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泽足球(足球特雷泽盖)
本文目录一览:
-
3、高斯家庭
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写给谁的?
《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1810年4月27日写给女友爱丽丝的一首优美的钢琴曲蕾泽足球,下面就是贝多芬和爱丽丝的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突然,贝多芬遇见蕾泽足球了一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之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雷德尔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蕾泽足球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蕾泽足球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
但是这个故事有可能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想象,其实爱丽丝是贝多芬的一个学生。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他却一直在为甜蜜的爱情而不懈地追求着,《致爱丽丝》的创作就包含了这样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故事:当贝多芬年近40岁时,他曾带过一个名叫特蕾泽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于是写下了一首钢琴小品送给了这位学生,并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后来,这份乐谱一直就留在了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后,在他的作品目录中也没有这个曲目,直到40年以后,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的撰记,在整理特蕾泽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个手稿,但在发表这个乐谱时,却把“特蕾泽”笔误为“爱丽丝”,可是再要澄清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人们已接受了《致爱丽丝》。
作为—首最为世人喜爱经典钢琴小品。在这首《致爱丽丝》中,贝多芬基于了一个淳朴而亲切的主题,把爱丽斯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述。旋律清新流畅,使人联想起少女的天真和纯洁。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在向爱丽斯诉说,后半部分听起来好象二人在亲切地交谈。
在本曲的原稿上,有作者的手迹:“为爱丽丝而作,1810年4月27日,贝多芬”。“爱丽丝”是谁?已无从考证。因为这一作品的原稿问世之时,作者已经去世整整四十年了。
此曲虽是一首普通的钢琴独奏小曲,但旋律非常优美动听,节奏轻快而舒坦,技巧也十分容易掌握,所以很受大众欢迎。在音乐结构上,乐曲为小快板,3/8拍子,由小回旋曲形式“ABACA”所构成。轻快的A段主题(片段1)是以a小调出现的,反复过后,如歌似的B段插入部(片段2)以 F大调出现,情绪欢快、色彩明朗。乐曲再度回到A段主题之后,以a音上的九和弦开始的 C段主题带有一丝哀怨,与B段形成对比。当A段主题第三次重复出现之后,全曲结束。
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下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的交谈。
慕尼黑啤酒节又称为什么节
慕尼黑啤酒节又称“十月节”。
慕尼黑啤酒节起源于1810年10月12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啤酒节。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
1810年10月12日,巴伐利亚的王储路德维希一世与萨克森王国的特蕾泽·夏洛特·露易丝公主举行盛大的婚礼。王储的父亲约瑟夫决定为他儿子的婚礼举行为期两天的庆祝活动。为了表示国王对其臣民的恩典,在这两天的活动中,在慕尼黑有4个地方向全体平民免费供应饭菜和饮料。王国的骑兵卫队还在慕尼黑西南的一个大草坪上举行赛马活动和射击比赛,以示助兴。为了纪念这个节日,参赛的官兵请求国王用新娘特蕾泽的名字来命名这个草坪,从那时起这个草坪就叫“特蕾泽”草地。由于庆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们建议1811年再搞一次全民性的活动。以后就每年举办一次。这就是十月节的起源。
高斯家庭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
,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 高斯3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 当高斯9岁时候,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为(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但是据更为精细的数学史书记载,高斯所解的并不止1加到100那么简单,而是81297+81495+......+100899(公差198,项数100)的一个等差数列。 著名数学家高斯的婚姻、家庭与生活
