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循环拉动煤炭经济绿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有哪些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其技术 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要求纵向延长 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 改造和重构涉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 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 因企业是发展的主体,所以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 造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清洁生产途径: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 新改造设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改善运行管理等,以期实现经济效 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目标: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 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和省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 耗竭;通过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存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 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以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企业应从实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主体治理 工程。一是技术改造时,应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为产品、污染物排 放量少的新工艺,以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 低害原料,以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 的先进设备,以代替浪费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陈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 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三废”,生产有市场需求、质量好、能满足环保要 求的产品。二是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和各种可燃气体;生产对 环境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利用的产品。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应坚持“谁 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广开途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工业 “三废”综合利用;本企业有能力综合利用或利用不完全的工业“三废”,应当 提倡给其他企业综合利用或联合经营利用。三是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清 洁生产的费用方案。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近年来,煤炭企业传统的“快速建井(矿)、强力开采、废物排放”的单向直线发展模式,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很有必要,非常迫切。本文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思路
我国资源稀缺,尤其是能源。据统计,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和54%。相对而言,煤炭略多,注定了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只能以煤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单向直线模式。与之相对应的,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则是“快速建矿(井)、强力开采、废物排放”。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虽然给人类提供了所需能源,奠定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也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一、煤炭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浪费
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管理,不重视资源勘探力度的提高,没有建立科学的储量管理体系,导致了煤炭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挑肥拣瘦,采厚弃薄,破坏了煤炭资源的整体可采性。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回收率平均为30%~40%,严重浪费了资源,长此以往,必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二)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主要耗能设备(尤其是燃煤热机)设计效率平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左右,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国外先进水平25%左右;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高1.5倍。所以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极其低下。
(三)环境污染
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源(废弃物)主要有污水和矸石,一为流体一为固体。一般而言,煤矿矸石的排放量占其煤炭产量的10%~15%,污水排放量视其矿井涌水量大小不等。污水排入江河会污染水系,流入田野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地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矸石的污染方式主要是晴天扬尘和雨天淋水(次生污水)。
(四)生态失衡
煤炭企业周边环境的生态失衡主要是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所至。地下强力开采,导致了地表的深度塌陷。过去,煤矿的惟一任务就是采煤,其他都不考虑。所谓塌陷治理,仅指对当地农民住房或其他建筑物破坏的赔偿,或就地加固,或异地新建,谓之“迁赔”。而对塌陷造成的河流干涸、植被枯死、生物链破坏等深层次问题缺乏综合治理,久而久之,造成生态失衡。我国多数煤炭城市因煤而建,先有煤后有城,先建矿后建市,随着资源枯竭,往往是煤尽城衰。这样的悲剧不乏其例。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煤炭企业传统的单向直线发展模式的弊端,特别是逐步暴露出的深层次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甚至专家和政府官员的关注。特别是在2005年3月份召开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更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循环经济模式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和与环境友好相处的方式,在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下,重构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循环经济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再生”近乎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流程,保持经济增长总体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因此,要想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避免煤尽城衰的悲剧发生,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煤炭企业,一提到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就会谈到拉长产业链,诸如搞“煤———电———铝”或者搞“煤———电———建材”等等。似乎煤炭企业自己把开采出的煤变成电、铝、建材就实现了循环经济。固然,拉长产业链与发展循环经济并不相悖,但笔者认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更应该从全社会的角度从根本上考虑,结合企业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制约因素来拓宽思路并解决问题。
(一)加强总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完善监管体系,实现有序开采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能源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对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在近期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争夺大战。拥有资源的地方政府囤积居奇,乱抛绣球,与煤炭生产企业多方接触,讨价还价;众多的煤炭生产企业则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子再说”的侥幸心理,四处出击,没头苍蝇一样东奔西撞。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春秋战国”或“圈地运动”。近年来,确有山东、河南等煤炭企业在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建了新井。据说还有的企业将触角伸到了海外,如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海外的事情暂且不提,但是,像我们这样资源贫乏的大国,一定要吸取过去“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教训,对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从技术上经济上综合论证,强化整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有序开采。即使对于现有生产矿井,也要加强储量监管,千方百计提高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但是,在强大的利益驱使下,单靠煤炭工业协会能担此重任吗?单靠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能管得如此具体吗?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尚且设立有能源委员会这样的专门机构,我国是否也应该恢复或成立相应的机构,统一协调管理煤炭企业呢?
