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保化工产业化(江苏省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江苏一环
江苏一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宜兴市第一环境保护设备厂)始建于1976年,是国内最早研制环保污染防治设备的专业化工厂。下设三个控股子公司:江苏一环集团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一环集团闸阀门铸造有限公司、江苏一环集团噪声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一个全资企业:江苏一环环保设计研究院。一个合资企业:重庆机电一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集团总注册资金10080万元,员工800余人,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占公司员工的80%,均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其中有多名国内外资深的专家融入公司进行科技研制开发。
集团公司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与美国、德国、东南亚、中东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德国OTT公司膜式曝气管在中国独家总代理,日本日立机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吸式螺旋搅拌曝气机定点经销单位,同时引进和吸收了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公司今后从事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集团公司已落户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国家级高新科技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50亩,现已通过征地、规划、设计等工作,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至2007年6月全面竣工。
通过近30年的磨砺,企业已成为了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级资信企业。集团公司已通过ISO9001(英国UKAS)、ISO14001、OHSAS18001认证,具有国家颁发的环保设施运营、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等有效资质;取得了国家技监总局颁发的水工产品生产许可证,是国家环保产品定点生产企业,无锡国家技术标准示范企业。中国环保科技先进企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和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和中国国际商会建设行业分会理事单位,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会员,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环保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1994-2004年连续十年评为中国环保产业百强和骨干企业。
现拥有中国专利权1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5个系列,中国环保产品认证33个系列,承接完成国家级"火炬""星火"计划项目13项,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和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及科技攻关项目4项,省高新技术产品11个系列,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优质产品奖30多项。
聘用人员工作和待遇:
1、在江苏一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总部地址:宜兴市绿园路518号)上班工作。
2、集团公司的工作时间是执行国家法定工作日。
3、聘用人员性质为合同制(按国家新劳动合同法)。
4、外地的科技人员在集团公司工作提供住宿(集体宿舍)。
5、在集团公司上班公司免费提供工作餐。
6、基本工资(高于国家的级别工资),四个保险一个失业金(按宜兴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有关规定执行),奖金实行绩效挂钩奖励。
7、特聘者的工资待遇双方面谈。
李爱民的资料
李爱民,男,1963年3月生.1984年6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原扬州师院化学系).1984年8月—1986年8月,在盐城师院化学系工作.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攻读有机化学硕士, 1989年9月获理学硕士.1989年9月-1999年3月在盐城师院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及功能高分子研究,历任盐城师院化学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1999年3月—1999年7月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作学术访问.2000年2月至2002年6月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攻读博士.2002年6月提前毕业.2002年12月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1月晋升讲师,1996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9月晋升教授.2002年12月被南京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3年3月被南京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环保产业协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环保产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环保科技》及中国化学工业核心刊物《离子交换与吸附》编辑委员会编委,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成就及荣誉
由于出色表现,1992年,1996年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骨干青年教师,1995年被评为省教委"八五"先进科技工作者,1999年荣获省教委"红杉树园丁奖",2000年被确定为盐城市"111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001年被评为盐城市首届科技先进工作者,盐城市新长征突击手并获得盐城市"青春献盐城特别贡献奖",200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梯队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并获南京大学"交通控股"奖学金,2003年被盐城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4年获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化;环境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主要科研成果目录(1997年起)
承担基金
1997年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互贯网络弱酸树脂应用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资助1.0万元
2000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治理芳香类有毒有机废水的复合功能吸附树脂的研究 (资助5万元,项目编号:BK2000016,名列第三,已结项,评价等级为优)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合功能吸附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2003-2005年)(项目编号:20274017,名列第三)
2002年科技部批准的2002年度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有毒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资源化(资助25万元,项目编号:2002EC000189,名列第二)
2002年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治理高浓有机物废水的集成技术研究(项目编号: JH02-066,项目负责人,资助7万)
2002年南京大学重大预研项目:树脂法处理芳香磺酸类生产废水研究(资助10万,名列第二)
2003年江苏省科技厅高技术项目: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及资源化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资助40万,项目编号:GB2003030,项目主持人)
2003年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复合功能吸附树脂(2003-2005年)(项目编号:2003ED105005,资助30万,名列第二)
2003年江苏省环保厅重点项目:水体微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资助90万,分课题负责人)
2003年南京市科技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高浓度水溶性有机化工废水治理及资源化的胺基修饰复合功能树脂(项目编号:200308011,资助15万,项目负责人)
2003年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高浓度水溶性有机化工废水治理及资源化的胺基修饰复合功能树脂(项目编号:03C26213210950,资助60万,项目第二负责人)
2004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新型中孔复合功能吸附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其在有毒有机废水治理与资源化中的应用(项目编号BK2004088,资助7.5万,项目负责人)
2004年江苏省环保厅重点项目:树脂法回收处理有机毒物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编号:2004001,批准号:苏环计2004[10],资助35万,项目主持人)
2004年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及资源化的胺基修饰复合功能树脂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编号:BE2004080,资助50万,项目第二负责人)
论文
1.左育民,李爱民,液相色谱用球形聚合物柱填料,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12(10),1331-1334.CA 117:234998收录
2.左育民,李爱民,含酯基聚合物液相色谱填料的制备与性能,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12(3),1542-1545 ;CA 119:14066 收录
3.李爱民,交联聚苯乙烯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填充,色谱,1993,11(6),368-369; AA 1994,56(6)6B48收录;CA 120:94395收录
