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一颗丰满的心灵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克里希那穆提介绍)
心灵如何成长——克里希那穆提给年轻人的一封信
克里希那穆提一颗丰满的心灵我感谢让我读到此文的人,对于我的人生产生永久影响。用这些纯净的文字,去支持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生。因为此文让我感动。让我知道方向,让内心平静,并且也让我看透未来。我仔细的读过每一个字,并且还会继续读。不断的阅读这篇文章,当我每一次登陆到网站时。因工作得有意义,而感到慰藉。虽然克里希那穆提一颗丰满的心灵他写给年青人,但对于所有人均可获益。 以转载如下: 让自己的心保持柔软。力量不在强硬而在柔软中。能伸能屈的树木才能抵得过狂风。为自己建立一个敏捷的心智。人生很奇妙,许多事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只是一味地抗拒,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无限柔软和真诚的心。人生如剃刀边缘,我们在其上行走,必须十分小心,并且要心怀柔软的智慧。我们总是怀着一颗空洞的心去面对有这么多丰富宝藏的人生;我们不知道如何用人生的宝藏来丰富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是这么贫穷,我们拒绝接受人生提供给我们的丰富宝藏。爱是一个危险的东西,它是能带给我们完整快乐的唯一革命。有能力爱的人太少,渴望爱的人也太少。我们总是以自己定下的条件去爱,我们把爱变成可以交易的东西,一件互惠的事。爱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我们却拿着一个小斗去汲取爱的泉水,所以人生才变得如此渺小与俗不可耐。 我们这个地球是个多么可爱的地方,它是那么美,那么壮丽,充满着不朽的美景。我们却总是陷在痛苦中,即使有人为我们指点出路,我们也不愿从其中解脱。 我只知道心中燃烧着爱,这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焰。心中有这么多的爱,你想把它分给每一个人,于是你就这么做克里希那穆提一颗丰满的心灵了。它如同滚滚河水一般滋润了每一个乡镇。虽然人们时常把脏东西倒进河里、污染它,但河水很快就能净化自己,继续往前流。没有一样东西能毁掉爱,所有的东西都被它溶解——不论善恶,不论美丑。爱的本身就是永恒。 大树是那么庄严,它们对于人类的柏油路和交通是那么无动于衷。它们的根部深深扎在土壤里,它们的顶部向着天空伸展。我们人类的根虽然也扎在大地上,但是我们不需要执著或匍匐于大地。只有少数人能飞向青天,它们是唯一具有创意和快乐的人。其他人在这块美好的大地之上,不断彼此伤害,不断以闲言闲语破坏对方。 让自己保持开放。如果你不得不活在过去,那么就不要和过去的一切挣扎;过去的记忆一旦升起,你就立刻面对,不要把它推开,也不要太执著于它。多年来的经验,其中的伤痛与喜乐,那些令人厌恶的打击,你所瞥见的分裂感与孤立的感受,这一切都丰富了你的生命和美感。你的心中有些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其中充满了爱,你就是一切,也拥有了一切。 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要永远保持警醒,不要让任何一个感觉或思想溜走,你要加以觉察,而且要全神贯注于它们的内涵。全神贯注的对象,不只是一字儿字眼而已,而是把思想、情感的所有内涵都看清楚。就像进入一个房间,立刻就能把这个房间的气氛、内容完全看到。如果能认清和觉察自己的思想,你就会变得非常敏感、柔软和机警。不要谴责或批判,只要保持机警。纯金是通过分离残渣而产生的。 要想看到本来面目确实是很辛苦的事。河水遇到阻碍是不会停止的,河水以自己的重力来突破眼前的障碍。它可能从障碍物上方、下方或旁边流过;河水永远不会静止,它一直不停地流动。我们可以说河水永远能智慧地随机应变。我们也必须智慧地随机应变,并且以智慧来面对本来面目。要想觉察本来面目,我们就必须具有应变的智慧。要想不错失内心的真相,我们就必须多少具有一些智慧;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太急于想得到我们奢望的东西,于是我们猛烈地攻击面前的障碍;我们不是把自己伤了,就是弄得精疲力竭。认清绳索即绳索,并不需要什么勇气,但是误把绳索当毒蛇,然后再加以观察,就需要勇气了。我们必须质疑,不断地寻找答案,如实认清错误所在。通过全神贯注,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真相。我们必须不断采取解脱的行动。河水从不停止流动,它永远都是活跃的。我们必须处在消极无为的状态,也就是采取解脱的行动;消极无为的本身就能带来积极的行动。我认为重点就在能否认清事实,这种觉察的本身,就是解脱的行动。一旦有了圆融与弹性,就没有所谓对错的问题了。 我们的内心必须了了分明,如果能做到这点,我保证你每样事都会顺利。心中如果了了分明,你不必造作,事情就会顺利。不过这里所谓的顺利,并不是欲望得以实现的意思。 我们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不只在大事上,连日常琐事都是如此。你的内心已经有了革命,不要就此满足,要保持下去,让锅里的水继续沸腾。 希望你有个美好的夜晚。从你的窗户望出去,可以欣赏到日出的愉悦景象,还有就寝前天空宁静的繁星。我们是如此不懂得爱,不懂它那非凡的柔软和力量。我们在使用“爱”这个字眼时如此轻率;将军使用它,屠夫使用它,有钱人使用它,年轻的男孩和女孩也使用它。然而他们对爱的认识却如此有限,他们并不了解爱的宽广、不朽与深不可测。爱就是觉察永恒。关系真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我们总是轻易陷入某一种特定的关系中,然后把所有的事都视为理所当然。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这样的情况,而且不能忍受任何变动;我们不敢面对未知,即使连一秒钟都不能。每一件事都得按照规矩进行,我们活的如此安全,如此动惮不得。我们根本没有机会使自己焕然一新,我们嗅不到春天的清新气息。 以上种种就是我们所谓的关系。如果我们密切地加以观察,关系应该是更细微的东西。它应该比闪电更迅捷,比大地更宽广,因为关系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各种的冲突和矛盾。我们总是把关系弄得粗糙、生硬和便于处理,于是它就丧失了美感与芳香。因为我们心中没有爱,这些现象才会发生。爱当然是最伟大的东西,因为你必须彻底放弃自我。人生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永远保持新鲜,否则人生就变成了例行公事和习惯;然而爱并不是一种习惯,一件乏味的事。大部分人皆已失去对生命的惊喜感,他们把一切事物都视为理所当然。这种安全感摧毁了内心的自由和对未知的惊喜。 我们总喜欢脱离当下这一刻,而投射未来的远景。全神贯注的领略永远在当下这一刻。全神贯注之中永远有一种紧迫感。要想了了分明自己的意图,是一件很辛苦的差事。心中的意图就像火焰,它不停地催促我们去了解。如果能了了分明自己的意图,事情自然能顺利进行。我们只需要了了分明当下的真相,不过这件事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必须先清理心田,以便播下新的种子。新的种子一旦播下,它自己的活力就会创造出果实和种子。外在美永远无法持续,缺少了内心的喜悦,它很快就会毁坏。我们总是培养外在而忽略了皮相底下的东西;然而能克服外在问题的永远是我们的内心。使苹果腐败的通常是苹果里面的虫子。 男女之间相处需要极大的智慧才能忘我,而又不被对方支配。关系是人生最难处理的事。 人总是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友善的关怀和温暖的照料。在这种环境中,我们才能自由自在地得到发展。非常少的人拥有这样的环境,因此大多数人的身心在成长时都受到了阻碍。我很惊讶你在那种环境中长大,居然没有被扭曲。我知道你为什么没有被摧毁、污染和扭曲,因为就外在而言,你尽全力快速地调整自己,就内心而言,你让自己沉睡,以免受到伤害。内心的迟钝、无感拯救了你。如果你让自己保持敏感,保持内心的觉醒,你可能会受不了,进而产生冲突、崩溃,留下创痕。然而如果能保持内心的觉醒和了了分明,你就不会和环境产生冲突。