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想要父母健康就点赞是什么心理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孩子的一生都在寻求他人的称赞,是因为被父母打击教育吗?

不要让孩子在没有父母的赞赏声中长大,打击不是教育更不是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最大鼓励是来源于父母的,不管他们今后人生有多成功,受到多少人的追捧和热爱,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影响最大的。

家长在教育的时候都善于批评和严格要求,但是对于表扬和赞赏却吝惜表达,怕说多了孩子会骄傲,更怕孩子因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鼓励的动力远比批评的改进要更能让一个人进步,身为孩子他们最渴望的就是来自于家长的鼓励和赞赏。一生都在求父母点赞的孩子是很辛苦的。

有的家长习惯了批评式的教育方式,甚至明明心里是赞扬的但说出来的话却还是打击式语言,比如说孩子攒了零花钱给父母买了一件衣服,明明心里很高兴,说出来的话却是:“那么贵,下次不要买了”。

又或者这次孩子的考试成绩比上次进步了十名,家长却对孩子说:“你这次考试有进步,但还是年级中游,下次争取考得再好一点。”

听到这样的话,其实孩子心里清楚,父母已经认同了这次的结果和行为,只是别扭得不愿意把表扬的话说出来而已。

这样的结果就是不管孩子长到什么年纪,他们都在试图想要讨好父母,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赞扬,内心那个自卑的小孩永远都无法长大。

家长的不满意其实只是一种表象,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甚至心有期许,但却不愿意表达出来。

孩子被打击着成长并不能让他们变得更加懂事,沉稳,相反还有可能因为想要获得父母的赞扬而故意叛逆或者自暴自弃。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而并非放弃。家长的批评和打击不能让人更有自信,只会让人更加沮丧。

爱并不是为了寻找完美的人,而是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那个并不完美但却对他有美好的期许。

真正的爱是理解欣赏和鼓励,在孩子的心中哪怕全世界都不认可自己,只要父母是鼓励和支持的,他们也能有对抗全世界的勇气。

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毒舌对待,长大了在面对别人的时候也会只期许得到赞赏,禁不起言语的攻击,因为他们心里从一开始就没有足够的自信,不认为自己有闪光点值得别人喜欢。

父母的认可会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完整,能让他们有力量在艰难的世道中砥砺前行,打击不是教育,更不是爱,一生都在求父母点赞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自己觉得本应该得到表扬和善意的事情,却被自己最近亲的人冷言冷语,打击相向,那种感觉对自尊的伤害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愈合。

如果在父母的眼中总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以爱之名进行打击和苛责,这样只会毁掉他们渴望价值的心,在负能量中长大的孩子都有一个跨不过去的心理鸿沟,即使将来人生履历再成功,获得世人无数赞扬声,也无法弥补他们内心那个渴望得到父母肯定的伤口,成就越高心里反而越不踏实,永远被困在一份求而不得的渴望中。

不要让孩子在父母的打击中长大,他们一生都会在失去安全感和自卑中度过,总认为自己不够好,配不上这个世界。

孩子不应该成为某种标准化下的产物,应该让他们活出自我,展现属于自己的个性,去细心观察认真了解,通过赞赏来让孩子更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赞扬来获得自我认同的,如果他们从小就被打击着长大,到了青春期之后自我认同出现问题,就很难建立一个健康的人格。

培养孩子的任何能力,自信心都是基础,动力是关键,在一个人童年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绝大多数问题的本质都是自信心和自尊建立不够完善导致的。

所以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获得了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他就能对身边的人和环境有更多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就会增强,一生才能变得完整健康。

艾瑞克森曾经说过“能力是由爱和激励构成的。”自卑感的起源都是因为身边最亲近的人对自己的嘲笑和打击甚至是漠不关心导致的,而最亲近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

培养孩子自信心最重要的就是来源于父母的鼓励和认可,想要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信和自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下打击式教育,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不好的标签。

发展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标签理论”的概念,意思大概是说每个人的思维和行动下意识地会受到自己身上的标签所影响。成年人尚且没有足够的能力摆脱,何况是三观还未形成的孩子。

负面的打击和批评就会像咒语一样时刻盘旋在孩子的脑海中,只要自己犯了错就会不断重复,

父母平安健康,便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心愿。你说呢?