我国各省如何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而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平衡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为此,各省纷纷采取措施,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上海:积极培育先导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市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到2015年,上海要成为节能环保重点产品研发优势明显、服务链条完善的地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推进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企业在闵行、宝山、松江、青浦、奉贤等区县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在浦东、闵行、徐汇、杨浦和虹口等区县发展,重点聚焦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一是发展高效节能电机及拖动系统、工业变频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强推广应用。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发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垃圾处理处置等技术和装备。三是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发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四是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环境服务业,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业与技术
十二五上海市将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节能低碳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加大节能低碳技术攻关和产品推广力度,努力把节能低碳产业打造成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一是促进节能低碳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优化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发展低碳服务业。二是发展节能低碳装备制造与技术。大力发展先进节能装备制造业,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加快成熟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江苏:建设成为领先全国节能环保产业强省
《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江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至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至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00亿元,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将江苏省打造成产业布局合理、领军企业带动、品牌效应明显、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节能环保产业重要基地。二是产业布局更加优化。重点建设6大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至2012年,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基地2个。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努力形成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发展格局。三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至2012年,建成2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个以上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攻克20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节能及水、大气污染防治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四是竞争实力大幅提升。重点发展6大产品集群,加强节能和环保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培育60家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骨干企业。至2012年,创成25个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2家、超30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
重点任务:一是着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二是着力发展高端化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装备产品、水污染防治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仪器、环保材料和药剂等产品集群。至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三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五区一园建设,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产业发展高地。至2012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300亿元。四是着力推进节能和环保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工程承包、设施运营、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成果转化、物流配送和人才培训,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广东: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环保企业上市,建立20家省级以上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形成10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骨干企业。
广东确定了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一是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在低碳领域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无碳技术与装备;在循环经济领域重点发展符合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少的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二是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领域。在水污染防治领域重点发展制革、印染、线路板、电镀、化工、畜禽养殖等重污染行业废水处理与再生循环回用技术与装备;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重点发展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重点发展城镇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废五金、废塑料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三是环境监测与环保材料领域。在环境监测领域重点发展污染源在线监测及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在新型环保材料领域重点发展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生物膜吸附材料及填料等高性能的环保药剂和材料。四是环境服务业领域。在环保工程领域重点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在环保技术咨询服务领域重点发展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咨询服务。
浙江: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环保产业,要以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环保工程、环保服务业、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浙江省《关于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力争2015年实现环保产业营业收入4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形成100家左右综合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龙头骨干企业,总体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二是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培育建设20家左右国家级、省级环保科技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平台,力争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环境监测仪器制造等领域的若干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结构布局更趋合理。环保装备和产品、环保工程、环保服务占全省环保产业的比重大幅提高,形成一批环保产业集聚区和发展基地,建成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四是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建立比较完善的富有竞争力的环保产业生产运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环保产业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并力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分析了发展环保产业对环境科技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进一步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切实扩大环保产业规模,大幅提升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及竞争实力,努力形成产业发展的技术优势。要重点加强各类污染防治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着力攻克并推广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技术示范和推广,推进关键装备国产化,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带动全省环保产业的发展。
浙江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是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与再生利用装备生产、大气污染治理装备生产、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生产、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装置生产、环保药剂与功能材料生产。二是环保工程。重点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填埋场渗滤液、畜禽养殖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火电、热电、水泥、钢铁等行业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工程,医药化工、喷涂、印染、人造革等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城镇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河道淤泥等处理处置工程,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工程。三是环保服务业。包括环保技术开发、环保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环境监测服务。四是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着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江苏化工园区有哪些?苏北地区有新设立的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吗?