造成扭曲的其实是这种冲突。如果你能一直保持内心的机警和觉醒,而且能适切地调整自己与外在事物的互动关系,你就永远不会留下创伤。 外在的替代品很快就会凋萎。一个人即使只拥有一两件东西,他还是可能很俗气。任何形式的权利欲,包括因苦行禁欲而得到的权力,或是金融家、政客与宗教家的权力,这些都是世俗的。渴望权力一定会助长无情和自我的重要感,这种自我膨胀的侵略性,就是世俗的本质。谦虚即是率真,刻意培养的谦虚却是另一种世俗的形式。 很少有人能觉察内心的变化、障碍、冲突和扭曲,即使他们能察觉,他们还是想搁置或逃避这些问题。我想你应该不会这么做。不过太密切地观察自己的感觉和思想,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我们在觉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不应该有焦虑和压力。你的人生已经产生了真正的革命,你应该已经能清楚觉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它们出来,不要刻意检查它们,也不要压抑它们。让它们涌上心头,不管是温柔的或暴力的,你只要加以觉察就对了。如果你有任何欲望,就让它充满你的心。这世界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然而我们却总是透过崇拜、祈祷、爱与恐惧去逃避它。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贫是富,我们从不深入内心去发现本来面目。我们只活在肤浅的一些琐碎的事情、琐碎的烦恼和琐碎的解答。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度过的。我们的心中没有爱,即使有爱,也总是伴随着恐惧、哀伤和渴望。 我在想,拥有一颗天真的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经验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人生就是一连串的经验,然而我们的心不需要担负自己累积的欲求。它应该可以抹掉每一个经验,让自己保持天真,没有任何负担。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的心就永远无法清新、机警和柔软。至于如何才能保持心智的柔软,这并不是问题所在。“如何”暗示着寻找某个方法,然而方法永远无法使我们的想法天真;它只能使我们的心智有板有眼,却无法使它天真而富有创意。 昨天下午开始下雨,夜里下得更厉害。我从没听过这样的声音,就像天开了一样。雨声静的非凡,那是一种具有重量的静谧感,这巨大的重量倾注到大地上。 要想保持单纯和了了分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个世界崇拜成就,成就越大越好;观众越多,讲者就越伟大;到处都是,摩天大楼、轿车、飞机和人。简朴已经不存在了。然而有成就的人并不是可以建立崭新世界的人。要想做个真正的革命者,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情感和心智,然而鲜有几人愿意解放自己。要想把平庸和追求成就连根拔起,我们就需要超越名相、方法和各种的冲动。这样的人很少,但他们才是真正的创造者,其他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 我们总是不断与别人比来比去;我们和那些较为幸运的人相比,或是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和应有面目相比。这种比较确实会扼杀人心,使人堕落,扭曲我们的观察。然而我们都是从比较中长大的,我们的教育和文化都以比较作为基础,因此我们永远奋力想变成另外一个人。了解自己的真相,就能展露创造力,反之,比较则会助长竞争、残酷、野心之类被我们认为会带来进步的东西。到目前为止,所谓的进步仅导致了更多无情的战争和不幸。教导孩子不再比较才是真正的教育。 写这些非必要的东西似乎很奇怪。重要的事情就在这里,而你却在那里。实相永远是一样的,既不必写也不必说;说和写都会扭曲、破坏它。人们写了那么多和实相无关的东西,这种追求满足的冲动烧毁了不知多少人。我们以各种方式来满足这种冲动,但是满足以后,更深的东西也就消失了。这是在大部分人身上所发生的事,不是吗克里希那穆提一颗丰满的心灵?欲望的满足时如此渺小的一件事,虽然它能带给我们享乐。不断满足欲望的结果造成了例行公事和厌倦感,于是真相就消失了。如果我们不产生想要满足欲望的念头,而只是看到事物的实相,奇妙的事就会发生。我们很少有独处的机会,我们永远喜欢和别人在一起,心中挤满了思想和一些未满足的期望,或是一些悔意。要想不受染着不受影响,就必须独处。然而大部分人都没有时间独处,他们永远有太多事情要做,太多责任要负。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安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让我们的心得到休息。从这种孤独中,就能产生爱。保持单纯、了了分明、安详,心中的火就会燃烧。 最后是我自己的话,与所有在我这个网站上读到这个文章的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我们应该为拥有真诚的心而自豪,真诚而执着的灵魂永远不能为世俗所污染,心怀理想,保持自我,用知识充实自己。当我们失去一些,如健康,爱情,甚或生命时,并不后悔的唯一理由,是超越100%的真诚,这也是力量之源,支撑我们灵魂与肉体的每一毫末。生命个体真正的神灵,是因为每一个细胞,都知道你的愿望和一切,每个细胞都有一颗智慧的核。它带来理想,翅膀与希望。真诚应该能承受世俗的嘲笑,知识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克里希那穆提: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
他留下六十册以上的著作,翻译成了47 种语言出版。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自知之明是智慧开端,爱的起点,恐惧的终点,创造的源泉;在其中含藏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而自我正是恐惧的集结地,万病之源,万恶之源。
无我其实是一条非常智慧的解脱之道,多为他人考虑,就能够降低自我的存在;乃至于无我,无我,无我...一直到坦然面对生死;如果自我意识太强,势必啥都想要,啥都斤斤计较,啥都放不下,活得就很累。
下面介绍下这位世界精神导师的一些思想:
1.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你要获得自由,就要独立,也就是凡事自理,亲力亲为;钞票自己赚,三餐自己烧,大事小事麻烦事儿统统自己解决,乃至于一个人去医院看病,难过的时候自个儿去海边吹吹风。
唯有独立了,唯有成熟了,你也才真正成长起来了。
进入大学,很多孩子独自前往外地,开始独立而自由的崭新生活。
在外面,需要打理一切,这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是对一个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
人生最终只能依靠自己,除了你自己,谁也无法代替你去面对那些困难,解决属于你的难题;所以独立能力越早培养起来越好。
既然追求自由,那就要独立,而这势必要求我们做到不依附,不恐惧。
克里希那穆提:你总是依赖着别人给你快乐。这不止是外在肉体的依靠,而是内在的,心理上的依赖,从其中,你获得所谓的快乐。一旦你这样依赖着别人,你就变成了奴隶。
依赖他人,势必要谄媚他人,为了那个目的,先要对等的付出,先为他人服务;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可见博他人欢心是多么劳心劳力的事儿,要他人长久保持欢心那个状态更是难上加难;那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违背个人意愿,牺牲个人时间,做一些你不大乐意完成的事情;才有可能获得帮助,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对方毕竟不是你娘舅,也有极大可能,你曾经以为的付出,做出的努力,对方只是觉得应该的,只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而已,也没啥大不了的;完全可以在关键时候不鸟你,完全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假装看不见。
