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inux早期的源码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linux代码开源)

Linux最初的版本是怎么由源代码变为系统的?

1: linux还没编写出来时linux早期的源码,GNU C已经出现了linux早期的源码,linus就是用它编译linux早期的源码linux早期的源码的linux源程序的。

2: 这个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用低一级(或低功能)的编译器编译新编写的高级的编译器。

最初的一个高级语言编译器肯定是用汇编语言编写,汇编程序汇编的。比如第一个汇编器就是用机器语言写的,一旦有一个初级的汇编器,就可以用他来编写高一级(经过改进)的汇编器了。

3linux早期的源码:但是后来的高级语言编译器一般是用次高级语言编译器编译的,比如用低版本的gcc编译高版本的gcc编译器。即同类编译同类。

4:应该清楚了吧。

参考资料:《编译原理 》 清华大学出版

请问谁有linux最早版本的源代码

linux最早版本linux早期的源码的源代码已经不幸缺损linux早期的源码

早期版本linux早期的源码

0.11版linux早期的源码的内核与说明:

linux switchdev 介绍 & 源码

云网络发展早期,很多厂商的虚拟化网路方案基于内核模块来实现,这时的带宽通常从千兆到万兆,一般情况下还能够满足要求(SDWAN厂商华夏创新的网络加速就是在内核的PREROUTING上做的,性能还可以)。再后来,进入到25G时代了,基于内核的一些实现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对网络吞吐的性能要求了,大约在2013~2018左右,很多厂商转向用DPDK实现,着实火了一段时间。到现在逐渐进入100G时代,会发现,无论大厂小厂,都逐渐开始转向智能网卡,网络特性offload到硬件,基本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流。

通常情况下,交换芯片厂商会提供用户态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来实现与硬件的接口。要用交换芯片设计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产品,设备商需要开发一个网络操作系统(NOS)或者移植像SONiC一样的开源产品。这并不能够有效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了满足网络扩展和应用需求的增长,硬件设备商需要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协议,这就导致变更的成本高昂,大部分情况下客户都会抱怨响应速度太慢。

Switchdev的出现就帮助厂商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它利用大家熟知的Linux开源框架,用户利用Linux环境和工具就可以打破厂商的禁锢,这种灵活性和自由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图所示,Switchdev位于Linux内核层,它可以将内核的数据转发平面卸载到交换机的ASIC芯片上。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用标准开放的Linux接口取代专有的SDK和NOS接口。Switchdev还规划了一个统一的接口,简化了集成、配置和支持的过程。与SONiC等NOS相比,Switchdev驱动的网络系统更加轻量级。

智能网卡厂商也可以利用开放的Linux原生接口来实现对硬件的控制。Switchdev可以用来管理服务器端的网卡,配置物理端口和虚拟端口之间的通信。

switchdev框架是从Linux 4.0引入的,它代表一类拥有“交换”能力芯片的多网口设备的抽象。其中每一个网口就是一个port,在switchdev框架中被注册成一个net_device。除此之外,内核中自带了一个rocker driver,演示了一个实际的设备驱动的实现。

利用Switchdev,除了常见的Linux内核数据面能够卸载到硬件,也可以直接将流表注入到设备中,从而指导设备直接进行数据包交换,如mellanox的一些智能网卡的做法。采用了硬件交换模块的Linux BOX和原来的截然不同了,它更像是一个高端的专业网络设备,类似Cisco那样的。它看起来就是下面的样子:

它是内核中自带了一个rocker driver,演示了一个实际的设备驱动的实现,最先支持 switchdev 的就是是 QEMU 的 Rocker 软件交换机。后来 Mellanox 和 Broadcom 等公司均提供了支持 switchdev 的交换机器。它就是一个pci dirver,对接了switchdev框架将kernel数据面下发的模拟的硬件。

Rocker 是一个模拟网络交换机平台,旨在加速内核网络交换机驱动程序模型的开发。 Rocker 有两个部分:一个带有 PCI 主机接口的 62 端口交换机芯片的 Qemu 仿真和一个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 目标是模拟数据中心/企业中使用的当代网络交换机 ASIC 的功能,以便社区可以在内核中开发交换机设备驱动程序接口。 最初的目标功能是 L2 桥接功能卸载和 L3 路由功能卸载。 在这两种情况下,转发(数据)平面都被卸载到交换机设备,但控制和管理平面仍保留在 Linux 中。 L2overL3 隧道、L2 绑定、ACL 支持和基于流的网络等其他功能正在计划中或正在进行中。

根据官方的说法,Rocker 背后的动机是加速开发用于网络交换机的 Linux 内核设备驱动程序模型,在没有供应商提供的开源驱动程序的情况下,Rocker 被创建为网络交换机设备的仿真,其功能集接近于现实世界的供应商交换机 ASIC。使用 Rocker 设备,我们可以创建设备驱动程序来开发和测试 switchdev 驱动程序模型,而无需依赖供应商的 SDK。期望一旦 switchdev 达到一定的成熟度,供应商或社区提供的用于现实世界 ASIC 的设备驱动程序将会出现,并且对 Rocker 的需求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也就是说是一个演示性质的实现,为大家开发支持switchdev的设备驱动提供参考。

从第一张图,我们可以看到能够通过switchdev框架下发的硬件的转发面信息可能有下面一些:

fdb_notify做两个事情,1)调用br_switchdev_fdb_notify 进switchdev框架,offload fdb表项到硬件;2)通过netilink 发布fdb表项变化事件(RTNLGRP_NEIGH),用户态内核态都可以监听以获取fdb数据变化。

br_switchdev_fdb_notify函数通过内核通知链,发出 fdb 添加到设备(SWITCHDEV_FDB_ADD_TO_DEVICE)、从设备删除(SWITCHDEV_FDB_DEL_TO_DEVICE)通知,如果设备支持switchdev框架,设备驱动中会注册并相应这两个通知的内核通知链,假如还是rocker dirver。