江苏省现有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12家,省级开发区72家,其中有国家级化学产业园学工业园;南京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工业园;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园;南通化学工业园等。省级化学工业园有:镇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常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石化工业区;扬州经济开发区化学工业园;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江苏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区等。
江苏盐碱科技产业园为江苏省新设立省级化工园区,基本情况如下:
为充分发挥淮安得天独厚的岩盐资源优势,提升盐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千亿元级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6年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盐化工基地。经过两轮区划调整,基地规划面积已达6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及建成区已达到24平方公里。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火炬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特色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园区、农药集中区。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中把淮安打造千亿元盐化工产业列入全省区域发展重点战略,省委罗志军书记、省政府李学勇省长2012年、2013年先后两次莅临盐化工基地考察调研,2013年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两次出台专题纪要,从体制上、机制上、政策上支持淮安打造千亿元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自然禀赋优越,推进速度加快,发展势头强劲。
——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园区运输物流十分便畅快捷,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宁淮铁路延伸进园区,与港口、仓储区相连;园区周边现有宁淮、京沪、徐宿淮盐3条高速公路和10条一级、二级公路与园区主干路网相连;苏北灌溉总渠即将提升为三级航道;1900m岸线的公共码头新堤已建成;园区配套建设物流仓储区,设液体原料仓储区、危险化学品仓储区、仓库(固体物料)、煤场等,确保盐化工产品及原材料的中转、仓储、贸易等服务。
——园区岩盐资源丰富。园区具有丰富优质的原料资源,淮安岩盐资源储量高达1300亿吨,属世界特大型岩盐矿床,主要产于淮安岩盐盆地和洪泽岩盐、芒硝盆地。园区位于岩盐矿床腹地,淮安岩盐盆地大致分布范围约247平方公里,洪泽盐盆面积82平方公里(含部分水域面积)。目前两处盆地已探明可供园区工业化开采岩盐储量为80亿吨,芒硝储量3.58亿吨,开发潜力巨大。丰富的盐硝资源已成为淮安打造千亿元盐化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区的独特优势。
——园区功能配套完善。园区公用工程规划水准高、推进快,现已完成各类配套设施投入近50亿元。实联大道、淮盐路、盐北大道等“六横六纵”道路主框架已形成,建成道路雨污水管道、绿化、路灯、供电线路同步到位;110千伏玉河变电所、清华同方和清涧等2个污水处理厂一期、国家级盐化工产品质检中心、消防站、新奥燃气储站、华润热电等公用工程已投入使用;公共码头新堤已建成,承载各类大型化工项目的能力显著提升。
——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园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几年来,坚持招引大型纯碱、氯碱深加工及化学新材料项目,打造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农药化工和石油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加快建设全国盐化工产品生产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先后有台湾玻璃集团、中国盐业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和以色列马克西姆阿甘公司等近10家盐化工战略性企业来园区投资兴业,目前已落户盐化工项目81个,其中外资投入45亿美元、内资投入350亿元。投资15亿美元的实联一期100万吨/年的纯碱项目已竣工投产,投资30亿元的实联60万吨/年的烧碱已签约;总投资70亿元的井神盐碱一体化项目已完成投入15亿元,园区“两碱”龙头项目初步完备;投资20亿元中国农化“四位一体”高效农药“园中园”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将形成50亿元产能。园区产业和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特色产业层次、创能驱动能力和集群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园区下一步将围绕“高端、绿色、循环、集约”发展导向,抢抓新一轮化工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合作等战略机遇,以国际、国内先进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公用工程、物流运输、环保安全、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为标杆,突出“融合发展、链式发展、集群发展”思路,加快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盐化新材料产业特色基地、全市第一个千亿元特色产业园区和省级暨国家级盐化新材料高新区等“三大目标”,为淮安打造“中国盐谷”和“中国新盐都”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融合发展,聚力打造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园中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的园区发展理念,确立“一步规划、核心做强、组团相连、一区多园、产城融合、分步推进”的块状发展和融合发展思路。