比方说你在公司,加班加点,牺牲个人生活,不陪伴老婆孩子,以为年底一定加薪,可惜这从来只是一厢情愿。
日理万机的老板瞟上一眼的无非是一张冷冰冰的数据统计表,一看工作时间,和其他人比起来,算不了什么,凭什么给你升职加薪。哪怕你为了工作问题,和生活起了冲突,和女朋友分了手;对公司而言,这也只不过是你没能处理好家事儿而已,与他又有何干。
只有在彻底打碎不合理的妄想之后,找到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找到自己擅长之处,找到轻松自在赚钱的门路,才能够不依附于外在条件,才能够不依附于他人,享受这种独立的自由。
2.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行痕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有些事情,必须接受,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它的本来特质,按照它的自然规律,再来看看可以做些什么。
你也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不要以为自己拥有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够说服他人;对方哪怕在口舌上败下阵来,他说好吧好吧,他沉默了,他离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认可你;只是争论不过你,懒得和你继续纠缠下去,只好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
当你对其他人有所不满的时候,极力想让对方认可你的时候,极力想让对方按照你的既定思路去采取行动的时候;应该允许他有独立人格存在 ,他完全能够拒绝你,能够选择自己舒服的做事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看看你们俩,还有没有共同语言,还有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乃至于有什么优点可以借鉴。实在不行,挥挥手,各走各的路。
无关痛痒的事情,让让就算了,不要计较;也压根不要打算去说服对方,改变对方,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3.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你和我才是问题,而不是世界;因为世界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而要了解世界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我们自己
你认为这世界是怎样的,你所看待的周围人是怎样的;那么这些人和事儿就是怎样的,并且能够被你一一应验。
你看这个人顺眼,那是越看越欢喜,情人眼里出西施,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缺点统统都是优点。
你看这个人不爽,对方无论做什么都是不舒服的,哪怕费尽周折送给你所喜欢的限量版惊喜,也可能仅仅因为这个人,惊喜变成了惊吓,从此不爱这类物品,甚至感到恶心;人就是这么奇怪,这么无厘头,这么不可思议。
对于身处其中的环境,更是如此;喜欢这个城市,就会爱上这城市的一切,包括城市的生活节奏,城市的阴晴圆缺,城市的车水马龙,城市的那个你,都是如此的合你胃口,简直身沐浴在阳光之下,处在天堂之中。
你想逃离这座城市,也必定会找到离开这座城市的坚强的理由。哪怕是毫无来由的,就这么不咸不淡的一句话:这城市并不适合我。
剩下来的,无非是花点时间,找到看似充足的证据,说服自己这个城市确实不适合我。
其实直觉早就给了你答案,早就告诉你应该做出的选择是什么。
爱与不爱,无非都只是自己的感受;爱这个世界,世界就是美好的;讨厌这个世界,世界就是肮脏的。
所以,对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也终究是自己的一种选择而已。
4.只有当你有余暇时,你才能够学习;但是大脑和心灵被占得满满时,你就没有余暇,所以你从未学到任何新东西;没有新鲜空气进来,所以压力对大脑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这就是冥想问题之一,意识能否摆脱所有压力,而那意味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
为了拥有余暇,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早地确立起目标,放下不符合方向的一切人事物;不能什么都学,门门精通,样样稀松。
人生毕竟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应的也是有限的。
当大脑和心灵被占得满满时,你就没有余暇。
大脑被什么占满?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碰到什么学什么。
比如说互联网技术,为了把那个机器研究好,自己要去了解机器,学习机器的语言,然后自己变成了那台机器。
心灵是什么?碰到个鸟人,让你受了伤,结果那件鸟事始终放不下;心情压抑,心灵整个被占满了,当然没兴趣学习了。
乃至于像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那样,出狱后依然带着一颗沉重的心灵枷锁,带着满腔的怨恨,穷其一生为了去复仇,势必活得不够轻松。
在这里恰当的余暇,就是要定期清空自己的大脑,不能样样都学,样样都要;同时要守护好自己的心灵,不受外界干扰,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一门深入,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
5.人们都是被理想培养的,理想越是华丽,就越受推崇。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远比理想重要的多,如果内心堆满了观念,理想之类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去面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观念就成了障碍。当这一切被清楚地理解,不是理智上,观念上的理解,那么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真相,事实,现在
这句话说得实在有点经验主义;理想始终是一面旗帜,是没有最终落地成型的;在人生过程中,铁定不会直线向着理想目的地而前进,那过程必然是充满曲折,螺旋式起伏,有上坡也有下坡;也就是那句脱口而出的箴言,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理想应该是随着年龄,随着客观环境变化而做出调整,甚至在一定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地予以放弃。
年少时候,可以树立起考取北大清华的志愿,但是已经年过半百,还挑灯夜战,备战高考,实在毫无意义。
年少时候,能够扛起为人类理想而奋斗的大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能赢;到了中年,还拼个毛线,能把家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活儿搞定,桌子擦一擦,地板拖一拖,老婆已经对你很满意了。
真正重要的事情,真正要处理的任务,真正要关心的内容,无非就是每天现在当下的生活是怎样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现在客观环境是怎样的?在这个环境下,可以做什么,可以希望什么。
现实困难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
不能不考虑这些实际问题,不能不解决当下问题,只是展望着理想,凭空喊着口号。
比方说对于赚钱问题,不能因为远大理想而不考虑赚钱了;那么你的温饱问题怎么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怎么解决?