(二)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过去粗放型开采模式下,多数煤矿仅提供单一产品———原煤。无论对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性能的热机,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应改进热机效能,提高热力管网效率;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有条件的,还要逐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提高煤炭加工程度,增加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要求,为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基础条件。
此外,政府一定要打破部门界限,鼓励实行相关产业联营,建立安全稳定的产业链,推进集团化经营。
(三)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
对于煤矿的主要废弃物矸石、污水与瓦斯,应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综合开发,变废为宝,纳入经济循环圈。以鹤煤集团为例,8 对生产矿井,每小时产生3760立方米污水(均来自井下灰岩,原始水质良好),几乎未经处理全部排放,污染环境不说,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我国北方,实在浪费得令人心痛。经论证,启动了一个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处理后的洁净水可供一座年产135兆瓦的热电厂利用。
矿井排放的矸石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洗矸,即洗选厂的废弃物之一,有大约3500~4500大卡的低热值发热量;另一类为岩巷矸石,即在岩巷掘进过程中排出的矸石,不可燃。前者可作为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的原料,后者利用较难,目前主要的利用方向是矸石烧结砖。开发矸石砖在技术层面已没有问题,主要问题是获得政策支持。因为在造价上略高于粘土砖,所以需要政府在税收上给予倾斜。目前,国内部分地市从环保特别是保护耕地考虑,已明令禁止使用粘土砖,这种做法应强行推广。另外,笔者2004年到澳大利亚考察,注意到一种很有意义的做法:2000 年奥运会前,悉尼市政府为了改善环境,打造绿色奥运,将暂时无法处理的垃圾山用类似足球场的草皮包起来,饰以曲径、凉亭、石几,变成了休闲去处。国内煤矸石特别是老矿井目前都有一处甚至多处矸石山,若暂时无法利用,倒可效仿此法,一则可减少扬尘淋水,二则将其保护下来留待后人开发。
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还将排出大量的瓦斯(CH4),尤其高瓦斯矿井。仍以鹤煤集团为例,过去抽放系统每年对空排放瓦斯纯量约4000万立方米。瓦斯的温室效应是 CO2的23 倍,不仅严重破坏大气环境,而且也浪费资源。从2004年开始,鹤煤集团开始研究试验瓦斯发电技术,至今已装备了10套发电机组,特别是低浓度瓦斯爆燃发电难关的攻克,为企业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此外,矿井在开采的同时(而不是开采结束),一定要注意对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国家出台政策,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保护生态平衡,维系绿色家园。
(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煤矿安全
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矿区,构建和谐社会。所以,不能不提及煤矿的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3.2左右,大大高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比如美国为0.04,南非为0.13,印度为0.42等。特别是2004 年10 月份以来,先后发生了郑煤集团大平煤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和阜新矿业集团海州立井三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之后,引发了业内人士对煤矿安全管理体制的深度反思。笔者谨谈一些粗浅看法。
1998年,原煤炭部撤销,94 家统配矿务局全部下放给各地省政府,与此同时,国家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局,并在各产煤省垂直设立了相应的煤矿安监局,在主要产煤地市派出了办事处。由原来的对煤矿安全工作以管理指导为主改为以执法监察为主,据说是模仿了美国的先进模式。然而,这样的体制并没有使煤矿安全形势根本好转,重大恶性事故反而接连不断甚至呈上升趋势,不能不让人深思。这样的体制起码有两个弊端:其一,各级安监局均在原煤炭管理部门的基础上脱胎而成,煤炭部的人进了国家局,煤炭厅的人进了省级局,矿务局的人进了办事处,均与煤炭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能保证独立有效地执法?其二,对大型国有煤矿而言,出资人是政府,而安监局又是政府的职能机构,一家人内部又如何能保证独立有效地执法?所以,笔者认为,针对当前的国情,尤其是国有煤矿企业,在技术、装备、人员素质都相对低下的情况下,煤矿安全仍应以管理指导为主。至于执法,那是司法部门的事。再回到前面的问题上,就煤矿安全而言,是否也有必要恢复或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专业性地统筹管理呢?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节能减排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热烈祝贺省国土资源厅、省矿业协会在灵宝举办“河南省矿业循环经济高层论坛”。通过这次论坛,必将对我省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家知道,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就环境保护、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环境保护加快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方向性、战略性、历史性转变,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根本性调整,是环境保护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目前,全国上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形成,并越来越多地体现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中,成为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一、认清形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进入21世纪前20年,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国务院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5月我省人大在三门峡举办“河南省第二届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张大卫副省长在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在今后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将完善政策机制,有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杠杆,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全省各级政府建设资金,也要向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倾斜,同时,要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信贷。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试行排污交易权制度。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统计制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机制。省委、省政府这样高度重视,促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经济强省,实现中原崛起,作不懈的努力。
