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上山下山有机会你来体验一下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上山下山怎么玩的)

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经历,说说感受吧?

1975年6月我高中毕业时,上山下乡已经成了我们一代人的必由之路。当时的政策是兄弟姊妹中可以有一个招工,其余下乡,下乡满两年可以招工。下乡时随父母单位安排插队,父母没有工作单位的就随街道;凡农村有直系亲属的,动员他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原籍在农村而有其他亲属,愿意回去安家落户给予支持。还有一部分虽然也是务农,过的却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准军事化生活。上山下乡的知青当中,大部分是到农村插队落户的。1975年成为全国知青上山下乡最多的一年,我是本市第三批,有800多人。

我下乡的村子已经有了两批知青17人,9月25日我们又来了5人,因为国家给每个知青500元安家费,所以村里盖起了集体宿舍,有了知青点。没有床,就垒起两排砖头,支起床板,每人发了一个木头箱子,盛衣物。吃饭问题,下乡第一年还是国家供给,集体每月到公社粮所去领取粮油,第二年就与社员一样,按工分分配了,细粮不足3个月吃的。一个锅里吃饭。也不好分开,先来的人已经把队里分的麦子吃完了,可是我们5个人的面粉,还不够所有人吃3天的,其余都是粗粮了。

对于刚跨出校门的城里青年来说,农业劳动是第一道难关,第一天抓地,镢头不听使唤,落地震得手疼,不到半天就磨起了血泡。锄地累得抬不起胳膊,端不动饭碗;耩麦子跑的喘不过气来,两腿站不住;割麦子累得直不起腰来,浑身像散了架;推小车东倒西歪,难以驾驭。没下乡时,想象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颇有浪漫色彩,悠然自得,很是惬意。开始几天,田头休息时,我还掏出口琴,吹上几段,村里人也觉得新鲜,但难以理喻;没有多久,我就感受到自己“小资情调”的荒唐可笑,无论思想还是 情感 ,与他们都是格格不入的。

我下乡期间正是“农业学大寨”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从建设大寨县到普及大寨县,“学大寨”运动进入“新阶段”。“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冬闲时节,公社召开誓师大会,一场号称大打农田基本建设人民战争的“大会战”拉开了帷幕。全公社十几个大队千余人,先是在村西马鞍山脚下摆下“战场”,月余转战东临王家庄。工地上,红旗招展,大喇叭里战歌声声,口号阵阵。没有任何机械,全靠人海战术,用镐头刨,用锨铲,用小车推。各大队展开竞赛,每天上报“战况”,隔三差五传出“捷报”。为了争先恐后,今天你大队7点到工地,我就6点到,他会提前到5点。一天凌晨,我们被紧急集合的哨声惊醒,无可奈何地从被窝里爬起来,跑步赶往工地,就是这样,还是落后了别人一步。然而,因天太黑,三步之外看不清脸面,十步之外看不清人影,根本没法干活,弄不好还会伤人出事故,只能等待天明。天寒地冻,冷风嗖嗖,饥寒交迫,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只好将地里的玉米秸点燃以取暖。人们满腹牢骚,怨声不绝。

下乡已经4个月,正准备回家过年呢,却接到通知,上级有关部门号召“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一道过革命化的春节”。可是,怎么才算“革命化”呢?最响亮的口号是:“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包子再下手”。就是要坚持出工,不休息、不放假!尽管知青们心里很烦,既然是“革命”的名义,谁也无可奈何。

其实,生活关、劳动关是可以在时间的磨砺中逐渐闯过去的,回头看时,已觉得并没有什么酸楚的味道了,生理的需求总是那么容易满足,或者说生活的艰辛总是可以适应的,苦难压不垮我们。然而,精神匮乏、前途迷茫、理想破灭,却是年青的心灵难以承受的。没有任何 体育 、 娱乐 活动,村里甚至没有电,知青点的夜晚是单调乏味的,时间长了,生活单调、无所事事、希望渺茫的情绪蚕食着知青,理想渐渐褪色。有的想干一番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业”,有的想写一部自传体小说成为作家,有的想当教师,还有的想入党提干,更多的人想早日招工进城,残酷的现实使人失去热情,哀怨惆怅,心灰意冷。