Rocker 在 rocker_switchdev_event 中处理这两个通知,通过queue_work 最终调用 rocker_switchdev_event_work 函数处理这两个通知,调用rocker的wops-port_obj_fdb_add 添加fdb,挂载的是ofdpa_port_obj_fdb_add 函数,一直往下看,在ofdpa_flow_tbl_bridge 函数中将fdb数据封装成ofdpa_flow_tbl_entry,统一成了流表数据,其实rocker中,无论是fdb 还是 fib,或者是tc下发的转发规则包括ovs流表,最终都转化为ofdpa_flow_tbl_entry 。

最后的流程如下,ofdpa_cmd_flow_tbl_add 将ofdpa_flow_tbl_entry 再加工成 struct rocker_desc_info *desc_info,是qemu virio driver识别的数据了,再执行rocker_desc_head_set(rocker, rocker-cmd_ring, desc_info); 放置到驱动的ring中等待取走。

ops 挂的 ofdpa_fib4_add 函数。

最终调用ofdpa_flow_tbl_add,这个函数中调用rocker_cmd_exec函数先将ofdpa_flow_tbl_entry 转化为rocker_desc_info( ofdpa_cmd_flow_tbl_add 函数完成),再将rocker_desc_info set到驱动的 dma ring中等待硬件读取,流程结束。

也是通过内核通知链完成的,同上,入口 switchdev_port_obj_add,调用的地方不多,可以自己看。

linux的源代码

里有linux的内核源代码,人家编译内核都要去那里下载最新的内核代码。至于Linux下其他软件的源代码,你可以去相关的地址下载。最好使用google.com,英文的,不要用中文的百度或谷歌。还有很多人写了关于阅读linux源代码的书,比如赵炯写的一本分析早期内核1.01的。

ps文件是postscript语言格式的文件,在Linux下,可以用ps2pdf转换成pdf文件,也可以用GhostView、GSview或者RoPS直接打开。

学习linux有很多种方法,我以前看过一遍文章,不过上面的书我都没读过,你自己看吧。

哦,赵炯博士的主页:

他那本完全注释linux源代码:

呵呵,我不知道你下载的是什么,我上面这个地址可是pdf文件,你看后缀就知道了。

linux源代码

直接打出来?????

您真有创意……

现在稳定版的Linux内核源码在600万行左右

即便是最初的那个可以稳定运行的v0.11版Linux内核的代码也有2万多行

还不要网址,还直接打出来……

你当Linux操作系统是你平时练手的小程序呢……

想学习源码建议不要直接看最新版的代码,

600万行的代码量相信你不会愿意一行一行的去看……那样能看到你八十岁生日去……

但有挑选的看的话对新手来说不现实,既不知道怎么挑,挑出来也未必能看懂

建议去看Linux

v0.11版的源代码或者Minix的源代码

(Linux和Minix内核结构有所不同,如果是为了学习操作系统对硬件的操作原理,可以学Minix,因为这个系统写出来就是为了给学生们上课学习用的。而如果是为了学习Linux内核原理,那还是看Linux早期版本的源码吧,毕竟和Minix在构造上还是有区别的)

推荐去OldLinux网站看v0.11的源代码

还有一本书:同济大学的赵炯博士写的《Linux内核完全注释》

网上有电子版,也能买大出版的书籍。这本书就是对Linux

v0.11内核代码的完全注释和解析,对于学习Linux内核非常有帮助

linux内核源码详解

Linuxlinux早期的源码的内核源代码可以从很多途径得到。一般来讲linux早期的源码,在安装的linux系统下linux早期的源码,/usr/src/linux目录下的东西就是内核源代码。

对于源代码的阅读linux早期的源码,要想比较顺利,事先最好对源代码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linux早期的源码了解。对于linux内核源代码来讲,我认为,基本要求是:1、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2、对C语言比较熟悉,最好要有汇编语言的知识和GNU C对标准C的扩展的知识的了解。

另外在阅读之前,还应该知道Linux内核源代码的整体分布情况。我们知道现代的操作系统一般由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网络等组成。看一下Linux内核源代码就可看出,各个目录大致对应了这些方面。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组成如下(假设相对于linux目录):

arch 这个子目录包含了此核心源代码所支持的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如对于X86平台就是i386。

include 这个目录包括了核心的大多数include文件。另外对于每种支持的体系结构分别有一个子目录。

init 此目录包含核心启动代码。

mm 此目录包含了所有的内存管理代码。与具体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存管理代码位于arch/-/mm目录下,如对应于X86的就是arch/i386/mm/fault.c 。

drivers 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驱动都位于此目录中。它又进一步划分成几类设备驱动,每一种也有对应的子目录,如声卡的驱动对应于drivers/sound。

ipc 此目录包含了核心的进程间通讯代码。

modules 此目录包含已建好可动态加载的模块。

fs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代码。不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子目录对应,如ext2文件系统对应的就是ext2子目录。

kernel 主要核心代码。同时与处理器结构相关代码都放在arch/-/kernel目录下。

net 核心的网络部分代码。里面的每个子目录对应于网络的一个方面。

lib 此目录包含了核心的库代码。与处理器结构相关库代码被放在arch/-/lib/目录下。

scripts 此目录包含用于配置核心的脚本文件。

Documentation 此目录是一些文档,起参考作用。

  linux早期的源码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