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在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给我省第二届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的贺信中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这些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这是对我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鼓励和肯定,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为论坛发的贺词中说:“河南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已进入由点到面的实施阶段,效果显著,这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打造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已逐步贯穿到我省经济发展全过程,特别是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省第二届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三门峡宣言》提出,充分认识我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机遇和挑战、加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尽快研究制定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促进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等。宣言已在全省产生重大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涌现出不少好的示范典型。三门峡市围绕能源、铝工业、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及深加工,煤化工、林果生产加工等五大基地建设,打造了煤——电——铝一体化、采矿——冶炼——精深加工——废弃矿石利用、煤——气——化工系列产品、果品基地—浓缩果汁——果汁饮料——果酱——果胶——果渣饲料综合利用和木浆纸——板纸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九大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义马市围绕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很有起色,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又促进节能减排,工业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已被国家评为“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列入全国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城市。鹤壁市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将煤炭伴生的煤矸石、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构建了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煤层气——电力、煤炭——煤化工三大产业链。昔日瓦斯、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对大气、水造成严重污染,如今已大部分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节能减排。据有关资料鹤煤集团曾算过一笔账,该集团循环经济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力拉动矿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预计年经营收入可达114.04亿元,实现利润26.11亿元,集团董事长李永新满怀信心地说:“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让我们更富足,也会让我们头顶的天空更蓝,我们身边的淇河水更清。”鹤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成绩是显著的,国土资源的平煤、焦煤、永煤、义煤集团,铝业、钼业集团以及多金属矿产、尾矿、废弃物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等,都不同程度取得成效,矿业循环经济成功或基本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最近,省中小企业服务局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将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造纸、皮革、农产品加工,废旧物资回收等九大行业的300家企业10个工业园区和10个产业集群中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着力培育九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到2010年河南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将努力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并创造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100个节能示范企业、100个减排示范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建设改造20个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打造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十分令人振奋的。
(二)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近年来,国家和省政府作出节能减排一系列工作部署,制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大力气用真功夫,把“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落到实处,省政府已明确了我省2010年节能减排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30%,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比‘十一五’末下降15.6%,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下降17.4%,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