为了能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也曾踌躇满志,高中时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和针灸,还在一家村卫生所实习过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怀揣理想而来。没想到,下乡后,村里根本不用,一是因为这都是令人羡慕的职业,有头面有身份有关系的人才有机会;二是因为知青早晚都会回城,培养出来岂不是白费工。现实使我明白了,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更不可能改变 社会 现实,下乡前的那些“改造世界”的想法,其实都只是虚幻、不切实际的空想。在现实面前,这些虚幻的“理想”很快就破灭了,我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然而,前途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呢?下乡那天,我没有丝毫的忧伤和不快,甚至有战士出征的壮志豪情。此时,我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消退,生活的艰辛和肉体的痛苦都还可以忍受,没有悲观,更没有消沉。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我手中还有一支笔,我要用它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自小喜爱作文,把写作文当作表达、展示自己的机会,甚至当作一种精神快乐。高中时开始写一些没韵没辙的自由体诗,信马由缰,由心而发。没有人可以剥夺写作的权利,虽然没有清晰的“作家梦”,但我树立起一种信念:不靠天,不靠地,一切靠自己,我可以用一支笔书写不同的人生。

我与带队干部住一个房间,他每天早睡早起,我等他睡下,就开始伏案读诗写诗,一直到深夜。马灯,我们称之为“罩子灯”,底座形同高脚杯,杯座上是一个盛煤油的圆形玻璃器皿,上口是一个莲花状的灯头,灯头周围伸张着花瓣似的爪,灯头上镶嵌着一个带口的“蛤蟆头”,灯头的一边是一个控制灯芯长短的旋钮,灯头的上面套着一个玻璃灯罩。当时在农村也算奢侈品,比村民家用墨水瓶自制的灯盏好多了,又明亮,又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不过唯一的麻烦就是它的玻璃罩子容易被熏黑,所以要经常进行擦洗,套在嘴上哈几口气,就可以擦拭干净。一盏灯能盛下三两半煤油,每夜直到煤油灯里没了油,我才入睡;第二天早上起来洗脸,鼻子里都是黑灰。那时煤油三毛六分钱一斤,我出一天工还挣不上一斤油钱,每隔两三天我就要去村里的供销社代销点买一次煤油。买回来还要藏好,不然就会被其他知青搜到,晚上发现没有煤油时,谁都不愿意摸黑去买。

我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在我投稿四五次后,报社来信了解情况,实际就是政审,那时发表作品也要政审合格,个人、亲属都没有政治问题才行。我从他人口中得知报社来信,找到大队会计打听,才知道报社又来信催问,第一封信已经是一个月以前的事了。我有点着急,问为什么不回复?原来是大队书记认为没安排我当拖拉机手、赤脚医生,我故意作对,想锉锉我的锐气,就对大队会计说先放放吧。报社的第二封信说,如果我没有什么问题,就发表我的作品了,务必在4月底前答复,这才答应回复。会计把写好的回信给我看,我真是又喜又忧,五味杂陈。

1976年5月2日,《淄博日报》发表了我的第一首诗作《勇往直前》,是为纪念毛主席《青年运动的方向》发表37周年而作。一首诗,就真的开始改变我的命运。8月初,我被借调到淄博市革委出版办公室工农兵诗歌编辑小组。期间,我到驻军组稿时,得到可以参军当新闻兵的承诺。回来后,公社书记有意调我当秘书。没等来参军的消息,2个月后的11月15日,接到参加区里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的通知;又过了一个月,我正式到出版办公室工作了。离开村子的前一天夜里,我痴痴地看着那盏油灯,觉得它是那么美,火焰是那么明亮,那么温暖,它陪伴着我、照耀着我度过一段艰苦而又困难的岁月,指引着我、鼓舞着我走出困惑和灰暗,走向光明和未来。

本人七十年代的河南省南阳地区南阳市人,高中毕业随即下乡到了南阳县一知青点,一颗红心,虚心向贫农代表和老知青学习,为以后入伍从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真的感谢.这些经历.成了我美好的回忆。想念知青战友们!

