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
护士计算所有公式
1. 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
2~12岁: 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前3个月等于后9个月),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X7+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前3个月与后9个月都增长6cm,故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以后超过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
5.牙齿:12个月后尚未出牙视为异常,2.5岁出齐。两岁内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恒牙6岁萌出称六龄齿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后囟生后6-8周闭合;骨缝生后3-4个月闭合
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 按容积1:4。一平勺配方奶粉4.4克加温开水30ml,或8.8克加60ml(重量比为1:7)
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为100kcal/kg,每日需水150ml/kg。一般市售婴儿配方奶粉1g供能5kcal,则婴儿每日需配方奶粉20g/kg;100ml含8%糖的全牛奶供能约100kcal,故婴儿需8%糖牛奶100ml/kg。如一名3月大婴儿,6kg,每日需8%糖牛奶600ml,每日需水900ml,除去全牛奶外,还需分次供水300ml。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0.1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X0.02+1.05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
9.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X2+80mmhg(年龄X0.27+10.67kpa)收缩压高于此20mmHg为高血压。
舒张压=收缩压X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烧伤面积的计算: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 烧伤面积(%)X1.5(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
(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2)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3)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 小儿头部面积为9十(12一年龄): 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6一(12一年龄)
11.计算基础代谢:BMR=脉率+脉压—111
12.吸氧浓度(%)=21+4X 氧流量(L/min)
13.测量5个或5个以上的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例如:某老人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平均p—p间隔为15个小格,其心率为?
即60除以(15X0.04)=100
14.流速和输液所用时间的计算:
滴数(ml)= [液体总量(ml)X滴系数(/ml)]/输液所用时间
输液所用时间(min)=[液体总量*滴系数]/滴数 注:滴系数可有多种,最常见的是15滴/min
15.老人远动后最宜心率=170 — 年龄
16.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阴历日期加15天)
17.贫血指标:新生儿Hb145g/L,1-4个月90;4-6个月100,6-6岁110,6岁到14岁120g/L;成年男性120,成年女性110,孕妇100g/L为贫血。Hb由正常下限~90为轻度,~60为中度,~30为重度,30为极重度。新生儿Hb为144~120为轻度,~90为中度,~60为重度,60为极重度。
18.儿科补液:
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循环障碍者。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约为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计损失量补足。
静脉输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呕吐严重或腹胀患儿。
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计损失量、继续补液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为150-180ml/kg。溶液种类: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用1/3张含钠液。输液速度:中度脱水有循环障碍的,先快速扩容,20ml/kg等张含钠液,30-60分钟快速输入;累计损失量(扣除扩容量)在8-12小时内补完,每小时约8-10ml/kg。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宜慢,于12-16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见尿补钾:每日3-4mmol/kg,缺钾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氯化钾静滴浓度不得超过0.3%(40mmol/L)。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少于8小时。
第二天补液: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改为口服补液盐。生理需要量每日60-80ml/kg,用1/3-1/5张含钠液。继续损失量按“丢多少补多少,随丢随补”,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19.脱水程度:轻度脱水:丢失水分为体重的3%-5%(30-50ml/kg);中度脱水:丢失体重5%-10%(50-100ml/kg);中度脱水达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20.补钠量:需补充的钠量=[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如:女性病人,60kg,血钠130mml/L。补钠量=(142-130)×60×0.5=360mmol/L;以17mmolNa相当于1g钠盐计算,补充氯化钠21g,当天先补一半,即10.5g,加每天正常需要量4.5g,共计15g。输注5%葡萄糖盐水1500ml即可,此外还需补充日需水量2000ml。其余一半第二天补充。
21.血浆渗透压(mOsm/L)=2(Na+K)+葡萄糖+尿素氮(单位均为mmol/L),血浆渗透压正常为280-310mOsm/L,低于280为低渗,高于310为高渗。
体重30斤的孩子用输液药量的计算公式
病情分析:
求体重30斤的孩子用输液药量的计算公式
指导意见:
方法1.30x药物用量/kg/d,方法2.30/60x药物用量(成人)/d,方法3,药物说明上有,几岁每天用量。
小儿输液用量公式?