节能减排工作是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如果没有强制性节能减排指标,许多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减少污染和能耗,我省从2005年开始就抓得很紧,每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国务院办公厅曾下文件予以肯定。全省已关闭取缔了541家(条)重污染企业(生产线),1207家企业限期治理或停产治理,其中,淘汰关闭水泥机立窑生产线338条,生产能力2983万吨。2007年省委、省政府又确定对355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实施停产治理或限期治理,并依法关停42台(合1435兆瓦)耗能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要求33家(合10630兆瓦)电厂机组年底前完成脱硫治理任务,同时关闭、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所有水泥机械立窑、倒烟窑的耐火材料企业。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如我省在全部淘汰、关闭落后的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同时,将大力支持5000吨/日以上技术含量高、节能效果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辉县市2006年在淘汰关闭到位的28家47条,年产近500万吨立窑水泥厂生产线、削减粉尘排放约 4万吨的同时,市政府环保部门帮助4家关闭的水泥厂联合起来,新上750万吨/年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现在又有3家联合新上5000吨/日,目前已通过省环保局环评审批,预计2008年该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可达930万吨,比关停前提高86%,还增加了430万吨。该市通过淘汰关闭落后的立窑水泥生产线后,环境效益已显现出来,已大大改善了当地老百姓常说的“出门捂着脸,吃饭捂着碗,一年吃一块预制板”这样一种恶劣的环境状况。当地干部怎么说的呢?他们说:不说别的,单从我市旅游资源、壮美太行这一点,就得关闭!旅游点好,有啥用!污染那么重,谁来!俺要下决心让能耗下降、生态好转,产业壮大和旅游繁荣实现多赢。这一番感言,体现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深入人心。另外,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我省2005年开始对重污染行业、污染大户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截至目前,全省已通过验收196家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减少污染,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变为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企业。
三、总结循环经济成功范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带动环保产业发展
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工矿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不少成功或比较成功的范例,这些成功范例对于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带动了环保产业发展,值得认真总结推广。
据了解,我省各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成功范例因地制宜、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点是,转变观念、先进技术、创新管理、人才保障非常重要,如:①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纳入企业核心战略,有规划见行动;②重视高科技,有先进技术作保障,将“废物”资源化,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③有适应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相应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④重视选拔人才,把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选派到经营各个环节中去,做到人尽其才。这些经验是十分可贵的。
发展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发展循环经济带动环保产业发展,而环保产业领域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业、洁净产品生产等又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提供先进技术和物质保障。据2004年调查统计,全省环保产业产值达160.1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居中部地区首位。近年来环保产业每年以25%以上速度递增,预计2010年我省环保产业收入将达到600多亿元。目前,环保产品如除尘脱硫、煤气发生炉、生物质气化锅炉、危险废物处置、综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电石渣所需的制砖机、砌块机……城市污水处理所需的曝气、格栅、板框压滤机以及所需絮凝剂等300多种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并出口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仅综合利用产品年收入即达39.5亿元,义马锦江能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生产的粉煤灰砖,年收入即达3.3亿元,环保产业已成为推动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次“河南省矿业循环经济高层论坛”,愿河南矿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更加扎实、蓬勃。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强管理,采取措施,从资源开发的源头起就搞好综合利用,采用环保产业先进技术和装备,使我省矿业真正步入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轨道。
发展煤矿循环经济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摘要:循环经济对企业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综合利用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新的机遇与选择,是新的产业增长点。本文提出了发展煤矿循环经济的原则、模式、基本思路、支撑要件和把握要点。
关键词:循环经济;“3R”原则;四种模式;三个关键点;四个支撑要件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科学理念,是一种低投入、高利用和低排放的先进生产力的杰作。循环经济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为基本形态,形成一个“资源(能源)→产品→再生资源”物尽其用的闭环式流程,通过对现代工业生产的流程再造,把经济活动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力降低到最小程度。循环经济借鉴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的思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可以从根本缓解在煤炭采掘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尖锐冲突,是21 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那么理所当然也应该是煤炭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在行情(大局大势)基本明朗的情况下,谁先开发利用成功,谁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因此,如何占领循环经济的制高点,对每个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都是一种智力的角逐。
一、全面客观地认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目前煤炭采掘和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和破坏:井下开采活动造成土地沉陷,露天开采则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尾矿、矸石等,需要大面积场地,从而导致耕地占用与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矿石、粉煤炭等固体废物中含酸碱、毒性与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污染周边的土地、水域或大气,其负面累积效应却是不可低估。
二、深刻解读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与模式
