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音乐对舞蹈的作用(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以×为例)

本文目录一览:

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

一、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除舞蹈本身之外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这诸多艺术形式中,当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与舞蹈是血肉相连的伙伴关系。

音乐与舞蹈最早起源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人类艺术活动。传统舞蹈始终离不开音乐。原始时代,人们用击掌、敲鼓、呼喊来为舞蹈伴奏,或者边歌边舞。所以,从人类历史开始,舞蹈与音乐就是一体的。那时候的舞蹈和音乐还不具备艺术的样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音乐作为听觉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音乐艺术,而舞蹈具有了艺术性形式,但始终离不开音乐。

(一)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与舞蹈动作两者和谐统一,音乐可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还可以起到提示舞蹈动作的作用[1]。舞蹈中舞者的形象是靠视觉和听觉和谐一致而引起美感的,离开了音乐的配合,舞蹈就失却了它的生命力。美是一切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音乐、舞蹈艺术的灵魂。音乐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的不同点之一,是用声音来展现美,通过和声、旋律、节奏等这些要素的组合,给人以美的享受,熔铸人们的美学趣味,陶冶思想道德情操。而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依靠人体形象、动作、线条、姿态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美。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是一门综合艺术,失去音乐美的特征,舞蹈也就会失去它基本的艺术品格和艺术功能。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且离不开美感的训练。摄影艺术中的美感,主要是靠光线的明暗、角度的选择、景物的取舍等来表现,其中缺少任何一项,都称不上美。舞蹈训练中的美感则是以人体为载体,以形体动作为手段展现出来的。这当中,音乐的美感是伴随着舞蹈者的动作溶入其中,而达到舞者的最佳表现并使其舞蹈有一定的内涵。所以,音乐美感训练应是舞蹈教学的内容之一,它训练的是一种舞蹈艺术的表演能力,也是舞蹈魅力的体现。

1、音乐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达情感、体现性格、烘托气氛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说,她在扮演《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中的玛丽亚时,是把理解音乐作为“起点”的。她还说,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2]”。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这就等于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使观众同舞蹈更加接近。

音乐凭借声音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凭借形体创造视觉的形象。音乐和舞蹈有机结合,完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在教学中运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来帮助舞蹈表达情感。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舞蹈表演者就必须对所表演的舞蹈作品进行深入、全面的情感体验,一定要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真正“入戏”;同时,又要在表演中进行情感表现,要倾情投入,以情带舞,做到形动与心动的统一,使形体成为由心灵驾驭的形体,心灵是形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表里一体,形神兼备,以情为核心,强化舞蹈作为人体艺术所应有的动情的审美品格。

例如在同一舞段中,动作的高低起伏对比;舞者间的交织与造型;舞台调度的层次感与流动感等;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特征。起到了烘托形象,补充形象,对比形象的作用。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因为音乐会影响人的情绪,而且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而舞蹈是无法离开音乐的,舞蹈的目的在于配合音乐来传达其内心的情感,在舞蹈中能将自己的感觉最真的一面表现出来,如在情人身边时一首伦巴是多么柔情蜜意。胸口充满热血时一首探戈又是多么的豪情一舞。舞蹈运动使我们将所有情绪一同抛了出来。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体现性格、烘托气氛。

2、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舞蹈构思进行创作

情感是舞蹈创作的催化剂,艺术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3]”。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元素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将音乐与非音乐因素的人体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舞蹈艺术,通过音乐辅助描述舞蹈的艺术形象,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就高校舞蹈教学中音乐艺术对舞蹈直觉、想象、灵感等创造性思维功能性作用进行了探索性论述。