在临床用药中,婴幼儿用药量大大小于成年人,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在为婴幼儿配药时,必须做到计算准确,精确地抽吸药液,才能按医嘱有效地为患儿给药,以避免导致不良后果。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护理中,总结一种简单快速的计算方法,各种注射剂的小儿用量可准确地计算出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感到受益匪浅。
1 所需液量的计算公式实际需取用的药液量(ml)=需要药量(g或mg)÷该针剂的单位总量(g或mg)×该针剂的毫升数。
2 临床资料例1,某患儿需肌注安定3 mg,现有一支10 mg的安定2 ml,问应抽取多少毫升安定为患儿肌注?可按公式代入:3÷10×2=0.6(ml),应抽取安定0.6 ml为患儿肌注。另外,有些药物用量极少,且不良反应大,更加需要我们护士严格地进行操作,有时需用1 ml、5 ml的针管来抽取药物,而1 ml针管的针头太短太细,往输液瓶内注入药液时,常常会发生针头弯曲现象,或者出现因针头短小未能刺破瓶塞薄膜或刺破口很小,导致药液大部分滞留于瓶塞薄膜处,不能充分溶解于溶液中,短时间内会给患儿输入较高浓度的药液,会导致不良后果。若我们先将药物稀释后再注入输液瓶中,输入药液量会更加精确,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例2,为某患儿静滴5%葡萄糖液100 ml,内加氨茶碱0.1 g,现有5%萄萄糖液一瓶(100 ml),一支0.25 g的氨茶碱2 ml。我们可以这样稀释:用10 ml针管抽取5%葡萄糖液8 ml,将氨茶碱全部抽取于针管内,充分摇匀;按上述公式代入:0.1÷0.25×10=4(ml)。将4 ml的氨茶碱稀释液注入5%葡萄糖液内。这比用1 ml针管取用氨茶碱0.8 ml加入会更加准确,还可以避免因1 ml针管的针头短小而弯曲,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 体会此公式简单,计算起来快速、准确,尤其在应用急救药品时,此公式用起来更加方便,得心应手,不易出现差错。不论针剂为水剂还是粉剂,包装大小,只要知道某药成分在针剂中的总含量,便可准确计算出实际需取用药液量,粉剂可先稀释至一定量的溶液,然后再按公式计算取用。注意:某些药物需要稀释后加入时,我们要注意加入药液后输液量的变化;若输液量多于医嘱范围,护士应在加药前用针管抽取排掉一定的液体量,尤其为心肺疾患小儿输液时要严格注意,以避免不良后果。
小儿药物剂量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
正确答案:B
解析:按体重计算是最基本的计算法,多数药物已给出每公斤体重、每日或每次需要量,按体重计算总量方便易行,故在临床广泛应用
。儿童剂量每日(或每次)=成人剂量/60×儿童估计体重(kg)儿童剂量每日(次)=儿童药量(kg/次或日)×儿童估计体重(kg)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小儿用药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儿科药物计量计算方法
1-一般儿童体重的计算公式(正常儿童):2-12岁儿童 体重=年龄(岁) X 2 + 7(或8)公斤,男童X8, 女童X7. 即正常3岁儿童的体重大约为3X2+7=13公斤;2-所以,该儿童注射头孢拉定的一日剂量为:13X 50mg=650mg 如果分两次注射,每次的剂量为650/2=325mg,3-如果用5毫升的注射用水稀释,那么: 5毫升的中就含有500毫克的头孢拉定,即每毫升含有剂量为: 500/5=100毫克 每次只需要325毫克,需要抽325/100=3.25毫升4- 如果用10毫升的注射用水稀释,那么: 10毫升中就含有500毫克头孢拉定,即每毫升含有剂量为: 500/10=50毫克; 每次只需要325毫克,需要抽325/50=6.5毫升5-一般肌肉注射,不能超过5毫升,一般为2-5毫升,(你试想一下:如果抽注射量超过5毫升,或者达到10毫升,不但会引起臀部肌内肿胀,同时也会加长注射时间,对于儿童来讲,最佳为2毫升左右,成人可以达到5毫升; 所以,一般采用5毫升注射用水稀释,抽3.25毫升注射,这个量与2毫升接近,实际操作中也合适.