你期待配偶养活你,那么你有你的理想,他有他的理想;凭什么对方要为了实现你的个人理想,而赚钱养家,而你却能够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等待着你的梦想成真。
理想不能和实际关联起来,不能变现,那就是空想主义。生活都没有基础保障,何来理想。
荷兰画家梵高一生穷困潦倒,最终自杀身亡;而死后被众人追捧,作品卖出了天价。
对其个人生活品质而言,显然不值得借鉴。
6.我们的心总是在依赖一些信念,修行体系或哲学系统;我们依赖另一个人来指导我们如何行事;我们总想找到一个能带给我们希望和快乐的老师。因为我们追求的只是一种安全感罢了
人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无非就是两点,一个是幸福,一个是安全。
赚了钱,一方面用来享受生活;一方面保障个人安全,这个险那个险的都来一些,多多益善。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第二层就是安全需要,可见其重要性,其根本性;人们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够免除恐惧和焦虑的各项保障。
每个人对于安全感的追求,是人的本性,这完全没毛病。
可是我们应当认清一个现状,就是真正依靠的只有自己,不能依赖于某一个人,企图找一座靠山。
无论是你的父母,你的配偶,还是你的子女;父母总有一天会先行离开,活过百岁的老人,毕竟只是少数;配偶可能在长期单调婚姻生活中感到厌烦,离婚在现代早已是见怪不怪的事了,随时可以因为一只牙膏问题和你拜拜;子女会重新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逢年过节来看你下,微信上给你来句关心祝福语,以表爱意。
看上去貌似有点凄凉,现实就是这么个情况,一旦在心理层面接受了,倒也没什么。
说白了,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自己,乃至于在最后一刻,生老病死,没有人能替代你完成。
安全感必须来自于自身,而不是依赖于某一个人;当然,安全感也完全可以来自于信仰,来自于积极向上的理念,来自于行之有效的方法;势必能够带给你力量,指引你采取行动,走出困境,奔向光明之地。
克里希那穆提在解散世界明星社的时候说道:
希望那些想了解我的人也能获得自由,而不是追随我,把我关在笼子里,变成一个教主。
你们应该解脱所有的恐惧,包括宗教的恐惧,赎罪的恐惧,得不到爱的恐惧,死亡的恐惧以及存在的恐惧。
1909年,赖德拜特发现克里希那穆提极不寻常,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私色彩,于是将这个男孩接到英国抚养,训练其成为世界导师。
1922年,克里希那穆提进入意识转化期,从此以后,对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有了信心。
1929年,宣布解散专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退还所有信徒的捐款,发誓即使一无所有也不成立任何组织。
1986年,克里希那穆提不可思议的一生结束了,这位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
【知道开来】《论真理》——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出生于印度,13岁时被通神收养,很快成长为“世界导师”。他的谈话、著作不是关于某种具体宗教的,也不是针对西方或东方的,而是美于整个世界的。
克里希那穆提终其一生都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所谓导师地位,不自封权威,不收弟子,其宣讲的核心论点是世界的根本转变只有通过个体意识的转变才能实现。他总是强调了解自我和开放心灵的必要性,因为“脑部空间蕴含着无法想象的能量”。
《论自由》、《论关系》、《论真理》这套书就是根据其留下的浩繁的资料编纂而成,每一本都集中探讨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亟待澄清的问题。
《论真理》——克里希那穆提
【真理并非记忆】
记忆有两个层面,心理的或事实的,它们总是相互关联,因此不容易界定清楚。我们皆知,事实的记忆,如“知识与技术”在为谋生工具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但心理的记忆是否必要呢?是何种因素令人记住了耻辱或者赞美?
心灵是过去的产物,它建立于过去,这就是记忆,一种受限制的状态,当挑战来临时,它经常是全新的,而你却用旧有的方式迎接它。旧的回应方式限制了对新事物的理解,于是认识遭受扭曲,而有了偏差。只有当人有能力以全新、鲜活的方式,抛弃旧日偏见,面对挑战时,心灵才得以富饶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真理并非记忆,因为它总是全新的,它本身不断在变化,相反,记忆是了解真相的障碍,全然认识自我,也与记忆无关。
唯有在心灵不被记忆之网套住时,才会有新思想或新感觉来临,在两种思绪、记忆之间存在着间隔,而当间隔可以维持下去时,便产生了一种不再记忆的新状态。间隔内,存在着脱离“我”与“我的”的非凡自由,而且这个间隔是超越时间的。
记忆就是时间,透过时光流逝。我们企求达成目标,培养强化记忆,借着练习、训练,去实现去获得,去成为某人,而这一切都意味着时间的相续不断。透过时间,我们企求超越时间;透过时间,我们梦想着永恒,但是超越时间,只能在记忆止息时达成。
记忆不断地包围我们与我们的行动,因此我们不再有新奇和新鲜感,这就是记忆使生命枯蒌,呆滞与空虚的缘故。技术知识的记忆是必要的,但心理记忆的“自我、我、我的”,给予认同感与自我延续感,却不利于理解生命与真相以及心灵相互间的交流。
昨天不能诠释今天,只有了悟真理才能得以彻底解除制约,而了悟这个真理需要高度的专注,而只有在毫无选择时,才可能会全然地专注,绝不会分心。
生命就是一场活动,而我们必须了解这场活动的全貌,不要把它切割成使人分心的事。我们必须如实观照万事万物,看清真相或假象,当你看清真相,心灵就能从昨日的束傅中解放。
【你需要个上师吗】
很多人都在寻找一位上师,请求他将你从混乱中解救出来,或为你指引一条明路,或者视情况指导你如何应对。如果我必须对这混乱的局面负责,我才是唯一能收拾这局面的人,混乱的状态能假手他人收拾,不论他是多么高明的人吗?
混乱的状况源于我们与外界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洞察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财产的关系,与所有观念的关系,这意味着我们必需搞清楚所有的状况。
很多人认为上师可以引导他们走向真理,这意味着真理是静止的。实际上,你所追求的是满足感,你希望获得安全感,希望得到上师的认可,你渴望来自他的心理慰藉。因此你投向的是一个可以满足你需求的上师,这并不是真的在追寻真理,上师担保你的解脱,于是就成为你的“需求品”。
克里希那穆提:我绝对不是扮演上师,因为,首先我不会给你们任何满足感,我也不会告诉你每一天,每一刻应该做什么。我只是指出某些东西给你看,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予理会,这是你的选择,不是我的。我不会接受你任何东西,不管是你的崇拜,你的奉承或者讽刺,我只说事实,随你接受或拒绝。