舞蹈艺术离不开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胜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由于一些动作可能只能是略而展示,局限于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蒙古舞教学中,所要表达的浑然,刚烈,大方,无拘无束的概念,汉族或者其他民族的学生很难体会,如果能听上蒙族歌曲就相信会有所收获的,因为两者之间的沟通能恰到好处。这样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校中大多都是采用这一形式教学,是符合科学的,这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载歌载舞能力,更重要的是音乐使舞蹈艺术更形象更直观地激发舞蹈所表现的内在情感,唤起了台下观众强烈的心声共鸣。舞台上,多彩变幻的霓裳配上悦耳的丝竹,从视听觉两个方面对人产生的震撼效果是舞蹈或音乐单方面所难以企及的。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在如血残阳下的大漠,边塞羌笛可使戍卒倍感悲壮苍凉;与皎洁月光下的潺潺流水相随,姑苏的钟声更使游子感到空旷悠远;而流行通俗歌曲与现代劲舞却使千千万万花季少年如痴如醉,这些正是声景交融的魅力所在。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横亘古今,历久不衰,正是因为它触动的是人内心掩盖或尘封的真实人性,它对人的视听觉造成巨大的冲击。

鼓励学生参与舞蹈音乐的创作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感知过程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音乐创造给以鼓励和奖赏。在舞蹈中,动作的交织及舞台调度的交织,这些创作手法的运用如同音乐的和声一样,具有立体性和时间性。

例如在教授蒙族舞蹈教学时,可以先听蒙古族舞蹈的音乐,这样学生们可听出蒙族音乐节奏舒展、悠长,旋律优美、抒情而高亢,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展开了对蒙古大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想象,更好的了解蒙古人民对家乡的深沉、真挚的情感。在听完音乐后教师教学生做“柔臂”这一个舞蹈律动,起伏的双臂,舒展的动作配合〈牧歌〉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意境,然后欣赏双人舞〈牧歌〉,通过舞蹈演员的形象、流畅的肢体语言,品味〈牧歌〉的深邃意境,充分把握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与音乐作品固有的强烈感染力相结合,来激发学生舞蹈构思创作的潜能。

(二)音乐在舞蹈实践中的作用

舞蹈课堂中,舞蹈教师承担着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任务,他们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技术外,必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意识和情感意识,在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审美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4]。特别是那些初涉舞蹈领域的学生,不但缺乏舞蹈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对音乐在舞蹈中的美感认识。所以,强调音乐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审美意识的培养。音乐美感教学都是从较小的孩子们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和强化舞蹈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伴随音乐而开始的。由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只注重强调培养学生们的舞蹈技能、技巧,而忽视音乐的功能和作用,这容易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很枯燥乏味,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合格的舞蹈艺术人才,使之服务社会并创造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此,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学生一投足、一伸手就能带给人们音乐和舞蹈美的享受。当然,对于初学舞蹈专业的孩子们来说,这并非容易做到,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条件、素质存在差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博釆众长,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发散思维、寻求新意、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想象是创造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张开“想象联想”的翅膀,把抽象的音乐变成活生生的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加以巧妙的构思,激起他们创作动作的欲望与勇气。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音乐的所包含的内容及音乐所描述的意境。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例如:在欣赏《游击队歌》,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熟悉,老师可以放一些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英勇作战的影片,然后再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学生兴趣极浓,创造出各种动作,有站在凳子上持枪瞄准的、有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的、有种枪英勇倒下的等等,从而培养他们艺术的鉴赏能力。创造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尽情舞蹈,在舞蹈中感受音乐。

首先,要了解舞蹈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特征,民族的、地方的或时代的,只有了解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音乐的重要性。

其次,应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音乐的节奏特征和音乐风格是舞蹈动作编创的重要依据,引导学生注意听赏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的配合,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协调性与融合性。

再次,在音乐美中感受舞蹈美。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好之后再配上音乐的,而是在进行动作编创之前就必须有音乐了。在表现舞蹈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特征来表现舞蹈作品的内容。如节奏的变换、情绪的改变等,都能够用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现舞蹈的内容。学生拥有的切身体验,会促进他们更好地诠释和表现作品。

最后,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升华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所以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创编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编创一系列的舞蹈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地引导、启发、协助、鼓励学生,并对其作品作出合适的评价。

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舞,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古典芭蕾以音乐旋律为灵魂来展开运动技巧,即称作舞蹈乐曲,这是采用匀整和谐的音乐来进行的舞蹈表现。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对音乐进行修改。

由此可见,音乐在舞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受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2、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