循环经济并非永动机式的科学幻想,而是21 世纪先进的、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新旧文明碰撞冲突的焦点之一。“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他认为,人类只有通过对资源循环利用才能长期可持续的生存下去。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其指导理论是系统科学和生态环境学。
1.发展循环经济的三项基本原则
(1)减量化原则(Reduce)。旨在从经济系统的源头进行控制,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2)再利用原则(Reuse)。旨在通过流程再造进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3)再循环原则(Recycle)。旨在从经济系统输出端进行控制,使得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2.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模式
(1)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组织实现企业内部各工艺过程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的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等。据介绍,美国的杜邦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新的生产模式,废弃物的排放量减少了45%以上。
(2)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典型代表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在企业之间实现循环生产,即通过科技工业园区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网络循环。这个科技工业园区的主要企业是火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这四个企业形成一个生产链,一个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其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自己生产中新原料的投入,形成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 年由95 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色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任何商品的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并为处理自己产品的废弃包装交了费。“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
(4)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2000年6 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这是一部基础法,随后又出台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第二层次的综合法。在具体行业和产品第三层次立法方面,2001年4月日本实行《家电循环法》,规定废弃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由厂家负责回收;2002 年4 月,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汽车循环法案》,规定汽车厂商有义务回收废旧汽车,进行资源再利用;5 月底,日本又实施了《建设循环法》;到2005 年,建设工地的废弃水泥、沥青、污泥、木材的再利用率要达到100%。第三层立法还包括《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等。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问题,如家电、汽车和大楼在拆毁时各部分怎样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等。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1)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拓宽思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深度开发利用实现物尽其用。传统煤炭产业产品单一、产业单一,重开采、轻加工,重生产、轻利用,重建设、轻环保,引发了许多问题。煤炭产业多年来一直在走“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之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特点显得十分突出,并且为此已经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代价、循环代价、环境代价、生命代价、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目前的大多数企业已经陷入了高投入、低产出,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再投入、再浪费、再污染的恶性循环之中。循环经济主张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让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不但要开采煤炭,而且要对煤炭进行深加工,还要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同时使资源得到升值。以动力煤为例,如果提供给电厂的燃料是高灰分、高含硫原煤,就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通过选煤平均每入选1亿吨原煤可就地排出煤矸石2000万吨,燃用分选后的动力煤可节煤约10%,经过分选,可降低60%~70%的灰分和脱除50%~70%的无机硫,这样既减少了运输量,又提高了电厂的热效率,保护了环境,使煤矿、运输部门、电厂的经济效益都得到提高,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化石燃料资源赋存的特点。“富煤”是相对于油、气资源稀少而言,事实上煤炭也是一种稀缺资源。煤炭是古代植物在气候、环境、地壳运动等的作用下,经过亿万年演变而成的。煤炭形成的漫长性决定了煤炭不可再生,开采一吨就少一吨,是稀缺的衰竭性资源。资源的浪费情况是相当惊人的,提高煤炭开采回收率已成为煤炭产业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煤炭是工业的粮食,很多行业离不开煤炭,煤炭不仅当代人需要,子孙后代也需要。如果我们对煤炭开采回收率低不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止这种浪费资源的行为,总有一天会走到煤尽油枯的穷途末路,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还会贻误子孙后代。
(3)传统煤炭产业习惯于以采煤为主,忽视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利用。循环经济要求依据自然生态有机循环原理,把煤炭开采过程所得到的所有资源充分利用,使上工序生产排放出的废弃物变为下工序的原料,实现安全、清洁生产,最少废弃,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扩大和延长产业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构建上工序排放的废弃物作为下工序原料的使用平台,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高效产出并持续利用。比如煤层气,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经常由于瓦斯爆炸或瓦斯突出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但煤层气又是一种高效的洁净能源,其效用不亚于天然气。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的制约,让煤层气在开采过程中白白地流失,实在太可惜。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于是就延伸出“煤层气开发”产业,形成了洁净燃料———瓦斯发电———化工产品的新产业链。就煤炭企业本身来讲,煤层气开发、煤矸石综合利用、坑口电厂粉煤灰利用、洗煤厂水的循环利用等都是值得优先开发的项目。因为在煤矿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已具备相当的生产条件和物质基础,只要再稍加投入,就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和把握要点