小儿用药剂量配伍公式
药物儿科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的治疗量或常用量是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而确定的。儿科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我们给小儿用药时儿科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一定要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儿科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这样才能保证疗效和安全。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都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小儿用药的计算方法很多,包括按体重、年龄和体表面积计算儿科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1)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换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计算用药量:按公斤折算剂量公式: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用药量*体重(千克)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月前体重(千克)=月龄XO.6+37个月~12个月体重(千克)=月龄XO.5十3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年龄X2+7(2)根据成人剂量折算: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小儿年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比例出生~1月1/18~1/141月~6月1/14~1/76月~1岁1/7~1/51岁~2岁1/5~1/42岁~4岁1/4~1/34岁~6岁1/3~2/56岁~9岁2/5~1/29岁~14岁1/2~2/314岁~18岁2/3~3/4(3)简易快速计算法: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月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4)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其计算方法如下: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0.1=体表现积(平方米)。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5)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方法:一般按年龄分成4种。即1岁以下者用成人量的1/4,3~4岁用成人量的1/3,4~7岁用成人量的1/2,7~15岁用成人量的2/3,15岁以上按成人量。
常用药物剂量表
因为药物太多儿科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不可能在这里说明完整,只能给你介绍相关的药物剂量知识-
关于药物剂量:
同一药品用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所谓用量就是“剂量(Dose)”,即用药的分量。剂量太小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起不到治疗作用,这种小剂量就被称为“无效量”;当剂量增加到出现最佳治疗作用时,这个剂量就是“治疗量”,即常用量,也就是通常治病时所需要的分量;在常用量的基础上再加大用量,直至即将出现中毒反应为止,这时的剂量被称为“最大治疗量”或“极量”;如果用药超过极量,就会引起中毒,是为“中毒量”;中毒量继续加大,就会造成死亡,这时的剂量就成儿科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了致死量。
同一药品因所治疾病不同,剂量会有很大差异。比如,大家熟悉的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一般每次0.3~0.6克,一日3次;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以用到每次0.6~1克,一日3~4次;用于预防心肌梗死,每日1次,每次50~100毫克;用于预防脑梗塞时,每次150~300毫克,每日1次。
同一药品,剂型不同,其所用剂量也不相同。如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心痛定),用其普通片一般每次10毫克,每日3次;用其控释片(每片含硝苯地平30毫克),每次1片,每日只需1次。因此,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仔细看清药品的剂型和规格。
药品说明书上载明的剂量一般指成人用药剂量,也就是18~60周岁人群的剂量,而且是平均剂量。用药一定要按规定的剂量或遵医嘱使用,不可随意更改。有的患者买回药品服用一两次后,自认为剂量太小,效果不明显,不经咨询医生,随意加大剂量,一旦发生可怕后果,后悔可就晚了。
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器官功能相对下降,排泄功能减弱,用药量要相对减小,一般为成人剂量的3/4。
如果儿童用药,最好选用儿童专用药品,如果用成人药,其剂量要按体重加以估计。一般依以下公式计算:
儿童体重(Kg)
儿童剂量= -------------------- × 成人剂量
50(成人平均体重)
除了剂量之外,给药间隔也须恰当,才能维持血药浓度于适当水平,这样,既保证疗效又不致造成身体伤害。给药剂量不是某个人随意决定的,而是按照药品的血浆半衰期决定的,因此患者一定要按规定服药,每日两次不能改成3次,每日3次也不能改成两次。
有位高血压病人,医生为其检查后,开了北京降压0号药片,并嘱其隔日服一片即可。可患者回到家里一想,隔日服一片不就等于每日服半片吗?于是便自作主张,改隔日一片为每日半片。10日后,病人感到头晕耳鸣,到医院一检查,血压回升至190/105mmHg。
看起来每日服半片和隔日服一片总量相等,但用药效果大不一样。一次一片,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能达到有效水平,进而正常发挥作用;而每日服半片,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因为达不到有效水平,自然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儿科临床常用药物剂量
甘露醇 3---5ML/KG/次 新生儿3ML/KG/次
SB 5ML/KG 新生儿2---3ML/KG
10%GS-GA 2ML/KG
头孢类抗生素一般用50--100MG/KG 儿科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我们一般用100MG/KG大家可以选用.
非那根 1MG/KG/次
25%硫酸镁 0.3ML/KG /天
安定针 0.3---0.5MG/KG im 0.1---0.3mg/kg iv
阿托品 0.02---0.03mg/kg.次
西地兰 30---40ug/kg(2岁以下儿) 20---30ug/kg(2岁以上儿) 这是指饱和量,具体用法以后再讲.