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乐艺术领域对直觉、想象、灵感等创造性思维特殊形式认识中的一系列新突破,由此使人类正在超越逻辑思维和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智力观,开拓全方位、多层次智力研究探索和实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是运用音响效果换取听众思维上的共鸣而产生的心理感知过程,这种感知过程是一种情感勃发过程,它使人大脑产生各种音乐形象,使抽象的音乐具象化,而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也得更胜一筹,随着实践的尝试,音乐似乎发挥着无比巨大的作用。

音乐凭借声音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凭借形体创造视觉的形象。音乐和舞蹈有机结合,完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舞蹈是流动的诗、运动的画、跳动的音乐。在教学中运用舞蹈语汇来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觉。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例如在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查尔达什舞曲》时,由于《查尔达什舞曲》属于匈牙利的“特征舞曲[5]”。为了让学生理解匈牙利的《查尔达什舞曲》。的典型的特征(有两个性质不同的段落互相对比),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该舞曲的舞蹈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这两段不同性格的舞蹈。A段舞蹈动作幅度小,显示沉重,音乐采用小调式,带有悲壮的情绪;B段舞蹈动作麻利,出现连续的跳跃,显得朝气勃勃,音乐也显得活泼,通过直观的舞蹈画面来启发学生认识这一匈牙利特性舞曲的音乐风格,加深对〈查尔达什舞曲〉的理解与感受,同时被精湛的舞蹈表演所陶醉。

充分把握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与音乐作品固有的强烈感染力相结合,来激发学生情绪,走出单一的形式,创立以“听、动结合”的舞蹈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听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根据乐曲指导学生进行舞蹈性的表演,或根据歌词设计动作,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与此同时即兴音乐舞蹈的创编,可以培养学生的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感情表达力,丰富学生的情感,让情感促发学生创作激情。

例如黄豆豆先生在他的一个讲座上指出:对于艺术而言最重要的是个性,演出创作都是为个性服务;艺术的价值在于严肃认真,勇于探索[6]。黄豆豆酷爱舞蹈事业,勤学苦练,并且追求个性,灵感的火花终有燎原之日。在讲座中,他以视频加介绍的方式展现了他对舞蹈的理解,对艺术之路的不懈探索。他原创的起点——舞蹈与武术的融合,《武之舞》是一部锐意创新的作品,它把中国传统的武术精髓与舞蹈的唯美凝聚力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武为舞生,舞为武升的完美境界;《勇气的握手》在日本名古屋现代舞比赛时一举拿下银奖,深邃地刻画了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故事。

黄豆豆始终在用他自己的独特思维去解读艺术,品味艺术。他的舞蹈《周朝之舞图》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优秀文化宝藏和文化传统以及舞蹈艺术的浪漫与优雅、粗犷与悲壮,更有黄豆豆数年耕耘和艰辛所磨练出的甲骨文似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舞来舞去系列之《窗外的天空》中的《棋》用舞蹈作为语言来与世界人民交流。豆豆始终坚信观念和意念比任何技术都要重要;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中国功夫》舞蹈汲取了大量的武术元素,跳跃、翻腾、旋转、快速移动等技术动作,展现了中国功夫与舞蹈艺术相融合的魅力;《黄土地》再次把这层含义深化;在《禅宗少林》中更是把舞韵与武韵高度完美结合,舞韵重艺术,武韵重技术,走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即将出炉的歌剧《秦始皇》将把我国的歌剧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黄豆豆在最后的《落汐》展现自己创作的疯狂过程,让人惊讶,让人佩服。一个个精彩的创作故事被他侃侃道来,整个讲座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同学们的掌声多达十余次,而且通常都是经久不息。

舞蹈表演者就必须对所表演的舞蹈作品进行深入、全面的情感体验,一定要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真正“入戏”;同时,又要在表演中进行情感表现,要倾情投入,以情带舞,做到形动与心动的统一,使形体成为由心灵驾驭的形体,心灵是形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表里一体,形神兼备,以情为核心,强化舞蹈作为人体艺术所应有的动情的审美品格。

二、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音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7]”。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