真理无时无刻都存在——它需要被人发现,而不是被人相信、引用与公式化。人必须经过很多探索才能拥有平和,探索会耗费能量精力,它就像做挖掘还样的体力劳动一样费力。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只习惯于聆听,只是享受当旁观看的乐趣,如果只听其言而不会其意,这会造成困惑。
你和我正要做的是听我们自己心里的歌,尤其处在痛苦和麻烦中时,要释放所有填满心灵的头脑的产物,心灵被放空,头脑随之平静,然后就出现一首歌,一首无法被破坏和扭曲的歌。
既使别人能指出一条路给你,既使有上师的指导,你还是要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你不能经由别人那里发现真理,真理不是静止的东西,它不是经点,目标,相反,它是活生生的,动态的,警觉的。真理不能被追寻到,你能追求的只是已知的东西,当心灵不再被已知的东西影响时,真理会自动显现出来。
【真理是什么】
真理是什么?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真理呢?真理不远,它存在于每天生活的小事情中,存在于每一句话,每个微笑,每种关系中,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看到它,而一个非常努力,勇往直前,自律的人,就寻得到真理吗?显然不是。
只有寂静的心灵,而不是那种努力想要寻得真理的心灵,才会看到真理。只有安静的心,单纯的心,沉黙的心,不会负荷过重的心,才能了解真理,看到真理。当心灵不再隔离、排他,只想达到追求真理的最后结果时,真理才会出现。
真理是一种事实,事实是你与财产的关系,与妻子的关系,与人类、自然和思想的关系,而且如果你不了解关系的事实,你求诸上帝只会增加混乱,因为那只是一种替代、逃避的做法,是没有意义的。
不汲汲追求,不奋力挣扎,不去想达到结果的人,才会知道真理是什么,只有满足的人知道真理是什么。满足不意味着对现状,对维持原样感到满意,满足是一种美德,也就是真实地看到事实,而且能从其中得到解放。
当心灵脱离一切投射,回归平静,问题就自动消失,然后真理就会出现,真理就是本来的样子。
【努力是什么】
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建立在努上,即某种意志下,我们认为努力是必要的,是否有一种不同的生活形态,而这种生活是不需要不断奋斗的。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简单她说,就是要得到结果,成就事情,达到目标,如果不努力,我们就认为自己会失去活力。我们总是怀着理想,朝着目标努力前进,而且这种努力已经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所有的努力其实就是“自我”的活动,也就是意志的行动,如果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来努力,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混乱和痛苦。是否可以在没有意志的行动下,了解事实是什么,真相是什么?心灵的快乐、宁静与平和,并不需要靠任何努力,真理是不需要意志行动来体会的。
如果我们能了解产生想法的过程,我们也许会了解努力的整个过程。因为一旦我们产生了想法,试着消除理念和行动之间的差距,就开始做出努力,然后问题就会产生。直接体验真理,才是摆脱困扰的关键,当我们看清某事,并直接体验之后,就从中获得了自由。
我们是否能发现真理而没有产生想法?为什么我想总是会对真理做出一个图像、文字、符号、印象上的想象?而这必然造成一种延迟,产生想法,形成语言、回忆、认知、计算等。这是心灵的功能,总是喜欢活在习惯中,因为没有习惯,心灵会迷失方向,它会觉得困扰,犹豫不决。心灵讨厌不确定,它借着努力达成结果当自己找寻安全感。
在不刻意作任何努力之下,时时刻刻看到真理是什么,直接体验它,是唯一有创造力的存在。因为,只有在完全平静的当下,你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当心灵不激动,不被习惯所困扰,不是只想达成结果,成就事情,而是真正静下来,没有刻意努力和行动时,才有发现新东西的可能性。
【真理不是经由权威产生】
真理不是经由权威产生的,它是随时可以发现的,如果你只引用权威,或只思考是否有上帝存在,你就不能了解它或得到它。你必须亲自去体验它,或是让真理降临在你之上,你是不可能走向它的。不是借着心中的诡计,不是通过任何控制、任何美德、任何强迫,任何形式的压抑,唯有这样,心灵才可能体会真理。
真理就像爱一样是买不到的,任何形式的努力、牺牲、知识或道德都不能让它显现。心灵一定要自由的,必须没有边界、没有限制,没有约束,必须去除所有的欲望。
如果一个人真正了解这个道理,他会看到心中独特的创造力,然后他会真正地了解如何让心灵自由,保持警醒,不再询问,不再追寻,不再要求,真理会走向这个个体。只有当心灵没有自我矛盾,冲突才会消失,心灵才能明晣地观察与解。
矛盾就是冲突,如果一个人越来越强壮、活跃,能量越充沛,矛盾就变得越大。一旦有了很深的矛盾,我们就会借由说“生命是一个瓦解和幻灭的过程”,来逃离这个矛盾,而且我们会模棱两可地把它哲学化。
人类从来没有在处理“实然”问题,反而围绕“应然”打转,所以产生冲突。了解“实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专注、认真地探素,而服从“应然”是非常容易的,但它没有意义。
冲突是由“我认为我应该是什么”和“我真正是什么”的分歧而产生的,你有意识的心灵不能处理那些无法计量的无意识,但是实然,即你看到的真相可以办到,于是你就不需要再做任何事了。
一个内心平和的人是不需要上帝的,因为他已经能够听到自己内心最隐秘处的声音,在那里,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够自由徜徉而不受任何束缚。
要检视“实然”,一定存在没有矛盾的解决方法,我必须观察,了解我的真实状态,但这和“我应该是怎样”无关。也就是在没有判断,没有比较,没有接受,没有谴责之下检视实然,因为当你谴责时,你就会陷入矛盾中,你昨天的记忆破坏了今天的认知,我们想清楚、开放、单纯他看一件事,是多么困难呀!
【实相与真实】
真理是什么?而实相又是什么?两者之间是否有任何关系?实相就是思想累积的东西,是思想所有的投射,是思想的记忆。就象是知识、经验和记忆。实相就是事物,我们活在思想所创造的事物里,我们活在所谓言语结论的事物里,而且我们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判断等等,这就是实相的世界。
实相世界包括外在、内在和心理层面的活动,实相世界总是二元的,有“我”和“你”,有“我们”和“他们”,这个“我”从真实分离出来,进而和真实有了冲突。在实相的领域里总是有衡量,因此那也是虚幻的,因为衡量就是思想的产物。
实相和真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真实就是诚实和忠实。一条线是真实的,只要人是头脑清楚的,健康的,完整的,理性的,他的线总是直的,他不会无理智的思考,他犯了错会承认并且改过,他看到所有的一切,并把一切结合在一起。因为真实来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它包括所有的一切。
目前只有真理的能量能了解实相,它会显现出某些方面的关联,实相若走直线,最起码有一个单向的连接,一旦连接上,实相就开始真实的运作,而且不会浪费能量或制造混乱。真理是看清整体实相的智慧,真理凭借智慧在实相中运作。
【真理无法衡量】
实相意指事物,它由思想做成,实相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造的,实相是由心灵创造出来的,也就是一切能由心灵掌握的事,一切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事。