地塞米松 0.1---0.3mg/kg.日
氨茶碱 2---4mg/kg.次 一般我们用3mg/kg iv bid
胞二磷 足月的可以用0.25/次或0.125/次
10%氯化钾 0.22g/kg
立其丁 0.3---0.5mg/kg (有鼻塞的副作用)
鲁米那纳 镇静用5mg/kg
催眠用6---7mg/kg
癫痫解痉 8---10mg/kg
速尿 1mg/kg.日
东莨菪碱 7---10ug/kg. 日
多巴胺 5---10ug/kg.分
多巴酚丁胺 2.5---10ug/.min
更昔洛韦 5---10mg/kg
654-2 0.1---0.3mg/kg 抗休克 0.5mg/kg
氯霉素 25--50mg/kg
丙戊酸钠 30---40mg/kg
阿其霉素 10mg/kg
西米替丁 20---40mg/kg. ivdrip
胃复安针 0.2---0.3mg/kg.日 im
片 0.1mg/kg tid
马叮啉 0.2---0.3mg/kg tid
西沙比利 0.1---0.2mg/kg bid
丹参 0.1---0.3ml/kg
川芎秦8---10mg/kg
布洛分 5---10mg/kg tid
扑尔敏片 0.35mg/kg/ 天
地高辛 0.05---0.06mg/kg(2岁以下) 0.03---0.05mg/kg(2岁以上)
赖氨匹林 20mg/kg iv
止血敏 0.125---0.25/kg
安络血 1.25---2.5mg/kg tid (5岁) 2.5---5mg/kg tid (5岁)
洛贝林 1---3mg/kg iv或im
回苏灵 0.1---0.2mg/kg im 或加糖稀释后 iv
可拉明 6个月 0.075g/次
1岁 0.125g/次
4---7岁 0.175g/次
7 岁 0.25---0.5g/次
付肾素 0.1ml/kg/次
潘生丁 5mg/kg tid
卡托普利 0.5---5mg/kg.d 分3次
颠茄合剂 0.2ml/kg. 次 tid
新斯的明 0.01---0.02mg/kg.次
白蛋白 1g/kg
新鲜血浆 5---10ml/kg
706代血浆 60---80ml/kg
祝好:)
家庭儿童备用药的剂量与方法是什么?
小儿药物剂量决不是成人剂量的简单减少,小儿的剂量多按体重计算,这样用药剂量比较准确,在不能直接称重时,可根据年龄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体重(千克)=月龄(足月)*0.6+3
7~12个月:体重(千克)=月龄(足月)*0.5+3
1周岁以上:体重(千克)=年龄(周岁)*2+8
在家庭儿童保健药箱药物剂量表上或小儿药物手册上,每种药物都注明每千克体重剂量,把由公式计算出来的体重千克数乘之,即可得出小儿用药剂量,当然还要看清楚是1日量还是1次量,若为1日量,需多次应用。例如,一个6周岁的小儿,按公式计划6*2+8=20(千克),如用痛热清片退热,按内含主药扑热息痛每次每千克体重10毫克,乘以体重20(千克)得200毫克即0.2克。痛热清片每片含扑热息痛为0.5克,则该6岁小儿每次应服2/5片或半片。
给药方法主要包括给药途径、次数和时间。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与数量、体内药物浓度的高低及药物作用的快慢与强弱,有时甚至产生不同的作用。有的药物只能口服不能注射,而有的药物只能注射不能口服,有的药物口服和注射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口服难吸收,仅有导泻作用,而注射给药则产生明显的抗惊厥和降压作用。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直肠给药、舌下给药、吸入法、皮肤和黏膜给药等。口服简便易行,经济而又安全,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病人,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特别家庭用药更应选用口服给药。当然给药途径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及药物的剂型来选用,如患儿呕吐、昏迷或需急救时,就不宜用口服给药法。
给药的次数决定于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消除速度,大多数药物每天服用3~4次。很多药物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健胃药宜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助消化药宜在饭时即食前片刻服用;有的驱虫药宜在清晨空腹时或半空腹时服用;多数药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宜在饭后15~30分钟后服用。家长要严格掌握小儿用药剂量和熟悉小儿用药方法,同时要不时、仔细地观察小儿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病情好转是药物的疗效,病情加重可能是用药失败,应立即送医院治疗;若出现与病情无关的表现,可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