时,4.9 mm/1h。 2.气温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温演变特征是:12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明显,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06时左右,最高气温出现12日12时—14时,其中都江堰、绵竹、北川、江油、什邡等出现在12时,大地震前各站气温先后达到最高,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14时28分大地震之后,13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过程,2 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13日—14日08时各站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13日14时的气温与14日02时—06时的气温差别不大。 3.风速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风速演变特征是:地震发生前除平武以外,其它各站风速变化特征与温度变化特征较相似,风速在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地震发生后,13日—14日各站风速变化发生了改变,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不少站风速极大值出现在夜间,都江堰站最大风速出现在13日04时,达到10.7 m/s,比每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略早1小时。 4.气压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压演变特征是:地震前后各站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平武和青川海拔高度在800m以上,气压较低,在920hPa左右,都江堰海拔高度在707.00m,气压在930hPa附近,北川海拔高度在638.80m,气压在940hPa附近,其余6站海拔高度在500m—600m之间,气压都在950hPa附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趋势。 5.几点初步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后,主震区附近地区的气象要素变化表现一定差异性。尤其是,大地震发生当天,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过程开始于大地震后的13日夜间,多 数站降水出现在地震10多小时后,14日早上降水基本结束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大地震发生当天气温日变化明显,大地震发生前3小时内各站温度先后达到最高值,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但大地震发生后13日—1 4日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与降水过程对应,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2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并且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大地震发生前后风速表现出不同变化,大地震前风速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 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但大地震发生后,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发生变化,不少站出现在夜间;大地震发生前后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 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的趋势。 总之,关于“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降水、气温、风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揭示了一些基本的变化事实,但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开展必要的研究。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其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其孕育、发生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生物变化和气象变化。那么,这次“ 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主要震区附近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怎样呢?
地震过后为什么都会下雨?
地震后都会下雨,这主要是因为在地震的过程中会释放很多的热量,这些热量会使原本空气中的水蒸气蒸发上升,而且地震还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这也就导致了空气中有非常多的凝结核,当水蒸气碰上凝集核就会形成水滴,当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下雨啦,这就是地震后都会下雨的原因了,大家了解了吗?
提起地震真的是让人闻风丧胆,因为地震就意味着灾难,不仅会破坏我们的家园,也会造成无数生命的死亡,这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事情,但是我们同样也无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地震是由于地球板块剧烈运动所造成的的结果,所以说地震是我们根本无法阻止的,但我们会发现地震过后一般都会出现下雨的情况,例如曾经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
这就是由于我们上面所说的原因所导致的,其实也不得不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地震这个“震”字就足以看出它和雨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地震后下雨看似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一跟大家说完原理,大家就会发现其实特别的好理解,我们之前上学的时候也是有学过类似的知识的。
除了地震山火也是会伴随着下雨的,所有的山火几乎都是被降雨所熄灭的,这和地震后降雨的原理很相似,都是因为产生了热量导致水蒸气蒸发,山火也是会产生灰尘的,那么当水蒸气和凝结核聚集到一定程度了,形成了大片的积雨云,就是会出现降雨的,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的人工降雨,也是利用的这种原理。
每次地震和火灾后都会下大雨,地震雨和火灾雨的传闻是真的吗?
一直以来就有个说法,地震后就会下雨,也有一些文章详细分析地震后为什么会下雨,分析得头头是道,似乎地震后下雨就成了惯例,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地震后下雨的理由
支持者的理由挺简单,因为汶川和唐山大地震后都出现降雨,甚至暴雨,而且历史上记载的一些强震之后也出现了下雨!会下雨的原因分析也挺有道理,不妨来看看支持者认为有哪些因素!
水汽饱和度增加:90%以上的都是构造地震,这是板块运动导致的边缘和板块内部形成断裂带,形变累积后的突然断裂,就会形成大地震,因此它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导致震中附近大量水汽蒸发,增加了空中的水汽饱和度。
凝结核增加:大地震会扬起大量的粉尘,山体滑坡和房屋倒塌,都会使这些粉尘扬起进入大气层,而随着地面蒸发量的增加,这些气溶胶会随上升气流进入云层,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当凝结的水滴碰撞形成更大的液滴,上升气流再也无法托住水滴时,降雨就发生了!