真理只有一个,从实相中是不能得到真理的,要找出绝对真理是什么,一定要了解思想,探讨观察思想的整体活动和本质。心灵如此会变得完全静止,也许在这种静止中,能觉察到无法用言语衡量的真理。
人类陷入思想的活动中,心灵将每一个人视作独立的个体,即而产生衡量,衡量就是限制,它的意思就是比较,个人物质上的衡量和心理上的衡量,只要思想在衡量,就一定有二元对立。
人为什么会被持续的衡量、比较、模仿限制住?所有的衡量都是基于自我。思想需要有静止的立足点来衡量,但是它本身则经常在移动。在连续的状态中流动,就不能衡量,所以它创造了静态的立足点,以自我为中心加以各种衡量。
衡量包括反省的能力,拥有经验的能力,针对经验而去反省的能力,以及通过那些经验产生更好的结果的能力。衡量就是建立一套标准,并用时间当作衡量进步的方法。而真理不在时间中,真理无法衡量。
【真理不在时间中】
是什么创造了时间?是思想,思想就是时间,时间是一种思想的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因果关系。思想本身意味着时间,因为心灵的行动依靠思想,而思想的运作过程需要时间,即便是非常短暂的时间。
作为完成某些事情的工具,物理上的时间是存在的,如爬山需要时间,婴儿长大成人需要时间,而心理上的时间只是幻像。真理是不能通过时间去认知和看到的,要得到真理,心灵必须完全免于衡量的活动,而是转而观察。观察就是不去命名,不去衡量,没有动机,没有目的,观察就是真的去看。
观察表示内心宁静而且不形成任何结论,只是默默在观察,除了视觉上或内心之外,没有任何心理上或知觉上的反应,没有记忆的反应,没有任何价值的判断。思想在观察中是完全静黙的,心灵是警醒的。只有在那一刻,你才有洞见,洞见没有时间的涉入,这与努力无关,与专心也无关。
你有了洞见,然后采取行动,洞见表示立刻的行动,而不是有了洞见,过许久才有行动。真正的洞见即是行动,而这种行动总是正确的,也就是确实、准确、没有任何的懊悔,没有任何刻意的努力,无须任何的奖赏或惩罚。
但如果洞见到依恋,对观念、结论、人、我的知识、经验的依恋,这样的洞见都可以抛弃。
真理是无法经由时间去知觉的,自我存在的时候,真理就不存在了;假如思想存在活动,真理也不存在;真理是不能被测度的,没有爱,没有热情,只有思考,真理是不会出现的。
真理是不属于时间的,它不是你的真理,不是我的真理,也不是他的真理,它是超越时间的。思想属于时间,真理和思想两者不能在一起。我不能走向真理,我无法看到真理,真理只有在“自我”不存在的时候才存在。
【什么才算是完整的生活】
“完整”这个词意指完全的,不分裂成片段。我们经常被分类,把别人放进不同的抽屉里,这个分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脑子变成了思想的奴隶——思想被限制住了,而限制造成了分裂。当我关心自己时——关心我的进步,我的成就,我的快乐,我的问题时,我已经破坏了人类整体的结构。使人类分裂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思想。
另一个因素是时间,时间是一连串活动的组合,心理上也有时间,即内在的时间,以我为中心的“变成……样子”,就暗示着时间。
时间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把所有过去的记忆、知识、经验、癖好等保存在头脑里,成了一个人的背景,而这个背景现在正在运作,所以现在就等于过去。而未来则是现在的你,也许会经过修正,但未来是被修正的过去,现在修正的过去就是未来。
如果此刻没有急速的改变,明天的你依旧跟今天一样,所以未来就是现在。这个未来指心理上的未来,是心里那个自我,是过去的记忆,而这个记忆现在正在修正它自己,且继续下去,所以未来和过去都在现在。所以如果人的大脑现在不立即的改变,未来还是会跟现在的你,过去的你没有两样。
根本的改变有可能是在现在,而不是未来。我们就是过去,而这个过去受到种种挑战,以不同的方式被修正,从而变成未来。“所有的时间都是现在”,如果你能了解,那将是个最奇妙的事实。
生活是片段的,破碎的,那是一个事实;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一个事实,你并不需要同意或不同意,事实就摆在眼前。
希望我们能对自己非常诚实,真正的诚实,并不是想成为什么,而是毫无疑问的清晰,没有任何幻想。如果你想要探索更深奥的事情,就不要把事实变成一个观念,只要保持它是事实就够了。
认同也像时间、思想一样,成为一个导致我们生活破碎的因素,有个自我的存在,包括对安全感的渴望。
集中能量去倾听前面所说的事实,不添油加醋,只有观察而没有扭曲,没有偏见,那么专注的观察和知觉,便会烧尽时间和思想,这才算是完整的生活。
美、爱和真理是最高的智慧,当有智慧存在时,就会有行动、清明以及极大的尊严,它不是经由想象可得的,它是不受限制的东西。
要了解这个伟大的真理,必须要抛开自我以及自我的活动。个人必须保持非常的宁静,宁静表示把一切倒空,在那里有一个浩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蕴藏了无穷的、无私而且无止境的能力。
我们是全人类的一分子,我们都是一体的。
【知道开来】《论自由》——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出生于印度,13岁时被通神收养,很快成长为“世界导师”。他克里希那穆提一颗丰满的心灵的谈话、著作不是关于某种具体宗教的,也不是针对西方或东方的,而是美于整个世界的。
克里希那穆提终其一生都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所谓导师地位,不自封权威,不收弟子,其宣讲的核心论点是世界的根本转变只有通过个体意识的转变才能实现。他总是强调克里希那穆提一颗丰满的心灵了解自我和开放心灵的必要性,因为“脑部空间蕴含着无法想象的能量”。
《论自由》、《论关系》、《论真理》这套书就是根据其留下的浩繁的资料编纂而成,每一本都集中探讨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亟待澄清的问题。
《论自由》——克里希那穆提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一个人如何才能实现从追求“变化”到接受“存在”的彻底转变呢?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追求变化,就是一直在努力,在挣扎,在和自己作斗争,这样的人怎么会明白接受“存在”即是美德与自由的道理呢?
感知自己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刻意去寻求变化。如果你能真正清楚地自察自省,即便是被动的,羡慕嫉妒贪欲也会烟消云散,而秩序很快会悄然而至。
所谓接受本性的存在,就是认识到本性,接纳本性,容忍本性,不要试图改变它,不要谴责它,我们才能获得自由,而真理就诞育在这种自由中。
自由意味着慧心,有爱心;自由意味着非凡的美德;自由不是自我孤立,个体是集体的产物,是整个人类的一分子,他对集体有责任,有了这个顿悟,自由才会到来。
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被别人领导,我们不想自己去思考问题,并发现真理,因为思考太痛苦。但当你成功驾驭了所有的思考过程并使自己获得升华时,你就获得了自由,这个过程充满了喜悦。
不过,即便我们愿意独立思考,我们也面临一个难题,我们的思维容易紊乱纷杂,缺乏条理。唯有放缓思考的过程,摆脱固有思维的限制,以新视角审视新事物,这种思考才算得上具有创造性。
【人生目标的含义】
人生有没有目标,如果有的话,那个目标是否可以衡量?