(1)煤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以下4个方面的支持。
第一,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灵活高效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个新的经营单位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把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把模拟法人变为真正法人。
第二,建立科学、慎重的决策机制。坚持细调研、慢决策、快实施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进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促进煤矿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在洁净技术方面重点开展机电一体化高效选煤关键技术、细粒煤高效脱水脱硫降灰技术、生态环境的控制等技术研究。
第四,开辟融资渠道。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已出台的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财政优惠政策,同时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通过自筹、申请银行贷款、寻找融资伙伴、资产重组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进行筹措资金,保证循环经济决策的顺利实施。
(2)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点:
第一,必须科学统筹企业发展与节约资源的关系。煤矿发展循环经济,就要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耗、低效、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和产品,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促进资源节约潜力向节约能力和节约效益转化。这样才能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兼顾资源节约。
第二,必须科学统筹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环境治理有机地融入企业的生产中,获得新的价值增值,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值的“双赢”,企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变成相互促进。因此,煤矿应担负起社会责任,更新环保观念,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待环境保护,分析自身行业与产品的特点,以粉煤灰、煤矸石、有机废水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按照经济规律推行环境治理。
第三,必须科学统筹多元化与关联性的关系。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想突破单一主业经营规模的限制,总是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其他领域。但是,科学的发展态度是从本企业、本行业实际条件出发,注重产业的关联性,选择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
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决禁止各种掠夺、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下大气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友好问题,成都附近的都江堰工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两千多年来都江堰经久不衰、常用常新,其设计者的核心理念就是“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这座低矮且看似平常的都江堰,千百年来给沿岸的成都平原苍生百姓带来了年复一年极其丰厚的水利效益。其中该工程所蕴藏的丰富的科学原理和深邃的历史启示令人越悟越深刻、愈想愈升华。
总之,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光明,且势在必行。所以煤矿的决策者们应该在拓展产业经营领域时,选择那些与煤矿主业有着内在联系的电力、建材及电轧钢、电解铝等产业。这样,所经营的各种项目都连在一条有机的产业链条上,企业做强做大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发展煤矿循环经济
摘要:围绕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循环经济,在发展煤电的同时,拉长产品链条,将矿山废弃物“吃干榨净”,保护矿区环境,有力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循环经济;煤炭
焦煤集团是我国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有100多年的开采历史,也是全国四大衰老矿区之一,1949 年9 月建立焦作矿务局,2000 年3 月改制为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现有正式职工3.4 万余人,各类技术人员3954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983 人。下属21 个子公司,17 个分公司,形成了年生产580万吨优质无烟煤、210兆瓦发电装机容量、60万吨水泥、1.5万吨铁合金、2.7 万吨烧碱的生产规模,具备了建材、化工大型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产品涉及30 多个行业小类。现已发展成一个以煤电为主业,冶金、建材、化工、第三产业为辅业的大型综合企业。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矿区,拉长产品链条,实施循环经济,把煤矸石、矿井水及瓦斯综合利用作为科研重点,有力地促进了集团公司非煤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在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方面
煤矸石作为煤炭生产的伴生废品,堆积如山,长期以来占压大量土地,煤矸石山粉尘随风飘散,造成扬尘污染,煤矸石石长期堆放发生自燃,所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给矿区的生活环境和创建优秀卫生旅游城市造成了一定影响。然而,当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被付诸实践的时候,煤矸石这种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价值也逐步得到开发利用。近年来,焦煤集团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遵循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的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努力探索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将分散、无序的企业组合成产业链,并组成相对集中和衔接有序的集群经济实体,开始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个环状的产业链在矿区逐步形成。将煤矸石进行发电,再将电厂排放的炉渣、粉煤灰用作生产水泥、煤矸石砖的原料,由此煤矸石这种废弃污染物已被新的科技产业链条“吃干榨净”,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
