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汶川地震三周年人民日报(汶川地震三周年人民日报报纸)

本文目录一览:

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

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5月16日,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义务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却“狠心”把自己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父母照料。

听见一女孩说,昨夜打通了四川一朋友的电话,他去过救灾现场,据他说从倒塌废墟救出的许多母亲都用身体给孩子支撑出生命的空间,虽然她们的姿势各不相同,可灾难发生的一刹那她们本能地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了孩子的屏障。他看见的是大人都死了,而孩子却安然无恙。被感动的救援人员都流着泪在挖……

“当母亲的真的挺伟大的,我那朋友说着都哭了,我当时听着也都掉眼泪了……”那女孩说。

进了电梯的人都静默了,我看见旁边一个男孩眼睛里也泛出泪光。

汶川的映秀、漩口、卧龙三镇通讯信号很弱,至今也无法联系。估计三镇有将近两万多人被困,余震不断,大雨连绵,情况非常严峻,由于能见度太差,无法判断准确情况。总参命令,当空降部队到达汶川上空时,如果条件不允许,就不惜代价强行伞降!

再一次进入都江堰,已经要完全戴上口罩。漫天的灰尘和尸体的味道让这个曾经美丽无比的旅游城市蒙上阴影,但却并没能阻拦人们救援的步伐。在灾区,感人的事迹处处发生。

几个战士受命前往都江堰某个学校救援,废墟下压着的全是还未成年的小学生。当战士们钻进废墟,并先后抱出数个孩子后,此时还未全部坍塌下来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影响开始往下掉。指挥人员见此情景开始下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战士们听到了命令却不顾一切,转头又往里面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扑通”跪了下来,流着泪对拖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听到这样的故事,几乎所有的人都哭了。很多人可能都无法想像如此惊心动魄的情形,在当时是怎样一个悲壮的场面,但请相信,这绝不是一个故事。在都江堰救援的这些天,类似的事情时时发生。无数的战士冲在了最前线,累了他们就靠着睡一会,不等醒来,又有了新的任务。在指挥部外的草坪,我们看到惊人的一幕,一个战士因为太累,才从现场退下来的他竟然“席地而睡”。我们拿出相机,想给他拍两张,旁边的战士却婉拒了我们,“让他睡睡吧,他三天没睡了”。

我们没能问到这个战士的姓名,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说。

在救援的这些天,我们不停看到这些震撼的画面,经历这些震撼的事件。著名作家魏巍在文章中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想当你到了现场,当灾难来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数。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资料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扩展资料:

汶川地震产生影响:

1、影响范围

5·12汶川地震包括震中50千米范围内的县城和200千米范围内的大中城市。陕西、甘肃、宁夏、天津、青海、北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广东、海南、江西、西藏、江苏、上海、浙江、辽宁、福建等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有明显震感。

2、经济损失

截至2008年9月4日,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四川损失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

3、文物损失

5·12汶川地震对四川省文物造成一定影响,受损文物约占全省文物五分之一。绵阳市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严重受损,30个省级文保单位,24个受损。其中平武县有3500年历史的报恩寺损毁严重。都江堰40余处古建筑中,有95%在这次地震中受损,其中受损最严重的,除了泰安寺还有二王庙、伏龙观、青城山天师洞的皇帝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12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是否造成震区的社会变迁?为什么?

生命至上

雷 颐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灾害无情人有情,如果将三十多年前唐山地震时的“抗震救灾”与这次汶川抗震救灾略作对比,不难看出政府执政观念、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进步。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重要的工业城市唐山发生强烈地震,这时,正是“文革”“批邓”、批所谓“右倾翻案风”的高潮。从当时的“主流”媒体(那时其实只有“主流”、根本没有“非主流”媒体)报道、宣传中,便可了解当时的“执政观念”。为对那段历史的体味、感悟更加生动、真切,恕我详引当时文章。