杂文

六九级一批,七零级一批,怀梦之心,在苏修帝国主义在我国边境上陈兵百万的时候,我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战咯部术,把有生力量屯兵于山里,三线建设要抓紧,十六岁稚气的我们,学兵连,好男儿志在四方,进了叠连起浮的大山,八百公里外安康,山路奇曲,羊肠小道上爬了六十多里山路,下凡了一批假和尚,安营半山涧,毛毡房,棍棍床,三十多斤顶量,百分之六十杂粮,吃的高梁米红苕干,喝的是苞米粥,厩的烂菜汤,霉干菜,牛皮菜,等,劈山,开石,挖洞洞《火车洞》打风枪涨子面,炮声轰炸把活干,三班倒,固拱圈打边墙,人推碴斗车忙又忙,扛水泥打桥墩,事事都要人操心,腰脊劳损打一针,小伤大伤不算啥,死里逃生也不怕,干死了,累死了,也不能让帝,修,反,吓死了,年复一年又一年,正正干了整三年,每月领十三元工资,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上山下乡经力!苦吗,苦,累吗,累,我们倒底为了啥!为了国家,十九岁又去当了四年兵,对 社会 的奉献,无权后悔!钟,

那时工厂少。城市青年安排困难下乡去。现城市工业服务业多了。农民工上自愿上城里去。国际市场。资本主义赚不到 社会 主义少工业化的钱犯了愁。纠集一起找麻烦。忘想叫 社会 主义国家让他们一个缝。

第一次爬山是种什么体验?

上山的时候是心情澎湃,一览众山小,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累,一直向上冲。下山的时候腿软,心颤,没力气,不想再来了。总之内心反差极大,不过收获也是很大的

在登山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下山不累上山累.你能用所学的功的知识来解释吗?

因为上山的重力重心是向下,而自身的作用力是向上,两力方向相反,成平衡状,除了费点力气外,危险性较小;下山就不同了,重力重心是向下,自身作用力也是向下,这样平衡就不好掌握了,弄不好前冲力过大,会发生危险。并且下山时速度如果太快,腿脚会发酸并且发抖。

万安山一行

那天具体是星期几也记不得了,就知道下午没课,在寝室呆着也是无趣,正好刚吃过午饭朋友就打电话说要出去跑跑。

他是我刚来学校不久就认识的球友,我们都喜欢打乒乓球,他还加了社团,我们经常一起切磋球技,刚认识他时看他打球姿势很古怪,让人印象深刻,不过球技可以说是弹无虚发,比我厉害很多。乒乓球真是个好东西,让我交到了许多知心小伙伴。我们玩的时间长了就熟了,所以不再局限于打球上的交往了。我们都很喜欢跑步,锻炼身体,偶像都是李小龙。只能说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相处,我也算是有幸能在这上万人的学校里遇见一个玩得来的朋友吧!

我们之前一起出去散步散心,经常聊到有机会要一起出去游玩一番。这天总算是来了,哈哈,挂了电话,我马上就开始准备出门要带的东西,拿了一堆,然后又思前想后,不是感觉碍事,就是感觉用不上,于是又都放下了。只带了手机,电宝还有数据线。下楼他正在车旁等我,我骑着上学期期末买的那辆单车,他扫了辆小蓝车,朝着很久以前就打算去的万安山出发了。