人工增雨原理
其中一个作者还称森林大火也是被一场大雨浇灭的,这是因为由于丛林大火形成的灰尘和热量进入高空之后遇冷,只要遇到足够的水蒸气,就会凝聚成水点,形成大片的积雨云,末了形成降雨落下来。
听上去好有道理哦,简直难以反驳,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地震后下雨的偶发性
我们逐一分析下上述几点的合理性,首先是地震释放能量,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一场8级地震相当于10亿吨TNT当量,实在是太惊人了,但这些能量有多少是以热量方式散发的呢?地震不像火山喷发,它的将地幔的高温直接带向了地表,这是因为它有一条岩浆管道,可以将能量从地幔带向地表!
但地震不会,它以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方式释放能量,假如要说这些地震波不会产生热量那肯定是不对的,就像一条弹簧反复压缩释放,它会变热,但地震波时间非常短,和地震释放的能量相比,热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再有就是震区的气温并没有增加,这个地震热量释放导致蒸发量增加下雨是无稽之谈。
凝结核增加有科学性吗?
这还是有一些合理性,确实会扬起大量的灰尘,无论是山体塌方或者房屋倒塌,这是必然的,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灰尘的颗粒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无法长期停留在空中,相对而言不如形成雾霾的颗粒能比较长期停留,适合成为雨滴凝结核,不过从凝结核这一点来看还是比较符合雨水的成因的!
比如现代人工增雨的操作,一个是降低云层温度,另一个就是给云层增加凝结核,让其小水滴增加碰撞概率,提早降雨!
另外一个森林大火被雨水浇灭更是画蛇添足,毕竟在一个地区形成降水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大面积的火灾形成的上升气流,其实很难形成降雨,反而会将让积雨云失去降雨条件,比如去年开始到今年2-3月份才渐渐熄灭的澳洲森林大火,烧了快半年!雨季来临才得以熄灭,确实是大雨浇灭的,因此澳洲每次的森林大火都是雨季安稳半年,旱季又开始烧起来!
火灾后的树木恢复了生机
为什么会有震后下雨的感觉?
这应该和地震前有先兆一样的选择性记忆而已,震后是否下雨和当时前后的天气走势是有关系的!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球物理过程,伴随着地磁的剧烈波动以及地下部分气体的释放,甚至可能出现闪电和传闻中的地光,当然这些仍然值得商榷,它肯定对大气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具体的影响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谜!
而震后是天晴还是下雨,其实是一个二选一的结果,大家记住了下雨却遗忘了天晴,也许下雨给人的记忆更为深刻,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连绵的阴雨和悲伤的往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可能这就是我们对震后下雨印象特别深的原因!
地震后就会下雨,原因是什么呢?
地震发生后或是地震发生前都或多或少有些异常现象,比如说地震发生前会出现湖泊池塘河流水面异常,这些水域会出现大量气泡,沼气,氨气,二氧化碳等,因为地下断裂或是错动导致水底淤泥腐殖质扰动,而这些气体主要是流到水里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的枯枝落叶沉积堆积发酵成的,扰动的气泡会不断的上升到水面破裂并伴随着浑水。甚至有些小型水库池塘的水会沿着断裂错动面漏掉,使得整个水库池塘水放完变得干沽,这种现象在科斯特地貌地区发生地震时比较常见。
还有就是地震发生前会有天气预兆,天空会出现地震云,关于地震云可能是地磁异常,导致贴近电离层的大气状况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发生地震地区上空会出现,这种云往往是狭长带状的,绵延几百上千公里。另外就是地震发生前温度会降低,可能也会使天气发生变化,使得大气湿度得以改变,由于地面温度降低,湿度升高,气压升高,暖空气遇到地面冷空气液化成云,从而产生地震云。但是地震云这一说法不被大多数人接受。所以发生地震前的地区出现地震云可能是偶然事件,用地震云来判断地震是不太靠谱的,因为地震云到现在人们还没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那么发生地震后为什么会下雨呢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地震产生后必然产生一些山地出现滑坡,树木倒下,植物被破坏,道路皲裂,山崖落石等,在平原地区会出现房屋倒塌,水电道路中断,这些灾害会出现大量尘土颗粒弥漫在天空中,这些尘土起着什么作用呢地震过后天气会变化吗?这些尘土飞扬的颗粒物不仅会使大气温度降低好几度,还是成云致雨的必要因素之一,如果大气只有水汽,低温也很难降雨,没有凝结核很难形成降水,所以这些尘土飞扬的颗粒物就充当着凝结核的作用。地面水汽蒸发到高空遇冷液化成云,再加上尘土微粒凝结成水滴降落下来,所以在地震后易引起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