为了充分利用煤矸石资源,利用技术先进的循环硫化床锅炉研究采用1∶2左右的煤与煤矸石混合燃料进行发电,仅冯营电厂2×6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一天即可消化煤矸石1000多吨,节省原煤400多吨,降低燃料成本13万元。目前集团公司已相继建成4 座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总装机容量达19.9万千瓦。由于锅炉燃烧充分,脱硫效果好,所排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炉渣及粉煤灰却成了下游产业的原料。演马矿利用煤矸石及电厂粉煤灰生产烧结砖,建成了年产3000 万块煤矸石砖自动化隧道窑生产线,烧结砖所需热能不仅全部由煤矸石自身产生,通过技术合理改造,而且炉温余热解决了上千名职工洗澡问题,使沉睡多年的煤矸石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使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此外节省了一台洗澡锅炉,每年还可节省洗澡耗煤5000 余吨。5 年来,共建成煤矸石、粉煤灰砖厂5座,16条煤矸石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94 亿块标准砖。2005年又建成了目前国内技术先进的年产10万立方米的粉煤灰加气混凝土轻质砌块生产线,为煤矸石、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实现矿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二、在瓦斯抽采利用方面
焦煤集团是煤层瓦斯突出严重的矿区,吨煤瓦斯含量高达30 立方米。目前10座生产矿井有9座为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1955年建局以来共发生煤层瓦斯突出317次,其中最大的一次煤层瓦斯突出煤量1500 多吨,突出瓦斯44万立方米,瓦斯不仅对焦煤集团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而且成为了威胁矿工生产安全的“隐性杀手”。对于瓦斯治理,集团公司一直予以高度重视,然而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焦煤集团过去的瓦斯治理,主要是局限于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加强瓦斯抽放和瓦斯检测,抽放的瓦斯被排放到大气当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焦煤集团清醒地认识到,煤层瓦斯气既有危害,也是优质的资源通过科学抽采和有效合理利用,完全可以将瓦斯这一影响煤矿安全的“头号杀手”变成造福人类的“生活帮手”。在原有抽采工艺、化学封孔、变径钻孔等瓦斯抽放技术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02 年又利用国债和自筹资金,对5对生产矿井的7个地面抽放泵站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技术改造,采用大钻机、大钻孔、大管径、大抽放泵的“四大”抽放方式,实现了大流量、高负压、高效率及低阻力抽放管路相配套的合理抽采系统网络,使集团公司的瓦斯抽放能力由上世纪的1500万立方米/年提高到7500万立方米/年,瓦斯抽放总量由2001年的1250万立方米提高到2005年2300万立方米。在朱村矿、九里山矿、位村矿和中燃公司相继建立了储气罐,焦作市利用瓦斯的燃气用户目前已超过6 万户,据统计,1997 年至今8 年间,焦煤集团共向焦作市民供瓦斯1.139亿立方米。不断进步的瓦斯抽放工艺和瓦斯综合利用工作,已体现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有力的瓦斯抽采和综合治理,使矿区的安全生产条件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瓦斯事故明显下降。
三、矿井水综合防治及利用方面
焦作矿区是著名的大水矿区,矿井水造成的事故和瓦斯事故、顶板事故一起被列为对煤矿生产和矿区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三大事故,矿区经常性涌水量在每小时2.4 万到3 万立方米,吨煤含水系数高达40~50。矿区受地下水威胁的煤炭储量高达14.5亿吨,吨煤排水费高达30元,占吨煤成本的20%左右,每年仅排水电费高达6000多万元,截至目前矿井共发生60立方米/小时以上突水事故600 多次。巨大的井下水不仅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而且严重制约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应用。除此之外,矿井排出的地下水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不仅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而黑黑的煤泥水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没有矿井水的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就没有煤矿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焦煤集团多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围绕对矿井水的减少排放、合理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实施了疏水降压、突水点封堵、底板注浆加固改造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及改造工程,变被动堵水为主动治水,取得了明显效果,减少矿井涌水量3000立方米/时,年节约排水费用1275 万元,经过分类排水和处理,每年有3500立方米的矿井水被应用到生活、工业和农业三个领域,其中,每年供焦作市民生活用水300 万立方米,矿区工业和生活自用20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约3000 万立方米。为最大限度地利用矿井水,集团公司已制定了矿井水综合利用计划,已被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建成后年新增处理矿井水7300万立方米;利用“南水北调”的焦作区域优势,争取国家支持,成为后备供给水源。
四、今后的发展方向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不断更新资源开发和利用观念,把节约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根据集团公司产业发展规划,立足煤电主业,积极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培育“煤———电———冶”、“煤———电———建材”两条循环经济链条,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把煤电主业的延伸效益“吃干榨净”,创建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新型矿区。按照这一思路,规划建设2×135兆瓦赵固综合利用电厂,消化利用矿区丰富的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在粉煤灰、电力、铁路等方面的优势,2006年2月开工建设日产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其建成焦作地区最大、最先进的新型水泥厂。对煤炭开采所抽的矿井水进行综合利用,明年将开工建设日产20万吨的水厂,净化后的水可供电厂或其他用户使用,同时考虑启动矿泉水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抽取矿井瓦斯进行发电,2006年建设20台瓦斯发电机组,提高瓦斯综合利用效率,既促进了安全生产,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经济效益。2006 年,在经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三下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和添加剂组成的混合泥浆状填充材料,对建筑物下的采空区进行充填支护,增加开采储量600 多万吨,既利用了废物,又多出了煤炭,该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我们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煤炭价值最大化,统筹相关产业、矿区环境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将通过“整合一个矿”,即一个地方矿,“改造两个矿”,即古汉山矿和方庄矿,“新建三个矿”,即赵固一矿、赵固二矿和新河矿,在现在煤炭产量的基础上,再提高500万吨煤炭产量,实现原煤产量突破1000 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