地图上显示的是二十多公里,想着也不远,一个多小时差不多就能到,我们就不紧不慢的骑着,出了市区,出来郊区,进了附近的村子里,没了高楼,起伏的山丘慢慢显现出来。然后我发现我们忘记考虑最影响车速的问题了,靠近山区,路也开始出现坡度,骑起来越来越费劲,我骑的公路车,可以变速,还好些,他骑的共享单车,十分沉重,还不能变速,对于上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也走了很远一段路了,他骑车一定比我更累,于是我们就换了车。来到一段上坡路,终于知道骑小蓝的滋味儿了。面对有些坡度的路根本蹬不动。我有些后悔,但怎能那样没礼貌的再换过来呢。只有咬牙继续骑,很是费劲!上了段坡有进了村,左拐右拐,出了村,有来到一段上坡路,不知不觉,骑了快两个小时了,可距目的地还有好几公里,而且都是这难走的山坡路,看来又疏忽大意了。单车一次只能免费骑行两个小时,超时就要额外收费,于是骑到了半路,还锁了次车,再重新扫车继续赶路。但我们已经骑出了服务区,继续使用车辆还会额外收费……出门之前没计划好,有些伤脑筋。可来都来了,也绝不能因为这一点小事就乱了阵脚。我们继续走。上了好久的坡,终于到了一段下坡路,看着还是很刺激的那种。坡度比较大但有和急转弯,猛蹬了几下,一路冲了下去,很快,很刺激。短暂的快感之后,又是一段看着欲哭无泪的上坡路,难受,短短的几公里,竟有如此大的波折。我俩骑会儿,推会儿,又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听导航说,到达目的地附近。但查看四周却是一片荒芜,旁边甚至还有一片建筑垃圾,怎么看也不像是旅游景点。我们就顺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终于见了有几辆车停在前边,再往前走又看见了大门。看来就是到了,往右拐了个弯有个停车场,我们把两辆车和一棵树锁在了一起。走了好长一段路,现在只想赶快找个地方方便一下。正好不远处有个公厕,一路小跑过去才发现早已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即使这样,厕所还上了把锁……顾不得那么多了,就现在厕所后面对着陡峭的山坡一泻千里。从这个厕所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不常有人来,竟还是个名胜景点……曾经也去了趟白马寺,也许是我太过年少无知,发现不了其中的美,但真感觉不到这些所谓的国家级景区,哪里显得出它国家级的气质了。总之,很多听起来很上档次的地方往往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就像这里。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到了,还是进去转转吧,也许里面别有洞天呢。停车的地方看不到大门,看来还有一段距离,于是我们就干脆直接从旁边的荒山爬过去,看着这座荒山也不算高,我们就趟着杂草往上走,虽说脚下的路十分难走,确切的说根本就没有路,全是杂草石堆,但相比平整的坡道和整齐的石阶,我更喜欢另辟新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哈哈……有的地方坡缓些,我们就一个猛蹿,爬了好远,有的地方坡陡些,我们就抓着草根树藤,一点一点往上爬。周围都是各颜各色的植物,有些小树苗,看上去是人工种植的,不过这地皮上大大小小的全是石头,能在这儿活下去也真不容易啊!继续往上爬,本以为登顶了,谁知只是到了半坡上的一个平台上,回头望去,已经爬了这么高了,放眼远眺,地绿天蓝,空旷无际,心里有种莫名的舒服。但这只是半山腰,怎能贪恋半途的风景呢,还要往上爬,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嘛。终于爬上了山顶,视野更加开阔了,山下曲折盘旋的水泥路尽收眼底,远处一片片的房屋高低错落,更远处便是那模糊不清的城市建筑。真是站在不同的高度看这个世界,会领略到不同的风光。说不清这算不算漂亮,但看着眼前的一切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登上山顶依然遍地石块,山的一侧就是被开发后的断壁残垣,悬崖峭壁,也没有围栏,太高,不敢站着,我俩坐在上面欣赏着脚下的景色,感受着头顶的阳光。感觉良好,不过发现对面那座山比这座山高,那么站在上面的感觉肯定更美妙,我们就决定爬上去。