在选定衡量标准的时候,人们只能以已知事物为尺度,以历史经验为依据,目标便会受制于我的喜好、欲望,这就不能称之为人生目标。
因此,所谓尺度、标准、准绳都是心灵承受的约束,最重要的是获得自由,解放心灵,而不是基于固有的认知和自身的需要去探寻人生目标。非常明显,没有心灵自由,肯定找不到真正的人生目标。
所以,对于探索人生目标的人而言,必须先确定其所使用的探寻方法,能否深入探索生命的过程。
【不安全感和自由】
真正自由的内涵:第一条件没有恐惧。传统强加给我们的恐惧,某些责任给我们带来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疾病的恐惧,对不安全感的恐惧,都会阻碍你获得真正的自由。
所以,只要我们还面临着某种形式的内在或外在压力,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只要我们的心灵一直在寻求某种形式的安全感及永恒,我们就不会自由。
虽然我们总是声称自己一直在寻求自由,但实际上我们寻求的是其他的东西,比如更加优越的环境与更好的状况,更大的安全感,更多的满足感,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地位。这更多的是源不安全感和恐惧。
自由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当你不再恐惧时,当你的心里充满爱时,自由就会产生。只有坦然直面人生,直面每一次意外,每一个思维,每一个经历,心灵才会自由。
没有恐惧感,意思是说你敢于犯错,这样就能从错误中找到答案,发现问题,不自暴自弃,拥有真正的深度,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并将义务一扫而空。
【关于自由的教育】
摆脱束缚,摆脱障碍,摆脱某种形式的强迫并不是自由,就自由的本质而言,自由并不是摆脱了什么事物就可以实现。
如果你喜爱某事物,这种喜欢本身就是自由。当你因为热爱绘画而绘画,而不是因为绘画能给你带来名誉地位的时候,你就享有了自由。
这意味着你对心灵之道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了,不因为能获得回报而做某事,也不因为会遭到惩罚而不做某事,热爱事物本身就是自由的开瑞。
【自由是一种心性】
能力赋予的自由,摆脱某种事物之后得到的自由。以及经过努力获得的自由,只是我们对于外界刺激、外界问题、外界挑战的反应而已。你希望通过奋斗和训练之后过上美好的生话,这只是对以前生活状况的反应。
有一种自由无需摆脱某些事物就存在的自由,是没有缘由,自然而然的自由,那种状态就是自由。
自由,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一种心性。没有这种心性,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培养性格,都不会给你带来自由。
【看透思维的本质】
思考是肤浅的,它只是人的记忆对外界的一种反应,记忆是经验的集合。那人的思维有自由吗?
人们只有在自由中才能静下心来客观地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在一种没有强迫,没有迫切需求,没有社会压力的自然状态下,才有可能真正有所发现。要观察你的思维的起源和动机,就必须在自然的,自由的状态下,因为任何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你的观察失真。
真正的自由不是思维创造的,真正的自由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追求本身意味着你已经知道或者曾经体验过你追求的事物,思维是肤浅的,是很多历史经验积累的结果,而且这些经历形成了你思维的基础,你的思维基于此创造出了一个理念,然后你就会追求这个理念!因此,追求仍然是你思维的运动。
我们的心灵能否搁置思维,从另一角度来面对日常的经验?有:直接去观察问题,要平和而客观地去观察,不要急躁。
如果放弃思维,远离思维,这样,因为思维脱离了问题,问题不再压迫心灵。
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问题都与其他问题存在或深或浅的联系,所以,你分析问题时必须全面理解。但思维无法全面理解,因为思维本身就是片面的,破碎的。
当人的心灵完全平静下来,没有任何活动时,人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当湖水平静的时候,你能看得很深,能看到水里的鱼和水草,能看到水草的摇曳。与之类似,当心灵完全平静的时候,你看问题,也能看得非常清楚。搁置思维是为了发现它破碎、分裂的本质。
要了解自己,你必须首先是自由的,然后才不会只以表面看问题,从思维无法达到的深度来应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挑战。
真正自由而平静的心灵不会颓废、死亡、腐朽。平静的心灵是完全活跃的心灵,心灵内部每一个未受践踏的角落,都会光明起来。心灵以这个光明的核心为基础,对外界问题做出应对,而且不会产生阴影。
【归属感的假象】
人们为什么非要寻求归属感?这种做法会给你一种安全感,社会的安全感,内心的安全感,你就会觉得自己在社会上受人尊敬,但这个显然缩小了自由的范围。我们的心灵只有在完全孤独的时候,无拘无束的时候,完全自由的时侯,才能辩别真相,也只有自由之花才能结出尊严之果。
我们大多数人在出现困惑的时候都选择捷径,希望被人引导,被人带领,归属于某物,心灵却受到羁绊,它会妨碍你了解自我,失去自由,然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明白真理。
如果我们的心灵想探索自由,进而发现自由的美、丰富能量以及超出一般人理解的特性,那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摒弃它的羁绊和负担,摒弃必须有归属感的愿望。
归属感来自理智和情感的探索、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一方面,理智依据自己的好恶、限制、经验、知识进行推理;另一方面,我们有情感,这种情感受到社会、恐惧的影响。但是,理智和情感能否为我们揭示真相呢?
答案是感知,也就是立即就知道某一件事是真是假。依靠的就是它的熟练、知识与历史经验的积累,立即就能看出某件事的真相,没有分析,没有推理,也没有理智为了延迟感知而创造出来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感知是一种能使你获得解脱的力量。
只要没有自由,你都无法察觉真实的心灵,要想获得这种自由,你必须不为任何事物所羁绊,不能归属于任何事物,并且能够完全处于孤独状态,没有悲苦,没有愤世嫉俗,没有希望或失望,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领悟这种难以衡量的自由。
【如何解放心灵】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依然停留在非常肤浅,表面的层次,要探索内在的心灵世界,你必须自己来,不能依赖任何事物。我们真正要探讨的问题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如何才能即解放了自己的心灵,同时又能与当今的技术、知识与经验相安无事。因此,了解自我很有必要。
这需要一定的自觉意识,因为如果不了解自己,就无法建立起进行推理和思考的基础。但“知道”不等于“知识”,知道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而知识往往是静态的事物。
听人讲话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去发现自我,获得一些领悟才是重要的。这样你才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所有的个人崇拜、个人追随、个人威权都是有害的。
我们需要的是非常清醒的心灵,不害怕探讨问题,耐得住孤独,为了追寻自由能先彻底分析自己,了解自己。你要亲自探素自己的问题,你不必追随任何人,你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在每一天,每一种关系中观察自己,如果不了解自己,心灵就无法得到自由。
【摆脱习惯,获得自由】
思考是记忆的反应,总是受制于过去,绝对无法带来自由。心灵只有完全自由,才能认知真实的事物,真理是瞬间可见,无法用修练、戒律来保留。