打造特色园区,加快建设以集群配套发展为核心的盐化新材料项目“企业园中园”和“县(区)园中园”。以大企业集群配套和产业链延伸配套为重点,以组团式规划建设“园中园”。支持台玻集团、中盐集团建设“两碱一盐产业园”;支持县(区)根据产业政策、产业配套和功能区规划建设“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园”。引进中化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中石化集团等央企建设“高效农药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和“石油化工产业园”,同时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10强企业建设“盐化石化融合产业园”、“氯氟化工产业园”、“聚氨酯、芳纶等高性能材料产业园”和“轻工日化用品产业园”等。打造精品园区,加快建设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盐化新材料“科技园中园”。支持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中科院化学所等科研院所建设“科技孵化园”、“工业设计园”和“中试基地”等,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和机构参与规划建设中国新盐都暨中国盐谷“科技馆”。打造都市园区,加快建设以生产生活服务为核心的盐化新材料“商务园中园”。筹建省级乃至国家级盐化工交易平台,规划建设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和商务中心,规划建设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大楼。同时,规划建设新增居民安置小区和具有产城融合功能的配套区。打造快捷园区,加快建设以物流传输一体化为核心的盐化新材料“物流园中园”。规划建设危化品仓储区、物流区,规划建设岸线码头和专线铁路等。
——突出链式发展,聚力打造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大、特、高、优”产业。按照“强链、补链、建链”的产业发展理念,确立“以重特大项目建设为引擎,以两碱一盐为基础,以盐化工与石油化工相结合发展为支撑,以特殊功能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为特色”的集成发展和转型升级发展思路。聚焦发展融合能力强、集中度高的大产业。大力推进基础化工向高分子化工产业链延伸,做强拉长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等融为一体的大型集中化产业链。聚焦发展竞争力强的特殊性能材料产业。大力推进无机化工向有机化工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聚氨酯、氨纶芳纶等特种纤维、氟硅材料、高性能树脂、合成塑料等特殊性能材料,补齐做粗“两碱一盐”延伸产品链。聚焦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细化学品产业。大力推进医药、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向生物化工、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高端化学品延伸,通过引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品在盐化新材料产品分工中实现产业较大幅度的提升增值。聚焦发展市场前景好、品质优的盐化日化产业。突破发展盐化日用化学品,开发日化用盐、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洗化用品、美容保健品等轻工日化产品链,优化拓展盐化新材料产品空间、市场领域。
——突出集群发展,聚力打造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企业群”。按照“做强企业、做大产业”的转型升级理念,确立“打造主导产业群、龙头企业群和主打产品群”为支撑的企业培塑发展思路。打造基地型企业群。以实联化工和井神盐业“两碱一盐”产业园和盐化石化融合发展产业园等为龙头,打造我国“两碱一盐”及盐化新材料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销售10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企业。做大集团型企业群。发展壮大中农化淮安农药化工基地、盈恒化工聚氨酯等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销售30-50亿元以上的区域性企业。培育发展型企业群。大力培育在盐化工产业链上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拥有主打产品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销售超10-30亿元的成长性小巨人企业。同时创新企业组织机构和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不断提升园区内企业分工协作和技术、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招商局局长陈士堂13912057097 ;05178728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