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8]。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就来说说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这是一种“天作之合[9]”。在音乐中尽情舞蹈,在舞蹈中感受音乐。没有音乐的舞蹈,就像是没有了绿叶衬托的花儿一样,缺少了很多生气。音乐与舞蹈是一对亲密的朋友,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舞蹈在音乐中得以展示,而音乐则决定了舞蹈的风格、特点。它们共同存在,不存在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舞蹈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还能更能表现音乐的情感。音乐与舞蹈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进行并结合在一起。通过视觉和听觉得以完美的展现。由此可见,音乐元素在舞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受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是舞蹈艺术实践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同其他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其次,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情性。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再次,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进行,结合在一起。

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10]”。他并且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虽然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创作了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我国舞蹈家王曼力等编导表现张志新烈土在狱中斗争生活的舞蹈《无声的歌》,就是一个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其实这种音响的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因为它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概言之,舞蹈和音乐不能分。

音乐与舞蹈就本身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有不同之处。如舞蹈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是属于听赏艺术范畴,有声而无形。因此,有人说没有声音是舞蹈的局限,也有人叹息音乐太抽象,摸不着也看不见,不易理解。我想,从今天完整的舞蹈艺术概念来思考,也许恰恰可以认为,音乐使你感觉这些小鸡活了。这是用音乐去解释图画,而不是和图画本身的什么结合。音乐和舞蹈之所以可能结合,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的依据",存在着共同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之间的结合是天然合理的,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反映了人类的聪明和智慧,是一种至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这是一种“天作之合”。在音乐中尽情舞蹈,在舞蹈中感受音乐。没有音乐的舞蹈,就像是没有了绿叶衬托的花儿一样,缺少了很多生气。音乐与舞蹈是一对亲密的朋友,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舞蹈在音乐中得以展示,而音乐则决定了舞蹈的风格、特点。它们共同存在,不存在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情性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舞蹈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还能更能表现音乐的情感。音乐与舞蹈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进行并结合在一起。通过视觉和听觉得以完美的展现。由此可见,音乐元素在舞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受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是舞蹈艺术实践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给舞者对舞蹈更好的表现,也是对舞者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提高,音乐在舞蹈中,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激昂的舞姿,更能给使舞者在舞蹈中培养节奏感、韵律和审美观,从而激发对舞蹈的理解能力,激发舞者的情感,使舞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给舞蹈注入新的活力、生命。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1、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

2、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

3、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4、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的,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

5、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这是一种“天作之合”。

音乐对芭蕾舞剧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部优秀的芭蕾舞剧,总有鲜明准确的音乐形象,优美动人的旋律。舞剧的音乐构思也往往与戏剧构思融合成一个完美的结晶体。一般来说,一部舞剧都有贯穿全剧的主题音乐,人物也有特定的主题音乐还有描写场景的音乐,与各种舞段相配的舞曲等,这些音乐都是构成一部芭蕾舞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也是不无道理的。所以我们通过音乐去理解舞蹈艺术,也是欣赏芭蕾舞剧的一个途径。

音乐对舞蹈起到什么作用

(一)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体现性格音乐对舞蹈的作用,烘托气氛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说,她在扮演《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中的玛丽亚时,是把理解音乐作为“起点”的。她还说,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这就等于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了一条感情的纽带,使观众同舞蹈更加接近。

(二)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的,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舞”,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诺夫说:“作曲家写作舞剧音乐,……,而舞剧编导则为音乐所激动,并在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舞蹈作品——舞剧。””当然,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对音乐进行修改。

吴祖强先生在《舞蹈的音乐结构及其它》一文中曾这样说道:“舞蹈和音乐的任务是共同努力通过塑造鲜明、有说服力的形象来展示企图表现的内容,从总的方面来看,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丰富舞蹈形象,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如民间舞《石头·女人》的音乐,以浓郁的福建地方色彩,洒脱、纯朴的音调特征,刻画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了惠安女勤劳、朴实和忍辱负重的典型性格,令人回味无穷。

(三)在舞蹈和舞剧中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如舞蹈剧《好大的风》第一段“回忆”中,音乐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进了要讲的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在唢呐呼喊般的领奏下,和着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短促有力的演奏,把舞蹈推向了高潮。最后音乐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吹过,仿佛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艺术魅力在这里体现为舞蹈与音乐的浑然一体。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这是一种“天作之合”。

  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