高斯在24岁时就已成为知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就在他成名后不久,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射中了这位年轻的科学家。他爱上了家乡布伦瑞克制造上等皮革工艺师奥斯特霍夫的女儿约翰娜。高斯对这位文静美貌、心地善良的少女一见钟情。可是,这位在数学领域叱咤风云的战将,在爱情王国中却羞怯的像个小学生。他不好意思当面向心爱的姑娘表示爱慕之情,只好用不断写信的方式向她倾诉衷肠。通信两年后,约翰娜才同意了高斯的求婚。高斯对此十分高兴,他在把订婚消息写信告诉鲍耶的信中表露了这种喜悦的心情,他在信中说:“我好像总是生活在迷人的春光里,一切光辉灿烂的色彩都展现在我眼前。”兴奋的心情跃然纸上。1805年10月9日,高斯和约翰娜在布伦瑞克举行了婚礼。
1806年8月,高斯的大儿子出生了。孩子的出生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欢乐。高斯为了纪念他与天文学家约瑟夫•皮亚齐合作对“谷神星”的成功研究,给孩子取名约瑟夫。第二年,高斯带着妻儿去哥廷根工作。1808年2月29日,约翰娜为高斯生了个女儿,女儿长得十分可爱,深受高斯喜爱。
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使高斯感到十分满意。他写信告诉鲍耶说:“在家中的小天地里,幸福的时光不断给我带来欢乐。比如女儿长了一颗新牙,或者儿子学会了一句话,都好像是发现了一颗新恒星和推导出一条新定理一样,令人兴高采烈。”
然而,幸福的时光十分短暂。1809年9月,约翰娜为高斯生下第三个孩子路德维希后不久即病倒。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和休息, 10月11日晚就离开了人世。在他妻子临终前,高斯正专心致志地埋头研究问题。当人们告诉他,夫人快咽气了,他却说:“让她再等会儿。”后来人们又来叫他,他说:“我马上就算完。”尽管高斯十分爱他的妻子,但是,科学研究对他来说占有更重要的位置。约翰娜死后不久,路德维希也因病去世。丧妻失子的沉重打击,使高斯悲痛万分。为了有人能够抚养幼小的孩子,第二年高斯再次结婚。新娘是约翰娜生前的好友米娜。米娜是哥廷根大学法律学教授瓦尔德克的小女儿,比高斯小11岁。米娜是一个过于敏感和容易激动的女性,性格不如约翰娜那么温柔体贴。婚后,他们由于性格不同,生活偶尔也不够和谐。但是米娜对约翰娜的一对子女却充满了母爱。
米娜为高斯生了三个孩子:儿子欧根,1811年7月29日出生;儿子威廉,1813年10月23日出生;女儿特蕾泽,1816年6月9日出生。米娜后因患肺结核,于1913年9月12日去世。
高斯的六个子女中值得的一提的是欧根和特蕾泽。欧根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在孩提时代就显露出在语言和数学方面的天赋。但高斯却让他进哥廷根大学学习法律。欧根不愿意读他不喜欢的书,强烈反对父亲给他的压力。1830年秋,欧根只身去了美国。经过奋斗,最后成为美国国家银行行长。特雷泽是高斯的小女儿,她在外表和性格上很像她的母亲米娜。母亲去世时。她才15岁,但是,却挑起了全部家务重担。她很爱她的父亲高斯。高斯晚年,她始终形影不离地伴随着他,为照顾年迈的父亲献出了她的青春。特蕾泽成了年迈高斯的巨大精神支柱。
在高斯生活中有一则感人至深的事,即他同法国女数学家索菲娅•热尔曼(1776—1831)的真挚友谊。
索菲娅是巴黎富商的女儿。她从小酷爱科学,特别是数学。当时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拒绝收女生,索菲娅只好靠父亲的关系,借这个学校学生的笔记来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她在声学、弹性的数学理论和数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成为近代数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数学家。
高斯的《算术研究》发表后,她为作者的天才所折服。她决定给高斯写信报告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顾虑到当时对女科学家的偏见,她改用一个男性的化名——勒布朗。看了索菲娅的信后,高斯对这些成果极为重视,从此两人通信频繁。拿破仑占领汉诺威后,索菲娅通过关系向法国将军说情,请他注意保护高斯。这时高斯才知道勒布朗原来是位女子。他十分感谢索菲娅的关怀,写信给她,说:“当我知道尊敬的M•勒布朗原来是高贵的索菲娅•热尔曼的化名,我该怎样向您描述我的惊羡之情呢?我简直难以置信您所提供的光辉榜样。爱好一般的抽象科学,特别是爱好整数之谜的人,寥寥无几。……由于性别的关系,您必然要遇到比男性多得无比的困难来使自己从事这项棘手的研究,并克服各种障碍,深入到最核心的部分。因此您无疑具有可贵的勇气、非凡的才能和过人的天赋。”在信上他愉快地签上日期:布伦瑞克,1807年4月30日——我的生日。
索菲娅对当时的热门话题“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投入了更多的兴趣。她得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但需要和一位大数学家进行讨论,那只能是高斯。但她太年轻,只有二十几岁,又是女性,怕遭歧视,于是再一次化名。1825年,两位数学家用她的思路各自对费马大定理做了进一步证明。热尔曼的新思路、新方法没有直接的答题,而是全面论证题意,是第一次突破。
在信上他愉快地签上日期:布伦瑞克,1807年4月30日——我的生日。
索菲娅由于是女性,在法国没有任何学位,也不担任任何科学职务,只在1816年由于《弹性的数学理论》赢得过法国科学院奖金。高斯十分欣赏索菲娅,他再三向哥廷根大学推荐她,最后,哥廷根大学决定授予索菲娅名誉博士学位。令人惋惜的是,学位尚未授予,索菲娅不幸在巴黎遽然病逝。至此,高斯和索菲娅最终没有见上一面。
高斯一生十分俭朴,就是在他极负盛名时,仍然过着节俭的生活。高斯的一位朋友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这样说:“一间小书房,一张铺着绿色台布的桌子,一张白色的写字台,一张窄小的沙发,70岁后添了一把安乐椅,一盏带罩的油灯,没有火炉的卧室,简单的食物,一件长罩衫和一顶天鹅绒小帽,这就是高斯的全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