心灵自造障碍,自设局限,心灵在固有知识束缚的基础上对外界事物做出各种反应,观念、概念、模式、意见、判断及所有的戒律都会阻碍心灵自由。
想体验自由那非凡的性质,需要某种程度的定力,指自己的心和心灵完全专注于此事,完全的专注是广大宽阔的胸怀才有的素质。广阔无垠的心胸没有疆界,所以能够接受每一个印象,能看见听到一切事物。假如难以办到,那是因为我们身陷习惯而不能自拔,心灵日趋迟钝,结果养出更多习惯。
我们的心灵能否立即去除限制性习惯,逐渐地提升境界超然物外,并最终获得自由呢?自由与时间无关,只考虑完整地活在当下,时间一律止息。所谓当下就是目前,即不是对过去的反应,也不是对未来的逃避,目前有的只是完全感觉到的这一刻。
自由的本质在于:意识和下意识的都透彻了解形成习惯的全部结构与机制。了解它,就会摆脱习惯,获得自由,而自由又将会带来新的事物。
【自由与反叛不同】
自由与反叛不同,反叛是对抗某一件事,自由不是“摆脱什么事情”,而是心灵本身的自由。反叛本质上只是一种对外界压力、问题和挑战的反应,但这样做会得不偿失。
自由不是反应,反应就是应对外界的挑战,因而反应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愤怒,恐惧等。自由并非摆脱了愤怒、权威等,而是一种本然的状态。
真正的自由只有一种,就是摆脱一切已知事物的自由。已知事物带给我们的只是执着,还有恐惧,我们的心灵束缚在已知事物里,不论它有多大多宽阔,终究不自由。
摆脱了已知事物,处于这种状态下,心灵会说“我不知道”,心灵不会努力寻找答案,没有期望,处于天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管你做任何事,你都是自由的。
心灵可以运用知识,而且不会毁坏人性,能够觉察到已知事物的冲突,但不会深陷其中,也不去修正,不去反叛,否则就会有痛苦、有悲伤,而且无休无止。
【生在社会中,却不属于这个社会】
如果没有完全的自由,每一次感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将是扭曲的,只有完全自由的人才能及时地观察,及时地理解。
大多数人被动接受教育,接受专门训练,处理各种心理挣扎以及外界冲突,都可能使我们的大脑笨拙迟钝。我们的脑子并不自觉、不清醒、不敏锐,全然没有以最高的效率做事。脑子如果没有以最高的效率运作,就没有能力获取自由,只能对环境产生反应而己。
摆脱了什么东西的自由只是一种反应,而自由自在的自由,虽然会去做一个专业化的工作,但却不会被其束缚住,生活在社会中,却不属于这个社会,时时清空心中积累的经验和所有的反应。新事物新突变只有在空间里才能产生,这个空间,就是自由。
自由是一种感觉,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你必须让自己解脱出来,通过单纯地观察,不分析,不给指导,不作要求,不自怨自艾,不改变,无欲望。当你具有这种未被羁绊的空间时,心灵就会发生突变,而进入真实之境。
【一颗能够清楚看问题的心】
自由意味着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如果心灵是自由的,就可以非常明澈地去观察和行动,观察到了什么,就坦然接受什么,与自己的心灵没有任何矛盾之处。要进入这种自由的状态,我们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不受干扰的心,它的运动是真实的。
大多数人都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所说的问题指的是对心灵持续性的干扰,产生干扰原因:其一,人们对外界挑战的应对能力不足,没有能力完全彻底的解决一个问题;其二,人们对问题熟视无睹,导致人们习惯性地接受问题,容忍问题。若没问题,我们必须在问题开始出现时,就面对它,解决它。
任何层面的任何问题,都是破坏自由的因素。人们的问题可能是缺钱、痛苦、身体欠佳或人际关系方面,只要我们有纠结的地方,就会滋生问题,我们的心智会发生病变,致使我们的身心患上各种毛病,滋生各种困感,心灵必定不会自由。
要了解自由就要有智慧,我们必须完全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我们既要观察又要专注,还要保持格外的敏锐,这样的话,问题只要一产生,就能立即得到解决。
【探索的动力】
只有通过探索,才能有所发现,要探索就必须有自由,无所畏惧,无拘无束,也没有什么期待和渴望。
自由的心灵,是突然间你感到没有了负担,没有了问题,一身轻松,充满活力,身心的每一个地方都强壮、扎实、活跃。具备这种心灵的人绝不会说什么“除非我相信,我才会去探素”,绝不会因为担心探索时发生状况而停止探索。
能够探索意味着身体健康,精神健全,不受自己或他人意见的左右,时时都能看清一切事物的运转、活动。
要探索,还必须了解恐惧的本质和意义。因为如果心灵存在恐惧,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恐惧,都无法进行灵活的探索。只要想发现真理,心灵就必须摆脱一切威权,从而摆脱一切恐惧。
【真正的独处,意味着自由】
如果我们想理解真理何在,首先必须摆脱外在给我们施加的束缚。我们要真正地、认真地去感觉所受到的束缚,然后立即——不是渐渐——摆脱这种束缚,否则没有出路。
我们必须孤独,却不是像出家人那样离群索居,真正的独处意味着自由。真正的孤独不是自我欣赏,孤家寡人,而是明白自己是孤独的,那真是一种奇妙的事情。
【不加评判地观察】
要想了解事物,你在观察的时候,就不能加以谴责,不能为之辩护,不能表示同意也不能加以否定,不能表示喜欢或者厌恶,只能纯粹的观察,只有通过纯粹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事物总是处在变化中,我们却不能接受这种变化,所以内心一直处于矛盾状态。因此你只要心平气和的观察。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这种观察就会产生自由。
自由的本质,不是摆脱压迫,摆脱恐惧,摆脱令我们烦恼的琐事的结果,而是彻底消除导致我们产生恐惧的因素,消除导致我们滋生乱意的因素,消除我们人性中存在的矛盾之处,消除让我们疯狂追求享乐的欲望。
究竟有没有一种原始纯粹的自由,不需要我们摆脱什么事物就能实现呢?——“学习”就是一种转瞬之间的顿悟,因此是不需要时间的。
学习具体事物是需要付出时间,要学习语言、学习技术、学习方法、获取某些信息等。但学习自由、学习顿悟,是不需要时间的,是当下的,眼睛看后立即付诸行动。
时间基本上都用在思考上,你无法通过思考来了解什么是自由,必须完全摒弃思考,只要听、观察、学习顿悟就行了。怎么听?要心无挂念地听,听的时候不作评判,不作批评,真正地听。
处在这种自由中,思考就能合理地、健全的、客观的、无私地运作。
现在,人们已经把自由诠拜成了随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以及具有选择的自由——想更好些、更高贵些、更睿智些、想得到更多、想成为专家、想掌握更多技能,而人们在实现一个目标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要有限,这就否定了自由。
当你野心勃勃时,无论是外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不论你想变得极其富有,还是想涅槃重生,所有野心是有限的,这不是自由。
有健康才有自由。因为如果你不健康,就会对你产生阻碍作用,你就不可能拥有自由。毁掉健康的是无休无止的冲突,成功欲望,思维困惑,生活困苦。还有如果你不停的唠叨,同人争论,固守已见,这就浪费了人的能量。
能量意味着不停地运动,不断发现新事物,不是技术上的发现,而是心灵上的发现。这样,你的大脑就会非常活跃,你也没有浪费能量。当你精力充沛时,你就有能力处理问题。
【空间、自由与秩序】
没有空间,就不会有自由,没有自由,就不会有秩序。
秩序是一种美德,要创造秩序,只有求助于自由。秩序并不是你每天必须遵循的模式,追求一致的纪律,它会破坏自由。我们能否发现某种没有控制,没有塑造,没有求同过程的纪律呢?
如果我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比如说,如果我不用心思就能感觉到在运动,那么这种感觉就是一种纪律。完整的感觉,能悉数觉察到所有的思维过程的感觉,才会产生秩序。这种完整的感觉,本身就是不用去追求一致的纪律,秩序就自然存在。
要努力去追求没有物体,没有中心的空间,一旦找到了这种空间,你就找到了自由,找到了秩序,人们的心灵就会绽放善与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