地震发生第二天,《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通稿对这一灾难进行报道,其标题为:《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这则权威报道全文的重点是毛主席、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如何关怀灾区人民,如何带领灾区人民抗灾救灾等等,对灾情只用“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一笔带过。若再细致分析,震中地区“什么”遭到了不同程度损失?为什么此处要省略主语?“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刻意回避了“生命财产”一词,那时,“生命”、“财产”都属“敏感词汇”。长期以来,灾害的破坏程度、伤亡人数、影响范围等不仅讳莫如深,而且属于“国家机密”。且看随后几天《人民日报》的重要报道:7月30日的头版头条竟是与“抗震”无关的《是毛主席的光辉指示照亮了共大前进道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斗争中成长》;8月1日,也是第二版才有“抗震”,但却是《十二级台风刮不倒,七级地震震不垮――小靳庄人民在抗灾斗争中胜利前进!》,标题前半句的“十二级台风”,是指一年前的所谓“右倾翻案风”,报道说小靳庄人民“正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反击右倾翻案风,搞好抗震救灾工作,大震,大干,促进大变化!” 8月5日,《深入批邓促生产支援灾区多贡献,河北、辽宁广大干部和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唐山、丰南地区的抗震救灾斗争 》;8月12日,《抗震救灾的现场也是批邓的战场:红九连和唐山郊区人民一起以批邓为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8月28日,《深入批邓是战胜震灾的强大动力》;9月7日,《抓批邓促生产》,文章写道:“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摆正批邓、生产、抗震的关系。用批邓带动生产和抗震。”“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但是在同阶级敌人,特别是同党内资产阶级作斗争中,而且是在同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现在,个别地区发生了地震,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唐山地震造成的那么巨大的财产损失、尤其是二十多万人失去生命,在“那个年代”却只是“多少一点困难”!

1976年8月号《红旗》杂志发表的短评《人定胜天》写道:“严重的地震灾害确为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困难和一切‘乱子’一样,具有二重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向对立面转化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当前正在深入进行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已经和正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前进。我们一定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继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反击右倾翻案风,发扬人定胜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警惕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团结起来,奋发图强,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向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斗争。”

对“自力更生”的宣传也比比皆是。由于长期片面宣传“自力更生”,宣传“毛泽东思想是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可以创造任何人间奇迹”,所以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对世界说“不”,拒绝了国际社会提供的任何援助。

一句话,当时“抗震救灾”的纲领是“以批邓促抗震”、“不能以抗震救灾压革命、压批邓”,要以“抗震救灾”来证明自力更生。这种观念,是执政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必然逻辑。在这种观念和逻辑中,生命被漠视;生命必须从属于“政治”、“政权”、“斗争”。

三十余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在这三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到顶点的“文革”终于破产,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1979年末,在唐山地震三周年后,终于公布了死亡人数。以后,每当重大灾情发生,救灾就是压倒一切最重要的任务。而且,在接受国际社会救灾援助方面,一些观念也渐渐发生变化。80年初,改革开放使国门初启,开始被动接受国际援助,即不主动提出和要求国际救灾援助、并有限接受援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国际救援的认识也更深入。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中国红十字会终于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受援请求。此后,在重大灾情时接受国际社会的款、物援助已成惯例。

三十年的许多转变、变化,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更明显表现出来。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媒体、网络的报道之及时之充分,超过以往;以往最为敏感的死亡人数,这次也即时报道;电视、视频传出的那一幅幅或惨烈或动人的画面,更为直观地将真实情况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切,不仅没有像以前的执政理念所担心的那样,会人心浮动、引起社会不稳,甚至会动摇政权基础,反而前所未有地激起了人们对灾民的同情、对救援者的敬佩和感动、对执政者举措的高度赞扬,反使人们更加积极地以各种方式参加救援活动。事实证明,以前几乎对所有信息都不公开、都采取保密措施,是对人民的不信任,对公民知情权的无视,更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现在超过以往的信息公开,是对人民的信任,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这次地震,还允许一些国家和台湾地区的专业救援队入境救灾;5月19日,又宣布将接受部分外国医疗队来华协助救援。这些,更是1949年建国后的首次,意义确实重大。接受包括允许境外专业救援队、医疗队入境在内的国际救灾援助,不仅是国际社会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国内抵御灾害、减轻损失的需要。表明了政府重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借助一切力量减轻灾害对民众利益的损害,也表明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融入国际社会的开放姿态。

这次大地震,大量非政府组织、机构(NGO)积极参与,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超过以往。表明这三十年间民间社会的从无到有,由小渐大。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民间社会将与国家良性互动,获得社会更大的尊重,得到政府理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次全国哀悼日的设立,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第一次为死亡的平民降半旗,汽笛、警报第一次为死亡的平民呜鸣,标志着对生命和普通人的尊重。以前,只有领袖去世才设哀悼日,才降半旗,才汽笛、警报呜鸣。

这次抗震救灾的几项“第一次”,是三十年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标志,更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具体体现。

  汶川地震三周年人民日报 


评论


最新评论