当然没错,看来你是一个有孝心的人,祝你和你的家人幸福快乐,平平安安

点赞的心理认同

点赞是一种心理认同

“这条信息说得真好,有道理,内容是关于修身养性方面,也有正能量,我点个赞”;“雪域高原、蓝天白云、山峰高耸,这照片令人心旷神怡,大家共享,转发个微信,赞”;“动画有意思,设计的很幽默,很放松,赞”。

看到丰富多彩的微信,尽管嘴上没说,网友脑子里也会出现类似上述的想法,进而免不了产生支持、赞同、偏爱等态度或出现欣赏、放松等主观情绪感受。出于心理上的认同,点个赞就成了人们处理微信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模式。

点赞这种心理认同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态度或认知倾向。不过,点赞与赞同还是不能完全画等号。赞同是对微信内容或微信形式等做出明确的支持态度,赞同作为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所谓的稳定性、指向性、评判性等,需要更多时间、更多分析后的内化,具有本质上的意义。相对赞同,点赞作为一种回应方式,除了与心理认同有关外,是否点赞还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点赞一按即可,不费心思,操作简单,随便就能给个赞;熟悉的人彼此支持一下,借此沟通感情,来个赞;点赞之后可以收获赞,被点赞后表示感谢也给别人来个赞;点赞表明“朕已阅”,等等。微信里,点赞行为模式:

1、常见模式

“这条信息、图片不错,感谢分享,又懒得回复或者想不到回复什么,点个赞。”这是点赞最重要的原因。点赞是一种参与过程,表示认同点赞对象,也认同此社交平台;

2、互动模式

彼此非常熟悉,为了维护这种关系,才会出现互动式点赞行为。内容无所谓,关系很重要;

3、利益模式

投票、广告、朋友圈出现公共账号推出优惠活动、朋友发布一定数量的赞的要求,等等,有一种“被点赞”的感觉;

4、存在感模式

点赞即存在,类似于聊天中的“呵呵、嗯嗯”等,是微信使用的一种态度;

5、偶像模式

你是我的男/女神,所以点个赞表示关注;

6、疯狂模式

不管信息是好是坏,见到信息发布后,总是习惯性地去点赞,“点赞族”便是如此;

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从心理学上来讲,微信现象作为物质源、刺激物,总会引发人们的思索或评判。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在微信上有着不同的反映,最简单的反映之一就包括点赞。

点赞是一种处理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8万多名某网友志愿者,根据自愿者一定数量的点“赞”数据,做了“算”出点赞人性格特征的分析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也可以通过他们对喜欢页面的点“赞”显示出来。计算机只需分析10个“赞”,对某个研究对象性格判断准确度就要高于该研究对象的同事的判断;分析70个“赞”,准确度就高于朋友或室友的判断;分析150个“赞”,准确度便高于父母或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判断;而300个“赞”,分析结果准确度居然高于其伴侣。

比方说,与“父母离异”关系最大的几个“赞”的关键词是:“对不起,我爱你”、“如果我和你在一起,那么我就只想和你在一起,我不要其他任何人”。这表明,这类生活事件会给人们留下永久性的行为痕迹,而且这种痕迹是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被检测到并进行深入研究的。研究人员认为,对父母离异状态的预测具有深刻意义,因为父母离异对人们造成的影响远远超出估计,网络行为能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人类自己的内心情感。

习惯性点赞无助于社交

点赞过程中,用户自认为得到了好的观点、最新消息、美感图片,身心得到满足;而对于信息发布者来说,得到赞是一种关注和认同,有时也似乎是一种心理满足或期待。

点赞背后的发信、收信双方存在着支持、欣赏、赞同等主观感情色彩,正因为如此,微信的点赞设置或功能才得到发挥,形成难以计数的“点赞族”。

如果要表达对微信内容、创作形式的喜欢、偏爱,最好看完了再点赞,因为这是你真实的反映,建议不随意点赞。点赞或许给对方以关注感、赞许感,有拉近感情之可能,然而,这并不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最佳手段。习惯性、随意性点赞,有时会影响人们真正有效的情感交流,没有实质性交流。

微信“朋友圈”的几种心态

英国剑桥大学心理测量学中心专家认为,未来,电脑极有可能会推断人的心理特征并做出相匹配的反应,进而发展成为具有情感智能及社交能力的机器。若干年后,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人机互动场景将变得触手可及,例如,雇主们能根据性格测试找到更合适职位的应聘者;市场推广人员也能借此做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改进;性格分析甚至可帮助人们在网上更有的放矢地寻找约会对象。

其实,通过点赞分析性格不是什么神秘之事,具有不同人文特征的人如性别、教育程度、区域、民族、职业等有着各自的行为特色,不同人文特征的人关注的兴趣点、处事风格、行为习惯各有区别,有人称为“社会刻板心理”现象。

我希望父母健康,平安

1、感谢老天,自此我也知道什么对我最重要,家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2、听过别人的故事 才知道自己的拥有对她们来说多么奢侈 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一直陪着我

3、祈福 深处异地 希望家人可以平安健康 也愿自己可以一切顺利 早日遇见对的 爱我的人

4、没啥特别的心愿 就希望妈妈身体健康 你身体健康 家人身体健康 平安健康就好

5、一生没做什么坏事,余生我会继续行善,笃信正义,我希望能用我做过的所有好事去换诸天神佛垂怜我的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6、祝自己生日快乐 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希望工作和生活都能顺心一点 越来越好

7、我也没有什么理想和愿望,只希望自己顺利考研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8、没有很大的愿望,一个愿望要送给我的小姐姐,还有一个就是希望我的家人平安健康。完美。

9、长大是为了离开家,只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就好。

  想要父母健康就点赞是什么心理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