我们顺着山坡往更高的地方爬,首先要从这座山下来,为了能更快的下去,我们沿着峭壁走。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很不理解这句话,感觉下山就跟下坡一样,蹭蹭的就下去了,下了一会儿才发现还真不容易,感觉就跟踩着刹车骑车一样,发很大的力走很短的路。而且脚下还老打滑,终于坡度相对缓些了,想小跑过去,刚起步,被杂草绊住了,一个趔趄就扒到了石头上,旁边一米之隔便是悬崖,吓的我出一身冷汗!差点就祭了这座山了……站起来只觉得大拇指巨疼,才发现指甲盖绊掉了一大块,血蹭蹭的往外冒,不过还好只是受了点伤,人没掉下去。突然明白了“下山难”的另一层含义,“难”应该就是让慢的意思,下山快的话容易碰见阎王。可算是长记性了。穿越乱石与杂草纵横的山坡,看到了曾经开采留下来的小山路,我们就沿着走,果然顺利多了,很像在这里开辟一条自己走出来的路,看来没我所想象的那么容易,想必这条路也是刚来这儿开采的人历尽千难万险才走出来的。来到了那座更高些的山的脚下。这里的植被分布的更加整齐规范,一条宽敞的石阶路直通山顶,显然是座专业的景区山。有了刚才的教训我不敢再乱跑了,只有顺着石阶往上爬,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石阶,心中有些愤恨,一定要干掉它!石阶很高,且不规整,但不影响我的大跃步,我一步两阶往上跨,想着要一口气登上顶。朋友无论上山下山,一直跑在我前面,动作利索,身轻如燕,见我大步往上跨,他就更快了。本想着一口气能爬到顶,结果跑了不远就上气不接下气了,终于深刻的体会到克服重力做功的感觉了。但他还是在我前面,很是佩服他的耐力,可记得之前一起跑步我要略胜一筹的啊,后来才明白,他家就在山区,爬山不就跟我平时走路样吗?从小就和大山打交道,不得不说还是很优秀的。花了不少气力,终于登顶了。山顶有一片水池,里面长满了睡莲,水池一角有股涓涓细流顺着附着山体缓缓而下。池子一周种了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上面还长满了红色的果子,我俩用手机识别了好久还是不知道它叫什么,但上面的果子红艳艳的很是诱人,就摘下来一颗尝了尝,入口微甜,刚想说还不错,可随之而来的就是苦不堪言!这果子真奇怪,忽然间明白了什么,这里是景区,人流量肯定不少,但果子却还一个个鲜艳照人的挂着,肯定不能吃啦,不然哪里还能让我们捡到便宜呢。回学校后发现舌头烂了,看来不仅是不能吃,还有毒!这一路可谓是历尽磨难啊!穿过有果子的树,便是这座山的最顶处,这里还建个座凉亭,下面是石桌和石凳,旁边就是峭壁,不过建了围栏,安全感大增!爬了这么久膀胱不知不觉又大了起来,准备在这万安山之巅飞流直下。遗憾的是周围竟还建了好几个监控,只好找个小角落解决掉……此时已经4点多了但夕阳依旧无痕。天空挂着白亮白亮的太阳。山顶的风大了不少,凉快许多,很舒服。走近围栏放眼远眺,发现刚才爬的那座山好矮好小,整个山体尽收眼底,再往下看,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有种俯瞰众生,万人之上的感觉。怪不得古代天子都会坐在高堂之上。透过缕缕青烟远处的山头若隐若现,看着比这座山还要高。原来,山的那边不是海,是更高的山!我们享受过片刻的惬意后拍照留念证明我们来过此地。

时间不早了,记得晚上还有课,一定要提前回去,我们下了山从正门出去,看到路旁的牌子上这些什么滑翔训练营,无意间的回头看到了一只很大的滑翔伞从远处的山头缓缓飘落,看到这心里不由得为之一振,从小就有着自由飞翔的梦。虽说从未体验过,也许会害怕,但那一定是很值得害怕,很值得体验的东西。将来有机会一定要体验一下飞翔的感觉。回到车旁它们还是安静的相靠在树上,也许是在休息吧。不过休息够了,该上路了,解锁调头,一路下冲,下坡路很长,很平坦,就当是上天对我来时一路艰辛的馈赠吧,我要好好享受这难得的速度与激情!说不上闪电带火花,但那种骑着单车还能快到起飞的感觉是求之不得的。回去的路和来时的路是一样一样的,但上坡变下坡,返航硬是比来时快了一个小时。回到学校已经六点多了,正好吃完晚饭上课。

一下午的旅行总的来说还是十分充实的:去时艰难困苦,玩时惊险刺激,来时春风得意。

            2020年4月14日(事于大二第一学期)

  上山下山有机会你来体验一下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